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3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胤看着这两颗血淋淋的人头,微微一笑道:“不错,能拿到彭护和马格隆的首级,的确是两件大功,不过我交待给你们两个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了?”

    傅著和高远顿时是面面相觑,刘胤在战前可是有明确指示的,要将羌胡人一个不剩的全歼掉,才是完胜,虽然斩获了彭护和马格隆的人头,但他们却未能做到全歼羌胡,彭荡仲带着关卡的那边的人跑掉了。

    蜀军的包围圈虽然很大,但泾谷关卡那边的特殊地形,使得蜀军未能将关卡那边纳入到包围圈中,彭荡仲先前一直是对马兰羌人发起着攻击,并斩杀了马格成,但蜀军伏兵尽出之时,他一看到形势不利,便立刻后撤逃回到关卡之中,并带着关卡那边的卢水胡兵快速地逃离了,由于围歼彭护和马格隆是重中之重,明知彭荡仲逃走傅著和高远也是分身乏术,顾及不上,等到这边战事结束,再想追击,彭荡仲已经是逃得无影无踪了。

    虽然战果辉煌,但未能全部吃掉卢水胡人,多少还是有些小许的遗憾,傅著和高远也不禁为之汗颜,神色一凛,不敢再居功自傲了。

    刘胤倒也没有多责备他们,毕竟此役斩杀了彭护和马格隆这两个部族首领,基本上平定了卢水胡和马兰羌,也算得上是全胜了。

    这边刚刚打扫完战场,罗宪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由于彭护出兵追击带走了大部分的卢水胡军,整个泾阳大营几乎是空营一座了,罗宪不用吹灰之力就轻易地攻克了泾阳大营,将残余的卢水胡人就地歼灭。

    在接下来的几天之内,蜀军横扫了整个的安定郡,将卢水胡人的老巢彻底地端掉了,在数九寒冬到来之际,刘胤总算将卢水胡和马兰羌这两大胡族的叛乱彻底地给平息了,加上先前灭掉的匈奴郝散部,北地四胡之中的三胡都已经被剪除了,现在也只剩下了最后的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对手氐人齐万年。

    ┄┄┄┄┄┄┄┄┄┄┄┄┄┄┄┄┄┄┄┄┄┄┄┄┄┄┄┄┄┄┄┄

    就在刘胤激战安定郡的时候,齐万年对渭南的攻击也到了最后的时刻,严寒和愈来愈强的守军无疑都是齐万年的大敌。

    比起坚强的守军来,更让氐人无法抵御的是数九的严寒,河面上已经结下了一层薄薄的冰,但这样的强度还是无法承受人体的重量,渭河水的变得更加地刺骨冰冷,跳入到河水中,很快就会被冻得簌簌发抖,如果短时间内无法登陆上岸的话,整个人都会被冻成冰棍。

    这样严寒酷冷的天气再想要渡河的话,几乎是不可能的了,连续的多日攻击,已经让齐万年损失惨重,至少一万多人葬身在了冰河之中,然而渡河行动却没有取得任何的进展,氐兵就连踏上渭河南岸的机会都不再有了,近在咫尺的长安城,对于齐万年来说,变得似乎很遥远了。

    这无疑让齐万年大为地抓狂,此次集合十万大军气势汹汹而来,没想到却是铩羽而归,这让原本信心满满的齐万年是大受挫折。

    在北地诸胡之中,就要数齐万年的实力最为强劲了,起事以来,风头最健的也莫属齐万年,也只有齐万年敢公然地挑战蜀汉大军,进犯渭南,齐万年野心勃勃,攻下长安的话,他自立为帝的心思都有。

    但事与愿违,一道看似不宽的渭水就把齐万年的梦想给击了粉碎,一次次地失败,让齐万年的希望也如同是滚滚东去的渭河水,渐成泡影,现在除了望河兴叹之外,齐万年似乎什么也做不了。

    齐万年的一个谋士叫许放,他给齐万军出主意:“现在渭水冰薄,不堪承重,而河水冰冷无法泅渡,也只有等到三九寒冬,河面冰层结实之后再纵马渡之,蜀军虽然,却难敌我骁勇之骑。”

    齐万年闻言大喜,每日都亲临河边查看冰情,但冰冻三尺,又岂非一日之寒,虽然渭河上的冰层每日都在变化着,但距离铁骑渡河,却还不知道得多少日才行。

    尽管齐万年有耐心等待下去,但显然刘胤却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在横扫了卢水胡和马兰羌之后,刘胤的大军马不停蹄地向东而来,意在包抄齐万年的后路。

    前有守军固守渭水,后有蜀军骑兵大举压来,一向镇定从容的齐万年顿时也倍感压力,如果一昧地留驻在渭水北岸,很可能腹背受敌,步卢水胡和马兰羌人的后尘。

    提起卢水胡和马兰羌,齐万年气得都想要骂娘,彭护和马格隆这两个废物点心,都到了亡族灭种的地步了,还继续的窝里斗,让刘胤白白地捡了个便宜,这两大部族的人马加起来,也不比氐人差多少,如果他们能拖住刘胤,最起码能拖过这个冬天,那么整个关中的形势或许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只可惜他们非但没有能够拖住刘胤,而且被刘胤给全数消灭了,北地四大胡族声势浩大的起义,到头来只剩下了他们氐人一部孤军奋战了。

    彭荡仲率领着卢水胡人的残部投靠了齐万年,虽然没有多少人马,但齐万年还是欣然地接受了,让彭荡仲享受和匈奴人郝元度一样的待遇,现在是用人之际,齐万年当然是不嫌人少多多益善了。

    尽管齐万年有心思等到三九天渭河冻实了再兴兵渡河,但时不待我,刘胤的大军已经从安定新平方向一路东进,以不可阻挡之势向着富平杀了过来,丢了北地郡,氐人的粮草供给就会断链,在这个严寒的冬天,缺粮少草,无疑将是致命的。

    尽管有千般的不舍,万般的无奈,齐万年最终还是痛下决心,率军从渭河北岸撤军了,退回到了北地郡老巢之中。(未完待续。)

第723章 寒冬休战() 
刘胤也是虚晃一枪,他根本就没有同齐万年在富平决战的意思,在这个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了,打野战那是要付出极大代价的,光是冻伤这一个非战斗的减员,就是刘胤所无法承受的。

    现在最大的难题是士兵们缺少足够的御寒衣服,在这个人们尚不知棉花为何物的时代,冬季御寒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刘胤穿越之初一直在益州,那儿的气候还算是可以,最起码冬天不结冰,不会有太冷的感觉,但到了关中之后的这几年,确实感受到了北方的严寒,这个时代的冬天要比后世冷的多,就算没有温度计,刘胤都可以感觉出来关中冬天最冷的时候可以低到零下三十度。

    在这样寒冷的天气下,行军打仗便会成为一种高风险的事,一场战役下来,战死的人倒在其次,冻死冻伤的却要占到很大的比例,没有足够的冬衣来御寒,确实是一个最大的难题。

    有钱的人或许可以买兽皮或蚕丝制成衣服来御寒,但普通的平民百姓就只能是将普通的麻布衣服夹层之中添加些麻絮之类的填充物,更穷的百姓只能填一些茅草来御寒,往往一场寒流来袭,冻毙于街头的人比比皆是。

    军队在御寒衣服上也不会好到那儿,毕竟蚕丝和兽皮都属于稀缺物资,供应上层社会的人士都稍嫌不足,要装备到每一个士兵的身上,显然是一件不切实际的事,

    爬雪山过草地的时候,刘胤就曾准备了三万多件蚕丝冬衣,以确保蜀军顺利地完成这一段无比艰辛的路,那时候尚在蜀地,而蜀地盛产蚕丝和蜀锦,就算如此,为了准备这三万件蚕丝冬衣,刘胤还是费了好大的力气,花了很大的代价才制成的,到了关中,没了蚕丝产地的支持,再想制做蚕丝冬衣完全不现实了。

    所以在寒冬到来之际,刘胤首先选择的就是避战,能不打尽量不打,当齐万年主动地撤回富平并加强了富平和泥阳的防守之后,刘胤再挥师南下,渡过渭水,回长安去了。

    齐万年得到这个消息,气得是暴跳如雷,但却也无可奈何,如今刘胤的大军回援长安,自己攻取渭南的计划也就宣告破产了,损失了一万多的人马,到头来什么也没有捞到,齐万年的郁闷可想而知。

    不过这个冬天比往年要格外的寒冷,齐万年也只得龟缩在富平,把这个冬天猫过去再说。

    漫天的大雪笼罩了整个的关陇大地,双方进入了休战期,积蓄着力量,等着明年再战。

    这个冬天刘胤也并不轻松,虽然政务上有刘谌和郤正处理,让刘胤省了不心,也让他可以腾出手来主抓军事,但随着军队数量的扩大,军政、军令、后勤的诸多事务也都压到了刘胤的肩上,尤其是后勤这块,已经成为了最大的难题。

    整个雍凉地域广阔但人烟稀少,胡人占据的比例远超汉人,这也是北地胡此次得以迅速扩张的原因,真正的汉人人口尚不足百万之数,以不足百万的人口来养活近十五万的军队,显然是超负荷的,在粮草辎重后勤补给这一块,一直压力很大。

    好在关中土地肥沃,闲置的土地有不少,刘胤便和刘谌、郤正商议,实行屯田制,军屯是指望不上了,整个的军队常年有战事任务,根本就没有时间歇下来屯田,只能是招募流民和使用战俘。这个战俘包括在关陇之战的俘获的魏晋士兵,也有胡族士兵,刘胤将他们编在入屯田营中,尽可能地做到人尽其用,毕竟白白养活这些俘虏也得耗费粮食,将他们释放的话又可能会给敌方补充力量,将他们编入屯田,则是再好不过的办法了。

    屯田制是最有效解决军队粮草补给难题的办法,当然曹操为了补充军需之不足,率先实行屯田制,为曹魏的强大和一统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如果刘胤将十五万军队的钱粮都压到关中不足百万的汉人百姓头上,这样可怕而沉重的税赋必然会压垮新建的雍凉政权,而推行屯田制,就可以有效的缓解关陇百姓的税赋重担,为关陇百姓的休养生息创造条件。

    从推行屯田制以来,已经是过了两个年头,从最初的三四万人现在已经扩大到了近二十万人,每年积粟达数百万斛,军队的后勤补给难题暂时得以化解。

    如何在关中占稳脚跟,将八百里秦川之地打造成谋霸天下的根据地,一直是刘胤所思考的问题,不得不说,刘胤在军事方面很有天赋,能从南中千里跃进鲸吞雍凉,他所表现出来的卓越军事才干已经足以媲美古之名将了。

    但同时刘胤也清醒的认识到,如何治理这片土地却始终是自己的一个短板,在治国理政方面,确实是刘胤的弱项,对于这一点,刘胤不得不佩服诸葛亮,文治武功,内外兼修,举重若轻,将一个国家治理地井井有条,虽然诸葛亮在世之时蜀汉并不是最强大的,但却不是一个谁都可以忽视的力量。

    真要让自己做到诸葛亮那般事必躬亲,事无巨细,刘胤自问自己真心做不到,更何况入主雍凉之后,自己一直处于东征西讨之中,根本就无瑕坐下来处理政事,所谓的雍凉都督,还真是只都督雍凉诸军事。

    不过刘胤发现,郤正在内政方面确实属于一个人才,雍州刺史一职,他干的相当称职,再加上长安有刘谌坐镇,刘胤几乎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转过年就是蜀汉炎兴六年,晋泰始四年,吴宝鼎三年,公元纪年268年,如果是真实的历史中,这一年应当是很平静的一年,几乎没有什么大事发生,乏善可陈,但正因为穿越者刘胤的搅局,天下变得风起云涌,从泰始三年爆发胡族大叛乱,到了泰始四年的时候,已经是愈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