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好国舅-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鱼儿低着脑袋道:“大户人家的闺女是要裹脚的!”这丫头就是乖巧的让人心疼,马度把她揽过来摸摸她脑袋,“好了,好了,以后咱家不做大户人家了。”

    老泥鳅气呼呼的冲进屋里来,一边跺着脚一边拍大腿,很不解的问:“小度,这是为啥嘛!”

    马度陪着笑道:“还能为啥,孙儿不想看三个妹子受那份罪。”

    “大户人家的闺女哪个不裹脚,要是没那个福气,想裹还裹不成哩!”

    “谁说大户人家的就要裹脚!”

    老泥鳅黑着脸道:“有哪个不裹脚,你倒是说给我听听!”

    “阿姐就没有裹脚,就是王妃,这算是大户人……呜呜……”马度话没有说完,就被老泥鳅捂住了嘴。

    老泥鳅瞪着他,“你可什么话都敢说!”老头瞪了三小丫头一眼,“你三个谁敢乱说爷爷就……就给她裹脚!”说完还紧张兮兮的拉着马度进了里屋。

    “爷爷你紧张什么,阿姐又不算是外人!”

    “不管是不是外人,你这话都关系到一个女人的名节。人家都说王爷以后是要当皇帝的,皇帝那是什么人,戏文上都说了,那是连爷娘老子兄弟儿女都能杀的人,这话要是让王爷记恨上了,哪天说不准要了咱们全家的脑袋。”

    哎呀,老头还真是个明白人,比那些谋臣勇将都瞧得明白,也许因为他心存卑微,所以才能对那个高远的庙堂心存敬畏。不管怎么说,老头能这么想马度就放心大半了。

    马度心悦诚服的躬身受教,“爷爷说是的,孙儿以后不敢乱说话了。”

    “爷爷晓得你聪明,有些话不用爷爷说你也明白,你为啥不让给丫头们裹脚哩?这是好事啊!”

    “这真不是好事,您要给裹脚了,说不定她们这一辈子都毁了。您不是总想让孙儿当家作主嘛,就听我一回吧。”

    老头叹口气,“好以后都由你来做主,哎!你就使劲的宠她们吧!她们不裹脚,以后没有好人家愿意娶,你就得养她们一辈子!”

    马度笑道:“孙儿养得起,这次就带了三千两银子回来。”

    老头喉咙里咯的一声,险些没有抽过去,“你说多少银子?三千两!真的是三千两!”

    “没错,三千两,两千两你还给人家地钱,剩下得您留着花销。就在马车上哩!”

    老头也顾不上孙女缠脚的事情了,急慌慌的冲到外面,但是到了外面他的急匆匆的脚步立刻稳了下来,背着手亦步亦趋,装作一副颐指气使的模样,“那个谁还有那个谁……给我把马车上的箱子抬屋里去。”

    马度到了外厅冲着三个小丫头挤挤眼,“没事了,以后咱们不缠脚了。”刚才还哭天抹泪的三个小丫头,立刻欢呼起来,把裹脚的事情放到一边去,问马度开始要吃的、玩的。

    张五六和刘初九一连抬了两个箱子放进老头的里屋,老头子打开一条缝看了一眼,老脸就笑成了菊花,乐呵呵的把两个大箱子塞进床底下。

    马度的给三个小丫头拿了吃的和玩具,这才发现小鳖没影了,“爷爷,小鳖去哪里了?”

    老泥鳅笑呵呵的道:“小鳖被我送去读书了,你不在的这些天,小鳖可是长了不少学问哩!”说着还拉着马度到小鳖住的厢房,指着桌子上的一些草纸,“看看这都是小鳖写的。”

第111章 银子是真的() 
桌上有几摞厚厚的草纸,上面写的内容都是《三字经》,才不过一两个月的时间,但是字写的已经和马度半斤八两,这让马度很脸红。

    虽然不知道小鳖的老师是谁,但是绝对比不上宋濂,宋濂的以文章见长,书法同样优秀,宋濂的次子宋璲,就是元末明初著名的书法家“三宋二沈”中的一人,少不了宋濂的悉心培养。

    有这样的名师指点,笔墨纸砚都要比小鳖好了不知道多少,也就和小鳖一个水平,马度不脸红才怪。两个月前老泥鳅从别人的手里买了不少的旱地,同时连那些佃户一起接收过来,佃户之中有一个穷秀才(指读书人的称呼,不是明清时期的功名。)

    一心想着翻身做大户的老泥鳅,不光要给孙女裹脚,还要给让孙子读书,梦想着耕读传家。一听说佃户里面有一个秀才就立刻找上门,想请到家里面做西席,难得大方的愿意给那秀才每个月八百文。

    秀才表示只要五百文,但是要让其他的佃户家的孩子一起跟着上课,一下子省了三百文钱,正中老泥鳅下怀,他还不答应才有鬼。

    上课的地点就在离这边不远的方山脚下的一处破庙里,也是另外的几十户佃户住的地方,可怜小鳖每天要跛着腿走上两里路。

    马度一直想着盖了大宅子,再给家里找个西席先生,没想到老头这么心急。为了能让其他佃户的孩子一起读书,就少要三百文,让马度对这位先生一下子有了不少的好感,如果这位先生不算差的话,留下他也不是不可以。

    “这位先生叫什么?”马度随口问道。

    “袁九黎!”老头笑道:“袁先生可是位负责任好先生,对咱们小鳖很是关照,每天都要拿着小鳖的手写上好几十个字哩。”

    难怪!老宋可从来没有拿着马度的手写过字,常常都是很不负责任的扔一张字帖让马度去临摹。

    “你不知道,袁先生每天还要打小鳖至少十下哩,呵呵……”老头笑的很开心,似乎对这位袁先生很满意。

    马度伸手摸摸老头的额头,“爷爷你没生病吧,那可是您孙子,让人家打了您还乐成这样。”

    “你不懂,袁先生就是看中小鳖才打他的!”

    还有这样的道理马度真是服了,不怪老头,就是老朱和马大脚这对未来的帝后,也是这么想的。

    有三千两银子在床底下,老头立刻豪气了不少,中午的时候多加了菜。一个是虾仁蛋汤,虾仁马度没看见,只捞出来了虾米,蛋也不是鸡蛋,是小鱼儿和菱角儿在芦苇丛里找来的鹌鹑蛋。

    另外还有几只刚刚长出羽毛的小鹌鹑,被老泥鳅扔进锅里炸了,因为马度爱吃这个。小鹌鹑那毛羽斑驳的模样,让马度想起了在岛上时家里那只同样毛羽斑驳的鸬鹚,为了让马度养伤,那只刚刚能下水捉鱼的大鸟就被老泥鳅扭断了脖子。

    吃了午饭听大鱼儿说小白还没有走,马度就赶紧的往秦淮河跑了一趟,见到小白,马度自然是高兴的,小白也是高兴的,它用长嘴使劲儿的拉着马度下水。

    马度没有下水陪它玩耍,因为水真的很凉了,这里水浅比长江里面的水温要低上不少,这个时候的秦淮河已经不适合它生存了。

    让老刘划船,马度一直引着小白顺着秦淮河一直进入了长江,这里才应该是它的家,宽广水面可以让它飞腾跳跃,纵情的畅游。

    “走吧!”马度冲着它挥挥手。

    吱吱吱……胖胖的身体灵活的越过舢板小船,似乎也在向马度告别,它尽情的向马度扑打着水花,来表达他的不舍,直到它看见一群憨憨的江豚这才尾随而去。

    马度伸手抹掉脸上的江水,打了个哆嗦,无奈的笑道“这家伙又认错了!”

    大鱼儿红着眼睛问马度,“哥哥,它还会回来吗?”自从来了应天,就一直是大鱼儿在喂养小白,自然和它感情最深。

    “我不希望它回来,秦淮河太浅太小,成不了它的家,这里没有它的伙伴,它会孤独的……”

    晚饭的时候小鳖回来了,没想到老头问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袁先生打了他几下。

    “五、五、五下!”小鳖似乎比从前结巴的更厉害了。

    “今天怎么只挨了五下!”老头对孙子挨打少了很是不满,“是不是今天惹袁先生生气了?”

    什么逻辑!马度被雷的外焦里嫩。

    “没没有惹惹先生生气,手手肿肿了,先记记下!”

    “嗯,改天一定让先生补上!”老头夹了一个炸小鱼,在嘴里嚼得咯吱作响,还拿起酒盅吱溜一声,美美得喝上一小口。

    有这样的爷爷,小鳖也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了,马度拉过小鳖左手,他的手确实肿了,似乎都成了半透明的,依稀能瞧的见青色的血管。

    白天对这先生的一点好感,全都没有了,马度不由得骂道:“这是什么狗屁先生,明天哥哥找他去。”

    “不,不不要,先生对对对我很很好!”

    老泥鳅也道:“小孩子不打不成才,小鳖皮实着呢,多大几下没事的!”

    马度知道跟老头说不通的,就不和他白费唇舌了,准备第二天到学堂去瞧瞧。

    第二天起得却有点晚,因为昨天马度难得发奋了一下,他临摹了半夜的字帖,他不想输给小鳖,到时候他这个哥哥颜面往哪里放。

    让马度没有想到的是,老头居然起得也很晚,面色还十分的难看,吃饭的时候还呲牙咧嘴的。

    “爷爷您是不是有哪里不舒服?我给您瞧瞧?”

    老头子苦着脸道:“牙疼,没啥事,就是银子太硬了。”

    马度放下筷子皱眉问:“您昨天晚上不是咬了半夜的银子吧。”昨天晚上他就听见那屋子一直传出来奇怪的声响,他还以为是老鼠打洞呢。

    老头点点头,“这些银子俺都挨个的试过了,你放心吧,全部都是真的!”

第112章 疼吗?() 
三千两银子就让老头掉了一颗牙,马度以后要是挣上万贯家财,老头满嘴的牙还不得掉光了,以后有银子还真不能随随便便的就往家里拿。

    马度带上张刘二人出了门,晃晃悠悠的往东走,目标就是小鳖读书的方山脚下,不是很远,穿过官道走了不过一里路,就看见一片农庄。

    这里就是老泥鳅花钱买来的五百多亩地了,因为虽然紧靠着秦淮河,但同时也靠着方山,地势稍高,就算是挖渠引水也不好浇灌,所以这边的都是旱地。

    在田庄的边上有一个小村子,不是马度预想中的青瓦白墙的江南水乡建筑,同样的是土坯墙、茅草屋,而且已经十分破旧,似乎有几十年了。

    村口两个妇人捧着箩筐,一边说话一边从细碎的豆壳挑选出一颗黄豆,放进一旁的瓷碗里面,黄豆敲打在碗壁上叮当作响。

    衣衫褴褛的汉子,拎着木桶扔进井里,晃荡几下绳子,摇着轱辘就提出一桶水来,用扁担勾住挑在肩上就晃晃悠悠的往家里走。

    还有几个妇人在井口边上洗衣裳,手里的拿着一个光滑的木棒,使劲的敲打这青石板上的衣裳,力气很大,生怕那衣裳烂的还不够彻底。

    这些村民见着了马度一行人似乎见怪不怪,还有个在自家门口和泥修墙的的老头热情的指路,“小官人要想进方山游玩,可以走北面的那一条大路,咱们这边是小路,也就是让乡亲们上山砍个柴用的。路难走,好迷路不说,还容易会摔下来。”

    老刘回道:“俺们不是上山游玩的,这边不是有一个学堂吗?俺们过来瞧瞧。”

    “学堂呀,沿着路往里面走,过了村子再过半里路就到了,就在破庙的里面。”老汉看了看马度,便问道:“这位小官人也是来这里求学的!”

    老刘道:“不是,就是随便过来看看,麻烦老丈给带个路。”说着还塞两个铜钱给老汉。

    “俺姓崔,叫俺一声崔老汉就成。”老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