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桀宋-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繁杂的政务就好了。

    看到那堆积如山的竹简,子偃就是一阵头皮发麻。

    明君不好做,如果可以的话,宋君偃真的想做一个安逸的昏君。可是做昏君的话,更害怕敌国的大军兵临城下,让他国破家亡了!

    “婉儿,你真的是太操劳了,这些政务还是让寡人自己来处理吧。”子偃口是心非地说道。

    干婉嗔怪地看了宋君偃一眼,说道:“你啊,天生就不是批阅这些奏牍的料!净添乱了。”

    闻言,宋君偃有些无奈地道:“寡人也是没办法的嘛。一看到这些成堆的竹简,寡人的头都大了!不过婉儿,什么叫做添乱啊,你分娩坐月子的时候这些政务可都是寡人亲力亲为的,也没见出什么差错呀。”

    “还算你有点良心。”干婉白了子偃一眼,又阅览了竹简上的内容,说道,“不过这传扬出去了可不好,你说如果天下人或者是我们宋国的臣民,知道御书房的政令都出自臣妾这一个妇人之手,还不知道会有什么非议呢。”

    “嘿嘿。”宋君偃讪讪地笑了笑,又搂着干婉的脖颈,呵气道,“这不是寡人的婉儿聪慧过人,有治国理政之才吗?管他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呢,咱们做好自己就行了!”

    “不瞒你说婉儿,其实有的时候寡人真的觉得自己好幸运。幸运娶了你这么一个贤惠又才华出众的女子,若是没有你,寡人都不知道该怎么每天去面对这么多的奏牍了。”

    “你还嘚瑟了?”

    “嘿嘿,贤妻!”宋君偃油嘴滑舌地道,“你是寡人的理政小能手啊。若是没有你这么能干,寡人都想放权给底下的那些大臣了,可是又免不了怀疑他们徇私枉法,知情不报,还是寡人的婉儿最让寡人信任了。”

    “贫嘴。”

    子偃又抓着干婉的纤纤玉手说道:“婉儿,寡人想跟你商量一件事情。”

    “什么事情啊?有话就说,咱俩又不是什么外人。”

    “嗯。是这样的,寡人最近寻思着想改革一下咱们宋国的宫制,你是六宫之主,这个事情吧,寡人必须要先跟你商议一下。”

    “好端端的改革什么宫制?”听到这话,干婉蹙着黛眉,把手里的竹简和狼毫都放下了。

    “咳咳。”事到如今,宋君偃反而变得不好意思起来了。他说道,“是这样的,现在文姜和妹姜都入了我们的后宫,为御妻,但是寡人听闻齐王甚为不满,现在寡人想要修补和齐国的关系,今年年底便与赵侯、齐王会盟于邺城,所以想要改革宫制,提高一下文姜和妹姜两姊妹在宫中的地位,以便到时候向齐王示好。”

    本来邺城会盟只有赵国和宋国的,但是子偃觉得齐王太给面子了,也有意修补宋齐两国之间的关系,所以决定邀请齐王参与邺城会盟,齐王也应允了,很痛快。

    “你想怎么个改革法?”干婉一脸古怪地看着宋君偃。

    “我们宋国的宫制原来是沿袭周礼的,天子的后宫当中是正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国君的后宫当中,是一后三夫人二十七御妻。但是现在寡人的后宫里,三夫人的尊位已经没有了,文姜和妹姜只能屈居御妻。”

    “所以君上说到底,是为了文姜两姐妹而起了改革宫制的念头了吧?”干婉冷哼道。

    后宫的嫔妃制度,是中国古代帝王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广繁后嗣,使王位有足够的继承人,同时为了显示帝王的尊荣而建立起来的。

    中国古代社会以男子血统为中心,以对女性占有的多少来显示其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特权的大小。

    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也表现在对女性的大量占有上。

    自夏朝开始,中国历史上“家天下”的局面形成。随着王位传子的继承制,尤其是形成和确立嫡子继承制,等级分明,身份有别的后妃嫡庶制度也随之建立起来。

    历代的妃嫔名号先后出现过千余种。根据名号的不同,妃嫔被区分成若干等级。

    不同等级享有不同的政治、经济、礼仪等方面的待遇,在后宫的居处地也有区别。

    区分后妃尊卑贵贱等级,是“正嫡庶,广继嗣,息妬忌,防淫匿,塞祸乱”(《白虎通义·嫁娶》)的必要措施。

第179章 龟甲占卜() 
传说,周代开始制定正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共121人的后妃制度。

    此制是否实行,尚难有定论。

    但从西周至战国所出现的后、妃、夫人、嫔、世妇、女御、姬、七子、八子、女史等后宫名号看,后宫嫡庶制度是十分严格的。

    “嘿嘿,也有讨好齐王的意思,讨好齐王。”宋君偃讪讪地摸着后脑勺说道。

    干婉无奈地翻了一个白眼,说道:“既然君上心里都有主意了,不妨说出来,你想怎么改革宫制?”

    “婉儿,寡人觉得这个御妻的名分太过低微了,配不上文姜和妹姜的姬女身份。所以寡人想要改革我们宋国的宫制,具体的已经想好了,自上而下,正后一名,贤良淑德四大贵妃,然后是妃子,其次是嫔、夫人、贵人、才人、秀女、宫婢,自上而下,一共是八个等级,正后乃是后宫之主,管理后宫大大小小的事物。”

    “还有就是,寡人还觉得确立这个后宫制度。但凡妃子及以上的正后贵妃,在百年之后都可以跟诸侯公卿一般,享受谥号,而有妃子封号的,封号其后可以坠一个‘娘娘’,像什么君后娘娘,贵妃娘娘,某妃娘娘这些听上去是不是比那些什么夫人好多了?”

    干婉闻言,微微颔首道:“是没错,听上去舒服多了。”

    “嘿嘿,这个世上的夫人多如牛毛。天子的夫人、御妻、世妇是夫人,诸侯的姬妾是夫人,大夫家的姬妾是夫人,就连一些商贾之家的大妇都号称夫人了,夫人之名太滥了!”

    “你啊你。”干婉拿着纤纤玉指头点了一下宋君偃的额头,嗔怪地道,“你就作吧!为了两个女子而改革宫制,传扬出去不怕天下人耻笑,也会成为后世的一则轶事。”

    “不是臣妾说你啊君上。这后宫当中是是非非可不少,你作为君上,作为她们的丈夫,应该雨露均沾才是,你说说,这些天你除了去我那儿和贞姬那儿,是不是都跑文姜和妹姜两姊妹那里去了?”

    “呃…哈哈,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君后娘娘你啊。”宋君偃不好意思地道。

    干婉哼唧道:“你还真敢说啊你。君上,作为一国之君,你应该赏罚分明,张弛有度才是,你的恩泽不应该施于一人。这些天可有不少的御妻往臣妾这边跑,都是来抱怨文姜和妹姜两姊妹是怎么魅惑你的,嚼舌根子地说,妹姜怕是要得到君上一人的宠幸,使后宫粉黛无颜色了。”

    “谁,谁说的!”子偃有些心虚了,却是壮着胆气喝道。

    干婉睥睨了他一眼,说道:“君上,你是什么心思臣妾还不明白吗?咱们都做了十几年的夫妻了。你若是独宠我一人,后宫里或许还没那么多是非,毕竟姐妹们都知道我俩感情甚笃,不是她们可以比拟的。”

    “但是文姜与妹姜不过是刚刚入宫的御妻,你如此偏爱,这后宫里都不知道要生出多少是非了。君上你信不信,你改革宫制的政令刚刚颁布下去,那些个御妻们又该到臣妾这里诉苦来了。”

    宋君偃有些垂头丧气地道:“寡人知道了。还是翻牌子吧,翻到谁的牌子晚上就去谁的寝殿。还有这个宫制的事情,寡人会让人制定一个章程出来的,婉儿你是君后,这个毋庸置疑的,至于贤良淑德四贵妃暂时不设立,文姜、妹姜、贞姬和孟嫣儿她们就都先做妃子吧,起跑线是一样的,想必她们应该是没什么异议的了。”

    干婉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了。

    ……

    到了下午,已经被任命为占卜官的月神莲步轻移,在屏退左右之后,又给宋君偃跳了一支舞蹈,美轮美奂的,奇怪的是,月神的舞步看上去平淡无奇的,却透着一股玄妙之感。

    舞毕,月神向着宋君偃施礼。

    宋君偃微微颔首道:“月神,这些日子多亏你时常入宫献舞,寡人的头风病已经好了大半,晚上也能睡个好觉了。寡人赏赐你五百金,俸禄再加三百石,希望你不要推辞。”

    “谢君上。”月神躬身一礼道。

    不过,让宋君偃感到诧异的是,以往月神都是隔三差五地献舞之后,都会一言不发地退去的,现在反而就这样站在那里,似乎在等着宋君偃的问话。

    子偃也不由得疑惑地道:“月神,你还有别的事情吗?”

    “君上,小女子听闻彭城、干邑、寿阳等地都发生了地震,似乎有着上天的警示,故而小女子奉太一阁下之命,想要给君上就此天灾占卜一下主吉还是主凶。”月神语气淡淡的道。

    子偃微微颔首,看来阴阳家还是很识趣的,这个占卜司只是宋君偃给阴阳家在商丘的一个据点,其实不是很重视。想要占卜的话,直接去问宫中的巫祝不是很方便吗?

    难道在占卜之事上,阴阳家,或者说是月神这个女子比那些巫祝还要更胜一筹?

    宋君偃心下狐疑,不过也抱着玩玩的态度,说道:“月神你不妨一试。就地震的事情寡人已经让宫里的巫祝祭司们占卜过了,主吉,这不是什么上天的警示,只是一次突如其来的地震而已,相信很快就过去了。”

    “君上以为事情真的那么简单吗?”月神似乎是抱着不敢苟同的观点而来的,宋君偃微微眯着眼睛,便让月神去试一试占卜,主吉还是主凶,权当玩耍了。

    宋君偃虽然信命,但是也不是很迷信,尽管古人和一些道家的秘术在他的心里挺神秘的,但是他还真看不起那些跳大神,整日装神弄鬼的家伙。

    不过没办法,殷商迷信鬼神,宋人也继承下来了,对于那些个巫祝和祭司都推崇备至。

    子偃心里其实想的是,占卜的事情若是真的能知道是吉是凶的话,那么天底下就没有让人后悔的事情了。而你们这些巫祝啊祭司啊,真的那么牛掰的话,先知先觉,干嘛还要屈居人下,给他宋君偃打工?

    月神没有多说什么废话,而是取出了袖里的龟壳,用古甲古文在龟壳中间刻下所要占卜的事情,随即让人拿一个火盆进来,点火,将龟壳放在火盆里燃烧。

    这个宋君偃倒是略懂一二,占卜龟壳,龟壳作为占卜测吉凶工具,因为古人认为天圆地方,乌龟的背甲隆起像天,腹甲平坦,好似大地,乌龟彷佛背负着天地一般。

    因此,乌龟被认为是可以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的灵物,龟壳乃被用来预知存亡兴衰,当做卜凶问吉的吉祥物。

    占卜是中国古老的巫术之一,已经有极为悠久的历史了。

    在远古,人们对于与自然界很不了解,又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极为低下,人们被自然的力量所桎梏。

    由此,产生了对于自然的恐惧。更由于人们有了农业生产,随之而来的,是接二连三的自然灾害。

    谁也无法对此作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在祈祷上天赐予人间平安的同时,占卜术诞生了。在殷商时期,帝王的卜官用碳火烧烤龟甲,根据龟壳的裂纹,来为帝王卜卦,预知国事、战事、天气、灾难等。

    “卜”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