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5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蜀军三个步兵军在杨县以北,一个骑兵军在平阳城汾河以西,隐然地对高梁邑的文鸯军形成一个半包围之势。

    三月底的天气,正是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的好天气,这种天气条件下打仗,恐怕是最为适宜的了,刘胤并没有轻兵冒进,而是采用步步为营方法向前推进,三个步兵军排成了品字形的阵式,由高远的虎步军担任突前的箭头,张乐的无当飞军在左后翼,赵卓的阳安军在右后翼,三个军几乎是抱成了一团,徐缓而进。

    这样紧密的阵形,几乎不给文鸯任何偷袭的机会,刘胤擅打突袭战奇袭战,自然清楚何处是防御的急所,如果三个军平行站位,分兵而进的话,便很有可能遭到晋军聚而歼之,所以刘胤将三个步兵军排成品字型的阵型,互为倚角,就算晋军来攻击,也是无处下口。

    至于虎骑军,刘胤则令其暂时在汾河西岸按兵不动,等蜀军主力到了的时候,再行汇合。

    文鸯也确实有心思搞个偷袭,不过看到蜀军的阵型布署,他很快就放弃了,想想也正常,能打出安国战役的主,会让你有机会分而围之吗?

    文鸯也立刻是收缩兵力,放弃掉了杨县,将杨县的守军全部调往高梁邑,既然蜀军抱成了一团,文鸯当然也不会给蜀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战场之上,本来就是奇正相辅的,真正较量的,还是双方真实的实力,真正的统兵名将,是不会留给对手施展奇谋诡计的机会的,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也正说明的是这个道理。

    高梁邑,是平阳郡汾水东面的一座小城,居于平阳、杨县、襄陵三城之间,若放在平日,这座不起眼的小城丝毫不会受到世人的关注,但此时此刻,晋蜀两军投入了十万余人马,在高梁邑周围排兵布阵,一场大战即将要拉开序幕。

    文鸯之所以选择在高梁邑这座小城屯兵,正是看中了高梁周边的地势,这里地形平坦,地势开阔,比较有利于骑兵的作战。

    要知道晋国的骑兵一直对蜀军是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的,虽然近几年来蜀国攻占了雍凉养马之地,在骑兵这个领域内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论其底蕴,还是晋国深厚的多,无论是骑兵的数量还是战斗力,都占据着上风。

    尤其是晋国骑兵普遍地装备了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之后,战斗力直线上升,晋国的骑兵要比先前魏国时代更厉害一些。

    当然,首先要感谢的应该是刘胤,正是由于他首创了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才使得骑兵的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原本最先应用的蜀军没有能守住技术秘密,现在双方骑兵在装备上处于同一水平线,真正需要较量的,是双方骑兵的战斗力。

    对于这一点,文鸯还是信心满满的。(未完待续。)

第987章 楔形战阵() 
刘胤的楔形战阵,灵感来自于前世的一部电影,叫啥名字忘了,故事的背景是罗马人入侵英格兰,罗马军队正是凭借着这种楔形战阵一路碾压了英格兰人的军队,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

    不能不说好莱坞在渲染战争场面时的手法高段,当时刘胤看过这部电影,这一感觉就是震撼,罗马人的楔形战阵宛如钢铁堡垒一般,坚不可摧,英格兰人在它的面前,毫无还手之力,完全被横扫碾压。

    这种战阵,给刘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操练军队的时候,也曾演练过这种阵法。

    当然,也不能说这种战阵没有缺点,虽然利用重装步兵加巨盾,明显地提高了防御等级,但却也牺牲了速度,在需要大范围进行纵深迂回穿插的战场上,这种战阵显然是不适用的,所以蜀军虽然有所演练,却始终没有付之于实战。

    而象今天这样的场面,无疑给刘胤提供了一个使用楔形战阵的机会,正面硬对硬的碰撞,非常需要楔形战阵这样的强力防御阵型,所以刘胤不犹豫地祭了出来。

    虽然以前操练过,蜀军将士们对这种阵型并不陌生,但在实战中还是第一次运用,这让排在最前面的重装步兵们都不禁跃跃欲试,兴奋之色溢于言表。

    傅佥对刘胤单纯地使用步兵还是有些担忧,毕竟晋军之中骑兵占据的比例是相当大的,而在平原地带作战,骑兵的优势是无可比拟的,刘胤把虎骑军闲置在一边,排出一个纯步兵的战阵,不能不让人捏着一把汗。

    不过刘胤却是镇定而从容的,平时的操练最多能演练一下阵法的运转,瞧不出什么端倪来,只有亲身经历一下实战,方能体会到楔形战阵带来的那种震撼。

    蜀军的楔形战阵缓慢地向前推进着,坚实而厚重,就宛如一座可以移动的钢铁堡垒,就连重装步兵每踏出的一步,都可以听到整齐划一的喀嚓声,铿锵有力。

    与蜀军行动较慢不同,晋军地突击之势却是异常迅猛的,两翼的骑兵压制着速度,让一路小跑的步兵可以跟得上骑兵的节奏,整个晋军的攻击线都处于一条水平线上。

    高速的奔跑因然让晋兵有些气喘吁吁,不过却可以带动晋兵的情绪,有一种亢奋的感觉,战鼓隆隆,催人奋进,晋军热血沸腾,一鼓作气地向着蜀军的战阵冲去。

    双方相隔也仅仅只有两三箭地的距离,相对而行,不过片刻的的光景,双方的距离就已经缩短到了一箭之地内。

    进入到一箭之地,双方的弓箭兵自然不会浪费这样的机会,几乎在同时,晋军这边射出来的箭,射向了蜀军阵中,而蜀军这边射出来的箭,则射向了晋军阵中,双方还未进入到短兵相接之中就已是展开了弓箭对射战。

    不过对射的结果却是大相径庭,晋军的射落到了蜀军的阵中,不是射中蜀兵手中的盾牌,就是射中身披重铠的甲兵,那些武装到牙齿的甲兵根本就无视那射来的箭,他们全身上下除了一双眼睛露在外面之外,都被厚厚的铠甲包裹着,即使是再密集的箭雨,想要射中眼睛的概率几乎是微乎其微的,只听得叮叮当当,乱箭从头顶上俯冲下来,命中了蜀军士兵的头盔和战甲,无一例外地落到了地上,丝毫靠不成任何的伤害。

    但蜀军射来的箭就不同了,晋军大部分士兵都身着皮甲,皮甲的好处是轻便灵活,不影响速度,但弱点也同样明显,那就是防护能力弱,蜀军犀利的箭矢,便可以轻而易举地穿透晋兵的身体,就算有些士兵身披铁制的铠甲,大多也是轻型的锁子甲,防护能力上和蜀军的重铠相差甚远。

    在这一轮的箭矢对攻之中,蜀军显然是占据了上风,晋军只对蜀军造成了很小的伤害,但蜀军的箭却让晋军成片成片的士兵倒了下去。

    不过这显然不足以动摇晋军前行的意志,这场战斗,终究是要靠短兵相接的白刃战来决定的,这一轮箭矢对攻,也仅仅不过是一道开胃菜而已,这么一点人员的伤亡,丝毫不会影响晋军的士气。

    文鸯在后面不远处督战,看到这种场面,他立刻下令晋军加快行进的速度,不要与蜀军在弓箭对射上相纠缠,一箭之地的距离并不太远,晋军只要冲到蜀军的战阵前面,就可以让蜀军的弓箭失效。

    文鸯也承认,在防御上,晋军显然是比不过蜀军的,不过在速度上和灵活度方面,晋军却是远胜过蜀军的,只要进入到短兵相接的白刃战中,蜀军那笨重的铠甲便会成为累赘,晋兵完全可以凭借其灵活的身法,在白刃战中取得优势。

    当然,晋军更大的倚仗是骑兵,平原作战,骑兵就是王者,一直以来,魏晋的骑兵在三国之中占据着领先的地位,这种优势几乎是不可动摇的,文鸯轻蔑地一笑,别看蜀军尝了一点甜头,等会儿只要骑兵冲上去,自然有他们的苦头吃,数万精骑组织的浩荡骑兵战阵,必将以拉枯摧朽的方式粉碎掉蜀军的铁甲战。

    所谓坚固的防御阵型在骑兵的冲击之下,不过是一个笑话而已。文鸯想象着蜀军的战阵在晋军骑兵的冲击之下一溃千里的模样,冷峻的脸上露出了微微的笑意。

    在他的目光注视之下,晋军的人马终于冲到了蜀军战阵的前面,那白色的洪流和红色的洪流在碰撞着,但却始终保持着泾渭分明的状态,无法交融在一起。

    文鸯所想象的短兵相接的那一幕,却未曾出现。

    晋军士兵奋勇地冲锋着,等他们冲到蜀军战阵的前面时,才发现他们所要面对的,是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一面面巨盾密密地排在一齐,几乎看不到什么空隙,在阳光的反射下,溜金的盾牌晃得晋兵们都盯不开眼,这样的防御阵型怎么破,晋兵们心中一点底也没有。(未完待续。)

第988章 绞肉机() 
如果从远处看,蜀军的楔形战阵倒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顶多看起来是普通的方阵多了一些波浪形而已,但冲到近前,才发现楔形的尖端还是相当凸出的,每一个尖端到底部最少也有一丈多长的距离,每个尖端都呈三角形,前窄很宽,乍一看去,就如同是锋利的锯齿一般。

    晋兵们试图想破开蜀军的防御,他们用枪戳,用刀砍,连蹬带踹,但蜀军牢固的盾牌却是纹丝不动,任凭晋军如何折腾,却也无法破坏蜀军的防御。

    这个时候,从盾牌的缝隙之间,突然地刺出无数条的长枪,许多晋兵猝不及防,被长枪刺穿了身体,死于非命。

    一度以为蜀军的盾牌阵只是最佳的防御阵形,没想到在它的后面,还隐藏着如此犀利的杀人手段,那些从盾牌间隙之中刺出来的长枪,又准又狠,锋利无比,洞穿晋兵身体的时候,都没有一点迟滞的感觉,“扑哧扑哧”,一枪一个,穿了个透心凉。

    这个时候,晋军才意识到了蜀军楔形战阵的可怕之处,他们试图后退,象躲避瘟神一样躲开蜀军战阵的死亡威胁。

    但此时此刻,冲在最前面的晋军士兵再想退回去谈何容易,晋军前面的攻击受阻,但后面的人并不知道,仍然不停地向前涌去,人流浩浩荡荡,前面的晋军再想回头,已是万难。

    前面的晋兵被无助地挤向了蜀军的楔形战阵,他们只能是拼了命地去破坏蜀军的防御,但无论他们如何卖力地攻击,却也无法撼动蜀军战阵分毫。

    蜀军楔形战阵无视前面有没有拦阻,依然保持着它固有的行进速度,在晋军的眼里,先前蜀军战阵的移动仿佛是龟速,但此时此刻,却成为了他们的噩梦,缓慢向有力地推进,碾压着一切拦阻着的东西,无论是人还是战马,在楔形战阵的前面,完全只有被碾压的份。

    说起来晋军的骑兵比步兵更为地悲催,骑兵人和马体积更为庞大,转身更困难,千骑万骑挤在一起,一点回身的余地也没有,晋军骑兵除了撞向楔形战阵之外,没有任何别的选择,就算他不想,后面的骑兵也会把他挤向前方。

    如果骑兵能够完全地跑起来,以最高的速度撞向那些盾牌的话,蜀军战阵再坚固,它也不过是人堆砌出来的,和坚固结实的偏厢车没办法相比,无论如何也是抵御不了这种冲击的。

    但晋国骑兵的悲剧就在这儿,为了保持和步兵同样的进攻节奏,骑兵刻意地压制了速度,等他们到达蜀军战阵前面的时候,由速度所带来的冲击力的优势已经是荡然无存了,没有速度的战马,不会对楔形战阵形成任何的威胁,反倒是那些长长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