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谋唐曲-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递来的琴和箫,奏出的是一首清灵而端正的《高山流水》,或威压或冲淡了刚刚李琚的凌厉和刚强。

    一曲惊弦断,天涯何处觅知音……李玙和李琰合奏的大气磅礴,如山的心胸、如水的心境,不知是给众拥趸感受的、还是给皇帝陛下体会的,总之是成功的让大家沉浸在这空灵的气氛中飘然起来,一扫刚刚李琚的戾气就是成功。

    此时少不了又有翰林院大学士等人唱喜歌:“心静如音,曲如其人啊两位殿下兄弟情深是大唐之福,一个如山一个如水真是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啊”

    “有这样端方细腻的两位殿下为皇上分忧,真是朝廷栋梁呢”世家大族的人时时不会忘记提醒所有人最核心的问题。

    倒是李琰不经意的牵动了嘴角,向着把脑袋快要埋入食案底下的李璲这边迈出两步,讥笑曰:“我在外地置官才一回京就听闻十二弟年少有为,还一直没亲见呢不知十二弟能否借此良机也展示一下?让四哥我欣赏下小孩子的厉害呀”

    这话是直接叫板,李璲可没法钻桌子了,又有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李璘和李璬一边一个,把李璲拖出来,还叫嚷着“就是就是,十二哥可厉害了,快出手吓破四哥的胆”之类煽风点火的话,或者说是替李璲向李琰举刀……李璲心里气啊,我用你们吗?

    但李琰那话里瞧不起自己年少、认定自己掀不起风浪构不成威胁的意思倒是让李璲突然灵光一现、脑海里冒出一大堆内容来李璲站起身在万众瞩目中反问一句:“小孩子怎么了?那是很多位古人,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了的”

    “什么?我怎么不知道……”李琰一个愣神后脱口而出道,恰好算是给李璲递上了话来此刻李璲急急走入场中,众人指指点点窃窃私语猜测他的玄虚,弄得李琰只好退在一旁静观其变,倒真像是一个捧哏一个逗哏了。

    “那好,我说说你听听,在想当初……”李璲顺利开始演讲,反正唐朝才没有相声这门艺术,自己就以新奇取胜摇头晃脑开始背诵:“汉孔融四岁就懂让梨谦逊之礼。十三郎五岁朝天。汉黄香九岁温席奉亲。秦甘罗十二岁有宰相之才。吴周瑜七岁学文,九岁习武,一十三岁官拜水军都督,统带千军万马,执掌六郡八十一州之兵权,施苦肉,献连环,借东风,烧战船,使曹操闻风丧胆,险些丧命江南。虽有卧龙、凤雏之相帮,那周瑜也算小孩子中之魁首。这些小孩子你比得了哪一个呀?”

    李璲越说越快,前世的记忆如泉涌,《八扇屏》这段相声自己打小就听,背的滚瓜乱熟说一句李琰退一步,说到最后李琰都被逼到廊柱下没了退路了看着李琰一头大惊失色的汗,周遭好事者大有人在,顿时起哄开来:“仪王殿下好学识啊……”

    连李隆基都动容了那李琚的拳术和李玙的琴技再怎么好,可都是天长日久练出来的,哪里比得了李璲这一套侃侃而谈可是一番‘急智’有水平……谁能想到李璲这不是急智而是练习嘴皮子‘背诵了一千三百年’了呢

    李琰抹一把脑门,高呼一句“你这怪胎,还真是个别另样”就闪身跑回自己的座位去了,不想和李璲纠缠了。可万没想到递上这句话更让李璲逮到了理,哈哈一笑,李璲冲着四周抱拳拱手,就如同明清时期江湖卖艺一般,朗声又是那句:“你敢瞧不起个别另样的人?我说说你听听……”

    此刻很多人都明白这就是李璲要展示的才华,纷纷屏住呼吸仔细倾听,倒看看李璲还有多大的学问。果然李璲开始声情并茂的背诵出:“在想当初尧眉八彩,舜目重瞳,禹王手能反握,周文王胸生四乳,张太古头尖如笔,比尚腹大如瓜,何平叔面如敷粉,刘要仲有五尺之髯,李老子怀胎八十一载,张良有三寸不烂之舌,孔夫子七孔朝天,重耳并肋称为坝郡之君,汉刘备双手过膝,姜伯约胆大如卵,张翼德睡不瞑目,李元霸鼻息如雷,盘古至今,大圣、大贤、大忠、大奸,皆都是希奇古怪个别另样之人”

    好嘛,一句一个典故,信手拈来毫不迟疑,这得多大的学问啊……这就是满堂朝臣的想法,想到此处不由得偷眼观瞧几位翰林大学士……以张说为首,那是各个汗颜的无地自容。以前就知道忠王、鄂王爱读,甚至仪王还放过话说从来不读《论语》的,可一次又一次的表现,李璲哪里是不读的,分明读了好几辈子了

    就算高声宣布自己以前是铁杆的“钢丝”想必这里也没人听得懂。李璲又是一个罗圈揖,冲李隆基笑了笑就退回到自己座位去了,剩下这满堂的震惊震惊的这次连拍马屁的人都忘了跳出来了。

    “朕的儿子们真是各有千秋啊,呵呵……”李隆基一句话打破的沉闷,但也同时打破了李璲的一个小期待。

    这不对啊,难道自己猜错了?前面李隆基突然演奏《秦王破阵乐》难道不是准备和周边哪个国家开战吗?李瑶应该看透了这点,所以让李琚耀武来争抢领兵的机会李玙自比高山、李琰自比流水同样是在表明自己的能力,一个不动如山守疆土,一个用兵如水无常形。所以李璲搬出甘罗十二岁为宰相、周瑜十三岁统水军的典故来,表达有志不在年高,同时假装学问过人力压兄长。

    可李隆基一句话却毫无偏袒,让李璲的期待泡了汤。只听李隆基接着说道:“你们为朝廷开疆拓土之心朕知道了,但我大唐威加四海蛮夷臣服,就算有个别宵小不自量力,呵呵,我大唐兵锋所指也是战无不胜这一点朕不担心……”

    说到这里李隆基环顾大殿,稍稍停顿也是为了让众人有时间好好揣摩自己的意思,想必最近西域诸国降而复叛的消息他们都听说了,这些人心里也该早就各有章程,自己要说的就是给他们把握一个总体方向,一个不能操之过急的方向。所以李隆基抿一口酒,好似聊家常,不很认真的样子随口说:“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谓之上又说知己知彼还需未雨绸缪嘛。别老想着打打杀杀的生灵涂炭,你们要是真有孝心就另辟蹊径同样算是建功立业。”

    他这里说得不很认真,听者可是各个认真无比

    太子李瑛头一个反应过来,心头一紧难道是父皇又要找自己的茬儿?压住哆嗦高声请罪:“儿臣有罪,儿臣领着安西大都护的职,却没能尽心尽责守护我大唐的基业,让父皇蒙羞了请父皇治罪。”李隆基看着他毫无表示,就像没听到一样,令太子一党的人各个都开始惶恐起来。贺知章仗着自己老迈硬起头皮开声:“太子贤德教化,蛮夷不识道理,还请圣上明察”

    仓促间也说不出什么有力的道理来,好在唐玄宗还是很给面子的,脸上浮现笑容终于开了口:“诶,老学士不必战战兢兢,蛮夷反复无常之徒,朕岂会怪罪太子呢?不要忙着请罪,好好想想办法才是,才能让众爱卿在这山水花草间高枕无忧的饮宴嘛”

    “是”贺知章这才放下心,拉拉太子衣袖退在一旁。但明眼人还是看出太子又吃瘪了,正是踩一脚的好时机所以刚从山南道节度任上搞个一团糟、灰头土脸回来的忠王李玙必须搬回自己的形象,心中打定破釜沉舟的主意,冒险也顾不得了,越众而出启奏:“儿臣想要戴罪立功、出使西域,为大唐宣扬圣德、沟通诸国归化,求父皇恩准”

    这是‘武’的不好使就最容易想出来的‘文’的主意,皇帝眼中一抹失望转瞬即逝,挥手让李玙起身,李隆基想了想轻描淡写道:“集思广益嘛,不急,都想想,都说说……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哎呀瞧朕老了,好好的酒宴就为了朕一时兴起差点儿搅合了朝政的事儿以后再说,今天就是喝酒来来,都满上,谁也不许再提朝政哦,哈哈”

    变脸比翻还快……这是众人对皇帝的腹诽,但诸如李璲也听出来另一层:那就是李隆基对李玙那样的主意还是不满意

    本書首发于看書網

    :

第105章 巡回演出建舞团() 
高高举起又轻轻落下,唐玄宗玩儿了个雷声大雨点小,到底是什么意思?考校众皇子见识之后竟然不了了之,别说赏罚分明了,连给个提示都懒得给但聪慧如李璲等还是能猜到这是要看实际表现的意思。

    “想让皇子做些什么实际的事情呢?”萧嵩以长辈的身份端坐仪王府大殿主位,以训导的口气对躬身站立殿中的李璲启发式教学:“殿下要从皇上只字片语中抽丝剥茧,还要配合当时皇上的表情、眼神、手势才能有所悟”

    “父皇说周边宵小不足惧,但也不要打打杀杀的,要先知己知彼,”李璲皱眉回忆,努力把那只字片语重新组合进行提炼,缓缓说道:“这是不是说父皇希望通过培养细作来间接控制那些藩国?所以才对请命出征的提议不屑一顾……这岂不是麻烦?没必要啊”

    瞪着李璲不解的表情,萧嵩冷哼一声,巴掌重重的拍在案上道:“很有必要殿下以为我大唐真是百战百胜、铁蹄过处灰飞烟灭了?”再次看到李璲更为纳闷的样子,虽没出声但那口型也是‘难道不是吗’的反驳,萧嵩黯然,再次坐正身姿郑重的说:“小打小闹几乎都是大唐吃亏,游牧民族在草原上风驰电掣,蛮荒野人在丛林里来去无踪,而若是大举兴兵虽然必胜,但劳民伤财又损伤颇大这一点前两次虢国公征南和老夫征西你不是都看到结果了吗?伤残兵士还是殿下你安排的。”

    李璲哑然,理不说不明,大唐和周边番邦的战争确实不对等,但各有优劣:集团作战,番邦根本组织不出集团军但化整为零的骚扰不胜其烦,就像一群蚊子对老虎,虎掌拍不到蚊子,蚊子却能时不时的叮你一个包李隆基现在不缺虎掌扇蚊子,缺的是一盘蚊香或者给所有蚊子做绝育手术。

    “看来父皇埋怨太子的不作为,也不是埋怨他这个安西大都护的战功,而是埋怨他的文治了?”李璲咬着指甲喃喃,却没想到这个时候萧嵩已经走下高座到了身边,老人有力的大手捏在肩头,白胡子都蹭在了李璲眼睑上,沉声道:“忠王的文治思路已经很接近,但他读死的人过于天真了,但那些降而复叛的无信之人是感化不来的”

    “几只蚊子嗡嗡叫,不能逮到拍死总是让人心烦啊”高适和李璲越来越心有灵犀,此刻终于趁着二人感慨的空档也插上一句,高适原本就是天生的政治家,现在早就胸有成竹,自己又是当的参谋的职务,此时不献计更待何时?赶忙说道:“陛下的核心思想就是八个字:上兵伐谋、知己知彼咱们就得顺着这个意思实施……”看两人的注意力被自己的强调凝聚过来,高适说出具体方案:“但派遣细作是兵部的事儿,王府不能越权更不能私募死士所以要有个光明正大的舞台来表演不可告人的故事。”

    高适摇头晃脑的样子且不去管他,最后那句话倒是颇吸引人,李璲不禁重复着那两个关键字:“舞台……”萧嵩听闻李璲念叨这两个字,也琢磨起来。

    高适不再卖关子,笑嘻嘻的让脸变得更圆了,拍手兴奋道:“没错,就是舞台咱们可以借着如今编排舞台剧的东风,组建一支大唐乐舞队,有各国来往商人的参与和宣传的话,就可以到各国去巡回表演而诸如新近排练的《千手观音》一类的节目都是需要大量人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