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政大明-第4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在表面上,众位徽浙商人们一个个皆是面色严肃、表情愤慨,一副深为赵俊臣感到不平的模样。

    听到赵俊臣的询问之后,众位徽浙商人更是争先恐后的发言,纷纷为赵俊臣叫屈正名。

    “赵大人您的品格与操守,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些评价自然是荒谬至极!”

    “是啊,赵大人您乃是状元出身,才华学问皆是首屈一指,又岂能与我等商贾相提并论?”

    “赵大人,这些评价皆是胡说八道,对于您的为人秉性,我等徽浙商人一向都是最为敬佩的!”

    “世人皆知,赵大人您乃是朝廷不可或缺的贤臣、能臣,也是陛下深为倚重的左膀右臂,赵大人您的功绩,更是让世人敬佩,某些大臣会诽谤大人,只不过是心中嫉妒罢了,对于那些流言蜚语,大人您大可不必理会!”

    “赵大人……”

    听到众位徽浙商人言不由衷的愤慨叫屈,赵俊臣脸上的淡定笑容并没有丝毫变化。

    只等到众位徽浙商人全部表演结束之后,赵俊臣才缓缓说道:“多谢众位对本官的看重与赞誉,不过,本官却认为,同僚们对本官的评价并没有错!本官虽然是朝廷官员,众位虽然是民间商贾,但本质上咱们并没有任何的区别,甚至说是同行也没有错,自从本官入主户部之后,就一改户部的过往规矩,用做生意的手段来经营户部钱粮,倒买倒卖、以钱生钱,与众位没有什么不同!唯有不同的是,各位是用各自的身家财富来做生意,而本官则是用朝廷的钱粮来做生意,仅此而已!各位皆是神通广大、消息灵敏之辈,也应该知道,本官所说的这些,并没有任何虚假!”

    听到赵俊臣的这些话,在场的徽浙商人们皆是神情怪异、沉默不语,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回应赵俊臣。

    *

    他们当然知道,赵俊臣的这些话语,绝没有任何的虚假,事实上还谦虚过头了!

    赵俊臣哪里只是做生意而已?若是较真起来,自从赵俊臣入主户部之后,户部就已是成为了大明朝影响力最为强大的市场操控者!实力最为雄厚的高利贷幕后操手!以及数一数二的走私集团!户部的生意规模之庞大,也要远远超过在场的众位徽浙巨商!

    户部掌控着明朝各地的粮仓,自从赵俊臣入主户部之后,这些粮仓就成为了各地粮食市场最是举足轻重的影响因素,每当粮价较低的时候,各地的户部粮仓就会趁机收入大量的低价粮食,每当粮价较高的时候,各地的户部粮仓又会将低价收来的粮食高价卖出去,这一买一卖、一进一出之际,就代表着数以万计的白银收入!

    也就是说,绝不可轻动的国库存粮,在赵俊臣手中却变成了赚银子的资本,户部每年都依靠这门生意赚取近百万两银子!这还是账面上的收入!实际上的收入还要更多一些,只是其中很大一部分银子都被户部官员们瓜分了!

    不过,也正因为这门生意的缘故,近些年来大明朝的民间粮价一直没有出现太大的波动,每当粮价过高的时候,赵俊臣就会大量贩卖各地粮仓的存粮,然后粮价也就很快降低了,也因为户部的这般举动,大明朝这些年来很少听说有人因为买不起粮食而饿死的,倒也算是赵俊臣的意外功德!

    所以,自从赵俊臣入主户部之后,说户部是大明朝影响力最为强大的市场操控者,绝不算夸张!

    只不过,清流们从来都看不到这门生意的好处,只是一味的弹劾赵俊臣倒卖国库粮食、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类似的弹劾每年都有几十次,然而德庆皇帝也同样因为这门生意而收获了极大的好处,自然是将这些弹劾全部驳回了。

    此外,户部还是明朝实力最雄厚的高利贷商人,官员们想要走门路、找靠山,但没钱送大礼?没关系,找户部借钱就好!看在大家都是同僚的份上,仅收你三分利!只不过你辖境内的税收就暂且由户部全部接手了,除了必要的开支之外,其他的税收全部都要用来还债!商人们做生意缺本钱?没关系,同样找户部借钱就好,看在你会说话、会来事的份上,也仅收你三分利,不过需要你的房产田地作为抵押!

    而且,户部的高利贷,只投放给那些七品以上的实权官员、以及实力雄厚的商人地主,所以生意数量虽然不多,但每单生意都是收益极大,也不怕收不回成本!

    还有,户部掌管着漕粮运送,但每年往返南北的漕粮运输船,可不仅仅只是运输漕粮而已!船内往往还暗中夹带着大量的其他商货,不论是南方的茶叶丝绸,还是北方的皮毛药材,只要是能够卖钱的货物,漕粮船上可谓是应有尽有,而漕粮船每年往返之际,就意味着户部增加了数以十万计的银子收益!

    至于漕粮的亏缺?只要户部赚了银子,大可以在京城附近直接购买,自然有商人愿意接手这笔生意!

    如此种种,皆还只是户部众多生意之中的一部分罢了!

    自从赵俊臣入主户部之后,就充分利用了户部的资源与权力,创造了许多的赚钱门路,而赵俊臣与户部官员们赚得钵满盆满之余,户部国库的钱粮竟然也渐渐宽裕了许多,从某方面而言,倒也算是贪官与国家之间的共赢之道!

    所以,从赵俊臣的所作所为来看,说赵俊臣是一个商人并不为过!他的种种做法,皆是商贾们的惯用做法,在赵俊臣的经营之下,如今的户部已是一个影响力遍布朝野所有角落的大型商行,而赵俊臣正是这个商行的大掌柜,至于户部的官员们,如今更已是成为了赵俊臣手下忠心耿耿的伙计长工!毕竟赵俊臣给他们发放的工钱要远远高于朝廷的俸禄,所以户部官员们自然是只知道赵俊臣而不知道朝廷了!

    *

    在场的众位徽浙商人,皆是消息灵通、见多识广之辈,对于户部的所作所为也皆是心知肚明,只是他们却不知道,赵俊臣为何要在这个时候突然讲起这些事情?甚至不惜拿自己与民间商贾相提并论?

    所以,众位徽浙商人心中疑惑之余,也不敢轻易讲话,只是用疑惑的目光打量着赵俊臣,等待着赵俊臣继续讲下去。

    他们相信,赵俊臣的这些话,必然是另有深意!

    ……

    PS:恩,二合一大章节。

    ……(未完待续。)

第五百一十四章。成立(中)。() 
……

    ……

    赵俊臣如今已是深悉权术之道,一举一动皆是蕴含深意,自然不会无缘无故的废话连篇。

    在徽浙商人们的疑惑与注视之下,赵俊臣笑眯眯的继续说道:“本官自从着手经营户部以来,倒也算是卓有成效,在本官入主户部之前,国库每年大约只有四千七百万两银子的收入,抛去俸禄、军费、水工、营建、日常开销等方面的支出,每年往往只能剩下不到两百万两银子的结余,看似数目不少,但我朝江山辽阔,只要朝野有哪里稍稍出现意外,不论是民间出现灾情、还是边疆出现变故,这两百万两银子就会瞬间消耗殆尽,所以户部钱粮一向是周转困窘、入不敷支,每年都会出现亏缺!但到了今日,户部的局面已是大有改观,国库每年的收入已是增加到了五千三百万两,经过本官的整顿之后,国库的支出也降低了一些,每年的结余已是高达七百余万两白银,不仅是逐渐补上了历年来的亏空,而且朝廷的钱粮周转也渐渐游刃有余了,哪怕是朝野出现了意外状况,朝廷也不再似往年一般束手无策。”

    赵俊臣的这些话,颇有些自吹自擂的意思,而徽浙商人们自然也纷纷配合的表现出了应有的敬佩。

    不过,徽浙商人们的敬佩之意,倒也并非纯粹只是为了讨好赵俊臣,赵俊臣经营户部的成绩,确实是非常了不起。

    毕竟,赵俊臣掌控户部的时间尚短,距今也不过是三年多时间罢了!仅仅只是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就能让户部的收入提高近两成,结余更是提高了三倍有余,这般成绩绝不是任谁都能做到的。

    毕竟,在此期间,明朝的经济基础并没有发生变化,户部的收入提升,全是凭借着赵俊臣的开源节流与理财本领!

    此外,官场与商场终究不同,官场上会受到方方面面的掣肘,利益关系更是无比的复杂,下面的官员一个个只会敛财而不懂办事,在这般环境之下,能做出这般成绩,就更加难得了。

    最重要的是,赵俊臣所列举的一系列数字,都还只是表面上的数字,如今任谁都知道,户部早已是明朝最大的贪污集团,国库的每年收入,有很大一部分都被赵俊臣以及户部官员暗中侵吞掉了,若是户部账面上的每年结余已是高达七百余万两银子,那么户部实际上的每年结余恐怕还要再翻一番!

    这也就意味着,自从赵俊臣入主户部以来,国库的实际收入至少提升了三成有余,实际结余更是至少提升了七八倍!

    这种成绩,就更为惊人了!

    在场的徽浙商人们虽然皆是商场老手,每人都拥有着非凡的理财本领与经营手段,但他们扪心自问,却绝无一人可以做到赵俊臣这样的成绩!

    于是,赵俊臣的自吹自擂,也让在场的徽浙商人们突然意识到了一个被他们忽略掉的事实,那就是——赵俊臣除了是满朝上下最知名的贪官、最年轻的权臣之外,也还是德庆皇帝钦定的“理财之术冠绝天下”!

    从赵俊臣的实际成绩来看,德庆皇帝的评价并没有任何的夸张之处!

    *

    暗思之际,在场的徽浙商人们皆是若有所思,许多人隐约间已是猜到了赵俊臣这一番话的隐含深意。

    与此同时,徽浙商人们也皆是抓住机会纷纷恭维赵俊臣,大肆夸赞赵俊臣的本领与功绩,一时间又是恭维如潮的景象。

    “赵大人的功绩,实在是彪炳青史、千年少见,恐怕唯有春秋时期的管仲圣人可以相提并论了!”

    “陛下认为赵大人的理财之术冠绝天下,如今看来,这般评价绝对是恰如其分!吾等徽浙商人在理财方面虽然也算是稍有心得,但与赵大人您相比,却不啻于云泥之别,相差甚远、自愧不如!”

    “朝廷离不开国库,而国库离不开赵大人,由此可知,赵大人您乃是是国之柱石,朝廷可以一日无内阁,却不能一日无赵大人呀!”

    就这样,在他们的恭维讨好之下,赵俊臣已是成为了明朝数百年来的第一能臣、首席功臣、不可或缺的擎天柱石……

    类似的恭维,赵俊臣早已是听过无数次,也早已是习以为常,此时听到徽浙商人们的恭维讨好之后,赵俊臣依旧是神情淡然,并不见任何的得色。

    只等徽浙商人们的恭维讨好告一段落之后,赵俊臣才缓缓说道:“多谢各位的赞誉,但本官实在是愧不敢当,户部能有今日的成绩,其中固然有本官经营方法得当的缘故,但最主要的原因,却还是陛下的圣明睿智、朝廷的鼎力相助,以及户部的资源与底蕴,若是没有陛下的识人之明,本官也无法掌控户部,若是没有朝廷的政策相助,户部的发展也不能顺风顺水,若是户部没有税赋之权、国库积存,本官也只能白手起家,更不会有今日之政绩,如此种种,也皆是本官经营户部之际的优势所在!”

    赵俊臣所说的这一番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