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6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立保留地,无疑可以控制鲜卑的人口,在一个个保留地之间,汉军建立一座座的要塞对其再行分割和管理,对这些手无寸铁且无马匹骑乘的鲜卑部落,几百里之大的保留地也足以称其为浩大了,走上半个月也走不到边界。

    刘胤在各个要塞派驻了精锐的骑兵,对鲜卑各部进行严苛的管理,往来巡视,如果发现任何一个部落使用铁器或保留马匹,或者是踏出了保留地,这些都要由驻守在各个要塞的都尉来临机处置,对于胆敢违抗法令的鲜卑部落,一律是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必要的时候,这些塞外都尉还有先斩后奏之权,用杀伐的手段来镇慑这些鲜卑部落。对于那些胆敢造反作乱的部落,刘胤一旦也不介意将他们从草原上彻底地抹去,就象吐奚部,自不量力还敢来挑战汉军的权威,不是自取灭亡是什么?

第1249章 草原殖民() 
虽然说每个部落的保留地范围都很大,但相比与广袤的草原,这些保留地还是小的多,这些保留地的总面积加起来,大约只有整个草原的三分之一。而且每块保留地之间都不连通,这样也就杜绝了各个部落之间的串通,每个部落只能是生活在自己的保留地内,一旦越界,就会遭到驻守在草原上汉军巡逻骑兵的追杀。

    而且由于没有马匹,单靠步行的话,从本部落的保留地到别的部落的保留地,要走好几天的路程,至于想要横穿整个儿的草原,那几乎要用年来计算了。

    这划定保留地的时候,汉军并没有刻意地将贫瘠荒芜的草地划为保留地,而且恰恰相反,那一块地方水草丰美土地肥沃,则会被优先考虑划为保留地,这无疑让先前那些十分担忧自己部落被划分到荒凉地区的头人们大放其心,对保留地法令的抵触情绪也大大地有所缓解。

    草原的三分之二,由于大部分地区属于戈壁荒漠,这部分区域被划为了无人区,禁止任何人进入。而那些要塞和据点,则建立在各个保留地之间,通常由汉军和汉人来驻扎,也是禁止胡人进入的。

    这些驻防军队的粮饷开支,则是由各个部落的赋税来供给的,也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无需朝廷拨付,也只有在遇到荒年灾年之时,朝廷才会向草原上紧急调拨一些赈灾的粮草。

    为了提高草原上汉人的人口比例,刘胤建议朝廷减少死刑,除非是罪大恶极的叛逆之罪,一般的死刑犯将会改判为终生流放,而原先流放向南方的犯人也改为流放到北方草原来。

    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以向草原上增加汉人人口数万人,这些被流放到草原上的犯人可以从事种植和畜牧来生存。那些终生流放的囚徒可以婚配可以生育,不过他们的子孙后代则世代不能离开草原。

    刘胤正是欲通过这种草原移民手段来改变草原上民族的构成比例,一方面扼制胡人的发展,一方面扶植汉人的迁徙,当然草原上的生存环境和中原比起来,要艰苦的多,普通的百姓是不愿意迁入的,刘胤只能是动囚犯的脑筋,对于那些死刑待决的囚犯来说,流放到大草原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何况这是一种强制性的手段,他们不得不从。

    至于草原上生活虽然困难一些,但胡人可以生存,未必汉人就不能,而且有着朝廷的支持,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生活生产保障,让这些流放犯人在草原上生存下来,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这将是长久的国策,虽然坚定不移地长期贯彻,刘胤相信,再过几十年的时间,必然会取得丰硕的成果,只有彻底地改变草原上的人口占的比例,才能真正地解决北方边患的问题。

    历朝历代解决北方边患问题只有攻和守的办法,守就不必多说了,劳命伤财的修筑起来的万里长城几乎没有几次能有效地抵抗胡人呼啸而下的铁骑,被动的防御只有挨打的份。

    但就算是强如汉武帝,虽然可以封狼居胥直捣北海,但由于缺乏对草原有效的占领,那些被打败的匈奴人很快就会恢复元气,卷土重来,就算是采用种族灭绝的手段,也很难做到斩草除根,这么广袤的草原,只有要一两支部残存,以后总会强大和发展起来,再次威胁到中原王朝。

    至于以胡制胡,挑动胡族内部自相残杀,那更是一种愚蠢的手段。殊不知一个狼群之中,为了争夺狼王之位,无数的公狼都会拼死而战,相互残杀,真正最后获胜的,便是至强的尊者。依靠这种血淋淋杀戮登上草原王位的,往往都是最为强悍的人物,而这种人物一统草原之后,对中原王朝会形成致命的影响,比如拓跋珪,比如耶律阿保机,比如完颜阿骨打,比如成吉思汗,他们无一不是从草原的血腥部落厮杀之中杀出一条血路的英豪,他们不光能称雄草原,而且还能入主中原,以胡制胡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笑话。

    真正想要解决草原边患,唯有采用后世美国人对西部地区的殖民手段,通过大量的移民和屠杀印地安人,一步步地改变西部的人口比例。当时北美大陆的西部,是大峡谷和荒漠,论自然条件,还比不上蒙古大草原,但美国人只用了一两百年的时间,就彻底地解决了西部问题,难道说困扰了中国数千人的北方边患问题,就不能用类似的手段来解决吗?

    刘胤所走的路,的确是一条前无古人的路,不管是活在前面的秦皇武帝,还是活在后面的唐宗宋祖,都没有给他提供任何有用的东西,刘胤只能是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实验,探索出一条可行性的长治久安的道路来。

    至于这个过程是极其漫长的,或许在刘胤的有生之年,都未必能看到成效,但刘胤相信,只有他的方法正确,再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彻底地消除来自北方的边患,或许将不会是一个梦想,中华民族也不必再一次次地经历来自北方胡人的浩劫之难。

    也许,这将是刘胤留给子孙后代一笔最为丰厚的遗产。

    刘胤从狼居胥山一路向北,来到了北海之滨,汉代的北海,后世称之为贝加尔湖,这颗草原上的明珠是世界上淡水蓄量最大的湖泊,这里的淡水占到了地球总量的五分之一,最早接触到北海汉人是苏武,他这里牧羊十九年,矢志不移,而刘胤也是成为继霍去病之后,第二位真正踏足北海的汉将,采撷这颗明珠则是刘胤最大的梦想。

    鲜卑诸部的臣服,已经让刘胤在这片草原上没有了任何的对手,刘胤一路向北,目的就是猎杀野马群。

    想真正扼制胡人的发展,就必须解决马的问题,单纯的禁马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消灭野马群,才能真正断绝胡人的铁骑之梦。

第1250章 东进() 
在蒙古草原上,生活着很多的野马群,胡人所骑的马,大部分都是从野马之中捕获而驯化的,现在刘胤可以用武力来强迫鲜卑部落交出所有的马匹,可是谁也无法保证以后鲜卑人可以继续地捕获和驯化野马。

    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马的问题,这次刘胤专门地组织骑兵,深入到大漠草原之中,对野马群进行大规模的猎杀。

    在数个月的时间内,汉军收获颇丰,猎杀的野马超过了十余万匹,整个蒙古草原上原本随处可见的野马群几乎都绝迹了,汉军获得了大量的马皮和马肉制做的肉干,充做军需,大大地减轻了后方的物资供应。

    更重要的,这次猎杀行动,野马群几乎绝迹了,胡人再想捕获野马来驯化的话,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刘胤下令给留守草原的军队任务是,要他们每年春秋两次,都要组织人马对草原野马进行猎杀,以防止草原野马死灰复燃。

    刘胤要求,猎杀野马必须做为草原留守军队的常备任务,绝不容许在草原之上有成群的野马进行活动,同时留守军队要对鲜卑诸部每年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巡查,任何鲜卑人私藏马匹,都是死罪,一经发现,斩立决,同时部落头人也负连带责任。总之,在马匹的问题上,绝不纵容,绝不姑息,发现一起,严惩一起,让鲜卑人再也没有机会触碰到马匹。

    刘胤相信,如此几代人之后,就算是把马牵到了鲜卑人的面前,他们也不会骑马了,不会骑马的胡人,那才是真正的人畜无害。

    沙漠汗的封地,是鲜卑诸部之中最大的一块封地,方圆上千里,水草丰美,牛羊成群。刘胤从北海返回之后,特意地去沙漠汗的封地看了看。

    拓跋力微死后,做为拓跋部的继承人,沙漠汗显然没有拓跋力微那般的壮志雄心,他屈辱地答应了刘胤的条件,交出了拓跋部所有的马匹和兵器(所有的鲜卑人只能拥有七寸以下的小刀,任何长于七寸的刀剑和任何弓箭都是不容许使用的),以此来换回了全族人的性命和上千里的封地。

    曾经一统草原风光无限的拓跋鲜卑部,最终的结果是沦为了圈养的牛羊,可沙漠汗见到刘胤的时候,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的不满,他卑微而恭敬地跟随在刘胤的后面,小心翼翼地回答着刘胤的问话,生怕一个闪失让刘胤发怒,给全族带来灭族之祸。

    不过刘胤倒没有找茬的打算,沙漠汗能安份守己的遵从法令,不管他是流于表面还是发自内心,这一切其实都无关紧要。过惯了择水草而居的生活,这样的圈地生活势必给鲜卑人带来不便,但万事开头难,也许过上几代人之后,后世的鲜卑人便会觉得他们就是这样的生活,到时候,他们自然忘掉祖宗先辈的生活方式,心安理得地享受他们现在的圈地生活方式。

    因为一旦形成了一种习惯,那是很难再更改过来的,刘胤就是要用这种方式,打磨掉曾经强悍无比的拓跋鲜卑的棱角,几世之后,鲜卑人便再无危险了。

    也许有人会说了,鲜卑族不过是强盛一时,后来他们也就衰落了,取代鲜卑人的是突厥,再往后,还有契丹、女真,还有一统天下称雄欧亚大陆的蒙古人,现在光遏制鲜卑族,有什么卵用?

    不是说刘胤不想,而是没办法,毕竟这些民族还没有诞生,整个蒙古草原游牧民族的兴衰,都是一代接一代的,匈奴之后是鲜卑,鲜卑之后是柔然,柔然之后是突厥,突厥之后是回纥,再往后才轮到契丹、女真和蒙古,就如同中原王朝朝代更迭一般,只是稍有不同的是中原王朝只是在同一个民族内部的王朝更迭,而草原上的更迭却是种族的更迭。

    现在占据着草原统治地位的是鲜卑族,柔然其实也是鲜卑族的一支,也就是说从东汉末年鲜卑兴起到南北朝时期,鲜卑人统治草原长达四个多世纪。

    现在刘胤征服了草原,迫使鲜卑人臣服,只要继续地掌控这个草原,别的民族就没有滋生和强盛的空间了。

    不过那是数百年乃至千年以后的事了,刘胤看不到,自然也无法施加影响力,他只希望自己现在所做的一切,可以为后代子孙带来一份和平,尽人事,听天命吧。

    刘胤返回幽州的时候,已经是兴国二年的腊月了,不过用一年的时间,平定了整个大漠草原,如此神速,已经是让人为之侧目了。

    在深入大漠的时候,刘胤几乎读不到来自中原的消息,回到幽州之后,刘胤每天的任务就是把自己关在书房内,去读那厚厚的书信和公文,那些尘封了近一年的公文奏报,堆集如山。

    刘胤最关心的还是南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