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悍爹-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朝的一升,相当于现代的600毫升,所以制作碱水最紧缺的只有两样东西,一个是水,一个是草木灰。

    夜间,已经被部曲砍成一块块的野猪肉,高升带着田氏和张大柱全部用盐腌着,做成了腊肉,这样不容易腐坏变味。

    这个时节虽然不是制作腊肉的最佳时候,奈何三百多斤肉,一时间如何吃得完?

    何况这些肉,还可以顶工钱,比直接付工钱划算多了。

    猪肉,卖给大户人家才能卖出好价钱,问题人家不屑吃猪肉啊。

    卖给寻常老百姓,贵了,老百姓买不起,三百多斤肉的价值也体现不出来。

    索性,猪肉用来以肉易物、以肉易工。

    次日天明,高升和高悦搬家到张大柱一家借住,新房正式动工。

    他将盖房全权交给了张大柱和田氏夫妇,二人忙得昏天地暗,自不必说。

    而他领着女儿高悦,从河滩到家这段距离来回数次,不时的停步思索,外人也不知道干啥。

    抽空去上河村一趟,让木匠做了数架大型的筒车,费用全是腊肉顶工。

    一番折腾,已经过去三日了,而碱水还没有任何影子。

    到了第四日,做好的筒车运回,木匠按照他的要求,将筒车架设在河边,以及地势低处,同时又花费了数条腊肉,让同村人砍下碗口粗细的竹篙,从中破开,纷纷固定在筒车的沿路上,直通他家的院子。

    待筒车安装完成,开始顺着河流流向旋转,依惯性,将水倒入竹筒内,水顺着竹筒一路流淌,到了需要提高水位的时候,又有筒车将流水提入竹筒内,直到让水流流淌到他的家里才作罢。

    这样,一个简易自来水工程制作完成。

    下河村里的村民看到他这几日鼓捣些奇怪物事,心里腹议不已,当第四日看到清澈的河水顺着竹筒,在筒车的借力下一直流淌到他家的院内,流入新挖的池子里时,他们不淡定了。

    街头巷尾,老人村妇家长里短,讨论的都是高升。

    “高家三郎现在不得了,既认识郑王别院里的贵人,又猎野猪,又是盖房,还会弄自来水,能耐着呢。”

    “可不是么,高家三郎穿开裆裤的时候,俺就觉得他的面相是富贵之相,迟早飞黄腾达,你们却偏不信?”

    “可笑高家偏要和高家三郎分家,这回抱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吧。”

    “你们不知道吧,听上河村人说高家大媳刘氏准备将丫丫卖与张屠夫做童养媳呢。”

    “这也忒歹毒了,丫丫还叫她大娘呢,也下得去狠手。”

    “高家那几人都不是省油的灯,若不是如此,当年高家三郎和婆姨陈氏那会被分出家门来。”

    “”

    闲话凶猛,高却没空理会,若非现在时间紧,又没甚钱,他非把竹筒自来水改成渠道自来水不可。

    盖房的工匠已经全部就位,帮工的村人也到场了,村里的村妇都来帮着打下手,田氏统统择优录取。

    本来午饭都吃不起的他们又得了吃,又能领上一天四文的工钱,帮工者络绎不绝,工地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每日,别院不仅送来大量的草木灰,也送来大水缸,每次随行的管家都用一种狐疑的眼光看着他。

    县主嘴里的“仙水”没见影子啊?

    为了防止雨水淋湿草木灰,高升又让人建了个草棚,能挡雨就成,所请帮工全是村里人,结算自然是腊肉。

    这种结算方式不稀奇,以物易物,或者以物换工在唐朝还是普遍现象。

    既然水的问题解决了,别院又送来大量的草木灰,到了第四日夜间,高升和张大柱二人熬夜开工,一宿没合眼。

    第五日,日上三竿,数日不见踪影的李明月一身男装,领着部曲、仆役赶着牛车浩浩荡荡的来到下河村。

    下了马车,看到村民正在高升院中盖新房,一副干劲朝天的样子,李明月微微一叹,高升这田舍汉还挺会鼓动人心。

    废话,有肉可吃,有钱可拿,那个百姓不拼命?

    当她看到草棚下堆积的草木灰,又看到隔壁的院子堆放着十多口大纲,让部曲前去查看之后,她心里明显有些吃惊。

    昨日听管家回报,高升并没有开始制作碱水,没想到一夜时间,高升就将十多口能装百升水的大缸全部灌满了减水,这人是妖孽么?

    她带来的牛车太少,根本不够装运这么多口大缸,就让部曲速回上河村征调牛车。

    闲来无事,又发现高升家院子里的自来水工程,她眼中闪过惊叹的神色,又极快的恢复寻常。

    妖孽事件频发,她也开始逐渐适应了。

    此刻高升躺在床上没睡醒,他是给急促的敲门声唤醒的。

    起身开门,见到铠甲锃亮的部曲,他还有点懵。

    部曲说明来意,他急忙穿了单衣就出房,远远的看见李明月在等候,他忙走了过去。

    李明月依旧是那个波澜不惊的面容,就算前几日前不顾形象的放开吃喝,但过后,她还是她。

    “小娘子。”高升换忙施礼,他也没洗漱,眼角还有眼屎,乱蓬蓬的头发。

    李明月见他如此形象,邹眉道:“五日期限已至,我来是将‘仙水’全部运到长安城,你还有甚交代?”

    高升忙道:“只是小可的生意之道还请小娘子紧记。”

    “你且道来。”

    “此道,一为叫卖,二为实效。”

    “何为实效?”

    李明月微微一怔,吆喝叫卖她明白,而且见识过高升的吆喝,若不是那几句散诗混杂在有趣的叫卖中,她怎么会出府,再与高升相识?

    “实效者一,若要贩卖‘仙水’可命一厨师,当街制作糕点,免费分发,如此宣扬。”高升如此一说,还是老一套。

    李明月嘴角一列,不太满意。

    高升笑笑,又道:“实效者二,可命人在长安城中四处宣扬‘仙水’的妙用,人多口杂,一传十,十传百,如此,小娘子懂的。”

    这不就是托么,还说得那么文绉绉的。

    李明月莞尔,又极快恢复了波澜不惊的神色,啐道:“你这人的肚腹中尽是花花肠子。”

    高升厚颜无耻道;“家徒四壁,无可奈何,唯有如此而已。”

    如此狡猾,居然还说得冠冕堂皇,这人品也是够了

第38章 章38 岂能小富而安() 
待上河村的牛车赶至,李明月二话不说,直接给了他今次的利钱。

    看着他满脸惊骇,道:“知你盖房子紧着用钱,先与你利钱。”

    高升讪笑道:“要不你多支点?”

    李明月平静道:“也无不可,但你先问问部曲手中兵刃可答应?”

    果然是一副明算账的派头啊!

    “一来一去,郑王府只能从百姓手中赚上半文一升的“仙水”,小娘子不后悔?”

    高升对李明月高深莫测的平静始终弄不明白。

    “你岂是安于半文一升“仙水”之人?”李明月反问,看着他高深莫测的笑。

    高升回以干笑,如李明月所料,他岂会小富而安?

    他确实有后手,但现在还不是告诉李明月的时候,关键时刻待价而沽,才能谋取最大利益。

    李明月如此笃定,卖一升碱水只得半文钱,郑王府应该不会穷到这种程度。

    尽管心中狐疑,他也懒得深究。

    热火朝天的房屋施工场景,有张大柱夫妇调度,他也插不上手,所以李明月带队离去之后,他回到张大柱家,就自己动手做了一锅咸水。

    再架上一口锅,倒入豆油,待豆油遇热发出香味之后,掏出上次在村市上买的肉桂、茴香等香料,一同放入锅里油炸,直到香料香味异常浓郁,他才熄火,滤掉残渣。

    而后,将纯净的香油倒入碱水中,继续蒸馏。

    用了数个时辰,才将碱水混合香油的液体熬成糊状。

    拿来上次制作肥皂的磨具,将糊状料倒入磨具中,再压上花纹,之后就是晾晒凝固。

    “还不错。”

    高升嗅了嗅,一股淡香扑鼻,等到糊状料凝固,就是简陋的香皂了。

    肥皂还没试验洗涤效果,就让李明月当成了月饼全席卷而去,让他心中老大不痛快。

    当然,方法在手,他到不担心肥皂的制作。

    肥皂适合普通老百姓用,香皂针对的客户群就不同了,非富即贵,运行得好,将将来发家致富的关键。

    而且从草木灰里取碱的方式太过简单直白,“仙水”迟早会给人山寨,所以未雨绸缪,肥皂和香皂必须准备好,一投放市场就必须一鸣惊人。

    一旦有人仿制草木灰提炼碱水,剩下的碱水将回收利用,亦可制作肥皂香皂,将利益最大化。

    草木灰中提碱虽然简单,产量却上不去,将来需要大量用碱,只有石灰石矿能提供,目前还没有人山寨碱水,他还不着急。

    他现有的资金大部分用于建房,只能期待碱水能带来一段时间效益,用赚的钱启动肥皂、香皂的生产,这才是日进斗金的买卖。

    李明月将碱水送回郑王府,几位兄长见她返回,也急于问她新铺的下一步计划。

    李明月对做生意一窍不通,只能用高升的交代要求诸位兄长,再一番计议,郑王府当即开始了碱水面世的运作。

    郑王府发动在长安城的各种势力,先给“仙水”造势,也就是在坊间散播碱水的妙用。

    官宦,宗亲对“仙水”无不哼之于鼻,似乎对二文钱的贫贱之物,能解决老面不发酸保持怀疑态度。

    老祖宗上千年没解决的问题,两文钱就能解决了?

    除了寻常老百姓,整个长安城里官宦、宗氏之家,都对“仙水”没甚兴趣。

    碱水这玩意儿,本来就不是卖给达官贵人、宗亲皇室的,这是卖给寻常老百姓日用的寻常之物,宗亲、官宦,富贵人家做饭有家中下人,他们怎会去关心碱水?

    李明月让几位兄长特地延后三日开业,用三日的时间来让“仙水”流言在坊间传播。

    等到了第三日,长安城东西两市开市,郑王府名下两市的商铺,听到开市鼓声,刚打开铺门,外面就涌进了无数老百姓。

    二文钱不贵,真的不贵,一把钢铁制的锄头还要五十文呢,就算用“仙水”一年才二十四文钱,正常人家谁买不起?

    不对,若用草木灰来兑换,一年只花十二文,就能让老面不发酸。

    就算此刻花上二文钱,买上一升试上一试,就算被骗又何妨?

    来购买碱水的老百姓络绎不绝,到收市的时候,高升熬了一夜制作的碱水全部销售一空。

    李明月得到兄长通报,自己都傻眼了,太可怕了,长安城的百姓拿碱水当开水来喝么?

    十六口装百升碱水的大缸,短短一日,不,开市只有半日,一千六百升碱水全部销售一空,营业额三贯六百文。

    前几日给高升拉去的草木灰,全是郑王府和别院的库存草木灰,只花了百多文请牛车还有购买水缸。

    第一次购买咸水的人家,家中都不够足月的草木灰,只能掏二文购买碱水。

    因此,所有人家第一次购买碱水,都会付二文钱,让合作的双方各赚一文,以后百姓带着一个月的草木灰,再来购买碱水才会利润减半。

    大唐将近四百万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