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悍爹-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走后门这是下下策,他也不屑为之。

    出来混,他高升的女儿,凭的还得是真本事。

    “乖女儿,吃猪肉汤这种好事也想着阿耶。”

    高升乐道:“待阿耶问清你婶娘蒙学的条件,而后就带丫丫去蒙学。”

    得到许诺,高悦兴奋拍着小手雀跃,而一旁的小伙伴张石也替她高兴,两个小孩在屋里兴奋的闹着。

    高升看着女儿如此高兴,心情大好,当即向田氏询问了村学蒙学的标准。

    唐朝的普遍标准是十岁以后才开始蒙学,但也有特例,那就是对聪慧者网开一面,能提前入学。

    以高悦现在四岁的标准,就算村学不限制女娃,想入学,除非高悦能在夫子面前表现出非比寻常的聪慧。

    当然,十五六才蒙学的大有人在,就看四岁的高悦入不入的了夫子的眼。

    思来想去,高升觉得非得出奇制胜,才有可能让小丫头蒙学。

    好在高悦的记忆力不错,这是他能不能让高悦正常蒙学的唯一希望。

    四书五经不要想了,高升自己都记不住。

    入夜,高升就开始了对女儿的强化训练,好在村学秋季的蒙学报名截止还有三日,时间上完全足够了。

    有李明月送来的部曲,帮了高升的大忙,让张大柱教会这些部曲提炼碱水,张大柱仅负责督导,也不用自己亲自炼制。

    建房有田氏负责,一切都井井有条,反倒他成了闲人。

    或许不能说是闲人,为了女儿高悦在村学蒙学的时候一鸣惊人,通过夫子的考核,高升完全是拼了。

    第三日一早,他将高悦收拾得神清气爽,还用刚刚凝固的香皂给高悦洗漱一番,穿上新衣,高悦整个焕然一新,水灵灵的女娃,简直人见人爱。

    当他牵着女儿高悦的小手从房内走出来,正在厅里忙着收拾早饭的田氏、张大柱看着高悦差点惊掉下巴。

    闻着高悦身上淡淡的香皂味,田氏来了兴趣,恨不得将高悦揉进肉里来闻才好。

    田氏抱着高悦,一边闻,一边感叹:“哎呦喂,丫丫真水灵,还有一股茴香的淡淡香味,真是爱煞婶娘了,多长个几年,不知道能勾走多少少年郎的魂啊。”

    对于田氏的话,高悦一知半解,却坚定的在田氏的怀抱中说道:“多长个几年,丫丫要给阿耶捕野猪,做喷香的猪肉汤给阿耶吃。”

    这句孩子话,惹得在场众人大笑,孩子就是孩子,吃过什么美食就老念着。

    好闺女啊,念念不忘给他吃猪肉汤。

    交代了张大柱夫妇一声,高升与女儿上路。

    上河村的村学入学今日是最后一日,错过今日,高悦再想蒙学,只能等冬季的村学招生。

    一路上高悦特别兴奋,一路叽叽喳喳的像只小鸟,高升怕她走得累了,就将他背在背上负重而走。

    终于到了上河村,抵达了建于村旁的村学。

    虽是村学,但教室的建筑极其考究,用上了砖木瓦结构,很多民房都不如。

    主体教室不是寻常的草堂,只有学生玩耍,或者休息的地方才以草堂为主。

    县学亦不过如此,上河村周边的老百姓有如此福利,实该感谢出资修建村学的李明月。

    父女二人站在村学的大院前,正在感叹,却听身后一人阴阳怪气的道:“呦,这不是三郎与丫丫么?站在村学前头作甚,这是你们能来的地儿么?莫非最近发了横财,三郎这年龄也想蒙学不成?”

    高升一听声音就邹眉,在的周围人带着嘲讽的笑声中转身,看到了数张熟悉的面孔

第41章 章41 笑怼兄嫂() 
二十多岁蒙学,不论哪个朝代都是异类。

    高升这个年龄还蒙学,让人当成笑话也不足为怪。

    高升满脸笑容的看着高家大朗高平,二郎高成、大嫂刘氏、二嫂杨氏,及三个十一二的少年,完全没把周围的嘲讽当回事。

    真是冤家路窄啊,没想到高家大郎、二郎都让孩子赶着最后一天蒙学。

    最后一天蒙学是有好处的,前几日有钱纳师礼的,或者自家孩子优秀的,都会第一时间把自己孩子送来蒙学。

    几日招收学生而身心疲乏的夫子,再面对蒙学的孩童,就算礼轻、不优秀,也会懈怠,反正该收的礼收了,优秀的孩童也足够了,很容易让后面入学的孩童得过且过,蒙混过关。

    比如田氏,儿子张石早就背下孝经、论语,而且一手毛笔字写得还似模似样,在附近蒙学的孩子中也算出类拔萃,所以第一时间把七岁的张石送来蒙学。

    夫子一瞧,大喜,当即拍板收了。

    这也说明,前几天家里殷实的,有出息的孩童早就报名,就剩下家里没钱,或者孩子愚笨的。

    至于高家的第三代,大朗高平的儿子高文、高章,以及高成的儿子高英,属于什么货色,高升清楚得很。

    这三小屁孩平日里上树掏鸟、下河摸鱼,西家顺两瓜果,东家欺负小孩,在高家仗着父母亦是无法无天,一言不合连老爷子和老太太也能怼着干,整个三混世魔王。

    高悦看到这三个堂兄一脸凶悍冲着她挤眉弄眼,不由自主的想往后退,但高升的大手一把拖住她的背部,让她退无可退。

    这种时候,岂能让女儿在凶悍面前露出怯意?

    高升的大手轻拍女儿的后背,以示安抚,传递着温暖,让高悦有些慌乱的心思安定了些许,想到美猴王不畏强权勇斗天庭的情形,小牙一咬,眼中漏出坚毅,随着高升站在当场,迎着周围嘲弄的目光。

    感受到女儿的心情变化,高升心怀大悦。

    他的女儿,就是要是这个样,行得正坐得端,不偷不抢,何惧不善?

    “呵呵,某要蒙学也未尝不可,说不上那天某这被分家者,反而封个一官半职光耀门楣,总比兄长屡试不中,反耗家中钱财无数,二十年连个功名也没混上的要强。”

    刚才出言奚落他的就是高平,没说的,怼回去。

    俗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高平三十多岁,仗着自己是念书人,一直在家中啃老,连带这婆姨刘氏和两个儿子,亦有样学样,只苦了老爷子和老太太。

    高平念书二十载寒暑,却连州县的科考都榜上无名,连乡贡都考不上,这货在高家却堂而皇之吃白食,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等某考上了乡贡,免尔等赋税徭役,尔等皆可跟着某享福。”

    二十年来,就他娘的一句话,就让老头子和老太太一把年纪了,还屁颠颠的供养高平一家妻小。

    今次他一句话就切中高平的要害,反而让之前嘲笑他的旁人对高平指指点点。

    围观的人都是平头百姓,对高升这句话深有同感,寻常百姓家要供养一个读书郎,那真是呕心沥血,春蚕到死丝方尽啊。

    高平被他一言戳中老底,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愤愤的盯着他,怒道:“斗大的字都不认识,也能想官?罢了,你在村学前一番胡言怪论,实乃有辱斯文,某不肖与尔作口舌之争。”

    刘氏以及高成、扬氏早就知晓他那日在上河村结交郑王别院,逼得张屠夫指天发誓,连张屠夫这种方圆十里数得上号的财主都整治了,要整治他们这小老百姓不是容易得很?

    高平说完,转身要走,高成、刘氏与杨氏自然灰溜溜的,跟着他准备进村学报名。

    高升微微一笑,牵着女儿的小手,直接拦在高平一行人身前,道:“且莫走。”

    高平愤怒中带着惊讶的看着他,道:“你待如何?”

    高升笑着摊出手掌,道:“既然在上河村遇到尔等,省得某再往高家跑一趟,还我一贯来。”

    “什么一贯?”高平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就算反应过来,他也准备装作不知道。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高成、刘氏以及杨氏脸色数变,当初他们合伙吞了张屠夫的彩礼,欺高升莫可奈何,再借张屠夫的名头一压,就可万事大吉。

    不曾想,高升不知走了什么狗屎运,不仅结交郑王别院的主人上河县主,且与上河县主关系似乎很好的样子,三天两头上河县主就带着人找高升串门子。

    这些天,每每看到李明月领着威武的部曲找高升,可把他们吓得三魂失了二魂半,连张屠夫都不敢招惹的人物,岂是他们能随便招惹的。

    之后,数日不见高升上门讨要一贯钱,认为高升把这事儿忘却了,悬着的小心肝刚平复一些,带着自家儿郎来上河村村学报道蒙学,就遇上了高升。

    高升在村学前众目睽睽之下,就讨要一贯,这让他们的心都跌到了深谷。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十里八乡的好多百姓都知道那日高升,与张屠夫闹得沸沸扬扬,都清楚一贯钱的前因后果。

    乡下人淳朴,收了、分了钱的高家兄弟和媳妇,自然授人话柄。

    此刻,高平等人哪有钱还?一贯钱早已变成他们孩儿蒙学的纳师礼。

    高升看着高平冷笑,道:“兄长,亏你寒窗二十载,却连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道理都不懂。”

    不待高平争辩反驳,他接着就冲着周围围观的百姓,抱拳大声道:“某乃下河村高升,那日在别院前,免费派送馒头,想必诸位父老乡亲有不少人认识在下,那日的情形诸位已见,那日某还给张官人的一贯钱,某该不该向哥嫂讨要回来?”

    这个年代童养媳虽是普遍现象,但谁家过得去,会让自己的亲人骨肉与人做童养媳?

    那日的情形诸多围观者都亲眼目睹,此刻高升的话音一落,纷纷指着高平一行人,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那一贯钱定要讨要回来,哪有如此恶毒的兄嫂,竟让兄弟的女儿做童养媳?”

    “老汉这辈子还真没见过如此恶毒的大伯与大娘,竟让亲侄女做人童养媳,拿了礼金却不认?”

    “这高家老三到是仗义,当日说收市前给张官人一贯就给张官人一贯,但这哥嫂却是没心肝的恶毒之人,竟连自家兄弟也坑,不还钱天理岂能容他?”

    “咱百姓谁家过得不是紧巴巴的,这高家兄嫂贪墨自家兄弟一贯,居然装作无事一般,若是俺,不还钱,定一锄头过去开了这般没心肝的脑袋。”

    “”

    周围百姓恶言恶语,说什么都有,总归一句话,没见过这么恶毒的兄嫂

第42章 章42 秋收蒙学() 
“诸位父老仗义执言,高升谢过。”

    高升一副情真意切的表情,合手作揖,对周围声援的旁观者行礼。

    他的目的达到了。

    高家兄嫂犯了淳朴乡人讳忌,现在已成过街老鼠,人人憎恶。

    敢拿自己女儿做人童养媳,这口恶气得出。

    但他清楚自己的斤两,若是拿一把菜刀去高家收账,先不说老爷子、老太太会不会难堪,就他从前身的记忆中了解到,若他要强迫兄嫂还钱,高家的老爷子、老太太,一定会承担兄嫂和孙子的外债,谁让这是子嗣高于一切的封建时代?

    让两个老人含辛茹苦来还他一贯钱,心何以安?

    所以这一贯钱,若是让老爷子、老太太来还,高升不要也罢。

    待到自家新宅落成,将二老接过来,届时在这一贯钱才能放开手脚去追讨。

    看着高平、高升领着自家媳妇和儿子,在围观百姓的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