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政大明-第4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和堉身为储君,若是真做了这样的事情,却是不大光彩。

    所以,听到赵俊臣的描述之后,德庆皇帝目光一闪,已是断然的挥手说道:“太子虽然莽撞了一些,但心性一向刚直,这件事应该只是巧合罢了,却是俊臣你多想了。”

    赵俊臣看了德庆皇帝一眼,似乎想要再说些什么,最终还是说道:“陛下圣明,确实是臣多想了。”

    说到这里,德庆皇帝似乎有些疲乏了,又与赵俊臣商议了几句回京的安排之后,就挥手让赵俊臣离开了。

    *

    等赵俊臣离开之后,德庆皇帝突然重重的叹息一声,靠坐在椅背之上,神色之间满是疲惫与无奈。

    德庆皇帝无论如何也猜想不到,事情竟然会发展到了这一步。

    这次南巡期间,德庆皇帝带走了首辅周尚景与阁老沈常茂,以及朝中各大派系的诸多干将,却留下了性格较为软弱的黄有容担任辅政大臣,又留下了阁老程远道这位太子的铁杆支持者,就是为了让太子朱和堉在京城中树立优势,行事之时拥有绝对的便利。

    然而,德庆皇帝赐予太子朱和堉这么多的优势与便利,是为了让太子朱和堉打压异己、争权夺势的!哪怕是太子朱和堉在德庆皇帝南巡期间陷害大臣、压迫忠良,德庆皇帝也绝不会生气,反而会乐见其成。

    毕竟,与朝中其它几大派系相比,太子朱和堉的势力有些弱小了,又屡屡受到了打压,德庆皇帝这么做也是为了未雨绸缪。

    当然,在此期间,朱和堉若是能够增加一些政务经验、增长一些帝王心术,那就更加好了!

    可惜,德庆皇帝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朱和坚趁着这次难得的机会,不仅没有扩充权势、打压异己,反而搞起了商税整顿,让自己置于风尖浪口之中,得罪了所有的利益相关方……最终不仅浪费了德庆皇帝的良苦用心,还拖了德庆皇帝的后腿,让德庆皇帝急冲冲的赶回京城为他善后……

    这一刻,德庆皇帝只觉得无比的无奈与疲惫……

    与此同时,德庆皇帝心中也终于忍不住的产生了疑虑——朱和堉这样的储君,真的是合格的帝王人选吗?自己百年之后,朱和堉真的能够撑得起大明的江山吗?

    这样的疑虑,对德庆皇帝的打击,却是比他败给了周尚景还要更加沉重!

    ……

    PS:这两章的某些内容,本来应该出现在后面的章节,但一些老读者认为“太子独力推动商税整顿”的剧情属于BUG,所以就提前写出来,算是虫子对这段剧情的解释。

    恩,其实这些内容之前都侧面暗示过了,比如第296章《两份名单》,又比如上上一章关于驿站与信使的内容,再比如七皇子朱和坚的相关内容……而本章只是将原因总结一遍。

    另,”商税整顿”与”商税改革”还是有区别的,太子朱和堉并没有调整税率的权利,虫子也从来没有暗示过太子会调整商税,事实上,虫子前文说过很多次,其实明朝商税算是低的,只是重复收税的问题太严重了,而太子的商税整顿,最开始也只是针对各级衙门私设的收税站点,身为监国,这点权力他还是有的。

    此外,在德庆皇帝离京期间,太子在内阁是占有优势的,别忘了太子的铁杆支持者程远道虽然经常打酱油,但也是阁老啊。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九章。撬墙角(上)。() 
……

    ……

    就在赵俊臣求见德庆皇帝的同时,德庆皇帝宣布返京的旨意也传到了伴驾百官的耳中。

    除了周尚景、赵俊臣、沈常茂等寥寥几位朝中权臣之外,绝大多数伴驾大臣都不明白德庆皇帝为何会突然宣布返京,德庆皇帝与周尚景的博弈斗法,又为何会嘎然而止。

    但很显然,能让德庆皇帝临时改变主意,并且态度还是如此的急切,必然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了。

    在官场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自保,想要自保就必须先要判断局势的走向,想要判断局势的走向,就必须先要获取准确的消息,所有后知后觉、反应迟钝的官员,都无法在诡谲多变、危机四伏的宦海之中生存长久。

    所以,得到了德庆皇帝回京的旨意之后,绝大部分伴驾官员都在四处打探消息,但因为德庆皇帝暂时封锁了消息的缘故,他们不论是如何打探消息,都没法获取准确的情报,只知道京城里发生了大变故,德庆皇帝急切返京是为了稳定局面。

    但所谓的“大变故”究竟是什么,却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如此一来,德庆皇帝与周尚景的神仙斗法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了,但伴驾的百官依然是一副人心惶惶、疑神疑鬼的氛围。

    *

    因为赵俊臣与周尚景暗中作祟的缘故,在德庆皇帝南巡期间,黄有容虽然留在了京城中枢、成为了辅政大臣,可谓是大权独握,但黄有容手下的三大干将——少傅张诚、礼部尚书林维、大学士霍正源,却皆是进入了伴驾名单,与德庆皇帝一同南巡。

    很大程度上,也正因为如此,黄有容才会无法压制住太子朱和堉,让朱和堉顺利的进行了商税整顿计划。

    另一边,张诚、林维、霍正源三人,也因为黄有容留京的缘故,无法及时接触到朝廷机密,总是有些后知后觉。

    德庆皇帝宣布了返京的旨意之后,张诚、林维、霍正源三人同样是疑神疑鬼、心中惊疑,所以他们马上就聚到了一起,一同猜测德庆皇帝突然返京的原因。

    但与绝大多数官员一样,因为缺少准确可靠的消息,任是他们如何猜测,也无法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

    于是,他们就想到了盟友沈常茂。

    当然,如今的沈常茂已是接替了周尚景,晋为新一任的内阁首辅了——从某方面而言,德庆皇帝与周尚景的这场博弈,竟是让沈常茂成为了最大获利者。

    不过,沈常茂的身份虽然是愈加尊贵了,但他与黄有容依然处于结盟关系。

    所以,张诚、林维、霍正源三人猜不出所以然之后,决定去寻找沈常茂询问消息。

    然后,沈常茂很热情的接待了他们,不仅亲自出门迎接三人,还多有夸赞之言,完全看不见平日里的冷厉模样,让张诚、林维、霍正源皆是有些受宠若惊。

    来到客厅之后,沈常茂与黄党三位干将各自落座。

    接着,不待张诚、林维与霍正源开口讲话,沈常茂已是感慨万千的说道:“说起来,老夫与黄阁老同朝为臣二十余年,对于黄阁老的为人、心智、手段,心中一直是十分钦佩的,但因为种种原因,形势逼人之下,这些年来老夫与黄阁老总是敌对多于合作,如今回想起来,却是让人感慨万千啊。”

    虽然,张诚、林维与霍正源三人皆是急于打探消息,但沈常茂的身份十分尊贵,既然沈常茂突然发出了感慨,三人也只能暂时顺着沈常茂的话题往下谈。

    于是,张诚笑道:“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如今首辅大人您与黄阁老已是结盟,双方成为了合作关系,相信我们今后的合作只会越来越紧密,过往的那些冲突,也只是过眼云烟罢了。”

    沈常茂点了点头,说道:“确实如此,现在想想,黄阁老当真是眼光长远,你我两家合作也确实是一招妙棋,自从两家合流之后,咱们在庙堂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诸般行动也是无往而不利,即使是周尚景也不敢小觑咱们,更别说赵俊臣那个资历浅薄的小辈了……说起来,老夫今日能够成为新任首辅,也离不开你们的大力支持啊!”

    听到沈常茂这么说,张诚等人皆是态度谦逊,表示不敢居功。

    只是,自谦之余,张诚、林维与霍正源三人的神色皆是有些尴尬。

    毕竟,黄有容与沈常茂的合作前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双方的地位平等、权柄相当,如今沈常茂成为了内阁首辅,今后就要压过黄有容一头了,若是长此以往的话,“黄党”今后会成为“沈党”的附庸也说不定。

    不过,这些只是远虑罢了,当务之急还是向沈常茂打探德庆皇帝突然返京的具体原因。

    只是,张诚、林维与霍正源三人还没来得及开口询问,就听到沈常茂再次感叹道:“你我两家合作,可谓是好处多多,只要同心协力的话,这庙堂之中没有什么可以难得到我们,所以,老夫已是决定,你我两家今后要进一步的加深合作,若是能够亲如一家、不分彼此,那就最好不过了。”

    说完,沈常茂笑眯眯的看了三人一眼,又意味深长的说道:“事实上,在老夫看来,三位大人与自己人已是没有任何区别了,从今往后,只要老夫还留在内阁,就绝对少不了你们的好处。”

    听到沈常茂的讲诉,张诚、林维与霍正源的眼中皆是闪过了一丝惊疑。

    沈常茂的这一番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亲如一家”?什么叫“不分彼此”?什么叫“自己人”?“绝对少不了你们的好处”又是什么意思?

    难不成,沈常茂成为了内阁首辅之后,竟是野心膨胀,打算吞并“黄党”了?

    如今沈常茂虽然成为了内阁首辅,但也只是地位尊贵了一些,他与黄有容的权势影响只是旗鼓相当而已,想要吞并“黄党”?沈常茂只怕没有这么好的牙口!

    若是沈常茂真想要趁机吞并“黄党”,就绝不应该如此急切,也不应该表现的如此明显,徐徐图之、逐步渗透才是最好的办法!

    按理说,沈常茂绝不会是如此的无智之辈,应该明白这些才对!

    惊疑之间,三人之中才智最为出众的霍正源心中闪过了一丝不祥的预感,只觉得京城里发生的变化不是那么简单。

    于是,霍正源向沈常茂试探道:“首辅大人您的这般想法,自然是最好不过了……只是我等三人一向唯黄阁老马首是瞻,所以这件事情沈首辅您与黄阁老商议就好,只要您与黄阁老达成了一致意见,我等无不遵从!”

    “黄阁老?嘿嘿……”

    听到霍正源的这一番话,沈常茂突然怪异的笑了起来。

    *

    太子朱和堉整顿商税之后,虽然是捅了一个大篓子,引起了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反弹,但朱和堉贵为储君,德庆皇帝绝不会轻易的放弃他。

    所以,为了平息众怒、也为了稳定朝野局势、又为了保护太子朱和堉,德庆皇帝只能找一只替罪羊了。

    这只替罪羊的最好人选,无疑就是留京辅政的黄有容了!

    所以,太子朱和堉开始整顿商税之后,就已是注定了黄有容黯然下台的结局!

    赵俊臣能够想到这一点、周尚景能够想到这一点、黄有容本人能够想到,沈常茂自然也同样能够想到这一点!

    于是,对于朝中的几位权臣而言,如今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稳定朝野局势,而是瓜分黄有容的政治遗产、朝堂权势!

    赵俊臣是这样想的,并且已是准备了许久。

    沈常茂也同样是这样想的,并且已是利用自己身为黄有容盟友的身份,打算近水楼台先得月了!

    盟友只是暂时的,唯有自己的利益才是永恒的,若是出卖盟友能够获取更多的利益,那么“背信忘义”也是可以接受的事情。

    关于这一点,沈常茂早已是深有体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