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政大明-第6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府的土地一向是比较贫乏,又时常会发生天灾,种植玉米乃是最好的选择!不瞒王老丈,朝廷的农务整改计划就是由我亲自主持的,这件事对于潞安府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王老丈你难道还信不过我赵俊臣吗?实际上,这个政策还是第一年实行,朝廷所储备的玉米种子不多,还不足以大规模推广,我把潞安府放入计划之中,并且免费向百姓们赠送玉米种子,也是对潞安府百姓的特殊照顾。”

    听到赵俊臣的解释之后,王老丈的表情稍稍轻松了一些,又问道:“朝廷送来玉米种子的时候,村民们稍稍煮了一些,想要看看这东西能不能吃,但发现这东西的口感不好,嚼起来比较费劲……虽然要比糠米要好,但就怕商人们不收这东西,若是商人不收的话,又或者是收价太低的话,村民们就没银子纳税,就要白忙活了……”

    赵俊臣却是摇头道:“放心吧,我这次前来山西,也正是为了解决商人收购玉米的事情,我很快就会召集晋商们说明此事,想来那些商人们也会给本官一个面子的。我也在这里保证,这潞安府距离京城不算远,不过是六七天的脚程,将来若是商人们不收玉米、又或者是刻意压价的话,潞安府的百姓就可以来京城找我赵俊臣,我也会亲自为你们解决此事……”

    顿了顿后,赵俊臣为了让王老丈安心,又讲了许多种植玉米的好处:“这玉米看起来口感不好,但亩产却是寻常庄稼的好几倍,受天气土地的影响也小,无论如何也不会让百姓们吃亏……实际上,我还建议百姓们明年这个时候不要卖给商人太过玉米,要自己多留下一些,玉米可是一个好东西,不论是喂鸡鸭还是喂猪兔,都是最好的饲料,百姓们还可以趁机多养殖一些家畜,那可要比单纯的种粮食赚银子多了。”

    赵俊臣的这一番话,自然也是有依据的,玉米在后世的主要用途就是饲料,无数的例子证明了玉米饲料可以让一个国家的肉类产量大幅增涨,以明朝的基础条件,今后几年的肉类产量就算是连续成倍增涨也不奇怪。

    当然,以明朝百姓们的生活状况,玉米依然要以食用为主,发展养殖业只是少数地方的致富手段,如今的明朝百姓大都是以粗粮为主,玉米完全可以替代,但产量却要高出数倍之多,所以朝廷推广玉米种植绝对是可以造福百姓的。

    听到赵俊臣的连连保证之后,王老丈终于是安了心,点头道:“既然是赵大人开口保证了,我们南关村的百姓自然是相信!赵大人您是青天大老爷,不可能祸害我们!”

    赵俊臣则是笑道:“仅仅是你们相信了还不够,你们还要把我今天的这些话告诉其余村庄的百姓,就和他们讲,这一切乃是我造福潞安府百姓的举措,让大家安心跟着朝廷走,将来若是遇到了麻烦,我赵俊臣会亲自出面解决,绝不会让百姓们有后顾之忧!”

    王老丈自然是连连保证,表示潞安府的百姓们是深信赵俊臣的,南关村的百姓们也一定会到处传播赵俊臣的言论,让潞安府的百姓们安心。

    最后,见到孙淼的出现,王老丈不敢再打扰赵俊臣,千恩万谢的离开了。

    此时,孙淼正是暗暗思考着赵俊臣的这一番话,认为自己应该更加重视朝廷的农改计划,并且是大力督促潞安府的百姓们种植玉米,将来或许就是一项耀眼政绩。

    不过,等到王老丈离开之后,孙淼也就不再多想,只是急忙向赵俊臣禀报道:“赵大人,您前往太原府路上所需的一切东西都已经准备妥当了,下官还私自做主召来了一名潞安府的衙役,此人名叫马佳,一直是负责潞安府与太原府的公文往来,与沿路的官府都非常熟悉,由他来负责领路,也可以减少许多麻烦……此外,下官见赵大人的二百余名手下皆是骑马,这么多的马匹同样会引起不必要的怀疑,所以下官就多准备了一份路引,表明这些马匹乃是潞安府支援给大同军镇的,这样也可以减少许多麻烦……”

    听到孙淼的禀报之后,赵俊臣满意的点了点头,赞赏道:“你做得很好,比我周详多了!”

    孙淼有些受宠若惊,连忙说道:“大人您乃是操办朝廷大事,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自然是不需要多想,否则我等下官也就没有用处了。”

    赵俊臣笑了笑后,突然想起了赵大力的事情,就向孙淼问道:“对了,你们潞安府是不是前两天抓捕了一批逃荒的灾民?”

    孙淼答道:“确有此事,近十天以来总计拦截了灾民二百一十三人,昨天上午的时候已经把这批灾民全部送往太原府了。”

    赵俊臣一愣,问道:“已经送到太原府了?”

    孙淼点头应是,又有些奇怪赵俊臣为何会突然问及此事。

    赵俊臣轻轻摇头,却是站起身来,向鲍文杰与洪高功吩咐道:“既然如此,这里也就没有事情了,咱们准备一下,让手下人等换上官差与灾民的衣装,这就出发前往太原府……此外,派人把灾民的事情告诉赵大力,让他不必担心,本官抵达了太原府之后,自然会搭救他的那些同伴!”

    洪高功不由一惊,问道:“赵大人,已经是下午申时了,再过不久就要天黑,咱们这个时候启程?要不咱们还是休息一晚,等到明天早上再启程吧。”

    赵俊臣看了洪高功一眼,却是摇头道:“如今事情紧急,就算是一个时辰也耽搁不得,我总觉得北疆局势有变数,所以咱们要尽早启程……并且咱们这几天还要日夜兼程,一路上绝不会轻松,你也提前说明一下,让所有人都提前准备一下,省得到时候抱怨叫苦。”

    事实上,洪高功如今就已经想要叫苦了,但赵俊臣的吩咐他不敢不听,所以最终还是苦着脸答应了。

    ……

    PS:第一更!五千字!

    ……

第七百二十四章。真相(四)。() 
……

    ……

    赵俊臣即将要离开南关村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南关村的百姓们纷纷聚集在村子里的道路两旁相送。

    甚至还有许多百姓拿出了他们在家中所供奉的赵俊臣的长生牌位,摆在各自的院子里为赵俊臣烧香祈福。

    当赵俊臣等人离开南关村的时候,一路上所看到的就是这般场景。

    见到这一幕,鲍文杰对于赵俊臣在这里的声望之深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体悟,让百姓们主动供奉官员的长生牌位这种事情自古以来都没有几例,虽然这种情况仅限于潞安府,但也足以说明赵俊臣确实是为这里的百姓办了好事。

    于是,鲍文杰回想起这两天的经历,又想起赵俊臣一贯以来的表现似乎也没有那么不堪,就愈加觉得赵俊臣还是属于“可以拯救”的范围,心中暗暗决定自己这段时间要向赵俊臣多讲诉一些为国为民的大道理,期望赵俊臣可以“幡然悔悟”。

    不谈鲍文杰的心中想法,却说赵俊臣带领着手下众人出了南关村之后,却发现赵大力正跪在南关村外。

    赵俊臣停马在赵大力的旁边,皱眉问道:“赵大力,你这是何意?”

    赵大力沉声说道:“钦差大人,小民想要追随大人一同前往太原府解救同伴,还望钦差大人恩准!”

    顿了顿后,赵大力为了加大自己的说服力,又说道:“钦差大人,小民绝不会为大人添乱,小民非常熟悉山西北部的情况,一定可以帮到您的。”

    赵俊臣又问道:“你不是还有三名同伴留在南关村吗?其中还有一人是你的姐姐,你不是一直想要把她们从南关村解救出去吗?如今就不管了?”

    赵大力答道:“她们三人已经……与南关村的村民行了夫妻之实,已经算是南关村的妇人了,再说南关村不愁生活,让她们留在南关村也不是一件坏事,小民当初想要带着她们闯离这里,乃是因为她们的家人被南关村赶走了,不忍心她们遭受亲人分离之苦,但如今她们三人的亲人已经被官府抓走,小民也只好让她们继续留在南关村了。”

    赵俊臣沉吟片刻后,点头道:“希望你当真能够有些用处。”

    说完,赵俊臣向身后的毛家栋吩咐道:“给他一匹马,让他一同随行,这个人路上的一切事情由你来负责,别让他闯出什么乱子。”

    听到赵俊臣的决定之后,一向是性子沉稳、不见喜怒的毛家栋,脸上竟是闪过了一些欢喜,马上就为赵大力安排了一匹快马,并且还私作主张的交给了赵大力一柄马刀以及一壶弓箭。

    赵大力这两天的不辞辛劳的表现,皆是表明了此人的重情重义以及坚韧性格,看上去又是本领高强之辈,毛家栋难免是有些欣赏之意。

    事实上,赵俊臣同样是欣赏赵大力的秉性作风,虽然有过逃兵的污点,但也是情有可原、瑕不掩瑜,只是赵俊臣并没有表现出来,反倒是刻意有些冷淡。

    赵俊臣可以表现出自己对毛家栋的重视,因为毛家栋乃是绝大部分锦衣卫的上司,赵俊臣也可以表现出自己对南关村百姓的亲切,因为南关村的百姓们只是过客罢了,但赵俊臣若是表现出了自己对赵大力的欣赏,甚至还表现出了提拔重用之意,就必然会有许多心胸狭隘的锦衣卫心生嫉妒,并且是刻意的进行刁难,让赵大力在这支队伍里寸步难行。

    所以,赵俊臣虽然也欣赏赵大力,心中也有收为己用的想法,但考虑到锦衣卫的立场,这种事情还要慢慢来。

    身为上位者,赵俊臣必须要顾及到方方面面的想法,尤其是自己尚不能随意控制手下这批锦衣卫的时候,许多事情就更加需要考虑周全了。

    解决了赵大力的事情之后,赵俊臣告辞了南关村的百姓,然后就带领队伍往北而去。

    潞安知府孙淼则是与赵俊臣一同离开了南关村,他亲自把赵俊臣一行人送到了潞安府城以北之后,才返回了潞安府城。

    当然,身为周尚景的得意门生,孙淼还是非常忠心的,回到潞安府之后就向周尚景送去了一封密信,解释了西北局势的诡异之后,又表示赵俊臣的出现必然会引起西北数省的官场震动,希望周尚景早做准备。

    给周尚景送去了密信之后,又想起了赵俊臣与王老丈之间的谈话,却又关心起了潞安府种植玉米的事情,马上是召集幕僚商议此事,督促潞安府的各县各村一定要坚定执行朝廷的命令,并且把赵俊臣的那番言论到处宣扬了一番。

    最终,到了第二年,潞安府也就成为了明朝农改计划的成功典范,孙淼也因为升了官职。

    但这些都是后话了,暂且不必多提。

    *

    却说,离开了南关村之后,在赵俊臣的催促之下,一行人马没有任何耽搁,一路上快马加鞭、日夜兼程,仅仅是用了一天多的时间就离开了潞安府境内,并且是进入了太原府境内。

    进入太原府之后,赵俊臣就让手下众人换上了潞安府官差与逃荒灾民的装扮。

    至于赵俊臣则是换上了一身书生长衫,伪装成了潞安知府孙淼的师爷幕僚。

    此时的太原府的范围极大,包含了后世的太原、晋中、阳泉三地,乃是明朝地域最广阔的州府之一,足足有潞安府的两倍有余。

    所以,赵俊臣虽然是进入了太原府境内,但想要抵达太原府城、见到山西巡抚李勋,却还需要一到两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