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5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钟会自然不会失姜维所望,在提出兵谏这个主张之前,钟会就已经经过了深思熟虑,设计了一套计划。

    对于皇帝而言,每年最为重要的活动就是祭天,汉代祭天的时间基本是固定的,正月第一个辛日是为祭天日,当天皇帝要带上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的圜丘进行郊祀,举行祭天大典,同祭五方大帝。

    蜀汉定都成都之后,也同样依汉制在成都的南郊祭祀天地,此番迁都洛阳之后,更是首次的祭天大典,更成为重中之重。

    由于迁都之时路途重重,等到刘禅到了洛阳之后,原本定下的正月上辛日祭天之期不得不延期了,最终定在了三月上辛日,也就是春分那一天。(未完待续……)

第1126章 以静制动() 
祭天自然是朝廷的头等大事,虽然刘禅病重,有大臣建议皇帝就不必亲自前往了,但刘禅不肯,一定要抱病前往。

    别看刘禅一辈子胆小畏事,耳根子软,但在这件事上,他却是一直相当地坚定,他自己心里清楚,属于自己的时间已经无多了,能在列祖列宗祭祀天地举行一次祭天大典,也就可以为他自己的皇帝生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

    别看蜀汉自诩为汉室正统,悬挂的汉字旗号,但天下的人,尤其是中原的百姓,似乎并不一定认同,曹魏继嗣汉统,司马晋承嗣魏统,说到底,那就是一脉相承,蜀汉偏安于西南一隅,是无论如何不会为中原主流社会所认同的。

    现在蜀汉灭掉了晋国,进入了洛阳,终于可以明正言顺地把汉字前面的那个蜀字给摘去了。因为刘禅本来就是汉皇帝,他也就无须通过登基的方式来诏告天下了,但没有登基大典,对于汉室重兴,却似乎又欠缺了点什么。

    所以这次的祭天大典,无疑成为了刘禅乃至于季汉朝廷向天下人证明自己是天下主宰的一个隆重仪式,这也正是刘禅一再坚持就算是抱病在身,也要亲自出城的原因。

    祭天大典定下来之后,自然成为了季汉朝廷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尚书台的所有官员都在为此事忙碌着,尚书令霍弋亲自来主持,姜维和刘胤也没有闲着,整个朝廷都在为之紧张筹备着。

    对于钟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季汉朝廷朝臣百官齐聚,如果能将他们一网打尽的话,自己大业首先便会成功了一半。

    当然他和姜维所提及的计划则是另外的一回事。

    “大将军,祭天大典之时,百官都要随驾出行,正是兵谏的最好时机,大将军只要在陛下出城的必经之路广阳门一带埋伏兵马,待陛下车舆经过广阳门之时,一举而出,先行扣押百官,最重要的是刘谌刘胤霍弋等人,而后大将军联络朝中支持六殿下的官员,一同在陛下驾前跪谏,相信陛下定然会为之所动,下令让位于六殿下。事成之后,大将军也无须杀戮,只需将刘胤霍弋等人罢免即可,如此兵不血刃,可成大事,不知大将军以为如何?”

    姜维不禁是连连点头,钟会计划的最大优点,就是避免流血事件,司马炎登基之时,兄弟阋墙,搞得洛阳血流成河,尽管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但这样的争斗,对晋国元气的打击还是相当沉重的,以致于在晋国成立的数年之后,最终黯然消亡。

    姜维无意篡位自立,那么他做任何事,出发点都是为了季汉王朝,如果这次兵谏弄得血流成河的话,让季汉国力中衰,那与姜维的初衷显然是不相符的。如果能将兵谏的规模和流血事件控制在一定的程度,那是姜维最为满意的。

    钟会提出的这个计划,令姜维是大为赞赏,如果能和平地来解决这次的皇位之争,对于朝廷而言,是一桩最大的幸事。而钟会选择在这祭天这个时间点上动手,更是再合适不过了。

    如果现在全部兵权尽归姜维的话,那么姜维是不用考虑兵谏的时间的,但事实上,季汉的兵权一分为二,姜维和刘胤名义上各掌一半,但实际上刘胤所控制的地域和兵力的总数,完全是倍于姜维的,如果两军真的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可以说姜维一点胜算都没有。

    所以兵谏的根本并不在于是否是向皇帝刘禅施压,而是如何来控制手握大权的刘胤等人,如果不能将刘胤等人擒获,那么姜维的这次兵谏就会完全地失败。就算他可以挟迫刘禅让位,但刘胤也完全可以不承认他立下的新君,到头来,双方势必还是要通过一场大决战来最终确定皇位的人选。

    这显然并不是姜维想要看到的。在这个计划中,祭天大典时,无论刘胤刘谌都不会缺席,这无疑为一网打尽提供了机会,就算那些忠于刘胤的将领并不会出现在洛阳,但只要能擒住刘胤,其他的人必定会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这也正是擒贼先擒王的要害所在。

    见姜维同意了钟会的计划,刘恂不禁是暗暗地舒了一口气,他的脸上又浮现出了笑容,似乎看到皇位已经在向他招手了。

    ┄┄┄┄┄┄┄┄┄┄┄┄┄┄┄┄┄┄┄┄┄┄┄┄┄┄┄┄┄┄┄┄

    这几日来,大将军府和镇西将军府动作频频,尽管他们行事都十分的隐密低调,甚至是不露痕迹,但做为资深的盯梢者,贪狼在这方面拥有着出色而灵敏的嗅觉,就算是无法靠近目标,贪狼依然追查出不少的蛛丝马迹来。

    每日向陈寂提供的报告之中,贪狼都会填加不少新的内容,这也证实他的工作是相当扎实而富有成效的,同时也证明对方已经是紧锣密鼓地加紧了布署,整个洛阳城有一种山雨欲来的感觉。

    陈寂收集着所有的情报,汇总之后再给刘胤送去,这几天刘胤一直忙于筹备祭天大典的事,陈寂在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情报之时,是不方便打搅刘胤的。

    陈寂最擅长的就是从许多杂乱无章纷繁复杂的情报之中剥离出有价值的信息来,通过情报汇总分析,得出一个比较确切的情报来。通过这几日贪狼和其他各处递交过来的原始情报,陈寂抽丝剥茧,得出一个连他自己都感到震惊的结论。

    祭天大典!

    对手很可能会选择在祭天大典的时候进行动手,陈寂惊悚之余,不禁是汗流浃背,他很清楚祭天大典的重要性,一点搞错的话,自己罪责可不轻,但如果自己的判断正确话,那么此事就必须要立刻上报给刘胤了。

    陈寂确认再三,还是将这个结论告诉了刘胤。

    不过刘胤的态度倒是让陈寂大为惊异,刘胤很是平静地说了句:“好,静观其变吧。”

第1127章 我本将心向明月() 
有人喜欢先发制人,奉行先下手为强的原则,什么事都先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但也有些人喜欢后发制人,见招拆招,谋定而后动。

    刘胤便是倾向于后者的,最起码在此次的洛阳事件中,他一直充当着后发制人的角色。

    当然,后发制人并不是一定要等对手出手之后自己才出手,这一切都控制在自己对整个局势的掌控之中才行。

    在因为刘胤手中握有中尉府这么一个卓越的情报机构,中尉府那如水银泄地无孔不入的侦察手段,才能让他有机会洞悉洛阳城中各势力的方方面面,才能让刘胤稳坐钓鱼台。

    刘胤很清楚,现在皇位继承权的争夺,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刘禅迟迟地没有表态,说明他还在犹豫,不知该将皇位传给谁。在这个时候,刘恂一系的人显然就会沉不气了,他们一定会采取一定的行动,来确保刘恂上位。

    陈寂提供过来的情报,恰恰便证明了这一点,大将军府那边动作频频,很显然已经是有所行动了,这里面最为积极的是镇西将军钟会,他不仅和姜维往来频繁,而且在私底下,钟会的动作更大,不仅派人联系曹氏宗族势力,而且还和前晋的那些残余势力打过交道。

    对于钟会的表现,刘胤略略地感到疑惑,因为钟会与姜维交从过密,很显然,钟会的诸多行动,是受到了姜维的指使和安排,但即使姜维欲在洛阳有所行动,也完全没有理由用到曹氏宗族和前晋残余势力,这无疑让刘胤有些想不通。

    如此看来,钟会身上的疑点颇多,钟会奉姜维的命令行事不假,但其在背后阴奉阳违耍小花样,这一点姜维也肯定是不知晓的。刘胤知道钟会是一个颇具野心的人物,臣服于季汉只不过是屈从于形势,投降姜维也只不过是好汉不吃眼前亏,从钟会的一贯作风来看,降汉也只是一个跳板而已,说不定他还会有着更大的图谋和更大的野心。

    总之不管是姜维还是钟会,都是刘胤防范的重点,现在距离祭天大典已经是越来越近了,由于牵涉到皇帝出宫的诸多事宜,现在朝廷之中的诸多事务已经暂停了,全部官员都在为祭天大典紧张而忙碌的准备着。

    如果对方要动手的话,会不会选择在祭天大典的时候动手?

    刘胤暗暗地扪心自问,连他自己都不禁有些骇然,是啊,还有比这个好的时机吗?祭天大典时,皇帝在,诸王子在,公卿百官俱在,如果让自己选择的话,这样的机会也是千载难逢的。

    尽管在陈寂提供的情报之中,并没有关于对手动手的具体时间,但凭借着刘胤的敏锐,还是很容易地判断到对方有可能会在祭天大典进行的时候来动手。

    当然,就算对方不动手,刘胤也是要做好祭天大典的安全保卫工作的,涉及到皇帝及朝廷百官的安全,任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祭天大典的路线已经是安排妥当了,从洛阳的南宫出发,经过开阳门、太学、太庙,一直到达南郊的圜丘,这一路之上,都会有禁军十步一岗五步一哨地来进行保护,鉴时皇帝的车驾还会有羽林卫的护卫,在安全措施上面,是十分周到而细致的。

    负责整个安全工作的是卫将军李球,以刘胤对李球的了解,倒不太担心李球会被姜维钟会等人给策反了,李球此前一直担任羽林右部督,是刘禅身边比较受重用的宫廷宿卫将领之一,对皇帝对朝廷是忠心耿耿。后来李球升任卫将军,负责统领禁军,这么多年来,无论是在南中,还是在雒城,还是迁都到洛阳,李球始终是恪尽职守,出色地履行着自己的职务,护卫着宫廷的安全。

    此番祭天大典,李球做为卫将军,自然是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保护圣驾的责任,刘胤对他也是十分地信任的。

    卫将军麾下,共设有四个部督,来统辖禁军,羽林军左部督马秉,乃是马良之子,羽林军右部督姜源,姜维之子,虎贲督董宏,董和之孙,虎卫督则是由傅着来担任的。

    “姜源?”刘胤低低地沉吟着,很显然姜源在禁军之中,是刘胤最为不放心的一个角色了,如果此番姜维有什么动作的话,姜源必定会成为其内应,成为姜维手中一枚最为得力的棋子。

    一个羽林右部督统领着两营的羽林军,整整的一万人马,如果说这一万多人都对姜源言听计从的,那也不可能的事,但到了真正的关键时刻,姜源也未必需要这么多的人,只需将自己的一些亲信死士派遣出来,就足以成大事了。

    看来羽林军这边,刘胤还是不能掉以轻心,不管姜维采用何种手段来动手,确保皇帝的安全才是重中之中的,刘胤现在身为大司马,在朝中的地位自然是举足轻重的,这次的祭天大典,也完全是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