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悍爹-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还可以写一些名人传记、采访之类的。

    比如去采访采访长安名伶杨妙儿,问问些隐晦的个人问题,长安城的权贵们整日无所事事,弄点个名人隐私什么的,这些权贵自然喜欢得不得了。

    当然,套路还有很多,现在高升也没时间一一细说,他只把大方向解释了一遍。

    李明月听到高升的解释,惊得外焦里嫩,这些内容完全就颠覆了她的个人认知。

    就如同一个大学教授,去幼儿园,教小朋友微积分、高数一般,完全就是说天书的感觉。

    看着李明月迷茫的大眼睛,高升心理总有种带坏美少女的恶趣味,这长安周报一出,会把长安闹成什么样子,只有天知道了。

    至于李明月能从他的解释里面学到多少,又能用出来的多少,他完全没办法,只是明日他要去江南道,一切只能靠李明月这个古代美少女去张罗了

第201章 章201 赐田五百亩() 
一应事务皆了,高升回到下河村,正是日中午后的时辰。

    一入家门就感觉到了不一样。

    往常只要他回到家门,管家孙有福就急忙迎上来服侍,而今天孙有福却没有迎出来。

    进入家门更是奇怪,老爷子和家中奴婢皆不在家,连高悦都不见踪影。

    只有老太太在家,见到他返回,带着一脸喜色,蹒跚的迎上来。

    “娃儿,大喜啊!”

    “大喜?”高升纳闷,不知道喜从何来。

    老太太喜滋滋的道:“府里来了官差,说是奉命给咱家丈量赐田嘞,你又不在家,你阿耶领着家里婢子一起去帮忙了,连丫丫都跟了去瞧热闹,要不是怕家里没人,你回来都没个应门的,阿娘也去瞧瞧咱家这天大的喜事。”

    敕封下河县男,食邑三百户、赐田五百亩,这些勋爵的封赏一直没动静,本想开春官府才会来人,没想到在今日就有官员开始量赐田。

    唐朝人少地多,而这地不一定是良田,所以勋贵的赐田也是地为主,想要种庄稼,只能雇人开垦。

    五百亩赐田,高升觉得可有可无。

    不过十八辈祖宗都是田舍汉的老爷子和老太太激动啊,这年月还有什么比地更能让田舍汉满意的?

    有地就意味着可以种庄稼,种庄稼就有粮食,民以食为天,粮食在古往今来的百姓心中绝对是占第一位的。

    加上唐朝初期,各种天灾层出不穷,粮食产量低,粮食售价一直居高不下。

    若不是贞观十三年官府设立常平仓,在粮食供应充足时,以高于当时市价的价格买回粮食,粮食短缺时再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卖出,使粮价的浮动保持在一定限度内,以此控制粮价。

    上下河村紧挨着长安都城,天子脚下,官府不敢懈怠,狠命抓物价,粮价还算持平,若是偏远地区,粮食价还得往上涨不少。

    粮食,不论是哪朝哪代都是根本。

    五百亩赐田,这么多田地,高家上下包括婢子,吃饱肚皮自然不成问题了,甚至每年还有不少余粮。

    老爷子、老太天欢天喜地自不在话下,甚至高升赚一车一车的开元通宝,老爷子和老太太都没这么高兴过。

    安置好马车,高升来到村外,果然见到一群人冒着寒风扎堆在一起,数名穿着官服的人正在测量土地。

    这是下河村范围内最肥沃的土地,寻常有村中庄户想要在这块地上打些秋风,种些庄稼,村正都绝不让他们染指,说这是官府的地没有分到个人,不可妄为。

    这块地,连老爷子都惦念了十数年,没想到今日,却是属于他儿子的,这可乐坏了老爷子。

    高升走上前,高悦眼尖率先发现了他,呼叫着“阿耶、阿耶”,迈着小短腿,一路疯跑过来,投入他的怀抱。

    高升将女儿一把抱起,在空中甩了一圈,逗得小丫头咯咯直笑。

    来到肥地边,数名负责测量土地的官员慌忙上前见礼,一个还是县府的县丞,见到高升慌忙作揖。

    高升忙将女儿放下,而后双手作揖还礼。

    其实唐朝人很讲礼数,不论是上下级,还是寻常百姓,又或者是勋贵,见面打招呼,先作揖。

    当时的唐朝乃是天朝上国,李世民更是被周边诸番邦奉为天可汗。

    倭国小鬼子衣不遮体、野蛮无礼,仰慕唐朝文化礼仪,在大唐将大唐的一切学得似模似样。

    什么日本人都有礼貌,什么鸟和服,全是假象,什么都是剽窃大唐朝的,而后自己变种说是自己的文化,好不好?

    那县丞脸色为难,道:“我等不待县男回来,就开始丈量赐田,还请县男见谅。”

    “没事,吴县丞皇命在身,赐田但凭吴县丞做主便是。”

    高升穿越以来自力更生、发家致富,还没饿过肚皮,自然对土地的好坏,大大咧咧,反正他产业多,就算没这五百亩赐田,他也吃喝不愁。

    这话老爷子就不爱听了,上前就差没直接揪住他的耳朵,嘴里哼了一句:“败家玩意儿,你懂个甚,五百亩地,分肥地、孬地,肥地一亩多打好几十斤粮食,能一样么?”

    若非这老头是他老爹,高升真想上前就捶一顿,他好歹是皇帝老儿敕封的从五品上,食邑三百户、赐田五百亩的下河县男,下河村一百多庄户的新东家,当着在场围观庄户的面,这老头居然骂他败家玩意儿,还有没有尊卑、王法了,下河县男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果然,周围在瞧热闹的下河村庄户纷纷窃笑,似乎已经对老爷子怼高升已经见怪不怪了。

    老爷子气汹汹的对县丞道:“吴县丞,莫听这败家玩意儿的,下河村里的好地就在这儿了,你得给老汉量五百亩出来,我儿好歹是勋贵,赐田咋能马虎?”

    吴县丞哭笑不得,心道,你这老头不就是仗了自家儿子的势么,居然还骂自家儿子“败家玩意儿”,有这样的老爹呢?

    高升发作不得,心里默念孝经,免得自己忍不住,上去捶这老头一顿。

    虽然老爷子是他的便宜老爹,白来的,但总是爹,坑爹的事情他不做,爹坑儿子的事情,他也只能忍了。

    见高升默不作声,老爷子更嘚瑟了,用满是泥巴的大手,拽住县丞就往好地里拖。

    得,就由这宁死不吃亏、见了好地如同见了**的老头,折腾五百亩赐田去,他不管了。

    有这老头在,下河村哪里的地最肥,都会成为高家的赐田,没有丝毫意外。

    好不容易将下河村五百亩最好的肥地变成了下河县男的赐田,而后在地契上画押签字按手印,高升这才与吴县丞说得上话。

    “吴县丞,操劳半日,不若到高家小息片刻,再回府衙?”高升作揖,主动邀请。

    在他知道的规矩里,县丞这种坐堂管理的官儿,能亲自带队跑到下河村来给他测量赐田,那是他这个下河县男是个勋贵,干系重大。

    加上不是开春丈量赐田,而是冬季就丈量,说明高层有压力下来,吴县丞不得不亲自督办。

    想想也是,明日他就要走了,若他的赐田这个时候还没下来,到了开春,他已经身在江南道了,这赐田恐怕又要耽误一段时间。

    这是让他走得安心啊!

    这是谁的主意?不用猜测,除了李治,没有别人

第202章 章202 自求多福() 
“某还有差事,需去寻高家大郎高平、二郎高成二人,将二人霸占高老爷子的八十亩地一并交给县男处理,因此县男盛情,某感激在心,来日再拜访县男不迟。”

    没想到吴县丞一脸作难,不仅回绝了高升的邀请,还说了让人惊掉下巴的话。

    高升心里头一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将高家兄嫂的土地划归他的名下,当初他还以为是李治的一句戏言,数月没见动静,他本来就已经淡忘了。

    李治居然做了数,而且在他动身去江南道之前,让这句戏言成了真。

    哪怕是鸡毛蒜皮的事情,皇帝老儿都记着,他这回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君无戏言。

    高升不由得冷汗连连,李治的举动,很有点杀鸡给猴看的嫌疑。

    他虽没得罪过李治,但也有不少次欺瞒。

    欺瞒皇帝老儿,就问你怕不怕?

    李治用这事来告诉他,皇帝老儿的记性,很强很强,自求多福吧。

    “哎呦,吴县丞,可不能剥夺了老汉那两个不孝儿的地啊!”

    老爷子反应过来,慌忙上前阻拦吴县丞领人找高家兄嫂的麻烦,若不是高升在后急忙搀扶了老爷子一把,这老头会当场给吴县丞跪下。

    这可不是开玩笑,若官府将高家兄嫂的地划归高升名下,没了地,高家兄嫂指不定就饿死了。

    “高老爷子,这高平、高成二人所占的地已划归下河县男,此事府衙早有文书,某奉令行事,此事万不可通融,还请老爷子莫再求我了。”

    吴县丞也是一叹,本是一家人,闹成这样,他也是爱莫能助。

    其实吴县丞心里认为高升这个勋贵,到上面走了关系,才会让上官直接出据官文,让县府今日内必须将高家兄嫂的地,划归到下河县男名下。

    如此夺人生计的手段,吴县丞很是不满。

    但他是官,还是官文的执行官,只能依令行事了。

    他又哪里知道高升的前事,若没有皇帝老儿插这么一手,高升连理会高家兄嫂的闲心都没有。

    此刻吴县丞领着差役要去收高家兄嫂的地,高升面无表情,就好像不是自己的事情一般冷淡。

    老爷子眼看求吴县丞没指望,眼巴巴的着急。

    老高家,毕竟有他两个儿子,三个孙儿,就算这些兔崽子再恶,也不可能看着他们眼睁睁失去了土地,没了生计。

    “好,看高家兄嫂这回还凶,遭了报应了吧。”

    “还是明府明事理,这高家兄嫂这么恶,早就该派差役收拾了。”

    “”

    墙倒众人推,再说高家兄嫂在下河村一向风评不好,此刻出了麻烦,加上高升又是他们的东家,都是纷纷落井下石。

    这让吴县丞心中大为奇怪,难道这高家兄嫂在下河村就这么不受欢迎?

    听到庄户门的议论声,老爷子似乎是反应过来了,慌忙对高升道:“三郎啊,你能耐大,求求吴县丞,大郎、二郎的地收不得啊。”

    高升看着老爷子眼巴巴的求自己,心中软了一瞬,又硬了起来,道了一声:“孩儿只是个闲爵,官府的事情孩儿不能插手,若是孩儿逾越了法制,圣上怪罪下来,连孩儿的脑袋都难保。”

    不给个教训让高家兄嫂难受难受,怎么行?

    而且一般的教训,可能还撼动不了高家兄嫂的臭毛病。

    他只能出言哄骗老爷子,至于高家兄嫂就让他们自食恶果,谁让他们不干人事在先,就得接受惩罚。

    老爷子一听,顿时老泪纵横,一边是飞黄腾达的三儿要命,一边是大儿子和二儿要命。

    若高升的脑袋不保,那由高升撑起来的光耀门楣,就成了泡影,他与老太太恐怕死了都指望不上高家兄嫂。

    若高家兄嫂饿死了,他最多失去了两个孩儿和三个孙子,若高升续弦再添个大胖孙子,高家香火不绝,而且还门楣显赫。

    何况高升没有意外的话,高家将富甲一方,就算高平、高成和三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