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政大明-第8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一人大声问道:“张老先生你可是要讲赵俊臣在渭水南岸一战全歼蒙古十万大军的故事?这件事是真的?”

    又有一人问道:“朝廷也不过是昨天才收到的捷报,张老先生你为何今天就拿来讲故事了?不会是胡编乱造吧?”

    张云清笑着答道:“首先,赵大人一战全歼蒙古联军的事情绝不会有假,就连蒙古主帅巴根都成了阶下囚,可谓是铁证如山……至于老朽这么快就能把这件事讲给大家,乃是因为我们‘评书行会’与官府有些关系,可以及时收到朝廷里最新、最详细的消息,自然也不会随意编造糊弄大家!老朽向大家保证,我接下来所讲的故事全都是真实事迹,传奇曲折之处也完全不逊于前些日子的《说岳全传》!”

    场内听众大都是张云清的铁粉,听到张云清的解释之后很快就相信了,纷纷是凝神静听,悦来茶馆也很快就安静了下来。

    张云清稍是清了一下嗓子之后,一拍手上的惊堂木,开始讲道:“却说,在两百八十年前,咱们大明朝却是经历了太祖皇帝以来的最大耻辱,那就是土木堡之变,蒙古瓦剌部屡次侵犯明朝领地,正统皇帝亲率二十万大军征讨,最终却是迎来了一场惨败,就连正统皇帝与满朝文武都成了蒙古瓦剌的俘虏!也幸亏是有一位千古名臣于谦及时出世,力挽狂澜于京城之下击溃了瓦剌大军,否则咱们汉人百姓如今只怕是要成为亡国奴了,宋末元初的悲剧也要重现人间……”

    接下来,张云清稍稍解释了京城守卫战的经过之后,又说道:“却说,随着瓦剌部落的由盛而衰,草原各部也纷纷是落井下石,它的一个分支则是远遁于漠北以西,自称是准噶尔部,经过百余年的卧薪藏胆之后,准噶尔部的实力大增,还要远远胜过当年瓦剌,近年更是出了一位雄主,此人名叫葛尔丹,他率领着准噶尔部在西域征战不休,不过是短短十年时间就已是灭国一十三、屠城四十七,独霸了西域、青海、漠北等地,那葛尔丹也是自称可汗,建立了准噶尔汗国,疆土广阔丝毫不逊于咱们大明……

    ……又到了一年之前,准噶尔汗国已经征服了周围所有国度,就把目光重新投向了蒙古草原,葛尔丹派出大将巴根率领五万大军出征,兵锋所指之下,蒙古右翼的各大部落只是抵抗了短短一年时间就纷纷臣服!要知道,这些蒙古部落一直都是咱们明朝的心头大患,每年的火筛入寇都让咱们莫可奈何,但就连他们都不是准噶尔汗国的对手,就更别说是那些嬴弱边军了……

    ……见到了准噶尔汗国的威胁,陕甘的督抚总兵们只吓得心惊胆战、夜不能寐,但怕什么就来什么,准噶尔汗国征服了蒙古右翼各部之后,马上就盯上了咱们大明疆土,组建了一支兵力高达十余万人的蒙古联军,野心勃勃的想要像元朝那样再次奴役咱们汉人百姓……

    ……得知了这般消息之后,陕甘的督抚总兵们更是被纷纷吓破了胆子!为了保得一时安宁,他们私下截留了朝廷的赈灾钱粮,又拘押了境内的逃荒百姓,竟是想要把这些赈灾钱粮与逃荒百姓送给准噶尔部,换取准噶尔的暂时退兵……”

    在张云清的描述之下,听众们纷纷是明白了准噶尔汗国的巨大威胁,纷纷是面现担忧之态,如今又听到陕甘督抚们的绥靖之举后,也纷纷是破口大骂。

    期间,场内又有一人问道:“张老先生,西北督抚们想要把赈灾粮草与逃荒百姓送给蒙古人乞和的时候,这些日子以来传的沸沸扬扬,我原本并不相信,但听你这么说难道是真的?”

    张云清稍稍犹豫了一下,却是说道:“空穴来风,必有源头!这件事闹得这么大,自然不只是传闻那么简单。”

    这段时间以来,民间读书人皆是因为一场“文祸”而人心惶惶,但民间的评书人却是在“评书行会”的推动下兴起了评论朝政的风气,张云清此时在评书之际更是没有太多忌讳。

    据张云清所知,“评书行会”的背景极深,与顺天府尹霍正源关系密切,在通政司那边也有门路,只是稍稍评议几句时政并不会有多少麻烦。

    然后,不待听众们继续出声询问,张云清又说道:“也幸亏是朝廷及时发现了赈灾粮草的失踪,却是派了户部尚书赵俊臣赶去陕甘三边调查真相!如今回想起来,这或许是上苍在暗中庇佑汉人百姓,当时任谁也没想到这位赵大人竟是一位不逊于当年于谦的文武全才,他这次抵达了陕甘三边之后,不仅是及时阻止了陕甘督抚们的恶行,更还一举全歼了蒙古联军十万兵马,重创了准噶尔汗国的野心,为咱们汉人百姓挡下了一场滔天大祸!”

    然后,张云清用一种激昂语气详细讲诉了赵俊臣这段时间以来的所作所为,从赵俊臣察觉到了西北众位督抚的阴谋,到赵俊臣突然现身花马池营罢免了三边总督王铮,再到赵俊臣亲自执掌陕甘军政整顿边军,又到赵俊臣是如何苦心谋划亲自率军迎战蒙古联军主力,最后的高潮则是赵俊臣在渭水南岸一举全歼了蒙古联军十万兵马,甚至是活捉了蒙古主帅巴根!

    讲诉之间,张云清为了塑造赵俊臣的光伟正形象,可谓是极尽夸耀之能事,在张云清的口中赵俊臣简直就是文曲星与武曲星同时下凡投胎于一身,说是汉人百姓的救世主也不为过!

    当然,关于赵俊臣在迎战蒙古联军期间所使用的种种阴暗手段,张云清或是一字不提,或是用了春秋笔法一语带过。

    历史就是这么被人窜改的。

    张云清的这篇故事显然是经过了高人的精心整理编撰,张云清的口才与话术也确实是不俗,讲诉之际可谓是悠扬顿挫、绘声绘色,很快就吸引了场内观众的所有心神,讲到惊险处所有人都是屏住呼吸,讲到痛快处所有人都是高声喝彩!

    京城百姓并不似陕甘百姓一般多年来饱受蒙古侵犯之痛,陕甘百姓得知了赵俊臣全歼蒙古联军的丰功伟绩之后,即刻就会把赵俊臣视为恩人与英雄,而京城百姓皆是见多识广,却不会因为这么一点“小事”就改变心中成见。

    但如今因为有了《说岳全传》的铺垫,这些热衷于评书的听众百姓大都是懂得了民族概念,对于赵俊臣这般抗击异族的英雄事迹也最是无力抵抗。

    等到张云清讲完了故事,时间却已经是午时三刻了。

    这个时候,已经是百姓们的吃午饭时间,但悦来茶馆的听众们却是忘记了自己的腹中饥肠,只是留在茶馆内兴奋讨论着赵俊臣的英雄事迹。

    但渐渐的,听众们也从故事中回过神来,只觉得有哪里不对。

    赵俊臣不是一个世人皆知的大贪官吗?怎么在张云清的口中变成了一位民族英雄?

    很快的,就有人高声提出了质疑。

    “张老先生,你的这篇故事固然精彩,咱们也不是不愿意相信你,但我从前总是听说赵俊臣乃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弄臣贪官,怎么在你这里就变成一位英雄与贤良了?”

    张云清显然是早就有了准备,当即答道:“诸位,这世间蜚语,皆是人云亦云,有许多更是别有用心之人的刻意构陷,咱们不可不信,但也不可全信!许多人都说赵大人他不学无术,但众位可不要忘了这位赵大人乃是状元出身,更还是大明朝近百年来最年轻的一位状元,若是这样都算是不学无术,那这个世上就没有懂学问的人了,老朽虽然是自幼读书、藏书百册,怕也是成了一个不识字的白丁了。”

    听到张云清的这般说法,茶馆内众人顿时是轰然大笑。

    实际上,这个提出质疑的人乃是“评书行会”安排的一个托,故意这般提问,也就让张云清轻易找到了最容易反驳的地方。

    反驳之际,张云清并没有坚持己见,而只是列举了一些“事实”,引导着听众们的思维走向。

    张云清顿了顿后,又说道:“至于说赵大人是一个弄臣贪官,怕就更是他的朝中政敌刻意诬陷了,各位回想一下,在赵大人他担任户部尚书之前,哪一位户部尚书上任之后第一件事情不是给咱们这些平民百姓加税赋?自赵大人上任之后,咱们老百姓的税赋反而是减少了一些,若赵大人是一位贪官,那么前几任的户部尚书又算是什么?咱们都是京城百姓,也时常能听到一些朝政传闻,赵大人他这段时间以来又是整顿商税又是改革农务,可是办了不少实事,但那些声誉良好的官员又干了些什么?咱们可是从来都没有听过,若是赵大人只是一位弄臣,其他官员又算是什么?”

    随着张云清的这般反驳,茶馆内众人又是一阵议论纷纷。

    经过一阵讨论之后,在张云清的刻意引导之下,许多人都改变了心中对于赵俊臣的看法,只觉得赵俊臣不仅是一位民族英雄、一位贤良名臣,更还是一位遭到政敌刻意诬陷、被世人误解多年、却又从来都不为自己出声辩解只是埋头实干的圣人!

    顿时间,茶馆内众人赞声不断,只觉得自己看明白了真相。

    *

    而就在茶馆内众人热烈讨论之际,却是谁也没有注意到角落处有一名身穿长袍的男子突然起身离开。

    这名男子自从坐在茶馆内之后,就一直在默默观察着所有人的反应,如今见到众人的态度变化之后,眼神中更是闪过了一丝讥讽与得意。

    这名男子名叫赵镇,他有两个身份,一个是赵俊臣府上的亲信管事,另一个则是“评书行会”的京城负责人。

    实际上,“评书行会”就是赵镇在赵俊臣的示意下组建的。

    张云清这一天所讲的赵俊臣的英雄事迹,也同样是出于赵镇的暗中安排。

    同样的情况,这一天正在京城内所有茶馆内不断出现,并且很快就会扩散到整个大明疆土的所有茶馆。

    有时候,民意并不难引导,只需要让百姓们自己察觉“真相”就可以了。

    赵镇今天现身于悦来茶馆,也正是为了视察这般计划的成效。

    最终,赵镇对于百姓们的反响深感满意。

    满意之余,赵镇也不再停留,当即就离开了悦来茶馆。

    出了茶馆之后,赵镇雇了一辆马车,很快就抵达了赵府附近。

    赵镇需要把自己所看到的情况禀报给如意夫人方茹。

    原本,赵镇是命令马车车夫直接驶到赵府门口,这样一来他下车之后就可以直接进入赵府。

    然而,马车刚刚驶入了赵府附近的街道,却很快就已经是寸步难行了。

    因为,自从赵俊臣入阁辅政并且被封为新成伯的消息传开之后,这一天的赵府有太多人赶来拜访,赵府之外也实在是停放了太多的马车与轿子,竟是完全堵死了整条街道,赵镇的马车根本无法靠近赵府。

    所以,赵镇也只好是步行回到赵府了。

    ……

    恩,第一更,依然是大章节。

    ……

第九百一十七章。热闹的赵府。() 
……

    ……

    赵镇这段时间以来负责执掌“评书行会”,也算是众人瞩目、前呼后拥,这让他产生了一种“自己也是一位大人物”的错觉。

    所以,当他看到赵府外面的密密麻麻的车马与轿子之后,脸上也满是得意洋洋,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就好似这些马车与轿子的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