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谋唐曲-第1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有牵扯就会有无尽的麻烦啊可……损害仪王璲的势力有什么不落忍的吗?李璲都没把我们当自己人,我凭什么啊……想到此处,荣王妃抬眼看向小太监,欲言又止。小太监极有眼色的袖笼里滑落出一块儿小铜牌,抛物线刚好掉在卢彬脚边,小太监连退几步,躬身说一句“王妃您的东西掉了”转身就走,竟是毫无留恋。

    捡起铜牌卢彬笑了,这次是发自内心的喜悦,看清铜牌上刻着的字就赶紧揣入怀中,直接大喊侍女:“来人,来人啊,给本妃备车”

    荣王妃的车驾不辞辛劳的驶离荣王别墅,树林中目送远行的小太监嘿嘿笑着向身边那个相貌更秀丽的人撒起娇来:“总管哥哥,奴婢演得可还好呀?到底啥奖励也该拿出来了吧?”

    相貌最秀美的总管太监,除了茗烟还能有谁?修长的玉指点在小太监脑门上,啐道:“小小年纪就知道贪财,怎么着,殿下还亏待你了不成?要不要真的去投奔韦家啊……”这话要是放在人多处说,小太监非得吓死不可,幸好这里是隐处。

    知道茗烟说笑呢,小太监摇晃着茗烟袖子不依不饶:“说着话可丧良心哦,人家出生就送进了宫,鬼知道窦怀贞是谁?伺候忠王妃差点儿被打死,幸好仪王妃把我要了来,我岂会替仪王干点儿事儿还向殿下讨赏了?咱这是向你这个总管讨赏呢”

    “你这伶牙俐齿的小蹄子,将来比我还得能说,”茗烟怀里掏出个胭脂色金鱼形玉佩来,拴着的灯笼穗金灿灿的摆着,随手扔给小太监笑道:“拿着玩儿吧,别耽误本公公时间啦殿下等着回话儿呢。”

    节度使府中的李璲可没干等着茗烟回话,他正忙着汇通局里的事儿呢,今天是本月中汇通局第三次拆掉大门加宽了,一点儿不夸张,押着一车车金银和铜钱来换汇通票的人把门槛都踩烂了。

    但其中某个大汉身上被李璲发现了墨鹰卫特有的标记,稍稍对视一个眼神,就知道那拨人是韦家派来的,李璲心里那个乐呀,韦见素啊韦见素,坑你最后一把的时机啊终于被你自己送上门来了……赶紧悄声告诉帐房,给这拨人优先兑换汇通票

    看書小说首发本書

    :

第277章 辽东讯薛家将战败() 
“报八百里加急”

    可能是担心繁华的长安城平静了太久,承天门前一骑马打着秃撸携风尘而来,朱雀大街上人仰马翻也不知撞倒了多少人,但没人敢说什么,因为这里是承天门,是边关战报汇总之地更没人忍心说什么,那原本俊才飞扬的高头大马已经被骑者死死勒住缰绳,冲刺的速度收不住脚,长途跋涉更是早已腿软了,直接扑倒在承天门前。   w w wnbsp;。  。 c o m

    “报辽东战讯”

    守门将军直接抄起倒地之人背上的黄绸卷轴,径直往太极宫飞奔,没有多看那报信人一眼,军国大事当前,可不是妇人之仁的时候。但守门将军的权限不过也就在太极门前躬身肃立,黄绸紧裹的卷轴早就交给执事太监了。

    “传上殿来”

    太极宫里每一声言语都响彻天地,好似龙吟在流云虎啸在山野,一声声“宣”传递向外,一轮轮执事太监交接着小碎步往前赶,大唐帝国的皇宫是那么的宏伟壮阔,用双腿走来感觉那地平线上的太极宫永远走不到面前,直到那封战表到了边令诚的手中,所有人都喘了一口气,这才抬眼望,发现已经是传递到了太极殿前的千层石阶边了。边令诚武功再高也不敢大朝会上、太极宫前展现轻功,只有一步步的攀爬,直到最后一层台阶,即便是他也要深吸口气,这才掸掸衣襟稳住身形,躬身一礼,在太极殿门口把战表交到高力士手里。

    再急的事儿也不能乱了规矩天塌下来有吾皇只手擎起,太极殿屹立不倒,此为承天门的承天之意。边令诚闪在一边低头不语,高力士停顿三秒后才转身,迈着四方步大摇大摆的走入殿中,在两旁文武的注目礼中缓缓来到玉阶前,先是行礼,然后不疾不徐的撕掉战表的黄绸,黄绸交给赶上来的小太监收了,这才滚动卷轴缓缓展开。

    高力士老眼随意的一扫,不需放射出精光也就了然于胸了,那密密麻麻的血字到了高力士嘴里直接总结成一句话:“启禀陛下,辽东薛将军兵败殉国了。”其语气的平静好似是坐观地球另一面的两个小国打仗一样,说完后就径直走回自己的位置站定,泥塑木雕般好似消失在空气里。

    只有那血字构成的战报竖自滴落着早就暗黑的血滴,空旷宁静的大殿里滴答声是那么刺耳,诉说着它曾经来过,它就在这里。

    满朝的文武官员逐渐苏醒过来,刚才好似他们都不在似的,现在看皇帝很平静,于是大家都像早春的虫豸,等到了惊蛰这天的气息,窃窃私语声蓬勃起来。

    辽东战场上的昏天黑地也好,血肉模糊也罢,具体的惨烈过程没人关心,万八千人的生命凝聚在那封战报上,总结的高力士上下嘴唇的触碰中,就是那一个结果:败了。每个人都知道八百里加急到京城也是十天前发生的事儿了,没有哀叹,没有忧心,现在要讨论的是,败了之后怎么办?

    李隆基高坐御顶,用手点指下面的臣工道:“哪位将军愿带兵剿匪?”

    别小看这简短的一句话,皇帝一句话就已经达到了三重效果首先是暂不讨论追究责任的问题,没工夫纠缠前因后果,尤其是主将战死、也许是畏罪自裁先不去管它、那算是死无对证了。其次是哪怕留下无限的揣测,鉴于一贯的人际关系复杂,抛开来不用你们管,皇帝心里有数,不用摆在明面上,而明面上的事儿是大唐不能吃败仗,赳赳大唐的脸面比一切重要。第三就是剿匪二字,代表着既不是平叛,也不是对战,大唐稳如泰山没有叛乱可平,辽东之外、长白山左右、三江平原都是大唐领土属地不存在国与国的关系

    但这可就给武将们出了个难题,因为既然仅仅是剿匪,那战斗规模就算是钉死了,没有精锐大军派给你,也没有打持久战的理由,理所应当的手到擒来一击而胜……谁有这个把握?再者,从私心上说,薛家将败了,你一去就胜了,你逞什么英雄?你让姓薛的脸往哪儿搁?要知道,薛家的背后还牵扯着最得宠的武惠妃呢

    武将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把目光聚焦在了刚刚升任同中门下平章事的李林甫身上,好似一个光圈照过来,皇帝自然心知肚明,也就望过来。李林甫暗骂一声,脸上不动声色,只能出班,发表意见:“薛家将常年驻守辽东久经战阵,也没有人更熟悉辽东战况,臣启陛下,让薛家将就地组织反击,一来给忠良戴罪立功的机会,二来免了从京城发兵长途奔波的耗费和麻烦。”

    这句话若是记载在史上堪称标准,大方得体字字正确毫无瑕疵,换句话说,就是句废话……废话永远正确……但也隐藏着三件事:一是保住薛家的军权,二是保住大唐的颜面,三是试探皇帝的反应,如果皇帝应允了,证明皇帝也不想让武惠妃一系失势,如果皇帝坚持换将出征,那自己反正众目睽睽之下既帮薛家说话了,也把可能的风险摆给皇帝了,自己先没责任了再说。

    可惜,世间事总是事与愿违,平时比李林甫还老成持重的人里此刻竟然冒出来一句阴阳怪气的敲边鼓:“就地组织反击?薛家还有可用之人么……”无数的眼睛望向声音的发源地,竟然是国子祭酒颜惟贞

    老而不死谓之贼李林甫差点儿一口逆血喷出来,偏偏还得咽回去。颜家是圣人后代啊德高望重的说什么话都无罪,李林甫的老师的老师都是人家的学生的学生,所以李林甫即便封侯拜相了见到姓颜的终究要让着走。

    其实颜惟贞还真不是针对李林甫或者薛家唱反调,恰恰相反是自以为对薛家好,毕竟薛家儿郎战死沙场的够多了,颜惟贞的心思单纯的就是想让忠臣良将家里多留些血脉,这是好意,只是不合薛家利益的时宜罢了。

    李林甫只能闭嘴,耸耸肩退在一边,偷偷瞥皇帝一眼,心想,您随便吧。李隆基坐在御座上真是差点儿憋不住笑喷出来……但紧跟着,李隆基也笑不出来了……也许是受到颜惟贞的搅局,又一个人灵光乍现中感觉能抓住某个机会他就是刚刚靠铁血手段受宠的酷吏吉温。

    吉温也是偷瞄到皇帝的表情在脸皮内隐含着笑意,于是吉温误以为皇帝认可颜惟贞的话,也误会了颜惟贞的意思以为是在讽刺薛家怂包,所以吉温大步迈出,义正言辞的声若洪钟道:“启奏陛下,薛家将之所以战败,皆因在辽东大肆敛财而不思军务所致其前因后果臣早有耳闻,辽东百姓苦不堪言,滴滴血泪不下于战死的将士臣今日弹劾辽东镇守薛楚玉勾结江南转运使韦见素放高利贷敛财人证物证俱在,请吾皇圣裁……”

    吉温说的斩钉截铁,太极殿里鸦雀无声。每个人心里都有账本写得清楚,偏偏只有这个愣头青拿出来显摆,光天化日的,你是要扒掉大唐朝廷的裤子晒晒么?

    本部小说来自看蛧

    :

第278章 基地下火枪兵练习() 
巧取豪夺、低买高卖、驴打滚儿利息放贷这些手段哪个世家大族高门大户是不干的?只不过大家心照不宣齐头并进罢了。 不说出口来,在上层贵族里真不算什么事儿,可说出口来,既不合理更不合法但吉温这一巴掌扇了所有人,掌风也难免连带着伤及不该伤的……皇家其实就是最大的地主和债主。

    太极殿里沉默不了多久,一双双恶狠狠的眼睛就都清醒过来了此例不可开,此风不可长啊若是让吉温用这件事告倒了薛家和韦家,那将来就可以扳倒所有人了,毕竟谁的屁股都不干净。

    皇帝又是习惯性的开始闭目养神,包括高力士和杨思勖都是整齐划一的闭上眼睛。李隆基知道——类似的戏码看了几十年上千出儿了——党争,论不出个死活来他们不会停止的,自己只等最后关头做宣判者,借机让他们两败俱伤就好。

    皇帝的这副样子看在老臣眼中早就习惯性的明白了,那还等什么?工部侍郎元载声如霹雳放出第一枪:“吉温大人,你的意思是不是说官逼民反,辽东战败是我大唐百姓受贪官污吏欺压后就协助外敌了?”上来就是一顶大帽子,压不死人先吓死人再说。

    吉温猛回身,吓一跳,那元载的大嘴叉子就快咬到自己脖子上了,喷壶般的唇齿想打伞是来不及了,吉温稍退一步,冷哼着想要反驳:“太宗文皇帝曾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话,元大人以为错了?”同样是大帽子往回拽。

    “孟子还曰过民为重君为轻呢,吉大人想必认为说得对喽”元载的伶牙俐齿不下于吉温,反应机敏的有来有往之后就退开,留着下一波攻击给别人。

    果然吉温没来得及反驳,就有太仆卿崔圆另辟战场:“吉温大人一向刚直啊,我等相信你说的有人证物证都已经查实,呵呵,本官只是奇怪,您早不参晚不弹,偏偏此刻不顾战局和大唐颜面的揪出来,您居心何在?”

    崔圆不愧是名门之后三榜状元,无数人翘起嘴角冷笑起来,吉温气哼哼的高叫:“所谓赏罚分明不罚过何以赏功?不惩恶何以扬善?不消除内忧何以消灭外患?哼,崔大人,你想包庇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