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政大明-第8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晋商从前不会效忠于大明朝,今后也不会效忠于赵俊臣,他们只是寻求更多利益罢了。

    如今,他们选择与赵俊臣合作,且又放弃了蒙古部落的生意,也只是利益取舍而已。

    更何况,蒙古部落如今已是元气大伤,与蒙古诸部的走私生意在短期内已是无利可寻、形同鸡肋,暂时放弃也不会心疼,反正郭麟祥并没有要求他们放弃与东北女真的走私交易。

    可以预想,若是今后赵俊臣与晋商集团有了利益冲突,他们也会像是今天放弃蒙古诸部一样放弃赵俊臣。

    当然,到时候晋商集团究竟能否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就是另一回事了。

    在这个世界上,不论古今中外,只要是有利益的存在,人们就会为了争夺利益而主动抱团、划分成为不同的利益集团。

    而有了利益集团之后,人们就会无时无刻都要面临着立场问题。

    绝大多数时候,立场大于原则、大于底线、大于一切,决定着人们的生死、荣辱、命运,也影响着所有人的选择、决定、与想法。

    如今,随着赵俊臣的一场大捷,所有人都在重新考虑着自己的立场。

    即使是民间的百姓、儒生、商贾们也纷纷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重新审视着自己与赵俊臣的今后关系,就更不用提那些在宦海之中沉浮多年的政客官员了。

    因为赵俊臣的这份捷报,不论是地方衙门还是庙堂中枢,就好似引发了一场地震,自德庆皇帝以下所有人都必须要重新认真考虑一个问题——他们与赵俊臣今后究竟要以什么身份相处?

    是敌?是友?是主?是仆?

    ……

    ……

    。

第九百零六章。捷报传天下(五)。() 
……

    ……

    这一天,阶州城内,禁军大营的帅帐之中,关武元正在大发雷霆。

    “张成勋就是个忘恩负义的畜生!也是我关武元瞎了眼,还对他推心置腹、信任有加,在蒙古联军大举来袭之际甚至把整个阶州城的防务都交给了他全权负责,给了他无数的立功机会,没想到他眼见有利可图之后就对我弃之不顾了!竟敢背叛于我、抢我军功!这个养不熟的白眼狼!”

    怒火倾泄之际,关武元砸掉了自己面前的所有东西,形似关公的枣红脸愈加涨红,模样颇是骇人。

    然而,关武元的这般怒火并不能吓住帅帐内的众位文武官员。

    事实上,别看帅帐内的众位官员表面上都是一副乖乖听训的模样,但垂首之际皆是面现鄙夷之态。

    前段时间,蒙古联军强攻阶州城的时候,而关武元身为守军主将却是被吓破了胆子,对外宣称是身患重病,实际上则是躲在府衙后院整日吃斋念佛、乞求神佛庇护,把守军主将的所有责任尽数丢给了张成勋。

    也幸亏是张成勋有真本事,竟是硬生生的挡住了蒙古联军的疯狂攻势。

    也就是在那段时间,绝大多数人都已经看透了关武元色厉内荏的本质,反倒是对劳苦功高的张成勋心生敬意。

    当然,关武元这般发怒是有原因的。

    坚持到蒙古联军从阶州城退兵之后,张成勋并没有向关武元请命就自行领军出城追击,再等到“身患重病”的关武元收到消息之际,却已经是来不及传令追回了。

    原本关武元并不是特别在意张成勋的领军追击之事,只觉得张成勋的这般做法看似勇敢实则愚蠢,稍有不慎就会有战败之危,还曾一度担心过张成勋的安危。

    但这一天收到了渭水南岸的捷报之后,关武元终于是后知后觉的察觉到了张成勋出城追击蒙古联军的原因——张成勋定然是看出了蒙古联军的突然退兵乃是因为大势不利,已是陷入重围插翅难逃,所以才会急匆匆的率兵出城追击,拖延蒙古联军的行军速度之余,也就趁势加入了渭水决战,最终自然是独揽到了一份分量不轻的军功,却是完全抛开了关武元!

    所以关武元才会这样的气急败坏!

    关武元虽然是领军作战的本领不行,胆略勇气也是欠缺,但利益算盘却是门清。

    随着战局尘埃落定,赵俊臣自然是无可争议的军功第一人,必然是名列请功名单第一顺位,而负责坐镇阶州城、拖住蒙古联军的关武元,负责坐镇后方调动后勤、稳定民心的章晟德,以及组建战兵新军、屡立军功的何漳,这三人则是需要竞争请功名单的第二顺位。

    若是张成勋出城追击蒙古联军的时候能够带上关武元一同行动,那么关武元就压根不需要再与何漳、章晟德二人竞争,必然是名正言顺的军功第二人,今后的朝廷封赏也会仅次于赵俊臣!

    但因为张成勋抛开了关武元独自领军追击,却是独吞了这项军功,所以关武元也就无法保证自己在请功名单里的最终顺位,今后的朝廷封赏说不定也会大幅缩水。

    当然,若是张成勋当初率军追击蒙古联军的时候邀请关武元一同参与,以关武元的胆略而论必然是要直接拒绝的,甚至还会否决掉张成勋出城追击的决定,但关武元这个时候自然是不会考虑这些。

    关武元只觉得张成勋此举是窃取了自己的功劳、坏了自己的好事,自然是气急败坏,可以说是恨透了张成勋。

    至于张成勋这段时间代替他镇守阶州城的恩义,更是早就被关武元抛到九霄云外了。

    刻薄寡恩、小肚鸡肠就是形容关武元这种人。

    事实上,张成勋当初未向关武元请示就直接率兵出城追击蒙古联军,想要冒险一搏独揽大功固然是主要原因,但同时也是担心自己会遭到关武元的阻止。

    却说,关武元在帅帐内大发雷霆之后,见到帐内众位官员皆只是垂首听训,却是丝毫没有搭理自己的意思,很快也就自觉无趣了。

    关武元倒是心中明白,自己前段时间的装病做法已经让他失去了军中威信,但这种情况不仅没有让他寻找自己的原因,反倒是心中更加忌恨张成勋了。

    关武元并不在意自己的军中威望会降低,他认为自己只要拥有赵俊臣的支持,军中威望只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对于关武元而言,如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尽快赶到赵俊臣的面前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希望赵俊臣会在请功名单上更加偏向于自己一些。

    对于这个目标,关武元还是有些信心的,他自诩为赵俊臣的铁杆心腹,这段时间也算是为了赵俊臣的大计而出生入死,关武元认为赵俊臣肯定会偏向自己的。

    “哼!等我见到赵大人之后,定是要把张成勋这段时间忘恩负义的行径向赵大人详细说一遍,我是赵大人的铁杆心腹,赵大人也一向倚重于我,必然会为我做主,到时候一定要让张成勋后悔莫及!”

    然而,关武元却不知道,随着这场战事的尘埃落定,不仅是世人开始重新定位赵俊臣,赵俊臣也开始重新定位世人了。

    从前,赵俊臣渗透军队的计划进展缓慢,军中亲信更是一个也没有,自然是更加倚重关武元一些,但如今随着渭水决战的结束,赵俊臣在军中威望已是日渐高涨,更是趁机拉拢了许多军中大将成为门人朋党,关武元在赵俊臣的心中定位早已经一落千丈了。

    所以,面对关武元与张成勋的矛盾,赵俊臣最终究竟会偏向于哪一方,却是难说了。

    心中暗暗下了决定之后,关武元也不再宣泄怒火,只是向着帐内众位官员下令道:“既然渭水传来捷报,钦差大人全歼了蒙古联军,这场战事已是尘埃落定,禁军援兵再留在阶州城也就毫无意义了!传我将领,所有禁军将士即刻收拾行装,于明日清晨的辰时一刻开拔出发、以急行军赶往花马池营,尽快与钦差大人汇合,听从钦差大人的下一项军令!”

    听到关武元的这项命令,帐内的众位武官终于是产生了一些骚动。

    一位禁军千户犹豫片刻后,却是忍不住开口质疑道:“关将军,将士们这段时间以来镇守阶州城与蒙古鞑子血战多日,不仅是筋疲力尽急需休养,更还有三千余军中伤员正在医治之中,诸多后续事务也尚未完毕,咱们这个时候拔营离开似乎是有些不妥,即使是必须要前往花马池营,也应该一路缓行,行军太急的话怕是伤兵们承受不了……”

    然而,关武元一心想要赶到赵俊臣面前请功邀赏,又哪里会顾及到这些事情?却是轻哼道:“本将还有无数军国大事亟需关心,陕甘防务也离不开禁军援兵的出力,又如何能因为伤兵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事拖延?告诉那些军中伤员,如今正是军中将士报效朝廷之际,让他们务必要咬牙扛住,绝不能为本将丢脸!”

    见到关武元的态度不容置疑,众官员也就不敢再提反对意见,只是他们心中对关武元的不满愈加强烈了。

    原本,禁军武官大都是与关武元的秉性相近,皆是自私自利、色厉内荏之辈,但在阶州城守卫战期间,将士们在张成勋的指挥下奋勇参战屡次击退蒙古大军,却也让他们心中滋生出了一些依托生死的同袍情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然是不愿意亏待伤兵,但关武元在那段时间里只知道躲在战场后方吃斋念佛,自然是不明白这般情况,只觉得伤兵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关武元更不知道,赵俊臣这段时间为了收买兵心究竟是多么重视军中伤员,曾多次为了伤兵医治不利的事情重罚相关官员。

    所以,当关武元赶到花马池营见到赵俊臣的时候,他将要遇到的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

    天水城距离渭水战场更近,所以李如安也要比关武元提前几日收到捷报。

    收到捷报之后,李如安当即就招来了天水城的众位官员商绅问话。

    与关武元一样,李如安也是一位纯粹的利己主义者,他身为朝廷派到陕甘三边的监军太监,收到捷报消息之后与关武元的想法也很相似——即使恼火于渭水大捷之际自己无法亲临战场瓜分功勋,也是急切想要尽快赶到赵俊臣的身边溜须拍马、讨些好处。

    所以,李如安见到天水城的几位官员之后,自然不会摆好脸色。

    若不是这些目光短浅的贪官劣豪在今年火筛入寇期间变本加厉的囤积粮食、欺压百姓,最终酿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乱,李如安又如何会在决战将至之际跑到天水城内平息民乱、至今也是迟迟无法脱身?

    等到天水城的官员商绅到齐之后,李如安没有任何废话,直接开口问道:“你们也收到消息了,钦差大人已经全歼了蒙古联军,咱们要尽快赶回钦差大人身边复命,咱家且问你们,民乱平息之后的诸般事宜如今进展得如何了?天水城内的秩序可有彻底恢复?民心可是平复?官府政令可否正常传达?那些趁火打劫的乱民可否已经尽数平定?”

    听到李如安的连续询问,天水城的众位官员却是有些迟疑。

    最终,天水通判张正儒硬着头皮答道:“启禀监军大人,如今天水城的西、南二城已经彻底恢复如初了,只是北区依旧有些混乱,那里的百姓对官府的敌视依旧未能减轻……”

    然而,不待张正儒说完,李如安就已经怒斥道:“全都是废物!当初天水民乱的时候,刘冶身为乱民之首却是迅速控制住了局面,所以天水城的西、南二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