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6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晋国的覆灭让幽州彻底地断绝了救援的可能,蓟县沦为孤岛之后,已经是完全看不到生的希望了。

    满城哀恸,全部深陷于绝望之中,唯有刘弘信念坚定,誓死不降。因为刘弘深知鲜卑人的残暴,一旦城破,城中的男女老幼恐怕是无一可以生还,鲜卑人必然会用屠城来泄愤。

    与其献城而降死,倒不如坚持到最后亡,鲜卑人想要拿下蓟县,首先得踩着刘某人的尸体过。

    在刘弘的率领下,蓟县军民是众志成城,万人同心,力保蓟县不失,在长达两年的围困之中,蓟县军民更是克服重重的困难,坚决地拒降鲜卑,和渔阳、昌黎二城一起,成为幽州的最后三座堡垒。

    就算准备充分,但城内的粮草也终究会有吃尽的一日,刘弘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那就是这个冬天怎么捱得过去。

    就在大雪笼罩着蓟县城之时,刘弘突然地接到了手下兵士的禀报:“启禀都督,鲜卑人撤兵了!”

    刘弘闻讯之后,骤然一惊,连忙上城观望,果然原先围在蓟县城外的鲜卑大军已经是拨营而去,这匪夷所思的一幕让刘弘不禁都怀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出了问题。

    说真的,现在的蓟县真的已经是撑到了强弩之末了,很可能这个冬天就捱不过去,现在鲜卑大军突然地撤离,让蓟县城中的所有人都是惊喜万分,激动地欢呼起来。

    倒是刘弘比较冷静和理智,他实在想不到鲜卑人有什么撤军的理由,难不成是鲜卑人欲擒故纵的把戏不成?所以刘弘并没有轻易地出城,而是下令军队依然紧守城池,同时派出斥侯去查探缘由。

    没等到斥侯回来,却迎来了驻守在渔阳的张华。张华被司马炎贬斥到幽州任长史之后,就一直留在幽州,不过他和刘弘的关系莫逆,深得刘弘的器重,在渔阳太守阵亡之后,张华暂代渔阳太守一职,坚守渔阳,以御鲜卑。

    由于这两年来渔阳和蓟县一样被鲜卑围困,两城之间便断了音讯,无法取得联系,刘弘也不知道渔阳那边的具体情况,只知道渔阳仍在坚守。

    现在张华突然地来到了蓟县,让刘弘是喜出望外,连忙地打开了城门,将张华迎入城中。

    “茂先兄,终于可算是见到你了,我还以为我们再无相见之日了。”

    张华微微一笑道:“彼此彼此,若非这次鲜卑人撤走,恐怕我们真的只能是黄泉再会了。”

    刘弘问道:“茂先兄可知慕容鲜卑缘何会退兵吗?”

    张华奇道:“和季兄居然不知这等天大之事?”

第1230章 幽州归汉() 
刘弘是一头雾水,道:“鲜卑人围城已久,内外交通断绝,再天大的事也是一无所知,茂先兄定然知晓鲜卑人退兵的缘故,快说来听听。”

    张华神色黯淡了一些,道:“朝廷亡了。”

    刘弘宛如挨了一记闷棍,两眼发直,整个人都懵掉了。“朝廷亡了?怎么可能?”

    张华略带苦涩地道:“去年腊月,蜀军攻破了洛阳,陛下在洛阳皇宫自焚身亡,晋国灭亡了。”

    去年腊月距现在已经是将近一年的时间了,由于鲜卑围城,内外消息断绝,刘弘竟然一点消息也没有得到,亏他还在高举着晋国的大旗,做着苦苦的坚守,乞盼着有朝一日,晋国朝廷的大军可以北援幽州,驱逐鲜卑。

    但让刘弘万万没有想到的,居然是晋国朝廷已经灭亡了,晋国皇帝司马炎早已不在人世,自己坚守了如此之久,竟然等到的只是虚妄,刘弘仰天而叹,神色凄惶。

    “这么说,此次鲜卑撤兵,也是蜀国的缘故了?”刘弘默立许久,这才缓缓地问道。

    张华点点头,道:“蜀军在漳水一战之中,全歼慕容鲜卑大军十八万,进逼幽州,慕容涉归无力抵挡,这才撤离的幽州,蓟县、渔阳、昌黎三城之围才自是解了。”

    “全歼鲜卑十八万人?”刘弘不禁是倒吸了一口凉气,鲜卑人的强悍,这几年时间,刘弘无时不刻地在领受着,一举歼灭鲜卑十八万大军,这几乎是刘弘做梦都不敢想的事,不过话说回来,蜀军既然能灭掉强大的晋国,区区鲜卑,自然也不在话下,看来这次还真是沾了蜀人的光,要不蓟县能不能守住,还是一个大问题。

    “茂先兄怎么知道的如此清楚,难不成鲜卑人对渔阳的围困要松一些吗?”

    张华道:“当然不是,在鲜卑人退兵之前,我同和季兄一样,对中原之事是一无所知,不过慕容鲜卑从上谷撤退之时,途经渔阳,我到是亲眼见到其溃败之势。后来,蜀国统兵大司马雍王刘胤差人到渔阳来,我才方知其始末。”

    “刘胤差人到了渔阳?”刘弘眉头略为地一皱,道:“想必他是派人前来劝降的吧?”

    张华苦笑一声道:“刘胤派人前来,自然是这个意思,今天我特意赶到蓟县,也下正是为了跟和季兄商讨一下此事,我们该何去何从?”

    刘弘猜测的一点也没有错,蜀国北进,打败了鲜卑人,下一步肯定是招降蓟县三城,将幽州纳入到蜀国的版图来。

    刘弘内心十分地纠结,他们家,三世为魏晋之臣,从他的祖父刘馥担任扬州刺史以来,世居两千石,刘弘的父亲刘靖更是做到了镇北将军,镇守幽州。现在刘弘子承父业,做了宁朔将军、都督幽州诸军事、护乌丸校尉。刘弘觉得自己还没有真正报效朝廷,这边却传来了晋国灭亡的消息,真是人生长恨,遗憾无穷。

    如果晋国朝廷尚存,那怕是偏居于一隅之地,刘弘也绝对是要忠于朝廷的,但现在晋国朝廷已经是彻底地覆灭了,刘弘最后效忠的对象也不复存在了,当所有的希望都泯灭掉的时候,刘弘只有万般的空虚而已。

    为了晋国朝廷复仇?为司马氏雪恨?那是刘弘想都未曾想过的事,仅凭自己的力量,连一个小小的蓟县城都尚无力保全,更何况对手是灭掉了大晋和五胡的刘胤,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刘弘绝望了。

    这次张华送来消息,很显然是刘胤的最后通牒,以汉军的强势,蓟县、渔阳、昌黎三城恐怕是无力守得住了,如果不开城纳降的话,只怕汉军就会大举攻城,以强硬的手段来对他们了。

    看张华的意思,很显然已经是倾向于刘胤了。

    “那茂先兄以为,我们该当如何?”

    张华道:“朝廷灭亡,幽州之地百城无主,投降胡人是万万不可,不过降蜀却不一样,毕竟同是华夏一族,血脉相连。此番刘胤派人前来,也是诚意十足,盛赞我们坚守幽州抗拒鲜卑的功绩,并承诺如果我们肯降汉,爵禄只升不降,永镇幽州。”

    刘弘长叹一声,道:“事到如今,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遂派人与昌黎守将安北将军严询商议,严询很快地来到了蓟县。

    几乎没有半点的疑义,严询也是是完全同意降汉的,毕竟他们守到现在,只有刘胤的兵马才算是把他们从鲜卑人的魔爪下解救出来,光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严询折服了。

    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汉军无人可以与之争锋的强大能力,如今的幽州,早已不是当年魏晋统治之时的幽州了,就算是降汉,恐怕也无人来指责严询他们的错误了。”

    三人很快地就达成了一致,立刻派出使者,递上了乞降文书。

    ┄┄┄┄┄┄┄┄┄┄┄┄┄┄┄┄┄┄┄┄┄┄┄┄┄┄┄┄┄┄┄

    刘胤派人前往渔阳之后,在没有得到答复之前,刘胤一直是按兵不动,尽管汉军拥有着绝对的优势兵力,却一直没有使用武力来压迫他们归降。

    很显然,刘胤这是对张华、刘弘、严询三人的尊重,否则的话,刘胤大兵压境,取幽州三城,不过是如探囊取物一般。

    汉军诸将多有些不理解,认为刘胤对他们太过纵容了,此番光是将他们从鲜卑人的包围之中解救出来,他们就应当是感恩戴德了。难不成他们还有反抗的余力不成?

    刘胤却不这样认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幽州三人,个个俱是不凡。张华乃一代名臣,刘弘和严询都是赫赫名将,如果能招降这三人,真作用完全不亚于得到了一个幽州。

    不过刘胤的等待也没有几天,很快蓟县这边就派出了使者,递上了乞降文书,他们一致决定归降季汉。

    刘胤微微地露出了笑意,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看来三人都可以称之为俊杰了。

第1231章 一劳永逸() 
刘胤拿下蓟县、渔阳和昌黎三城,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安置刚刚从鲜卑人手中解救下来的二十多万难民,除了这三座城池之外,幽州其他地方皆是一片焦土,都被穷凶极恶的鲜卑人给焚毁了。

    也幸亏幽州还有三座鲜卑人没有攻占的城池,否则整个幽州都是一堆瓦砾,汉军根本就无法立足,而且现在是寒冬时节,汉军就算是想重修各个城池,那也得等到来年春天了。

    蓟县、渔阳和昌黎是幽州三座最大的城池,由于这五年来战乱不断,这三座城池的人口也在不断地锐减之中,如今将汉军及难民分驻到这三城之中,倒也不显得太过拥挤。

    只是粮草问题愈加地尖锐和突出起来了,这三城之中房舍不缺,缺的就是粮食,被鲜卑人围困了两年多,城中的粮草几乎是消耗殆尽,一下子涌入如此之多的人口,城内的粮食供应已经不能再用紧张来形容了,那是真正的无米下锅了。

    所幸刘胤此次征战幽州,大军至少带足了两个月的粮草之需,刘胤就是担心路途遥远,天寒地冻,一旦粮草陷入短缺,大军会身陷困境不能自拨,所以单单汉军自身,粮草供给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但现在增加了难民和三城的军民,汉军所携带的粮草又面临不足的困境,刘胤下令先把信都驻军的军粮扣下一半来,火速地运往幽州,至于缺额,则再飞报于洛阳,从洛阳那边再行调拨。

    同时,刘胤又给临近幽州的冀州各郡和并州各郡下达募粮指标,后续将征调五十万斛的粮草到幽州来,以解幽州的燃眉之急。

    粮草问题一旦解决,整个幽州的军心民心便安顿下来,也就是现在季汉国力强盛,地大物博,才能够维持幽州的艰难局面。

    慕容涉归最终还是失算了,他妄图用几十万的难民来拖垮汉军,但在刘胤的运筹调度之下,把这个难关给挺了过去。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转眼便是季汉兴国二年了。

    在刘胤的推举之下,刘弘被朝廷任命为幽州刺史,严询为度辽将军,而张华则被刘胤调为掾属,担任雍王相一职。

    张华是汉代名臣张良的十六世孙,才综万代,博识无伦,远冠羲皇,近次夫子,在西晋诸臣之中,也唯有羊祜能与之比肩,算定权略,运筹决胜,是难得的人才。张华也是因为当年在炎攸之争中站错了队,虽然没有如同咸熙六君子一样被砍了头,但也遭到了司马炎的贬斥,左迁幽州做了长史。

    象张华这样的人才刘胤可是求之不得,所以在幽州安定之后,刘胤便立刻让张华担任了雍王相这一职务。凡有开府权力的官员都有自己的掾属,刘胤当年担任大司马时,便有开府的权力,只不过当时大司马掾属之中最高职务只是比两千石的长史,刘胤升任雍王之后,掾属的地位也都水涨船高,原来担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