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4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羊祜和齐万年在河内打了几年的交道,彼此间知根知底,如果从战力上来讲,齐万年的氐军等诸胡人马还是和匈奴人的军队有一些差距。

    现在匈奴人已经是扬长而去了,因为赵固的突围成功,刘渊在外线的夹击之势也为之放援,毕竟每一次地冲击,都会让匈奴人承受不小的伤亡代价。为了救援自己的军队,那的是拼尽全力也在所不惜,但为了氐人等诸胡人马,刘渊倒是没的再下军令,拼死也要救他们出去。

    看到断后的是氐人、卢水胡人及别部的匈奴人,刘渊选择了沉默,毕竟再打下去,匈奴人的伤亡会越来越多,而救出去的,也仅仅只是这些外胡之人,多少会让刘渊觉得不值。(未完待续。)8

第836章 忿恨()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

    陷坑是对付骑兵比较有效的手段,骑兵速度较快,一旦踏上陷坑,再想抽身而退几乎是不可能了,连人带马跌落进去,瞬间就会被坑底的利刃给刺穿。

    赵固率军而出,打前战的基本上也全是骑兵,赵固就是想用骑兵的速度来摧垮晋军的防御阵地,但速度越快,跌落到陷坑之中的可能性就越大,许多的骑兵本来正在高速奔驰着,突然地马失前蹄,连人带马就消失了。

    前面的跌落进去,后面的收势不住,也会跟着冲下去,短短的一截路,匈奴军就损失了不少的人马。

    赵固一看情势不妙,再这么冲下去,损失只能是更大,他不得不下令匈奴骑兵放缓速度,并在前面派出探路的士兵,把前面有陷坑的地方标出来,好让骑兵绕过去。

    速度放缓之后,倒是再没有匈奴兵掉到了陷坑里了,但匈奴人的整体攻击速度,已经完全地降了下来,等他们推进到晋军大营的前面,气势已经是荡然无存了。

    这正是羊祜所要的效果,指望陷坑根本就不可能消灭多少匈奴兵,陷坑的真正用途,就是来延缓敌人的进攻速度的,如果让匈奴人把攻击的速度提起来,以骑兵的冲击力,那是相当可怕的。

    而现在匈奴兵为了躲避陷坑,降低了速度,等他们到达晋军营寨的前面,面对的是一条极宽的壕沟和如雨的箭矢,匈奴人的突围之旅,注定不会太平坦。

    不过为了突围的成功,赵固也是使出了浑身的解数,冒着箭雨,强填壕沟,不计伤亡代价地发起狂攻,试图从晋军营寨之中撕开一条道来。

    晋军当然不可能让匈奴人如愿,羊祜调动军队,采用积极的防御手段,拼命地阻挡着匈奴人的进攻,双方在晋军营寨的前沿阵地上,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刘渊这边也派出了人马来接应赵固,一个从里往外攻,一个从外往里攻,里外夹攻,拼了命的也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高都城里,可是有着四万多人的军队,刘渊当然不可能放弃,不管用什么方法,也必须要撕开晋军的防线,将这四万多人解救出来。

    匈奴人这边不遗余力地突围,几乎动用了全部的力量,晋军四面围城,仅仅是北面的防守力量,肯定要薄弱的多,羊祜及时地将其他三处的军队调集过来,坚守阵地,以阻挡匈奴人的狂攻。

    双方的战斗进入了白热化的程度,匈奴人每向前一步,都会付出相当惨重的伤亡代价,当然,晋军为了阻挡匈奴人的突围,也是竭尽全力,同样的也是伤亡重大。

    赵固完全是杀红了眼,他手使一把大刀,身先士卒地冲在最前面,这一战到匈奴人是至关重要的,高都丢了已经是一个最大的失败了,如果这四万人马再逃不出去的话,那匈奴人的损失就海了去。

    求生的欲望激励着每一个的匈奴兵,没有人愿意在高都这儿丢掉性命,所以几乎所有的匈奴兵都迸发出惊人的斗志,在赵固的率领之下,拼死而战,突破了晋军的一道又一道的防线。

    穷寇莫追,归师莫掩,羊祜也很清楚,如果拼尽全力来阻挡匈奴人突围的话,结果也只能是两败俱伤的局面,这样的仗,显然不是羊祜所希望看到的,于是在双方相持了一段时间之后,羊祜下令晋军主动地让出一条路来,避免与匈奴军发生过于激烈的交锋。

    有路逃命,谁还再拼命打仗,晋军让出一条路之后,匈奴兵是狂奔逃命,一刻也不敢再多做停留。

    但晋军所让出来的道路并不太宽,匈奴人再加上杂胡的人马,逃命起来,拥挤不堪,晋军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在两侧予以掩杀,一路地进行追斩,这样晋军所杀的匈奴兵,比起一昧地坚守阵地的效果还要明显。

    赵固浑身浴血地冲出了晋军的团团包围,杀出了一条血路,带着匈奴人最终是脱险逃出。他一口气地冲到了刘渊的面前,翻身滚鞍落马,泣拜道:“末将不辱使命,终于再能见到大王之面了。”

    刘渊不禁唏嘘感叹,想当初匈奴人纵横河北之时,挥洒自如,而如今一个小小的突围之战,都打得如此地艰苦,真是时过境迁,世事难料啊!他好生地安慰了赵固几句,吩咐身边的人带他下去休息。

    赵固成功突围之后,匈奴人也仅仅是逃脱了一半的人马,后面还有齐万年、郝元度、彭荡仲率领的杂胡人马两万多人,依然没有突围成功。

    让赵固率着匈奴人突围出去,羊祜已经算是网开一面了,再如果让氐人等杂胡人的人马也逃掉的话,晋军岂不是收获不大?为了扩大战果,同时羊祜也是欺人过甚,一举又掐断了匈奴人的突围路线。

    羊祜和齐万年在河内打了几年的交道,彼此间知根知底,如果从战力上来讲,齐万年的氐军等诸胡人马还是和匈奴人的军队有一些差距。

    现在匈奴人已经是扬长而去了,因为赵固的突围成功,刘渊在外线的夹击之势也为之放援,毕竟每一次地冲击,都会让匈奴人承受不小的伤亡代价。为了救援自己的军队,那的是拼尽全力也在所不惜,但为了氐人等诸胡人马,刘渊倒是没的再下军令,拼死也要救他们出去。

    看到断后的是氐人、卢水胡人及别部的匈奴人,刘渊选择了沉默,毕竟再打下去,匈奴人的伤亡会越来越多,而救出去的,也仅仅只是这些外胡之人。(未完待续。)

第837章 壶关口() 
别看刘渊仪表堂堂,气宇轩昂,一付温敦尔雅的范,初识刘渊的人很容易被他不俗的外表所迷惑,真正接触久了的人,都知道刘渊是一个面慈心毒,手段狠辣之人。

    这次将齐万年等人弃掉,就足见其手段之阴狠了。

    当初齐万年率大军前来投奔之时,刘渊可是笑脸相迎,委任齐万年做平南大将军,河内太守,节制河内诸路大军,而如今齐万年在河内惨败而归,刘渊对他也就失去了信任。

    赵固的匈奴军是刘渊的嫡系人马,那是刘渊无论付出多少代价都必须要救的,而齐万年的这些杂胡兵,刘渊也自然没有放在心上,如果顺手能救下来的话,刘渊也就救了,但问题是齐万年的人马被晋军给截下了下来,如果想要将其救出,刘渊还不知道要付出多少的代价才行,用匈奴人的命去换这些杂胡的命,刘渊可没那么无私,齐万年等人被抛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刘渊瞧着晋军忙着围攻齐万年部,这无疑给了他一个摆脱战斗的好机会,他果断地下令匈奴大军北撤,与晋军脱离接触。

    羊祜将目标锁定在了包围圈内的齐万年部,刘渊放弃了救援,主动地向北撤离,羊祜自然是比较满意的,这一下齐万年的两万多人就成为了网中之鱼,再无逃走的机会了,至于刘渊的匈奴大军,羊祜此时还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对付,自然无瑕顾及,任由他自去了。

    绝望中的齐万年选择了投降,这倒有些出乎羊祜的意料,不过不战能屈人之兵,羊祜当然也是乐享其成了的。

    收编了齐万年的人马,占领了高都城,此次高都之战也就落下了帷幕,晋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拿下高都等于是夺取了上党乃至并州的门户,为晋军下一步的收复失去创造了条件,羊祜也没有躺在功劳薄上休息,高都之战结束之后,他一方面向洛阳上奏报捷,一方面集结军队向北推进,追击刘渊。

    此刻刘渊正向壶关的撤军途中,听闻羊祜率军追来,刘渊倒是不太担心,从高都到壶关,一路上关隘林立,刘渊只需要派出一少部分的军队,就足可以抵御得住晋军的追兵了,真正让刘渊担忧的,反倒是已经占据了寒山要塞和屯留城的蜀军,这才是他回归壶关的一只拦路虎。

    ┄┄┄┄┄┄┄┄┄┄┄┄┄┄┄┄┄┄┄┄┄┄┄┄┄┄┄┄┄┄┄

    拿下屯留之后,刘胤的下一个进攻目标当然是壶关了,壶关是上党的郡城,也是上党的中枢,只有拿下壶关城,才可以宣告控制了上党郡。

    不过壶关有着匈奴右于陆王刘景率两万人马镇守,想要拿下并不容易。就在刘胤谋划着如何攻取壶关之际,南线传来了刘渊放弃高都,回兵壶关的消息。

    没想到刘渊竟然是如此地果断,一听到蜀军已经夺取了寒山要塞和屯留县城之城,竟然舍了重镇高都,回奔壶关。

    看来刘渊对壶关的看重是超乎想象的,甚至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返回壶关,根据情报,刘渊在高都之战中损失了近三万人马,其中绝大部分是在撤离高都的时候损失的,刘渊宁可用损失三分之一兵力的代价也要强行地返回壶关,可见壶关对刘渊的重要性了。

    尽管刘渊损失了三万人,但他毕竟还有着六万大军,人数上超过了蜀军一倍,刘胤如果此时去攻打壶关,很可能会陷入到被匈奴人前后夹击的地步,所以刘胤也果断地放弃了进攻壶关的计划。

    但不打壶关并不意味着刘胤就此无所作为,尽管以现在的兵力,在半路上伏击刘渊不太现实,但给刘渊制造点小麻烦,让他的回归之路走得不太顺畅,刘胤还是办得到的。

    从高都返回壶关,有两条路可走,一条就是经长子和屯留直抵壶关,现在屯留已在蜀军的控制之下,很显然刘渊不会选择这条路,唯一的可能就是选择靠东的那条路,从泫氏向北经壶关口返回壶关。

    如果刘胤想要在这条路上给刘渊制造点麻烦,壶关口无疑是最为合适的地点。

    壶关口位于壶关县南六七十里处,两峰夹峙而中虚,崖径仄险,形如壶口,故名壶关口,是险阻天成的军事要冲之地,壶关县也因此而得名。金代诗人李晏在诗作《潞州形胜》之中便赞壶关口曰:“东迎壶口叠群山,吞吐岚光紫翠间。削玉远排圭首锐,晕痕轻拂黛眉弯。五龙飞去松杉老,万井喧嚣口月间。游客乍醒尘土眼,仙扃谁指扣玄关?”

    壶关口是整个的上党盆地的东南隘口,地理位置犹为重要,当年曹操平定并州之时,高干就曾派兵驻守壶关口,曹操派大将乐进、李典前去进攻,未能攻克,后来曹操亲自率大军出邺城,走羊肠坂,用了诈降计,才攻破了壶关口,大败高干,逼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