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年军国-第4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在应付了几个老人的对话之后,他在空余猛然想到自己路上除了搜罗麦种,还搜罗了大量奇异的别类种子,待冬后开春开垦农田种下之后,不知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惊喜?又会给这片土地带来怎样的改变?

    灵州日后的经济出路该是以基础工业和牧业为主,或许可以给灵州增加一个调料产业?想到精妙处,即便沉静如罗开先也不禁笑了起来。

    “兀那罗三郎!自己独个笑甚?来陪老夫饮一杯!”美酒在手,本来的红鼻子变得愈加红润的张酒公叫嚷了起来,他的嗓门很大,几乎是整个楼面最响亮的声音。

    “好!祝酒公身体康健,家族兴旺!饮胜!”罗开先端起琉璃杯,笑着祝福了一句,学着众人把杯中的葡萄酒一饮而尽,而并不是像后世那般附庸风雅的装模作样。

    橡木桶装的葡萄酒总计大概有八十升,这个时候,木桶中的葡萄酒已经下去过半,即便这时候的葡萄酒酒精含量不高,即便在座众人的酒量都不错,也都有些醺醺然,将醉未醉,却是状态正好。

    同样脸色变得红润的杨犒用湿布巾擦干净自己的长须,用一根筷子敲了敲琉璃杯的杯壁,清脆的响声引起了众人的注意,才满面笑容的说道:“诸位,今日借罗三郎之邀,与诸位老兄弟聚会一堂,实是难得之事,而且,葡萄酿醇厚甘美,比之沙州甚至西州1商旅带来的更为美味,老朽敢断言,即使汴京那位皇帝的御用酒也不过如此……”

    老杨话音一落,回应他的是普遍的赞同与赞美,尤以张酒公最甚,“犒兄你平素总是推脱,说甚子饮酒伤身,如今却是难得讲了实话,实是罗家三郎美酒之功!俺老酒提议,续饮一杯!”

    眼看众人又要哄嚷,杨犒忙双手平摊下压,示意众人安静,“诸家兄弟且听老朽一言,美酒当前,亦要珍惜,切莫贪杯,年前军中崔长史饮酒中风,已至停职休养一事,诸位可莫忘了!”

    众人气势为之一滞。

    见气氛平静下来,老杨犒捻起胡子说道:“不过此酒绵软,且不会让人头胀欲裂,正适合老朽日常饮用……约莫那桶中尚余半数,老朽有一不情之请,罗家三郎赠与老朽,可还舍得?”

    罗开先不禁莞尔,区区半桶酒,即便再珍贵也不算什么,自是无有不允。

    “杨老哥凭地厚皮无耻!”“犒兄此举失之公允!”“这老儿倚老卖老……”诸老这才反应过来,顿时沸反盈天,几个身体还算健壮的老汉甚至挥舞着手掌拳头,颇有老拳相向之嫌。

    见到犯了众怒,老杨犒也不急切,悠悠然说道:“老朽厚脸求酒,却也不占晚辈利市,自有与之相应之章法。诸位若喜美酒,正主尚在,不妨一问,即使未曾多带,想必灵州三郎辖地定有余货!”

    汹涌之情顿时停了下来,几个挥着拳头的也偃旗息鼓。

    一干老者都是本地颇有头脸的人物,自不会如同老杨犒嬉闹般的做法,且葡萄酒而已,又不是什么神物,并不能讨好所有人,有所意动的人自会在之后有所举动。

    掌控了主动的杨犒并未息声,而是开口对着罗开先问道:“适才话说一半,老朽知三郎率众远途而来,却不知为何停驻于灵州荒芜之地,为何不继续东行?河西此地战乱难明,暂且不提,河东甚或江南之地丰腴膏美,岂不远胜灵州?”

    罗开先暗道戏肉来了,却是正襟危坐,坦然答道:“杨老丈所言不差,东方富余,罗三亦早有耳闻。然罗三本是狂野之人,向来不服管教,手下有一班悍勇军士,更有诸多由别族吸纳之人,如到东方富余之地,与人纷争之时,如何处之?”

    杨犒轻轻点头又摇头,让人猜不准心中所想,只是有些慨叹地说道:“今东方之地,除却北部幽云十二州,皆属赵氏皇室辖制。赵氏那位香孩儿2雄才大略,东征西讨始得诸民拥戴,立有宋国,其弟3亦非凡俗,先有灭南唐4灭蜀5之功,后又有灭汉6之劳,其子,如今三世皇帝赵恒亦有北据契丹蛮族7之威,据闻为人与其父伯一样雍容大度,三郎率众东归,想必无需为生计烦恼……”

    一番话听下来,若非这老杨脸上并无多少恭敬神色,罗开先恐怕都以为对方是赵宋皇帝派来的说客了。不过真意藏在细节里,罗开先很敏锐的注意到了“香孩儿”“其弟”这样的字眼,而且这老者更对宋帝直呼其名,即便已是年近古稀的老翁,这般称呼也绝然称不上恭敬。

    待到老杨说完,罗开先收了之前的微微笑容,淡然说道:“杨老丈莫要诳某一介晚辈,罗三虽初到故乡,然东方治政之事却也略晓一二。赵宋皇室得位不正可谓世人皆知,前任帝王之传承更是兄终弟及,说有金匮之盟8祖训,却也匪夷所思,至于老丈所说如今宋帝……据罗三所闻,那位皇帝非是御驾亲征,而是为臣子逼迫到战场上坐镇……如此无能君王,怎能掌控诺大江山?罗三不才,不敢说自己在灵州定能别开生面,却也不会对如此君王俯首帖耳!”

    若说之前杨犒的话还算隐晦,罗开先这等说辞却是毫无顾忌,一众在座的老者深知其中避讳,俱都哑口无声。

    ………………………………

    注:1西州,这里指西昌州,治所高昌,唐代所设,此时为高昌回鹘据有。后世此城已不存在,遗址位于tlf市东四十五公里。

    2香孩儿,指宋太祖赵匡胤,据传其出生时赤光满屋,并伴有奇异香味儿,故而得名。杨犒年近七旬,与赵匡胤年纪相差仿佛,直呼香孩儿这等乳名并无不妥,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避讳。

    3其弟,指赵匡胤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

    4南唐,为五代十国时期李昇所立,传言其为唐李恪四世孙,首都江宁,可惜国运并不久,937…975,尚未超过四十年。南唐亡国之主即为以诗词著名的李煜李后主。

    5蜀,也称后蜀,五代十国时期孟知祥所创立,都城成都,只是延续时间很短,只有934…965短短三十余年时光,亡国之主为孟昶,传闻最早发明并使用春联的人就是他。

    6汉,指后汉,也称北汉,951…979,是个只延续了二十九年的短命王朝,也是五代十国晚期最后一个灭亡的王朝。立国者为沙陀人刘崇,后改名刘旻min。北汉国都晋阳(今太原北),赵光义灭北汉时水淹晋阳毁了这个当时颇为繁华的西北坚城。

    7北据契丹蛮族,指代檀渊之盟前后事。

    8金匮之盟,史料记载赵匡胤之母杜氏病重之时所立遗嘱,藏于金子做的匣子里面,故也称金柜之盟。其内容是杜氏临终前嘱赵匡胤传位于其弟赵匡义,是之后赵匡义成为皇帝的理法依据。

    —————————————

    附:感谢书友“陈忽悠”的微信红包打赏!

    ;

第四十节 美酒闲话 下() 
有句话说宁教人知,莫叫人闻。

    意思是可以叫人知道,但是不要叫人亲耳听到或亲眼见到。

    这不是掩耳盗铃的愚人做法,而是在具备规则的社会体系下,用规则来掩护自己的一种常规行为。通常指的是别人知道与否无关紧要,关键的是说话的时候不要被人听到,从而拿来充作敌对的证据。

    这其中的道理,但凡有些社会履历的人都会很清楚,罗某人这话不啻于在邻居家里对着邻居的亲戚说对方的家长不会持家!

    所以在座的一众老汉都有些惊愕,宋立国数十载,河西这片地方受辖制也过了十多年,诽议朝政的事情也曾有过,但是从未有人当着众人之面如此直言不讳!

    不过,众老中间终有反应快的明白人,之前被张酒公戏称作酸子刘的半百书生开口了,“罗将军远途而来,切莫轻下结论。有道是耳闻不若目睹,将军所言,概听路人之言,或听部众信报,如此轻定来日去向,实非明智之举。之前将军将往汴京一行,且听老夫一言,多走多看,再订来日之策!”

    这老书生换了称呼,表面上是恭敬了些,实际上却是拉远了距离,话语中含了规劝,却又暗指罗开先话语唐突,决策冒失,几个偏又语气温婉,坐实了现场和事佬的角色。

    罗开先也不禁暗呼厉害,正要开口说话,一旁老杨犒的声音响了起来。

    “酸子这书生,每每开口便是之乎者也,今日这话语却甚是爽快!哈哈!”老杨犒显然并未被罗开先之前的话语影响了情绪,笑闹两句之后,转又问道:“老朽寿数六十八,昔年也曾游走天下,见过甚多英雄人物,也见过甚多狂妄之徒。罗家三郎率众十数万远途而归,途中万苦千辛都不能阻挡,显然非是坐井观天之辈,不知三郎你适才如此之言,究有如何考量?可否给老朽众人解说一二?”

    “也好,就依杨老丈所议,且请诸位长者听罗三一叙!”罗开先稍一琢磨,也不客套,开口便道:“世人所为立国,概因孤家寡民势弱难以为生,故抱团以求衣食无忧出入平安。然众家粥粥,利益不一,则务须制定规则条陈以约束,规条之下,必难有均衡之说,故众家难免有得有失……如此利害梳分之后,帝王将相臣僚庶民各层人等自现!此为一国之概况,诸老以为罗三所说如何?”

    这番话半文半白,罗开先说的是国家的由来,虽然措词与时下河西话语有所出入,却并不难懂,现场能够在座的,却也都是识文断字的,平素都各忙家事,乍听这种高大上的话题,一时都陷入了沉思,包括刚才开口当和事佬的刘书生和主导话题的老杨犒。

    大段话语末尾,罗开先问了一句,也并非等众人回复,而是缓和了一下口气,然后整理了一下思路,接着说道:“之前所说不提,据罗三所知,自赵氏开国,攻灭各国之后,随之便是收拢兵权,转而笼络文人,压制武人,并于军中尝试以文官掌领军队,军务训练及供给诸事皆有文人掌控,如此重用纸上谈兵之辈,怎能保士卒战力?至其后,每有战事,对率军出征之将门更是千防万防,战事结束之后虽有奖赏,却对收回兵权毫不迟疑,虽说此举有利王权,却会消磨将门心志,长此以往,将门必定后继乏人!罗三自谓武人,若至宋境,何以自处?”

    比在座诸老高出一头的罗开先正襟危坐,稳若钟山,低沉的话语悠悠,更似晨钟暮鼓,响彻在众人脑际。

    “说得好!”脸面潮红的张酒公的喝彩声响了起来,“俺老酒昔年本是军中将官,从军征战二十载,淳化四年1,因文官补给不利剿匪失误,即被免去军中参将之职,那文贼却只是脱去军职照例去当他的府堂要员,其中道理又与何人诉说?哼……”

    张酒公的话音未落,与他间隔不远的酸子刘再次发言:“老酒,你那陈年旧事暂且休提,某有一言却要询问罗家三郎!”

    “唔……好,好,你问便是,俺口舌不及你,三郎这晚辈新来乍到,却非寻常之人,看你这书生又能如何?!”脸都红了的张酒公显然是有满腹牢骚的,但显然他还没有醉倒,并未与书生争执起来。

    老刘书生脸孔转向罗开先,颇为认真的问道:“适才老夫失言,却是以貌识人,小窥了三郎心智,老夫在此向罗将军道歉!”

    说着话竟然站起身,就在小桌后面,抱拳躬身施了一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