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政大明-第4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一见,果然是才智过人、非同凡响!当初,我也曾在何明老师门下学习诗书,说起来,你我也算是师兄弟了。”

    说话之间,朱和坚的表情十分亲切,很容易让人心生好感。

    顿了顿后,朱和坚又说道:“刚才,太子殿下也曾向我询问对策,然而我仓促间只是想到了‘设法取得父皇谅解’这一步,并且只是一个大略的方向罢了,并不似你的方法一般详尽可靠……何明老师果然是没有找错传人,太子能够得到你的辅佐,何其之幸?”

    另一边,赵山才也终于知晓了眼前之人的身份,竟是传说中的七皇子朱和坚!

    在此之前,赵山才见朱和坚虽然是年纪轻轻,但已是气度雍容,十分不凡,还可以与太子朱和堉并肩而坐,身份必然是十分尊贵,但因为“皇子不得参政”的惯例,赵山才却是一直没有往这方面猜想。

    听到朱和坚的夸赞之后,赵山才连忙垂首谦虚道:“七皇子殿下您过誉了,学生的诸般想法,皆已是构思多日,可谓是准备充足,而七皇子殿下您能够在仓促之间就想到根本之处,却是远胜于学生了。”

    与此同时,借着垂头的动作,赵山才也掩饰了自己眼中的震惊与忌惮!

    当初,前任太子太师何明考虑到自己年纪渐老,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撒手人寰,但又不放心太子朱和堉的处境,所以就收下了赵山才作为关门弟子,将一身所学尽数传给了赵山才,希望赵山才今后可以代替自己辅佐太子朱和堉——这也是赵山才投靠太子朱和堉的真正原因!

    在此期间,何明也曾向赵山才详细介绍了京城里的人物与形势——按照何明的说法,等赵山才进入官场之后,有两个人一定要千万留心,第一个人是内阁首辅周尚景,此人的手段心智皆是高明无比,即使是何明也未必能够赢过,自是不提;至于第二个人,则是七皇子朱和坚!

    据何明所说,当年太子朱和堉与七皇子朱和坚一同拜在自己门下学习,期间何明对待朱和坚的态度十分冷淡,这一方面是因为朱和坚并非是当朝储君,不适合学习何明的帝王心术,另一方面则是何明发现朱和坚太聪明了,并且性格有些偏激,也隐隐表现出了一些野心,所以何明就对他更加防范了。

    只是,朱和坚与朱和堉同堂学习,自然还是不可避免的学到了一些帝王心术的本领,虽然只是一些皮毛罢了,但以朱和坚的天赋,或许还真有可能将它们融会贯通也说不定,到了那个时候,以朱和坚的偏激性格,或许就会成为一个隐患。

    也正因为如此,赵山才得知眼前之人就是七皇子朱和坚之后,心中震惊之余,亦是心生防范,只觉得“太子。党”如今的内部形势,未必是那么简单!

    另一边,太子朱和堉最是看重七皇子朱和坚,听到赵山才的谦逊之后,同样是点头表示赞同,道:“是啊,七弟你一直在府中养病,对于朝中局势变化丝毫不知,直到现在才稍稍了解了一个大概,能够仓促间想到这么多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当然,山才先生亦是才智高绝,但咱们都是自己人,却也不必比较高下。”

    朱和坚笑着点了点头,又转头向太子朱和堉说道:“三哥,这赵山才的举手抬足之间,似乎颇有何明老师当年的风采,今后加以磨练,必然会成就大器……只是现在嘛,却还是有些稚嫩!”

    听到朱和坚的说法,似乎也不赞同赵山才的提议,不由眼前一亮,问道:“哦?怎么说?”

    朱和坚轻轻摇头道:“与赵山才的想法相同,其实我也认为,商税整顿的事情还是交给赵俊臣处理最好,满朝官员之中也唯有他才能担此重任!我知道三哥你一向不喜欢赵俊臣,但你不能否认他在理财方面确实有独到之处!然而,仅仅因为这样,咱们就一定要向陛下举荐赵俊臣、并且还要与赵俊臣合作吗?却也未必!依我看来,商税整顿之事,要不然就由咱们来全权处理,要不然就尽数交给赵俊臣去办,但就是不能相互合作!”

    “哦?七皇子为何要这样讲?还请赐教!”

    赵山才想要试探一下七皇子的心智与态度,于是开口询问道。

    七皇子朱和坚轻轻叹息一声,说道:“道理很简单,咱们与赵俊臣的关系十分紧张,若是相互合作、一同整顿商税,必然会陷入相互扯皮、相互阻碍、相互推卸责任的恶性循环之中,到了那个时候,不仅商税整顿无法收到成效,朝野局势也将会进一步的动荡不安……”

    说到这里,朱和坚的表情认真了一些,一副大公无私的模样,又说道:“商税关系到我朝的根本利益,这个时候,咱们应当以大局为重,以解决问题为首要之务,若是咱们与赵俊臣的合作降低了商税整顿的成功可能性,那又为何要合作?”

    “原来如此,学生受教了!”

    听到朱和坚的解释之后,赵山才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没有反驳。

    七皇子朱和坚的意外出现,让赵山才决定暂时收敛自己的锋芒,先观察形势的变化。

    另一边,见赵山才被朱和坚说服之后,朱和堉却是面露喜色,说道:“既然如此,这件事就这么决定了!我不会主动向父皇举荐赵俊臣,更不会与赵俊臣合作整顿商税,但整顿商税的事情,也绝不能落入赵俊臣手中,这件事情我一定会向父皇据理力争!”

    听到朱和堉的决定,场上众人皆是点头表示赞同。

    唯有赵山才隐隐叹息了一声!

    因为赵山才知道,太子朱和堉扭转自身局势的最好方法,已是被太子朱和堉亲自放弃了。

    可惜,出于各方面的原因,赵山才却是无法阻止!

    ……

    PS:恩,今天第二更!六千字大章节。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七章。德庆回京(一)。() 
……

    ……

    在通州歇了一天时间之后,到了第二天清晨的卯时一刻,南巡船队终于是再次起航,向着京城驶去。

    不同于此前的行程仓促、紧赶慢赶,离开通州之后,南巡船队的航速悄然间变得缓慢了许多,气势也稳重庄严了许多,表现出了一副悠然自若的态度,尽显帝王出行的从容自信,仿佛德庆皇帝回京的原因只是因为游兴尽了而已。

    怎么说呢,有些事情,大家都知道,但必须要装作不知道,还有些事情,哪怕已是成为了公开的秘密,但也必须要装模作样、********,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政治”了。

    不过,通州距离京城只有三十里左右的距离,所以南巡船队的航速虽然是缓慢了许多,但依然是赶在辰时之前来到了京城!

    至此,历经四个多月之后,德庆皇帝终于是结束了南巡、回到了京城中枢。

    为了迎接德庆皇帝回京,自太子朱和堉、阁老黄有容以下,所有留守京城的朝廷官员皆是出城相迎,场面颇是隆重。

    然而,就在百官迎接德庆皇帝的时候,场上却突然出现了耐人寻味的一幕!

    却说,德庆皇帝步下了龙船之后,面对迎驾的朝廷百官,他先是简短的总结了自己在南巡期间的经历与收获,然后又突然将目光转向了太子朱和堉,开口询问道:“太子,在朕南巡期间,你与几位阁老留在京城,一同掌控中枢局势,朕这样安排是为了让你熟悉政务、趁机向几位阁老学习经验……如今已是过去了数月时间,你可有所收获?”

    德庆皇帝的一番话,看似漫不经心,但实际上则是饱含深意。

    要知道,在德庆皇帝南巡期间,太子朱和堉乃是留守京城的监国,阁老黄有容则是留守京城的辅政,在明面上的地位,自然是太子朱和堉更高,一切也皆是以太子朱和堉为主,而黄有容则只是辅佐罢了。

    然而,因为德庆皇帝的这一番话,情况已是悄然间发生了转变,变成了太子与几位阁老“一同掌控中枢局势”,而太子朱和堉留京监国期间的主要任务也变成了“熟悉政务”、“学习经验”!

    如此一来,商税整顿所造成的混乱局面,自然是不需要太子朱和堉来负责了!

    德庆皇帝的深意,许多聪明人皆是听了出来,纷纷是表情微变。

    正站在太子朱和堉身旁的阁老黄有容,更是因为德庆皇帝的这一番话而面色苍白了许多。

    另一边,听到德庆皇帝的询问之后,太子朱和堉的表情微微一动,稍稍犹豫了片刻之后,终于还是回答道:“回父皇的话,儿臣这段时间以来跟随几位阁老学习政务,颇是学到了许多东西,受益良多。”

    听到太子朱和堉的回答之后,德庆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又温言抚慰道:“那就好,几位阁老皆是经验丰富、老成谋国之辈,你确实需要向他们多多学习……当然,朕知道你向来勤勉,但也不能过犹不及了,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将来的时间还长,也不必太过劳累了。”

    说话之间,德庆皇帝对于太子朱和堉的关切爱护之情,可谓是溢于言表。

    太子朱和堉则是垂首道:“多谢父皇的关爱,儿臣晓得了。”

    德庆皇帝点头之后,再次向太子朱和堉问道:“在朕南巡期间,江山可否太平?各地可有什么天灾人祸?”

    太子朱和堉答道:“在父皇南巡期间,各地并没有天灾人祸出现,天下皆是太平。”

    德庆皇帝依然是点头表示满意,又问道:“朝廷中枢可有什么积存的政务没有得到处理?”

    太子朱和堉答道:“数月以来,朝中并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政务,儿臣与几位阁老皆是按照朝廷惯例处理了,没有政务积存。”

    按道理讲,这个时候德庆皇帝应该再询问“朝野局势是否稳定”、以及“朝廷政令是否畅通”了。

    然而,德庆皇帝就好似忘了这些一般,竟是不再开口询问了,只是抚慰了几句之后,就转身乘坐銮驾,打算就此回宫了!

    不过,德庆皇帝登上銮驾之后,似乎是临时想到了什么,又转身向太子朱和堉说道:“太子你与朕同车而行吧,关于近段时间以来的庙堂局势,朕还想要再向你询问几句。”

    听到德庆皇帝的吩咐之后,太子朱和堉自然不敢违背,快步登上了德庆皇帝的御驾,与德庆皇帝同车而行。

    朱和堉虽然是当朝储君,但能够与德庆皇帝同车而行,却也是非同寻常的恩荣了。

    然而,德庆皇帝自从步下龙船之后,竟是至始至终都没有理会太子朱和堉身旁的阁老黄有容,甚至看都没有看他一眼,反倒是一味的关注太子朱和堉,表现出了明显的维护之意。

    态度亲疏,可谓是一目了然!

    通过这些表态,德庆皇帝的暗示已是非常明显,那就是——商税整顿的事情,太子朱和堉的表现固然是有些莽撞了,造成了朝野局势的动荡,但朕护定他了!至于这件事的替罪羊嘛……黄有容作为南巡期间的辅政阁老,不正是最好的选择吗?

    德庆皇帝的深意,自然是有许多明眼人看出来了。

    所以,当德庆皇帝乘坐銮驾离去之际,许多官员看向黄有容的目光,皆是意味深长,或是饱含同情、或是幸灾乐祸。

    至于此时的黄有容,则已是面色苍白、身体微微颤抖了,再也看不到往常的笑面虎模样。

    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