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葛定能够攀升到这个职位,有着更强的升职**,因为升职的话,他就可以接触到更高机密的文件,无疑对他的工作有着巨大的帮助。

    明面上,葛定是尚书令史,不过他还有着另一层的身份魏国的间军司马,他以尚书令史的身份进入尚书台,已经有两个年头了,可以用一帆风顺来形容他的工作。蜀国的这些同僚似乎从来没有注意过文件泄密的事,许多涉及到更高层次的机密文件在尚书台内部被随意存放,葛定已经成功地截获了不少机密情报。

    今天,他又顺利地拿到了一份绝密情报,想想明天就是与黑鲨接头联系的日子,葛定就很兴奋,每成功地上传一份绝密情报,葛定就有一种自豪和成就感。

    可今夜却让葛定有些心神不宁,是院子里的狗叫的有些异常,还是当了间谍多年的一种职业本能,葛定决定亲自到院子里看看。

    他披了件外衣刚刚推开门,一群身着官服的差役已经是闯了进来,火把光耀之下,为首的那名差官胖圆脸上带着不怀好意的笑容。

    “你们是何人?为何擅闯……官宅?”葛定吃了一惊。

    胖子笑呵呵地道:“你就是尚书令史葛定吧?”

    “正是下官,阁下是?”葛定一脸的疑惑和忐忑不安。

    “那我就找对人了,在下中尉府的左辅都尉张乐,奉命请葛令史到中尉府喝茶,葛大人,请吧。”胖子怡然自得地道。

    葛定当然明白“喝茶”的真正含义,脸色顿时变得如死灰一般。

    ps:收藏二千加更!终于两千藏了,真得好辛苦,跪求支持!

第56章 初识陈寿() 
这个夜晚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夜晚,中尉府几乎调动了所有的力量在成都城内城外大肆搜捕,许多潜藏在蜀汉朝廷官署内的“蛀虫”被一一清扫,许多窝藏魏国间谍的据点被一一拨除。n

    不得不说,中尉府的这次行动是迅捷有力的,由于黑鲨是在成都郊外的废庄内被擒的,刘胤又刻意低调行事,没有将此事公诸于众,所以黑鲨被捕一事并未有多少人知晓。而地下情报网为了保密需要,又采取的是单线联系的方式,安全度固然提高了,但时效性就不敢恭维了,所以除了个别嗅觉灵敏的间谍之外,许多的细作根本就来不及做出反应,尤其是那些潜藏在官署内部,许多天才和上线联系一下的内奸,更是一捉一个准。

    面对如天兵神降的中尉府差官,被捕的那些内奸毫无例外地满脸惊诧,大部分只能是束手就擒,个别的企图负隅顽抗,也被早有准备的中尉府差官当场擒获。发生过黄染逃逸事件之后,中尉府在缉捕力度上,大大地加强了。

    天亮的时候,中尉府的地牢内已是人满为患,不过抓捕行动并没有由此而停歇,对个别漏网之鱼的通缉仍在大街小巷进行,成都九门的城门令均接到了中尉府要求配合缉查的公函,九座城门戒备森严,严格地盘查着过往的行人商旅。一时间,成都城内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此时的刘胤,却并没有出现在抓捕的现场,而是只身来到了东观阁。

    东观阁是存放档案文献的官署,所有的典籍史料都被保存在这儿,刘胤之所以来这儿,不为别的,只为求证魏延的事。

    虽然魏雪舞和黑鲨的话互为印证,基本上已经可以确定雪舞的身份,但刘胤为了慎重起见,决定还是亲自来东观阁一趟。

    当然,身为中尉右丞,刘胤还是没有直接进入东阁观审阅档案的资格,他拿着从执金吾何曾那儿开具出来的公函,进入了东观阁。

    接待刘胤的是一名书佐,看到刘胤递交上来的公函,赶忙去通知观阁令史,毕竟刘胤的身份摆在那儿,岂是他一个小小的书佐可以接待了的。

    刘胤很快地见到了东观阁的主事人观阁令史,看起来也就是三十岁左右的模样,面容白皙,两道眉毛平直而淡薄,一付温敦儒雅的气质,不过他的眼神很淡漠,有一种随遇而安超然物外的感觉,浑身上下似乎没什么烟火气息。

    这种人似乎不应该来当官,更象是山中那些清心寡欲的求道者刘胤在心底里暗道,不过他还是很有礼仪地拱手道:“在下中尉右丞刘胤,因为一件案子牵涉到一些过过往的旧事,想在贵阁查阅一下档案,希望可以得到令史的协助,不知令史如何称呼?”

    “在下陈寿,不知右丞大人想查哪一方面的档案?”

    陈寿?刘胤不禁多看了他几眼,原来他就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简直就是如雷贯耳啊。三国志能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史书,这与陈寿的才华是分不开的。史载陈寿字承祚,益州巴西安汉人,幼时聪明,勤敏好学,曾拜同郡名士谯周为师,曾任卫将军主薄、散骑黄门侍郎、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等职。

    不过陈寿的仕途并不太顺,他父亲曾经做过马谡的参军,马谡因为失了街亭被诛,陈父也受到了牵连,被处于髡刑,废为庶民。在这个讲究门阀出身的时代,尽管陈寿有着满腹的才华,却始终未能得到重用。

    陈寿不但是才华横溢,而且为人极有傲骨,任职散骑黄门侍郎的时候,不免要和内宫的人打交道,其时黄皓当权,人人皆是趋炎附势,唯独陈寿不肯附焉,遭到黄皓忌恨,贬到了东观阁来做观阁令史。

    观阁令史的职责就是每天管理一堆蒙尘的史籍档案,清闲地无以加复,偶尔会有像刘胤一般的人来查阅典籍,不过大多的时候,东观阁门可罗雀,无所事事。

    “我想查看一下建兴十二年关于镇北将军魏延谋反的资料。”刘胤道。

    陈寿微微地颔首道:“大人请随我来。”陈寿始终是一付云淡风轻的模样,他甚至都没有问一下刘胤为何会对魏延的资料感兴趣。要知道魏延可是因为谋逆罪被处死的,满门抄斩,象魏延的档案基本上就是比较敏感的资料,一般人都不敢去轻易地触及,生怕会引火烧身。

    东观阁面积很大,至少有几十幢楼舍,如果这里面装满的全是典籍文册的话,从头读到尾,还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看得完,如果没有人来引路,在这些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刘胤想要看的东西,恐怕穷尽一年也未必能找得到。

    东观阁的楼舍与众不同,房屋的主体下方是悬空的,架着几根粗大的木桩,很象南蛮在丛林中搭建的那种竹楼,每幢楼舍的一侧有斜坡形的木制楼梯。

    陈寿在一座高脚屋下停住,解释道:“蜀中多湿气,这些房舍悬空而建,就是为了防止潮气侵蚀丝帛、纸质的典籍。右丞大人,请。”

    刘胤轻唔了一声,想比于这些奇特的建筑,他更关心建筑里的东西。

    阿坚一直如影随行地跟在刘胤的身后,刘胤进屋去查阅资料,他便站到了门口警戒。

    走进屋内,刘胤不禁是倒吸了一口的凉气,这屋里满满的全是书架,高度挨着房顶,长长地排列着,几乎看不到尽头,书架的上面,则是密密麻麻地堆满了各类的典籍文册,其中最多的是各种竹简案牍,一卷卷地摆放在书架上,纸质和帛制的文书倒是不多见,夹杂在竹简的海洋中,极为稀少。

    虽然说汉代已经发明了纸,但纸的质量却不敢恭维,厚薄不一,也不甚平整,除了携带方便之外,似乎并不比笨重的竹简好多少,所以纸在民间应用很广泛,但官方的文书记录,却是毫无例外的采用竹简。当然皇帝的诏书是例外,一律采用价格昂贵的丝帛。

    真要从这浩如烟海的卷宗之中寻找到关于魏延的资料,刘胤想想就头疼。还好陈寿似乎轻车熟路,很快地就从书架上取下刘胤要的资料来。

第57章 交浅言深() 
“右丞大人,这是您要的全部资料。”陈寿抱过好几卷的卷宗,搁到了刘胤面前的几案上,竹简自然是占了绝大部分,还一部分的纸质卷宗。

    刘胤很是惊异,也难为了陈寿,竟然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将魏延的资料取了过来,就算是再合格的图书管理员,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资料取来,何况刘胤注意到了陈寿根本就没有看索引目录之类的东西,似乎这些东西都装在他的脑袋里,不禁刘胤对他是由衷地钦佩。

    三国时代就有不少过目不忘的奇才,比如大名鼎鼎的蔡昭姬,还有只看了一眼就能背诵曹操兵书的蜀中怪才张松,难道这陈寿也有过目不忘之能?

    想想倒也是极有可能,毕竟以后陈寿是要完成《三国志》的,那些浩如烟海的资料也许就藏在他的心中,运用起来驾轻就熟。

    刘胤打开卷宗,逐一细读,这里面有关于整个案件始末的调查结论,有杨仪和魏延上书朝廷相互攻讦的奏章,有后主刘禅下达的夷魏延三族的诏令。读到最后,刘胤还发现了关于魏延妻子张氏的记录,记录中称,禁军奉命对位于南郑的魏家查抄的过程中,遭到了魏家部曲的激烈反抗,当场格毙魏家部曲十余人,禁军则是七死八伤,魏延妻子张氏逃亡。记录中提到张氏疑身怀有孕,在其后的通缉中,也未能将其捕获。

    合上卷宗,刘胤陷入了沉思,现在已经有充分的证据证明,魏雪舞所言属实,但这无疑给刘胤制造了一个巨大的难题。魏雪舞为父雪仇,于情于理倒是说得过去,但她刺杀的却是当今天子,这种罪行却是罪不容诛的,就算刘胤有点私心想要保全她,那也几乎是没有任何的可能,稍有不慎,还会因为包庇刺客祸及自身。

    “陈令史,你觉得镇北将军魏延有被冤枉的可能吗?”刘胤扭头向陈寿问了一句。

    陈寿一直侍立在一边,听到刘胤突然问了这么一个敏感的问题,他微微地有些诧异,不过很快就恢复了常态,淡淡地道:“右丞大人,在下只是负责保存这些史料的官员,却不敢妄议这些史料,大人所问魏延将军是否被冤枉,恕在下无法回答。”

    刘胤呵呵一笑,交浅言深,这是为人处事的大忌,看来陈寿倒是深谙此道,不过和传说中陈寿的性格不符,如果陈寿真的是那种处事圆滑之人,也不会沦落到图书馆管理员的位置上。

    “素闻先生刚正不阿,胸怀坦荡,不趋炎附势,却为何对一段尘封多年的史料三缄其口,这似乎不象先生做事的风格?”

    陈寿淡然地道:“右丞大人谬赞了,在下不过是恪守自己的原则罢了。至于魏延将军之事,当年陛下已诏处置,早已是盖棺定论,现在言之,又有何意?”

    “盖棺定论?我看倒是未必,魏延一生,忠心耿耿,数战而有奇功于朝廷,其背主谋逆之名,不过是杨仪小人暗中作崇而已。魏延性情高傲,善恶分明,善士卒而轻大夫,傲上而且不辱下,与杨仪势成水火,互不相容。诸葛丞相去世之后,权归杨仪,以魏延高傲的性格未必就甘心屈于其下,遭到杨仪的打击报复便在情理之中。从杨仪魏延各自上奏给朝廷的表章来看,相互攻击,朝廷本应秉公处置,但关键之时,却是偏听偏信,致使魏延兵败被诛。而杨仪次年也因狂悖之言被废黜自尽,如此小人,又有什么可信之处,故而以愚之见,魏延将军枉死汉中,当真是受了不白之冤。”

    陈寿微露惊异之色,道:“右丞大人此番言论,就不怕传到朝堂之上?”

    刘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