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5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

    在刘胤向东进军冀州的时候,自然不可能把司马骏带在身边,于是刘胤派人将司马骏送往了关中,交给刘谌来看管。

    从苇泽关东进,这一路上都是蜀军的控制区域,所以蜀军的行军没有受到任何的耽搁,大军顺利地抵达了常山。

    右军团都督罗宪也特意地从下曲阳赶到常山,与刘胤会面。这次击退了马隆的又一次进攻,罗宪也完全地腾出了空来。

    与刘胤在并州的大胜,罗宪指挥的冀州之战完全就是毛毛雨,根本谈不上有什么重大的胜果,不过罗宪倒是出色地完成了刘胤交待的任务,击退了马隆的数次进攻,让冀北之地未失寸土。

    罗宪对刘胤在并州取得的胜利那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刘胤率领着五个军七万五千人回师并州,短短数月间,竟然就全歼了文鸯所率的八万军队和司马骏所率的两万军队,以七万破十万,这堪称是逆天的战绩了。

    罗宪见面之后,对刘胤是赞不绝口,刘胤却是呵呵一笑,刘胤确实在并州全歼了晋军的十万人马,但这十万人马却并非是在一战中斩获的,正是刘胤采用正确的战术思想,通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在并州取得了四战四捷,才会有七万人马大破十万敌军的奇迹。

    在实战之中,刘胤都极为重视集中兵力的战法,晋军的人马不可谓不强大,但每一次刘胤都可以在局部形成兵力上的优势,从而达到围歼晋国的目的。这四场大战,一战比一战打得顺手,刘胤集中优势兵力的战术也发挥到了极致。

    能够阵斩文鸯,生擒司马骏,这样的战果让刘胤的并州之战更显得辉煌而成功,要知道擒获敌军主将,要比击败整支军队难上数倍,刘胤以少击多,以弱胜强的战例,确实是令人叹为观止。

    罗宪也向刘胤禀报了冀州的情况,一切正如刘胤所预料的,刘胤在西进之后,晋军并没有闲着,而是数次地发起了进攻,企图趁虚而入。

    蜀军留守冀北的八个军也不是吃素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罗宪采用针锋相对的策略,在冀北的河间、中山等地与马隆展开激战,多次击退了晋军的进攻,守住了冀北这颗硕果。

    “晋国朝廷那边有什么动静?”刘胤问道。

    罗宪道:“司马炎已经调派羊祜重新担任冀州都督一职,听说刚刚抵达邺城。”

    刘胤轻轻地点了点头,羊祜再次出督冀州,完全在刘胤的意料之中,现在看看晋国的朝中,将星凋零,能征惯战之将已经是屈指可数了,冀州战局到了危亡之际,司马炎自然不可能掉心轻心,就算他还有心思重用宗室之人,但司马骏把并冀战局搞得一塌胡涂,司马炎也不可能再敢重用他司马家的人了,马隆虽然也算得上一员大将,但当当助手还可以,真正要让他独挡一面,资历上水平上还差那一些,现在晋国朝中,唯一能担当这个重任的,也只有羊祜一人了。

    羊祜也确实是一个比较难缠的对手,刘胤和他打了好几年的交道,无论是行军布阵,还是韬略计谋,羊祜都堪有名将之风范,作风严谨,临机善变,在大局观上的把控,更是高人一筹,这样的对手,可比司马骏那种纨绔子弟不知要高明多少。

    现在蜀军在冀州是占据了一些优势,但这种优势也仅仅只是相对的,并没有达到那种可以横扫碾压的绝对优势地位,如果晋军指挥者还是司马骏那般的庸才,刘胤倒不用担心接下来的仗怎么打,但现在又换回了羊祜这位宿将,刘胤拿下冀州的难度指数必然会成倍地增加。

    其实刘胤还是有些庆幸的,如果羊祜没有调走而是一直呆在冀州的话,整个冀州局势就会完全的不相同了,司马炎在错误的时间选择了错误的人,从而导致了一个这样的结局。

    现在似乎司马炎已经认识到了他的错误,企图把羊祜调回来,拨乱反正。但现在的局面就算是羊祜来了,翻盘的机会也相当地渺茫了,时移事易,许多的时机丧失了,就不会再有重新来过的机会了,冀州的天,依旧还是这一片湛蓝的天空,就算是司马炎御驾亲征,也注定是无力回天了。

第1023章 深壕高垒() 
果然羊祜到任之后,晋军在冀州的战略体系有了重大的调整,撤裁了赵国、巨鹿、安平、乐陵等几个郡的驻军,甚至连冀州州城信都都主动地放弃了,这样的大手笔,连刘胤都叹为观止。

    不得不说羊祜的胆略和魄力了,放弃冀中四郡,在许多人看来,都有些不可思议,但羊祜却毫不犹豫地这么做了,甚至连诸郡的撤军都撤得十分仓促,丝毫不给蜀军任何追击的机会。

    虽然兵不血刃就拿下了冀中的四个郡,但刘胤的眉头却紧蹙了起来,羊祜向邺城收缩兵力的这一个手段,确实是比较高明。

    原先晋军在冀州的防御布署,就好比一只手掌平伸出来,虽然尽可能地覆盖了冀州所有的郡国,但蜀军却可以从任何一点进行攻击,轻易地就可以斩断晋军的一根或数根手指。现在羊祜把手掌收了回去,就如同攥紧了拳头一样,蜀军再想寻找其破绽,就会变得十分地困难了。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情报,晋军向冀南进行退却,形成了一个以邺城为中心,辐射周围数百里范围的防御体系,在邺城的周围,羊祜调动了十余万的大军和几十万的徭役,深挖壕高筑垒,构筑深壕高垒的防御网。

    冀南一带全部都是广阔的平原,而这种平原地带是十分有利于骑兵作战的,现在在骑战的较量中,蜀军已占据了明显的优势,曾经纵横天下的魏晋骑兵现在的优势已经是荡然无存。

    在平原地带,想要对付骑后的冲击,比较有效的手段就是依靠城池,冀州平原长期以来饱受胡人骑兵的蹂躏,所以冀州平原的城池修筑地都十分高大坚固,尢是作为魏晋北都的邺城,完全是可以和洛阳长安这样的大城相比肩。

    不过再坚固的城池在蜀军的面前,都成为了笑话,想想长安城的下场,就没有任何人对坚守邺城抱有任何的幻想了。

    骑战不行,守城更不行,那岂不就是说晋军在冀州的防御体系将变得一塌胡涂?但羊祜却另辟蹊径,想到了利用深壕高垒来对付蜀军。

    当然,这种深壕高垒的作战方式并不是羊祜发明的,在以前的战争之中,兵家们就曾广泛的采用过,但象羊祜这样在纵横数百里的范围内大规模的运用壕垒战术,却绝对是前无古人的。

    对付骑兵,战壕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尤其是那种纵横交错,沟壕相连的战壕,骑兵的机动性能完全就被遏制住了,就算是步兵,在对方有防守的情况下,想在突破这些壕堑,也是十分困难的。

    当然战壕也有极大的弱点,那就是战壕是死的,无法移动,限制对手进攻的同时,也严重阻碍了自己一方的机动能力,除非是死守,一般防守方都不会采用这种自我封闭似的防御体系。

    羊祜大建壕堑,其实也是无奈之举,现在晋军攻击乏力,拼防守的话也不行,只能是采用这种高垒深壕来拒战的方式,暂时守住邺城,保有晋国在黄河以北的的最后地盘,如同晋国失去了黄河以北的全部领土的话,则真的就大势去矣。

    晋军的最新防御策略也确实给刘胤出了一道难道,表面上看起来羊祜的这种防御手段笨拙无比,但它却是完全为克制蜀军的优势而设立的,攻不到邺城的城下,蜀军的火器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而蜀军的骑兵在纵横密布的壕垒面前,更是难以找到突破的机会。

    就连傅佥和罗宪都大皱眉头,他们打过无数的仗,但象这种仗却是从来也没有打过,蜀军想要拿下邺城,确实也是不太容易。

    “没想到羊祜会采用如此手段,欲取邺城,看来还得费些周章。”罗宪说道。

    刘胤道:“羊祜划地为牢,虽然邺城看起来坚如磐石,但却也严重限制了晋军的活动能力,既然邺城急不可下,那倒不如先打平原清河,索性杀过黄河去,看他羊祜困守邺城还能有多大的做为。”

    晋军目前在冀南也分为了两个部分,羊祜率十万大军镇守邺城,马隆则率七万多军队针镇守清河平原。晋军虽然放弃了冀中的四个郡,但冀南的几个郡尤其是平原清河是不可能放弃的,平原清河是进入青州的门户,如果放弃平原清河的话,就等于是青州的门户大开,而如果蜀军将战火烧到青州的话,晋国的形势恐怕就愈发地危急了。

    羊祜在邺城大搞壕堑工事,马隆在平原清河到未必这么搞,毕竟平原清河分布在黄河沿线,防线太长,真要全部挖壕堑的话,工程量太大,所以马隆在平原清河的防御,还是以常态为主。

    邺城这边不好打,刘胤便立刻调转了矛头,决定先打平原清河的马隆,然后回过头来,再收拾邺城的羊祜未迟。

    这次打平原清河,刘胤决定动用罗宪的右军团和中军团的虎骑军,右军团和虎骑军全部都是骑兵,而平原清河一带地势平缓低洼,最为有利于骑兵的行动。刘胤则率中军团和左军团步步为营,对邺城形成合围之势。

    罗宪领命之后,立刻向南进军,拿下了晋军已经弃守的空城信都,并长驱南下,直指界桥。

    界桥并非是一座桥,而是位于磐河上的一个古镇,当年袁绍和公孙瓒为了争夺冀州的控制权,在这儿进行一场大战,所以界桥这个小小的地方才得以扬名于世。

    界桥虽小,但却是从巨鹿、安平通往清河平原的重要通道,马隆欲守清河平原,首先便要先守住界桥,所以晋军在这里集结大量的人马进行驻守,罗宪从信都南下,第一个进攻的目标也正是界桥。

    千骑万乘,狼烟滚滚,数万蜀军铁骑逶迤南下,浩浩荡荡,气吞如虎。

    这是右军团在冀州的第一次主动进攻作战,以前一直打的都是防守战,这回终于轮到他们扬眉吐气了。(未完待续。)

第1024章 界桥之战() 
七月流火。

    虽然时入秋季,但天气还是一如既往的炎热,暑气未消,顶着毒日头行军,确实是一件苦差事。

    但蜀军的士气并没有因为天气的炎热而变得低落,相反的,队伍的士气看起来相当地高昂,沿着磐河向南的官道笔直平坦,蜀军骑兵并列成四人一排,快速地奔驰着,策马扬鞭,烟尘轻扬。

    骑兵行进之时不比步兵,步兵可以排出整齐划一的队形,骑兵的队形在通常的情况下,是比较散乱的,不过这种现象在蜀军之中倒是不多见,纵然是行进速度奇快,但四人一排的队形依然保持的很好,四个马头几乎处于一条线上,可以看得出蜀军骑兵驾驭战马的娴熟,体现出良好的素质。

    整支队伍旌旗飘扬,那些战旗上,最多的是“汉”字大旗和主将“罗”字大旗,其次才是诸位护军将军的旗帜。无数面的战旗在迎风飞舞,似乎同蜀军将士的心绪一样激昂,金线锈成的穗尖在炽烈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一阵清凉的河风吹来,让人感受到的是无比的舒爽。罗宪是蜀地人,蜀中的气候常常是潮湿闷热的,和北方这种干热炽烤的环境绝然不同,不过罗宪在冀州已经生活了好几年,也逐渐习惯了这里的气候,为了避免正午的炽烤,罗宪选择了提前一个时辰行军,尽可能地利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