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政大明-第8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辅臣从前担任三边总督的时候,也算是威望高隆,但也远远无法与现在的赵俊臣相提并论。

    实际上,因为赵俊臣的横空出世,梁辅臣当初留下的那些威望早已经被一扫而空了。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相较于赵俊臣的力挽狂澜、战功赫赫,梁辅臣初入陕甘就遭遇了马匪绑架,两人的表现可谓是天差地远,自然是让两人的威望与影响力此消彼长。

    梁辅臣乃是性格坚韧之辈,见到花马池营的情况之后虽然也是心情沉重,但并没有任何绝望之意,只是觉得自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力气,逐步拔除掉赵俊臣的影响力。

    这必然是一个见效缓慢的长期过程。

    梁辅臣也不会急着出手,他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

    打探清楚了陕甘三边的现状之后,梁辅臣也就打算要及时结束了这场会议,只见他缓缓说道:“陕甘三边的目前状况,老夫已经明白了!虽然是渭水一战全歼了蒙古联军,但战后依然有许多遗留问题,老夫认为花马池营应该尽快出手稳定陕甘各地的局面,一切以稳为主……”

    然而,自从梁辅臣来到花马池营之后就一向是对梁辅臣马首是瞻的赵俊臣,却是突然间轻轻咳嗽了一声,打断了梁辅臣的话语。

    然后,赵俊臣向梁辅臣说道:“梁阁老,关于陕甘三边的未来局势发展,晚辈这里还有一些不同想法,需要与您私下密谈。”

    就在梁辅臣遭遇“马匪”囚禁期间,陕甘战事的发展要比赵俊臣的预想更加顺利许多,这也让赵俊臣产生了更大的野望,那就是进一步收复河套。

    赵俊臣不仅是把这件事详细写成奏疏送到了京城中枢,这段时间以来的种种动作也皆是根据这项计划而展开的。

    梁辅臣并不了解这些,所以他才会说出一切以稳为主的提议。

    这般提议与赵俊臣的计划不符,自然是受到了赵俊臣的打断。

    因为朝廷尚未拿出明确态度,所以赵俊臣也没有向外公布自己想要收复河套的计划,所以就打算与梁辅臣进行私下里的密谈。

    见到赵俊臣出声打算自己之后,梁辅臣表面上并没有任何不快,反而是点头道:“赵大人这段时间主掌陕甘三边的军政诸省,不仅是立下了赫赫战功,所有事情也都是井井有条,如今有不同想法,老夫自然是愿意洗耳恭听!”

    说完,梁辅臣就宣布了散会,让众位文武官员纷纷离开,正堂内也就剩下了梁辅臣与赵俊臣二人。

    ……

    9/10

    ……

第九百三十章。此子必成大患。() 
等到众位文武官员陆续离开了总督府正堂之后,梁辅臣依旧是一副和颜悦色的模样,问道:“赵大人,你究竟有何不同想法,必须要与老夫私底下密谈?”

    赵俊臣则是表情严肃,反问道:“梁阁老,随着渭水决战的尘埃落定,蒙古联军的十万铁骑已是全军覆没,全都是蒙古人最为精锐的铁骑!再加上蒙古草原这几年来也同样是天灾不断,灾情甚至要比陕甘各地更为严重,蒙古各部落早已是元气大损、后继乏力,彼此间也是矛盾重重、内耗不断您难道不觉得,如今正是咱们扩大战果、乘胜追击的大好机会吗?”

    听到赵俊臣的这般说法,梁辅臣的花白眉毛顿时是微微一扬,同样是表情变得严肃,缓缓问道:“赵大人所谓的扩大战果、趁胜追击,究竟是指什么意思?”

    梁辅臣自从见到赵俊臣之后,就一直都是和颜悦色、亲切随和的形象,让赵俊臣颇是有些不适应,但梁辅臣听到了赵俊臣的提议之后,也终于是恢复了他一贯以来威严肃穆的模样。

    赵俊臣则是一字一顿的答道:“晚辈的意思是,朝廷应该趁机出兵,收复河套地区!重设大宁、开平、东胜三卫!让朝廷的西北防线,一举推进到草原深处,彻底解决陕甘三边历年以来的火筛入寇之隐患!一旦是实现了这个目标,陕甘各地就会变成西北防线的大后方,蒙古人就再也难以长驱直入、随意的南下劫掠!朝廷西北疆域、境内数千万百姓,从今往后也就彻底无忧矣!”

    虽然是心中已经隐隐有了猜测,但梁辅臣听到了赵俊臣的答案之后,却依然是忍不住身体一震!

    他完全没想到,赵俊臣的野心竟是如此之大!

    只见梁辅臣紧紧皱着眉头,双眼精光闪烁不停,显然是正在大脑急转,认真思考着赵俊臣的提议。

    良久之后,梁辅臣轻声说道:“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如今的蒙古各部落固然是步入了衰落,但只凭陕甘三边的力量,即使是可以勉强击败河套地区的鄂尔多斯部落,也很难长期守住战果,战后的移边、驻防、屯垦等等事情,也都不是一件小事,皆是需要长期经营所以,这件事绝不能只依靠陕甘三边,必须得到朝廷的支持与认同!”

    听到梁辅臣的这般说法,赵俊臣顿时是心中一松。

    这般表态,就表示梁辅臣已然心动了,如今只是顾虑着朝廷的态度而已。

    梁辅臣也是一个眼光长远、雄心壮志之辈,自然是无法抵御收复河套的诱惑,若是这件事情能够在梁辅臣的手上办成,他就必然会跻身进入明朝名臣之列,受到史书工笔的大加赞誉,享受后世百姓的感恩戴德——这也正是梁辅臣所追求的人臣志向之极致。

    于是,赵俊臣连忙解释道:“实际上,早在渭水决战开始之前,晚辈就已经有了这般念头,也向朝廷呈送了奏疏,详细解释了这件事的必要性,依照晚辈的猜测,朝廷如今应该是已经有所决断了。”

    梁辅臣问道:“你认为朝廷一定会支持收复河套的提议?”

    赵俊臣却是笑道:“梁阁老您乃是陛下身边近臣,难道还不明白咱们这位陛下的心思?他也是一位拥有雄心壮志的帝王,一旦是收复河套的事情可以成功,陛下的威望也会大为高涨,就会成为历朝以来的明君英主之一!所以,陛下他一定会极力赞同此事,而目前的庙堂局势之下,各位阁老们也不会轻易抗拒陛下的态度,所以朝廷一定会同意与支持此事!”

    梁辅臣自然也了解德庆皇帝的好大喜功、以及庙堂中枢的目前复杂局势,却是深感认同的点了点头,说道:“若是这样的话,如今确实是一个大好机会,此事可成!”

    说完,梁辅臣双眼紧紧盯着赵俊臣,又问道:“赵大人极力推动此事,又是蓄谋良久,想必是已经有了全盘计划与充分准备了?可否向老夫透漏一二?”

    “梁阁老您乃是全权钦差大人,负责陕甘境内的一切军政事宜,晚辈自然是不敢向您隐瞒!经过了这些日子以来的反复思考,晚辈心中确实是有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若有不当之处,还望梁阁老可以不吝指正!”

    客套了几句之后,赵俊臣就把自己这些日子以来所苦心筹划的诸般计划与准备,向梁辅臣详细讲诉了一遍。

    梁辅臣如今乃是陕甘三边的主事之人,赵俊臣的计划自然是离不开他的支持,许多事情也需要梁辅臣与赵俊臣二人共同背书,所以赵俊臣在讲诉之际也没有任何隐瞒。

    听完了赵俊臣的计划与想法之后,梁辅臣又是沉默良久,似乎是正在思考赵俊臣的计划可行性。

    经过了足足一炷香时间之后,梁辅臣终于是再次开口了。

    只见梁辅臣的表情间满是赞叹,说道:“赵大人的这般计划,可谓是思虑周详、环环相扣!若是一切依照这般计划而行,收复河套的事情还要比想象中更加简单许多!赵大人的这般计划已是非常成熟了,老夫也无法挑出任何毛病,一旦是朝廷表示了明确态度,愿意出兵收复河套的话,就完全可以按照赵大人的计划行事!”

    说完,梁辅臣的眼神复杂,注视着赵俊臣的面容,又说道:“赵大人为了想出这般计划,必定是耗费了无数心力,当真是目光长远、锐意进取,也是用心良苦了!”

    听到梁辅臣的称赞,赵俊臣却是苦笑摇头,说道:“晚辈想出这般计划,也全是被逼的!梁阁老您也知道朝廷国库的目前窘状,存粮早就已经见底了,若是今后再有灾情出现,朝廷已是完全无力拿出粮草赈济灾民,到时候必然会生出大事,晚辈身为户部尚书,也是罪责难逃

    时至今日,晚辈为了积蓄粮草,早已经是使尽了浑身解数、用尽了一切手段,而河套地区拥有黄河三面环绕的优良环境,水草丰美、冬暖夏凉,不仅是宜于畜牧,也是农耕良土,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朝廷的缺粮困境,自然也就被晚辈盯上了!

    更何况,河套地区的战略位置也是极为重要,乃是中原王朝的历代必争的战略要地,一旦是朝廷收复了河套地区,蒙古各部就不能随意劫掠陕甘百姓,陕甘百姓也就可以安心留在后方耕种粮食,这也同样可以缓解朝廷的缺粮困境

    总而言之,晚辈又哪里有什么长远眼光,一切都是被粮食给逼的!”

    说完,赵俊臣又是连连摇头叹息。

    听到赵俊臣这般半真半假的解释之后,梁辅臣却是愈加赞叹,道:“无论如何,收复河套之事一旦办成,必将是功在千秋,赵大人也必将是居功至伟!”

    接下来,赵俊臣与梁辅臣又详细商议了一些细节问题,在许多问题上皆是达成了共识,许多想法与判断也是完全一致,计划之中某些有违朝廷规矩的地方,两人也愿意共同承担,一时间竟是有些志同道合的意思。

    梁辅臣也是手段高明、眼光长远之辈,他的经验丰富更还要胜过赵俊臣许多,两人经过了一番讨论之后,收复河套的计划也就愈加完善了起来。

    等到两人讨论暂时告一段落之后,时间已是夜晚亥时。

    赵俊臣与梁辅臣的身体状况皆是不大好,这个时候也皆是深感疲乏,于是赵俊臣就知趣的主动告辞离开了。

    梁辅臣并未挽留,只是邀请赵俊臣明天继续讨论,赵俊臣也是欣然同意。

    *

    却说,赵俊臣离开了总督府正堂之后,就向着自己的房间走去。

    迈步行走之间,赵俊臣的表情间满是思索之态。

    等到赵俊臣走到了自己房间的门前,却好似是想明白了什么,却是轻声说道:“原来如此!”

    赵俊臣自从见到了梁辅臣之后,就总是觉得梁辅臣身上有某些地方不大对劲,但究竟是哪些地方不对劲,赵俊臣却是迟迟都无法探究明白。

    如今,赵俊臣告别了梁辅臣之后,终于有了独自安静思索的机会,也终于找了梁辅臣身上的蹊跷之处!

    赵俊臣当初第一次见到梁辅臣之后,他印象最为深刻的事情,就是梁辅臣从来都不会自称“老夫”或者“本阁”,而只是简简单单的以“我”来自称,相较于庙堂里其他几位阁老的做派,可谓是截然不同!

    若是自称“老夫”,就隐隐有显摆自己资历的意思,若是自称“本阁”,却是暗中利用自身地位压人,但梁辅臣只是简简单单的自称为“我”,既没有显摆资历,也没有以势压人,则是展现了梁辅臣对于自己能力的自信,以及他的务实作派。

    但如今再次见到梁辅臣之后,梁辅臣的自称已是悄然间换成了“老夫”。

    这般变化,可谓是意味深长。

    “也就是说,梁辅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