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政大明-第4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如今,朝中各派正因为内阁的空位而争斗不休,而左兰山则是“赵党”内部最有希望进入内阁的人选!

    在这个时候,左兰山若是离开了京城中枢,进入内阁的希望自然会降到最低,相当于被剥夺了竞争内阁席位的资格!

    以赵俊臣的眼光,绝不会看不到这一点,但赵俊臣依然想要将左兰山支出京城,这代表着什么?

    在德庆皇帝看来,这显然是代表着赵俊臣并不信任左兰山,生怕左兰山进入内阁之后会盖过自己的风头,甚至是取而代之,成为“赵党”的新领袖,所以,赵俊臣宁愿是放弃这次插手内阁的机会,也不愿意看到左兰山成为新任阁老,从此压在自己头上!

    然而,如今在“赵党”之中,颇有许多官员支持左兰山进入内阁,赵俊臣若是强行阻止的话,就不免显得心胸狭隘了,左兰山更是会对赵俊臣离心离德,“赵党”或许就会面临着内部分裂的危险!

    所以,赵俊臣索性就一不做二不休,找理由让左兰山离开京城,这样一来,左兰山自然是失去了入阁的希望,而赵俊臣借着德庆皇帝之手达成了目标,也不用担心左兰山会心生怨意!

    德庆皇帝认真考虑之后,觉得这是唯一合理的解释!

    但实际上,赵俊臣的这般表态,只是一种伪装罢了,既是想要进一步麻痹德庆皇帝,让德庆皇帝错估赵俊臣与左兰山之间的关系,也是想要趁机试探德庆皇帝的真实心意,若是德庆皇帝当真想要提拔左兰山,并且打算通过左兰山来分裂“赵党”的话,就绝不会允许左兰山在这个时候离开京城!反之,若是德庆皇帝同意了赵俊臣的提议,任由左兰山离开京城,就代表着德庆皇帝并不打算通过左兰山来分裂“赵党”,而是想要扶持梁辅臣这位“帝党”官员进入内阁。

    简而言之,通达船行与内阁空缺这两件事情虽然是风马牛不相及,但赵俊臣却是将两者巧妙的联系到了一起,赵俊臣见到德庆皇帝之后的种种表态,也皆是为了此时的试探做铺垫,通过德庆皇帝接下来的表态,赵俊臣可以很大程度上判断出德庆皇帝的真实心意。

    *

    赵俊臣的表演很出色,却是将德庆皇帝骗过了,让德庆皇帝产生了错误的判断,进一步的认为赵俊臣对左兰山的控制力不足,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是貌合神离。

    误判之下,德庆皇帝沉吟片刻后,终于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缓缓道:“左兰山确实是一个合适人选,但工部同样是事务繁重,离不开左兰山主持大局,此外左兰山与你一向亲近,将他留在京城,对你也大有帮助,所以朕思前想后,决定还是另派重臣前去扬州吧。”

    顿了顿后,德庆皇帝已是想到了主意,说道:“这样吧,黄有容马上就要致仕了,他的家乡与扬州不远,这件事就由黄有容出面吧,朕给他下道圣旨,给他一个钦使的身份,让他代表朕前去扬州参加通达船行的成立仪式,黄有容乃是阁老出身,哪怕只是一位致仕的阁老,也是极为尊贵,再加上钦使的身份,也足以表明朝廷的重视了。”

    见赵俊臣似乎想要反对,德庆皇帝又补充道:“当然,朕也知道,黄有容与你向来是政见不和,由他出面主持仪式,你难免会有些担心,不过朕到时候自然会警告黄有容,以黄有容如今的处境,想来也不会违背朕的圣意。此外,还可以派遣户部侍郎詹善常同行,到时候黄有容只是负责出面,但一切事宜皆是由詹善常具体负责,这样的话也就万无一失了。”

    听到德庆皇帝的表态之后,赵俊臣似乎是有些为难,但最终还是答应了。

    与此同时,赵俊臣心中则是暗暗想道:“看来,德庆皇帝并不打算让左兰山离开京城……”

    暗思之际,赵俊臣展开了进一步的试探。

    ……

    ……(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二章。博弈(八)。() 
……

    ……

    经过初步试探之后,赵俊臣已是可以确定,德庆皇帝是希望左兰山进入内阁的。

    但仅只是这么一点信息,赵俊臣依然无法猜到德庆皇帝的具体计划与真实心意。

    毕竟,在今天早朝上,有许多“帝党”官员纷纷表态支持三边总督梁辅臣进入内阁,这显然同样是出自于德庆皇帝的暗中示意,但这般情况明显与左兰山入阁相冲突,却又是为何?

    要知道,以梁辅臣的功绩少有人及、声势无与伦比,一旦他加入了内阁空位的角逐,左兰山入阁的希望就要大幅降低了。

    依照赵俊臣的猜想,德庆皇帝突然间将梁辅臣推出来,共有两种可能:或许梁辅臣只是德庆皇帝抛出的一个幌子、为了转移朝中各派系的注意力罢了;再或者,德庆皇帝打算毕其功于一役,想要让左兰山与梁辅臣二人一同入阁!

    在这两种可能之中,后一种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毕竟,在黄有容垮台之后,内阁看似只是出现了一个空位,但实际上,明朝从未明文规定过内阁辅臣的具体人数,自从内阁出现之后,数百年来,明朝内阁人数最少的时候只有一人,人数最多的时候则是高达七人。

    也就是说,一人至七人乃是皇帝与百官们所默认的内阁人数范围。

    而如今的内阁,若是抛开即将要致仕还乡的黄有容不谈,也只有沈常茂、黄有容、程远道三位辅臣罢了,哪怕是再同时增加两人,也只是五人而已,并未超过君臣们所默许的范围。

    若是左兰山与梁辅臣可以同时入阁的话,德庆皇帝显然是可以收获极多好处。

    首先,左兰山入阁之后,这位“赵党”二号人物的地位就会超过“赵党”一号人物赵俊臣,能够极大的增加“赵党”内部分裂的可能性,以此来限制赵俊臣的权势增涨。

    其次,梁辅臣入阁之后,德庆皇帝也可以借助于梁辅臣之手插手内阁事务,瓜分内阁的权柄。

    再次,借机将梁辅臣这位“帝党”重臣调回京城、委以重任,也可以极大的增强“帝党”在京城中枢的势力影响。

    最后,内阁人数越多,就愈是难以团结,内斗内耗也就愈是严重,内阁的权势影响也就会受到限制,这样一来,也就等同于变相的增强了皇权。

    如此种种,皆是大大有助于德庆皇帝增强皇权的目标,以德庆皇帝向来是好大喜功的性格来看,是绝不会轻易舍弃这些好处的。

    所以,依照赵俊臣的猜想,后一种可能性明显要更大一些。

    然而,猜想终究只是猜想,接下来的局势变化直接关系到赵俊臣最终计划的成败,赵俊臣自然是无比的慎重,绝不会凭借一时的猜想就断定德庆皇帝的想法,否则一旦是稍有偏差,赵俊臣就要迎来功败垂成的下场。

    所以,赵俊臣还需要进一步的试探。

    *

    暗思之际,赵俊臣就打算进一步的试探德庆皇帝。

    不过,为了防止德庆皇帝看出破绽,赵俊臣并没有马上试探,而是先与德庆皇帝商议了一些朝廷政务。

    比如通达船行的未来前景、比如户部的近况、再比如内帑与西厂的接收事宜……赵俊臣甚至还坦然与德庆皇帝交流了关于内阁空位的看法。

    然后,在“不经意”之间,赵俊臣与德庆皇帝聊到了明年户部库银的用度支出。

    只见赵俊臣神色之间满是得意,向德庆皇帝禀报道:“陛下,近年以来,户部的收支状况渐渐好转,尤其是到了今年,户部的国库存银数目已是达到了近十年以来的新高,抛开必要的用度支出,仅只是今年上半年,户部的结余就达到了五十三万两白银……依照臣的预估,随着下半年通达船行进入正轨,结余数字至少还能再翻两番,或许能够达到两百万两之巨!”

    说实话,户部掌管着天下税赋钱粮,一年下来能够结余两百万两银子,其实并不算多。

    然而,正如赵俊臣所讲的那样,这已是户部十余年来最好的状况了,在赵俊臣掌控户部之前,户部每年别说是结余了,往往都是收不抵支的。

    这一切,全是凭借着赵俊臣的手段,也难怪赵俊臣会神色得意了。

    所以,听到赵俊臣的禀报、再看到赵俊臣神色间的得意之后,德庆皇帝也很配合的笑道:“是啊,见到户部的近况,朕也是心中甚慰,这一切全是赵爱卿的经营之功!”

    赵俊臣连忙谦逊道:“臣不敢居功,一切全凭陛下您的英明圣断。”

    虽然口中谦逊,但赵俊臣脸上的得意表情却是无论如何也遮掩不住。

    见到赵俊臣这般表情,德庆皇帝的眉头轻轻一皱。

    在德庆皇帝眼中,居功自傲绝不是一个良好品质。

    但与此同时,见到赵俊臣一如既往的城府浅薄,德庆皇帝心中对赵俊臣的防备也愈加少了一些。

    说起来,赵俊臣之所以可以屡屡成功算计德庆皇帝,并不是因为德庆皇帝戒心低、城府浅、又或者是谋略不足,而是在德庆皇帝的眼中,赵俊臣只是一个有点小聪明的弄臣罢了,这般形象太过坚固,以至于德庆皇帝一直没有真正重视过赵俊臣,哪怕是德庆皇帝如今渐渐有些忌惮赵俊臣了,也只是忌惮赵俊臣的权势增涨,而不是忌惮赵俊臣的城府心机。

    赵俊臣很清楚,这是自己之于德庆皇帝的最大优势,所以赵俊臣在德庆皇帝面前,总是会抓住一切机会稳固自己的弄臣形象,哪怕是装扮小丑,也是在所不惜。

    如今也正是如此。

    眼见德庆皇帝的戒心进一步的降低,赵俊臣终于开口问道:“陛下,眼见秋收将至,每年往往这个时候,北边的建州女真、蒙古各部就会南下劫掠,也正是朝廷为北疆各镇拨放助饷的时候,今年户部的结余较多,拨放助饷之际也不似往年那般窘迫,还请陛下示下,户部今年可还要按照往年规矩拨放助饷?得到陛下的吩咐后,臣也可以吩咐户部早做准备,省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听到赵俊臣的询问之后,德庆皇帝并未多想,只是沉吟片刻后,说道:“还不急,此事还是等到朕与内阁几位阁老详细商议之后再做安排吧。”

    “臣知道了。”

    答应之际,赵俊臣的眼神闪过了一丝异色。

    明朝的粮饷发放,也同样是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利益。

    其中,辽边军镇与三边军镇的粮饷,更是重中之重!

    自从建州女真渐渐崛起之后,每年的辽饷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虽然辽饷实际上并不需要这么多银子,但朝中许多大臣都通过辽饷受益,所以自然是纷纷为辽边军镇说话,从这方面而言,辽饷所涉及到的利益关系,甚至是完全不逊色于京杭运河的商税!

    而相比较辽饷,三边军镇统辖陕西、甘肃、延绥、宁夏等地军务,每年同样面临着异族南下劫掠的威胁,重要性丝毫不逊于辽边,但每年所得到的助饷,却是远远不如辽饷了。

    但近十年来,因为三边总督梁辅臣乃是铁杆“帝党”大臣,德庆皇帝有心想让梁辅臣在三边总督任上干出一番功绩,却是想方设法的增加三边军饷的数目!时至今日,三边军饷的数目也渐渐可观了。

    而赵俊臣此时的询问,看似是为了边疆军饷的事情,但实际上则是试探德庆皇帝对三边军镇的态度,若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