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6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报,堆集如山。

    刘胤最关心的还是南线的状况,虽然他一直忙于北征,但伐吴大计却是一刻也不容耽搁的。

    还好南线有傅佥坐镇,主持大局,各项伐吴事宜都准备的井井有条。正因为有傅佥坐镇,吴国方面也不敢轻举妄动,去年陆抗北伐失败之后,吴军兵力大损,只能是固守长江防线,以求划江而治。

    汉军伐吴准备诸事之中,重中之重的是益州刺史王濬的造船事务,想要破吴,就必须要打造一支可以匹敌吴军水军的汉军水军。王濬到任益州之后,表现的极为积极,亲临巴郡,监造战船,训练水军,刘胤给他三军的时间来筹建水军,王濬丝毫不敢有半分懈怠。

    南线的形势一片大好,但辽东的形势却是变得严峻起来。

    由于刘胤北征拓跋鲜卑,无瑕顾及辽东,逃到了辽东的慕容鲜卑、宇文鲜卑、段部鲜卑投靠了高句丽美川王之后,与之相相勾结,进犯辽东诸郡,辽东郡、乐浪郡、带方郡先后失陷,只有玄菟郡尚在苦苦支撑。

    刘胤目光投向了东方,看来是该向东进军,解决辽东边患的时候了。

第1251章 高句丽() 
由于此时正值严冬,辽西一带尚且是天寒地冻,滴水成冰,那么比辽西更寒冷的辽东,完全就是一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世界,此时出兵,显然不是什么好时机,就算是汉军拥有冬装,都无法支撑在辽东作战。

    所以刘胤也没有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兵,而是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将出兵的时间定在了来年的春天。

    此时的幽州,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恢复,已经是初见成效了,当初慕容鲜卑撤退之时,几乎焚毁了除蓟县、渔阳、昌黎三座城池之外的所有城镇和村庄,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千里无人区,这笔血仇,自然是要向慕容鲜卑讨还的。

    不过要向辽东进军,刘胤还是要细加思量的。慕容鲜卑、宇文鲜卑、段部鲜卑在辽西一战之中,已经被打残了,他们放弃了辽西的根据地,潜逃到了辽东,投靠了高句丽,以其残兵败旅,已然是不足虑的,唯一能称之为对手的,只有土生土长的高句丽。

    其实高句丽也称不上什么强悍的对手,相比与纵横大漠的匈奴鲜卑来说,偏居于东北一隅的高句丽实力要弱小的多,最多滋扰一下辽东一带,对中原王朝从来也谈不上什么重大威胁。

    高句丽起源于夫余,在西汉时,扶余王子朱蒙因与其他王子在争夺王位时失败,逃到了玄菟郡高句丽县,在那儿另立一国,号为高句丽。

    高句丽自建国之时起,就与扶余国争斗不休,扶余国在北,高句丽在南,与汉朝的辽东诸郡接壤,所以辽东诸郡常受其侵扰。

    东汉末年,辽东被公孙氏的割据势力所占据,由于公孙氏的强大,高句丽屡次进犯,也未有战果,反倒被公孙康攻破都城,丧师失地,被迫迁都到了丸都。

    不过在公孙渊被司马懿消灭之后,高句丽又复猖狂起来,再次进犯辽东,后来魏国派遣大军征讨高句丽,摧毁了丸都城,让高句丽受到了重创。不过高句丽堪称是打不死的小强,趁着中原大乱之际,他们不仅又重新修筑了丸都城,而且趁晋国濒亡无瑕北顾之时,再次进犯辽东,并攻取了辽东的诸多城池。

    如果说那个民族最为猥琐,估计高句丽是无人能及的,论战力,它打不过辽东的公孙氏,打不过魏国的军队,但它总能找到合适的机会,不断地滋扰着辽东诸郡,就如同一块牛皮糖一样,黏黏乎乎的,甩是甩不掉,灭又灭不了,着实让中原王朝比较头疼。

    毕竟辽东离中原太过遥远,许多时候中原王朝是无瑕顾及的,尤其是在中原地区激战正酣之际,任何人都不可能分神去考虑辽东的事,这无疑给了高句丽一个机会,让它得以一次次地在辽东是如鱼得水。

    季汉已经是一统中原,平定大漠,如何惩治辽东高句丽这一块顽疾,是摆在刘胤面前的一个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尽管高句丽从来没有成为中原王朝的大敌,它的军队也从来没有到达辽西,但它对辽东的祸害却是从来没有停止过的,不解决掉高句丽,就无法维持一个稳定的东北边境。

    更何况现在高句丽和慕容鲜卑等鲜卑族的残余势力勾结在一起,为了避免慕容鲜卑等残余势力死灰复燃,刘胤也必须要进军辽东,清除掉这一祸患。

    但对付高句丽,却又不能象对付拓跋鲜卑那样,一路横扫,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最后逼着鲜卑举族而降。

    究其原因,是因为蒙西草原虽然广阔无垠,但却是一马平川,无论鲜卑人逃到哪儿,汉军的骑兵总能追得上,他们无所遁逃。

    但高句丽却不一样,他们的领地,几乎就都在长白山中,苍茫的原始森林,几乎是一座天然的大迷宫,如果高句丽遁入到深山之中,汉军就算是穷尽力量,恐怕也无法将其搜寻出来。

    这恐怕也是高句丽连番受到重创之后却依然不死不灭的原因了,当年公孙氏的军队和魏国的军队两次攻破高句丽的国都,却无法彻底地消灭高句丽。高句丽人蛰伏到了深山老林之中,有着原始森林的辟护,公孙氏的军队和魏国军队自然拿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等到他们撤退之后,高句丽人又伸出了****东山再起,再次滋扰辽东诸郡,让汉人百姓是又气又恨却又无可奈何。

    刘胤这次想要对付高句丽,自然不能象以前魏国一样,打破高句丽的丸都城之后,就以为是大功告成,班师回朝了。要打,就要打得狠一点,把高句丽人真正给打疼了,让他们再也不敢生出觑觎辽东之心来。

    所以在用兵数量上,刘胤就不能象对付拓跋鲜卑那样,三路大军齐出,势如破竹地一路横扫下去。象高句丽这样猥琐的民族,估计一看到季汉大军浩荡来袭,第一个念头不是如何来抵挡而是如何去逃命了,如果仗还没有打高句丽就远遁深山,那么刘胤的这次军事行动无疑便是失败了,因为刘胤不可能把这么多的军队都有放在辽东,可等你一走,高句丽人又复来攻,辽东之局,必然陷入死局。

    所以刘胤进军辽东的人马准备的并不太多,虎骑军、青龙军、白虎军三个骑军再加上虎步军、无当飞军和阳安军三个步军,合计兵力九万余人。

    九万人,不算多,也不算少,正好处于一个裉节上。太少的话,对付高句丽和鲜卑部残余来就会吃力的多,毕竟光是逃入辽东的慕容鲜卑等鲜卑残余人马就有好几万人,高句丽的人马详细数目不太清楚,但绝对不会少于十万之数。太多的话又恐怕会让高句丽人感到惧怕,未战先怯,万一战还没打高句丽先打了退堂鼓,那可就不妙了。

    汉军九万人入辽东,同时也能减轻后勤补给的压力,毕竟辽东距离幽州蓟县尚有千里之遥,粮草辎重也是一件令人比较头疼的事。

第1252章 扶余来使() 
(非常抱歉,昨天原定两点上传的更正章节由于宽带故障,未能及时更正,带来不便,请谅解。)

    “雍王,只带九万步骑入辽东,是不是兵力薄弱了一些?”罗宪听到刘胤只准备带六个军入辽东之时,立刻表示了他的担忧。“高句丽称雄辽东多年,屡遭打击却屡又再起,其实力不容小觑,再加上慕容鲜卑宇文鲜卑和段部鲜卑的残兵余孽,雍王只率九万步骑,恐怕有点少吧。”

    现在汉军真正的难度,是摸不清高句丽的实力究竟如何,它到底有多少的人马。尽管此前汉军已经派出了不少的斥侯兵,秘密地潜入到了辽东,但高句丽的主要活动区域在白山黑水之间,那儿林深茫茫,想要真正探明高句丽的实力,很难很难。现在汉军所能掌握的情报来看,进入辽东四郡的高句丽军队大约有十万来人,再加上鲜卑残部三四万人,合计兵力十三四万人,但只也仅仅是表面上的,谁知道战事一起,高句丽能否再征召更多的人马进入辽东,一切都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这也正是罗宪比较担忧的,明面上高句丽鲜卑人的军队十三四万,如果不再增兵的话,汉军出动九万人马,倒也比较正常,打败高句丽也在常理之中,但如果高句丽能从老巢再调出一倍或一倍以上的人马,那么刘胤带九万人显然就不太够了。

    不过刘胤似乎是胸有成竹,道:“兵不在多而在精,高句丽和鲜卑残部虽有十三四万人,但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且各怀鬼胎,未必能齐心尽力,我们出兵九万人,足矣!”

    刘胤此次点的军队,都堪称是汉军之中绝对的主力,曾经跟随着刘胤出生入死,经历的大小战斗不下百次,实战经验极是丰富,如果在正常的情况下,以九万人马去对付高句丽鲜卑人的十几万乌合之众,显然是绰绰有余的,就算高句丽再增调来人马,刘胤倒也是丝毫不惧,认为九万人去进攻,尽管会吃力,但依然胜算较大。

    同时,刘胤又令罗宪率领两个骑军朱雀军和玄武中呆在昌黎,需时候命,如果辽东一旦是情况有便,罗宪亦可率骑兵随时增援辽东。

    可以说,这是刘胤深思熟悉后的结果,高句丽人和鲜卑人听闻汉军只有这么一点兵马进入辽东之后,肯定会迫不及待地想要与之交战,一旦进行战斗,汉军的机会就来临了,反之,如果高句丽和鲜卑人逃之夭夭的话,汉军则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就在这个时候,城外忽然有人求见,来人自称是扶余国的使者,特奉扶余国王之命,求见雍王刘胤的。

    众将皆是愕然,毕竟这扶余国远在辽东之北的极寒之地,此前与季汉王朝并没有什么来往,居然在这个时候前来拜见,让人有些摸不清头脑。

    不过刘胤听闻之后,倒是面带喜色,扶余国在高句丽国之北,两者可是世仇,相互攻伐不断,这次扶余国王派使者当来,显然是针对高句丽的。

    “有请。”刘胤吩咐道。

    很快地扶余使者便进得堂来,向刘胤躬身而拜,并奉上了礼单。“我王景仰大汉雍王殿下神勇盖世,扫平鲜卑,特备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还望雍王殿下笑纳。”

    刘胤扫了一眼礼单,这扶余国王倒是算是诚意十足,奉上的礼物都甚至是珍贵,千年的人参一株,百年的人参十对,白虎皮一张,褐虎皮十张,还有鹿茸若干,大东珠若干,雪貂皮若干,等等,满满的一页。

    “这无功不受禄,敦罗国王如此厚礼,本王岂敢受之?”

    扶余使者道:“如今高句丽肆意猖狂,屡犯我境,扶余百姓,苦不堪言,我主世代与大汉修好,此番特请雍王兵入辽东,共灭高句丽,则扶余百姓,必感恩戴德,我主亦愿奉大汉为主,永世称臣纳贡。”

    刘胤微微一笑,这扶余国王倒甚是乖巧,知道自己必然出兵辽东对付高句丽,立刻来表忠心效犬马力,而且绝口不提高句丽如何侵入辽东四郡,而只说他扶余国倍受高句丽的欺凌,仿佛汉军出兵真的只是为扶余国解民倒悬的。

    扶余国和高句丽是死敌,扶余国王敦罗巴不得高句丽覆灭,但扶余国王也担心汉军此次进攻高句丽之后,会继续对扶余用兵,打鱼捎鳖,那么扶余国岂不就惨了。要知道,汉军可是灭了最为强大的拓跋鲜卑的,而拓跋鲜卑随随便便出点兵,便可以横扫整个扶余,扶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