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好国舅-第3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眼下足利义满年少力微,在倭国的环境险恶,有此封号就意味着有一个粗壮的大腿,谁若动他都要掂量掂量。

    足利义满叩谢大明皇帝的隆恩,面上却不带欣喜之色,反而泣道:“外臣此来大明并非只为求陛下封赏,南朝叛贼勾结蒙元余孽借火器之利步步进逼,敝国危在旦夕,还请陛下发兵相救。”

    终于说出来了,马度不由得长出一口气,出兵日本也许用不了多大的阵仗,却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海外作战,又有前朝在倭国大败,一旦吃了败仗丢得可是朝廷的颜面,投入的兵力可能会越来越多,眼下又要打攻打北元,在海外另辟战场实属不智。

    来自大臣们的阻力可能会很大,而现在老朱还讲些规矩,像是出兵这样的大事还是要和朝臣商议的。

    为此马度不得不帮着老朱出谋划策,才有了鸿胪寺那一出戏,引得满朝同仇敌忾对倭国南朝愤恨不已。

    眼下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出班反对的除了浙东帮的几个,大多数竟然都十分的支持,常遇春撸胳膊挽袖子的,表示愿意统领大军征战日本,他已经憋了很久了。

    老朱对他道:“朕最多派一千海军出兵日本,帮着他们压制南朝的火器。你去做什么,好生修养,明年还是和徐达一起去草原吧。出征日本的事情就交给常茂。”

    出兵日本的事情便算是敲定,具体事项自然由马度这个日本通来筹备,朝廷办事就是麻烦,马度在鸿胪寺、礼部、中书省奔波数日才算是搞定。

    马度把足利义满一直送到船上,严肃的对他道:“一船海军眼下就在松江府的码头等着你呢,他们会跟着你到日本给你撑腰为你北朝作战,可所费钱粮弹药需要你们来出。他们都是我的属下,你若敢亏待他们或者敢拿他们当炮灰,我必不饶你。”

    对常茂马度其实还是很放心的,这家伙虽然混了点,但是心眼不缺,不祸祸小日本子就算是不错了。

    足利义满恭敬回道:“此番来朝全赖侯爷帮衬方能得偿所愿,必不敢亏待侯爷的属下。”

    “好自为之!”马度不阴不阳了说了句下了船,其他的繁文缛节便交给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去处理。

    马度骑上马儿沿着江边一流小跑,行了几里路到了一个偏僻的小码头,这里属于沈万三的私人码头专供他的船只停靠,眼下又五艘大福船正停在栈桥边上,船身吃水很深,想必船舱装得满满的。

    沈万三独自一人正坐在棚子下面喝茶,见马度过来就给他倒了一杯,“侯爷,您弄这么多的东西是要贩卖到哪儿,别怪沈某没提醒您,这些东西运到哪儿都要亏本的。”

    马度这次让他筹办的东西很杂,而且不是一般的杂,丝绸瓷器、粮食农具、鸡鸭牛羊、棉种桑蚕,各种书籍只要生活中能用得到的似乎都有,瞧着不像是做买卖,就算是搬家也不用搬这么全乎。

    这些东西自然是给张敏珠准备的,估计他们到了大洋洲是吃不惯袋鼠肉的,也没法用鸸鹋耕田犁地,汉人的生活方式是少不了这些东西。

    足利义满要走了,检校的注意力会重新的分散开来,张敏珠呆在应天实在是危险,马度便准备让她和倭人同一天离开。

    如此驳杂的物资,马度自认一时半会儿的准备不好,也太过引人注意,少不得又要沈万三帮忙。马度喝了一口茶水道:“你不用管这么多,要你筹办的东西可都准备齐全了?”

第539章 低配版蒸汽机() 
    “又没有什么值钱稀罕的东西,有什么办不全的,如果少了一根鸡毛,您就拿我是问。”

    马度点点头道:“什么时候可以发船?”

    “随时可以,只等您一句话了。”

    马度扭头看一下码头通往城里的小路,“很巧,让你的水手伙计赶紧的登船吧。”

    只见那条小路上一男一女快步而来,男的魁梧高大女的头戴斗笠轻纱覆面,正是张敏珠和赵初一。

    马度搬了个凳子给张敏珠坐下,“稍等片刻,马上就可以走了。”

    张敏珠却叹口气,“就这么迫不及待的让我走,男人果然是靠不住的。”

    “这个时候就不要使小性子了,不如多说几句你侬我侬的情话,让我想你的时候心里也舒坦些。”

    ……

    对于两人的对话沈万三半点也不奇怪,马度堂堂国舅家里只有一妻一妾,要是再没有个外室那才叫奇怪呢,沈万三不做声只是一脸笑意的在一旁看着。

    不过这位国舅爷的也太惧内了些,看样子是要把这个外室远远的打发到澎湖定居。女子旁边的长随看着也有些面熟,刚才似乎也在打量自己,莫非也是认识的。

    一个年轻的管事小跑着凑了上来,对沈万三道:“老爷,都准备好了,什么时候可以开船?”

    马度闻言对张敏珠轻声的道:“不宜耽搁太久,这就走吧。记得不要着急把所有人都搬过去,先让属下探探路,没有问题再搬过去。”

    张敏珠点点头道:“知道了,我会把一切都打理好,等你来找我。”

    她说完就转身就往栈桥上走,果断又坚决,这是一朵独立的野菊花经历风霜仍端庄优雅,若是换成宋霜一定会抱着马度哭成泪人,送到明天也走不了。

    沈万三是对身边的年轻管事吩咐一声:“赶紧的上船吧,凡事都要听刚才那位夫人的。”

    “小的明白!”管事应了一声,紧紧的跟了上去。

    张敏珠缓步走到栈桥的尽头,刚刚踏上船板却回过头,掀开头上的斗笠,从赵初一的的腰间抽出短刀,随手就在头上割了一缕头发。

    赵初一捧着那缕头发跑了回来,郑重的交到马度的手里,“姑爷莫要负了我家……小姐。”

    这样的话应该由一个机灵可爱的小丫鬟说才合适,赵初一这个五大三粗满脸虬髯的“红娘”来说很有喜感。

    船锚收起白帆张扬,马度挥手和站在船尾的张敏珠作别,身后的沈万三笑道:“没想到侯爷也是风流种子,真是深藏不露啊!”

    不理沈万三的调侃,马度转过身对他道:“告诉你,这五艘船不会回来了,船上的人也不会回来。”

    沈万三讶然道:“这是为何呀?难道不是送去澎湖的吗?船上的东西不值什么,可还有千把号人哪,叫我如何跟他们的家人交代。”

    马度无奈的叹口气,“你就当船沉了,从前该怎么交代就怎么交代,双倍抚恤他们的家人,算是本侯的一点补偿,记得今日之事要保密。”

    张敏珠走了,马度总觉得自己这几天像是做了一场大大的春梦,梦里香艳刺激,醒来却怅然若失,心里空落落的提不起精神,整天无精打采的上课、下课,就连宋霜撩拨也能忍得住,很担心屁股上的牙印被发现。

    直到王小锤跑过来说,薄启已经把蒸汽机做好了,他连课都不上了,忙跑过去观看。蒸汽机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元素,果然在大百科里面是有记载的,甚至有个的样图。

    马度把样图交给薄启,实在没想到他的动作会这么快,急慌慌的跑到薄启办公的地方,见了薄启做的蒸汽机不由得愕然出声。

    不能否认这个真是蒸汽机,又用于能量转换的活塞气阀,动力输出的连杆飞轮,可为什么提供蒸汽的锅炉,只是一个坐在在炉子上的密封铜茶壶,可以想象这台蒸汽机有多大了。

    飞轮上的连接叶片慢悠悠的旋转着,还不如马度脸上肌肉抽动的频率高,“书院给你拨了五百两银子,你就做出这个玩意儿?我要的可是能推动百斤石磨、抬得起千斤铁锤,甚至可以推着几千料的大船在水里航行的东西,不是这样的破烂玩意儿赶紧的给我把银子吐出来。”

    薄启却呵呵的笑道:“别着急嘛,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模型,只要它可行老夫再用铜铁做一个更大的,再说它也没有你说的那么烂,其实它可以转的很快,等到夏天的时候就不用海英给我打扇子了。”

    用蒸汽机打扇子?热不死你!

    薄启伸手动了一下阀门,噗嗤噗嗤……活塞出喷出的蒸汽越来越多,原本慢悠悠的飞轮转得越来越快,上面的叶片呼呼直响,一股凉风吹进脖子里面,还真别说转得还挺快。

    薄启面露得意之色:“如何啊?给老夫的银子不会叫你白花的。”

    “你还会在乎这一点银子?老薄你还是有几分眼界的,应该看得出来这蒸汽机意味着什么。只要你能做出来,足以洗刷你亡国被俘的耻辱,亦可流芳百世。”

    看得出来薄启对研制蒸汽机的积极性不算太高,需要拿点诱饵鼓励一下。薄启闻言却反问道:“老夫自然瞧得出来蒸汽机的妙用,估计是出自老居士的手笔,可你才是他的传承人,竟然把好处让给我?”

    “给你,给你,都给你!我才不稀罕这名声,赶紧的做出来才是正事。”

    “当真?”薄启大喜道:“如此一来老夫也可开宗立派了,说不准日后还有徒子徒孙给老夫立庙上香呢。”

    他话音刚落,就听见那蒸汽机突然一阵吱吱嘎嘎的乱象,两人扭头看去,就见那飞轮真的飞了起来。

    工业事故果然是可怕的,在马度的脑袋上鼓起了一个青包,这样的好机会不能浪费,趁机向朱升请了假早早的翘班,出了书院却不去家里而是往小别墅区里走。

    乌日娜已经怀孕八个月了,肚皮已经挺得老高,可寒冬腊月的还是常常出去放羊,拦也拦不住,一进门就瞧见满地的羊屎球,屋子里面没有人,不用说又去放羊了。

    正要到荒滩上去找她,却见嘎鲁跑了过来,满脸焦急嘴里还不停的大喊,拉上马度就往荒滩上跑。马度心知不妙,八成乌日娜出了什么事情了,撒开脚丫子就往乌日娜平常放羊的地方跑,嘎鲁都被他甩在了后面。

    刚一到地方就隐约的听见一声微弱的啼哭,马度边跑遍喊:“乌日娜你在哪儿!”

    一簇茂盛的枯草之中突然伸出一双手,上面捧着一个带血的婴孩,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只见乌日娜正坐在地上一脸欣喜,“生了!”

第540章 吴复中() 
    洪武七年,秦淮河码头船只往来如梭,人群摩肩接踵,比立国之初不知道繁荣了多少,拥挤的码头已经无法承担日益增多的货船。听说几乎不参政的江宁侯,为此还弹劾应天知府懒政无能,并建议朝廷在新城和旧城之间修建一处更大的码头。

    年还没有过完,就听说码头已经开建了,听说江宁侯他老人家卖地皮商铺,又狠狠的赚了一笔。这位国舅爷这两年就喜欢到处盖房子,弄得城里的石材、木材、漆料都跟着涨价,不过倒也因此养活不少人。

    一条普通的货船在码头缓缓靠岸,一个小小的书生背着包袱从船上下来,转身冲着上面的商人伙计行了一礼,“一路之上多谢几位叔伯照应,才能平安来到应天。”

    船头的商人郑重还礼,“当不得小相公一声谢,兴化县衙也是给了咱们银钱的,您这么小的年纪就能到皇家书院就读,日后定然是官运亨通青云直上,能稍您一程是咱们的荣幸。”

    “小可还没入皇家书院,只是过来应试的。”

    “哎,小相公有所不知,只要是衙门推荐过来的十有**都能考的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