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虎骑营首先杀入了霸城门,紧随其后,羌骑兵也杀入了章城门,有这两支生力军的加入,胜利的天秤开始向着蜀军这方面倾斜,虽然说街巷之中并不是野战骑兵肆意纵横驰骋的舞台,但强大的骑兵带给魏军的冲击力依然不可忽视,在蜀军步骑的协同作战之下,魏国的军队已经是节节败退,整个城南地区的防线已经是趋于崩溃。未完待续。

第430章 兵败自焚的司马望(上)() 
ps:正版读者请稍后再看,修改时间暂定在凌晨一点左右,请谅解。

    胡世一边与司马望说着,一边大声地喝斥挡在桥头的士兵,让他们让出一条路来。

    整个浮桥上又经是乱成了一锅粥,纵然有些士兵畏惧胡世,不自主地准备向后退去,但后面的士兵却无法听到胡世的声音,依然如浪涌一般地向前涌来,挤着前面想后退的士兵也无法后退。

    胡世勃然大怒,眼看着蜀军的追兵已近,再不走就迟了,他拨剑在手,怒喝一声:“挡道者杀无赦!”一剑便是当头斩落,砍死了一名挡在他身前的小校。

    胡世一动手,手下的亲兵更是如狼似虎地扑了上去,挥刀乱砍,生生地在桥头上砍出了一条血路来。

    众军士畏惧,这才算是勉强地让出一条路来。胡世保了司马望,向浮桥上退了过去。

    主将逃逸,剩下的魏兵真的成为了一盘散沙,根本就无力抵抗蜀军骑兵和羌骑兵的凶猛冲击,蜀军如雨的箭矢轻易地射穿魏军士兵的铠甲,蜀军锐利的长矛毫不费力地戮穿魏军士兵的身体,原本一场势均力敌的对阵演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整个五丈原的战场上横尸遍野,血流成河,渭水之中,浮尸几乎可以将河面淤塞,鲜血几乎将河面染红。

    许多的魏军士兵选择了放下武器,举手投降,那些人试图顽抗的,则毫无悬念的惨遭了杀戮,仗到这个份上,胜负已定,剩下的就是歼敌多少的问题了。

    卢逊已经知晓魏军主帅就是魏国骠骑将军司马望,对于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宿将。卢逊也曾在当年姜维北伐的长城之战中领教过司马望的本事。当时卢逊还是一名小小的都伯,参与过攻打长城的战役,要知道司马望可是连姜维都不曾撼动的名将,而如今却在刘胤的手下一败涂地,眼前的战况,把卢逊看得是目瞪口呆。他甚至都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当他知晓刘胤已经是豪取陇西六郡,曾在街亭之战中大败过司马望一次,卢逊更是惊讶地合不拢嘴。

    “大将军是如何到的陇西,末将在汉中,可是从未听过有那支军队路过汉中进入雍凉的?”卢逊提出了这个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刘胤微微一笑,道:“条条大道通罗马,前往陇西,又何止汉中一条路,出其不意。才可攻其不备。”

    “不止汉中一条路?”卢逊喃喃自语,他就是蜀地人,长这么大还真的没有听说过不走汉中就可以从蜀地前往陇西的,不过刘胤没有细说究竟走的是那条路,他也就不好再多问了,只是暗自纳闷不已。

    战事已临近尾声,各路报捷的大军是络绎不绝,根据不完全统计。此役共歼敌三万余人,其中被俘者就占了一半。司马望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去,五万大军,折损超过半数,这一役,司马望已经是元气大伤。蜀军大获全胜。

    刘胤的围点打援计划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暂留一座陈仓不打,诱使司马望大军前来救援,这一战,可谓是完全能左右关中战局的一战。这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之后,整个关中的局势焕然一新,为刘胤下一步兵取长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且失去了援兵之后,陈仓已经是孤城一座,这必将对守军的军心士气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蜀军此刻再回过头来取陈仓,相对而言,就容易了许多。

    五丈原这边在清理战场,傅著也已经从斜谷返了回来,卢逊看到傅著回来,不禁暗暗有些失望,想必傅著也未能打得赢荀恺,但他看到傅著身后几名士兵推推搡搡着的一人之时,卢逊不禁呆住了,这不就是魏国护军将军荀恺吗,敢情他被傅著给生擒活捉了。

    傅著这一仗打得可以说是轻松无比,五千骑兵对阵三千步卒,地形上正好是刚出斜峪关口的那个喇叭口地形,两机是高耸笔直的山崖,中间是平坦的河谷平原,这样的地形对于骑兵冲击而言简直就是天造地设。

    其实对于荀恺而言,输得是冤枉透顶,如果不是他追卢逊追得太急,在斜谷之中可以凭险据守,徐缓而退,并不会十分地惧怕蜀军的骑兵。但眼看着卢逊就要逃出斜谷,荀恺又岂能容他如此逃走,率军是急追不舍,与傅著所率的骑兵在斜谷谷口不期而遇。

    荀恺的消息自然没有卢逊那样闭塞,但也仅仅知道蜀军已经进入到了陇西而已,斜谷这段路目前还掌控在魏军的手中,前有雄关陈仓,后有重镇长安,荀恺丝毫没有起意在这儿能撞到蜀军的骑兵。

    如果论行军打仗的水平,智谋的高下,荀恺的能力自然也比傅著高出不少,但兵种之间的差距,却不是单凭智谋就可以弥补的,这场遭遇战,来得太突然了,根本就没有给荀恺任何一点的心理准备。

    而且蜀军骑兵的攻击力之强悍,更是出乎荀恺的打算,不仅是快得出奇,马背上的骑手,还可以齐刷刷地射出箭来,轻而易举地就突破了魏军的防线,而防线一旦告破,接下来三千魏军就都成为了人家的待宰羔羊。

    骑兵对阵步兵,几乎是一场碾压似的胜利,而且斜谷口的特殊地理位置,就连魏军逃生的机会都不曾留下,两边的峭壁根本就无法攀登,而在平坦的河谷之中,两条腿跑得过战马的四腿吗?

    虎骑右营只发动了一轮的冲击,就完全将荀恺的军队给打残了,弓骑兵毫不留情地破坏了魏军整体防线,直接将整个的魏军防线如打筛子一样给打穿了,年轻气盛的傅著肆意地冲杀着,失去了战斗力的魏军被迫地选择了投降。

    荀恺也无可奈何地做了傅著的俘虏,从蜀军发起攻击到被俘,仅仅才过去了一柱香的时间,这样的惨败让荀恺是措手不及,连一点的思想准备都没有。

    傅著押着魏军众俘兵,得胜而还,直把卢逊看得目瞪口呆,令他畏(未完待续。)

第431章 兵败自焚的司马望(中)() 
皎月当空,漫天的银辉均匀地洒向了长安城,整个的长安城笼罩在一片月色之中。》。》

    除了长乐宫之外,别处的战斗已渐渐地平息了下来,一片银色之中的长安城显得那么的静谥、恬淡,似乎一直以来就是这么的宁静。

    除了驻守各处城门和在各条大街上巡宁的军队之外,其余的蜀军都在向长乐宫方向汇集,虽然月白如皎,但蜀军还是点燃了火把,一条条的火把长龙在长安城的各大街巷间蜿蜒而进,其景象蔚为壮观。

    整个的长安城大半已经拿了下来,现在只剩下司马望坚守着的长乐宫了,虽然长乐宫当年也号称是大汉第一宫,金壁辉煌,气势宏大,但仅仅只剩一座宫殿,司马望不过是困兽犹斗,魏军的大势已去,守着一座长乐宫又有什么意义?

    虽然有人建议刘胤暂时歇军,等到明日再收拾司马望不迟,毕竟天色已晚,长乐的宫城甚为地坚固,夜间攻打的话,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但刘胤却准备一鼓作气地拿下长乐宫,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留着司马望这一万多人在长安城中,始终是一个祸患,本着赶早不赶晚的原则,刘胤决定连夜就将司马望给解决掉。

    包围长乐宫的蜀军越来越多,将长乐宫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起来,针插不进,水泼不透,从长乐宫的宫墙上望去,下面密密麻麻的全是人头在攒动。

    胡世暗暗地倒吸了一口凉气,诺大的长安城都丢了,守住长乐宫的希望几乎是微乎其微的,当初退守长乐宫胡世也是迫于无奈,在巷战中兵力处于劣势的魏军根本就不可能敌得过蜀军,而长乐宫好歹也有高高的宫墙,暂时可以抵挡一下。

    不过这也是胡世的权宜之计,毕竟长乐虽然有高大的宫墙,但根本就没有配备什么防御工事,比如守城必备的滚木擂石、箭塔弩车。一样也没有,防御武器除了弓箭之外,别无他物,而且就这些弓箭也是撤退下来的魏兵带来的。在守城战之中消耗的也差不多了,每名弓箭手的身上,也只有为数不多的箭矢。

    尽管长乐宫的全部守军加起来至少还有一万二千多人,但胡世清楚的很,如果蜀军全力来攻的话。长乐宫根本就守不了多长的时间,最乐观的估计也就是能坚守个三五天,最悲观的估计则很有可能连今天都坚持不下来。

    现在的蜀军士气高涨,斗志昂扬,反观魏军,一个个萎靡不振,士气低落,就凭这样的状态,又如何能打好这场生死之战。

    “都督,长安城恐怕是守不住了。趁着夜色,不如尽快突围吧,挨到天明,恐怕连突围也困难了。”胡世对司马望道。

    司马望何尝不明白这一点,说实话,他很不甘心,但不甘心又能怎样,从街亭之败,到五丈原之败,一直到长安之败。司马望从踌躇满志到穷途末路,也只打了三个败仗而已,而这三个败仗,让司马望叱咤风云的戎马一生最后黯然地收场。

    如果说去年年底离开洛阳的时候。刚刚年逾花甲的司马望还带着一股不服老的气势昂然地进军关中,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让司马望明白了什么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老了,他感觉到自己真的老了,到了这步田地。他真想不服老也不行了。

    就在这时,宫门外原本围的水泄不通的蜀军突然地向两边闪去,从中间让出一条路来,几十骑快马,簇拥一人来到宫门外,灯火照耀之下,司马望瞧得真切,此人白袍银甲,面如冠玉,目似朗星,俊采飞扬,却见来人冲着宫门上微微一笑,高声地道:“司马将军,如今长安已失,区区一座长乐宫,又岂能久守?将军何不早降,也可让追随将的部属免受刀兵之苦。”

    司马望看到此人气度非凡,在蜀军之中有如众星拱月一般,便道:“阁下可是镇北大将军刘胤?”

    刘胤微一抱拳道:“不才,正是在下。”

    司马望早就听说刘胤只是一位二十七八岁青年,没想到今日照面,看起来比二十七八还要年轻,他不禁是暗暗一叹,道:“某受晋王之恩,唯誓死以报万一,今日有缘得会刘将军,某死亦无憾也。”

    刘胤道:“识时务为俊杰,如今大势已去,将军又何苦执着于此?以将军的资望,就是名列汉廷朝班,亦不失骠骑将军之位!”

    司马望暗暗地苦笑一声,当前的局势他又焉能不知,负隅到底,自然是死路一条,但司马望别无选择,既然他身为司马家族的一员,许多事情便是身不由已,

    “蒙刘将军抬爱,某感激不尽,不过司马家只有战死的英雄,没有屈膝的孬种,某的人头在此,有本事的话,只管来取便是。”司马望傲然地道。

    刘胤知道,就算是穷途末路,司马望也不可能拱手投降,身为魏国在雍凉地区的最高指挥官,同时又是司马家族的一员,司马望就算战死,也绝不可能变节。

    既然劝降无果,也就有强攻了,刘胤相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