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政大明-第2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事情到了这一步,只要德庆皇帝下定了决心,即使我与周尚景两人联手,再加上黄有容、沈长茂他们,怕也很难阻止密折制度的实行,最多只是拖延些时日罢了,所以我的诸般计划,也需要加快进度才行,否则等到德庆皇帝日后想要过河拆桥之际,我就真没有任何的反抗之力了。”

    暗思之间,赵俊臣心中原先对于李纯臣的好感,顿时荡然无存。

    在此之前,赵俊臣一直以为李纯臣只是一个有野心也十分聪慧的年轻人,对他颇是欣赏的——这种欣赏,也许有些类似于周尚景在看待目前的赵俊臣。

    然而,在看到了这份答卷之后,赵俊臣却发现这个李纯臣虽然足够聪慧,却目光短浅!难道他不知道“密折制度”一旦实行,他自己就再也无法抵抗皇权的力量了吗?到了那个时候,官阶再高、勋位再贵,又有何用?更不要说他这么做会把朝中的几大权臣全都得罪光了。或者,他的野心仅止于“得到陛下赏识”这一步吗?

    ~~~~~~~~~~~~~~~~~~~~~~~~~~~~~~~~~~~~~~~~~

    而就在赵俊臣暗思之间,时光流逝极快,许庆彦终于去而复返。

    只见许庆彦推门而入后,向赵俊臣禀报道:“少爷,去周尚景府中送信的人回来了,一同前来的还有周府的一位管事,名叫周全。”

    赵俊臣点了点头,说道:“带他来见我。”

    片刻后,许庆彦领着一名中年人进入书房。

    “小人周府管事周全,见过赵大人。”

    周全见到赵俊臣后,毕恭毕敬的行礼问安道。

    赵俊臣点了点头,说道:“不必行礼,我送去的那份纸卷,周首辅想必已经看了,却不知他有什么看法?”

    周全垂首答道:“我家首辅大人说,感谢赵大人您的提前通知,但这件事情,他一时间也没有办法可以阻止,我家首辅大人虽然是今科殿试的阅卷大臣之首,但阅卷大臣总数有十余人,其中更还有程远道等愚忠之人,更何况今科殿试的题目意味深长,陛下他恐怕还会亲自审阅,所以这份考卷陛下他无论如何都会看见的,而陛下一旦看到,也必然会按着考卷上的法子实行,到时候即使朝中各派齐心协力一同阻止,怕也只能阻挡一时而已。”

    赵俊臣点了点头,这些他事先已经想到了,只是问道:“那么,首辅大人他对于这密折制度,又有何见解?”

    周全微微一笑后,说道:“我家首辅大人说,自古以来,就从没有完美无缺的政策,许多政策在设想之初会让人觉得天衣无缝,看着颇是吓人,但实行日久之后,总会被人找出破绽,而一旦有了破绽,那么这个政策也就再没了效应,所以赵大人您也不必担心,只要静观其变即可。”

    赵俊臣轻轻叹息一声,说道:“原来如此,首辅大人果然好城府,倒是我毛躁了,你回去转告首辅大人,就说若是他日后找到了这密折制度的破绽,还望他不吝赐教,我这人愚笨,却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个制度的破绽所在。”

    从某方面而言,周尚景的道理并没有错,这天下确实没有完美无缺的政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本就是官员们的安身立命之本,任何一项政策与制度,只要认真寻找,就一定能找到破绽之所在。

    不过,在赵俊臣看来,这“密折制度”的破绽即使真的存在,这个破绽恐怕也是极少极小,即使发现了也难以利用。否则另一个历史时空中的清朝时期,为何就没有任何官员能够在“密折制度”下抵抗皇权的力量?

    所以,赵俊臣觉得,周尚景这一次怕是轻视了这个“密折制度”的严重性。

    事实上,明朝的“密疏制度”就已经够烦人了,更别说是加强版的“密折制度”!

    不过,既然周尚景已经表明了看法,那么赵俊臣也没有直接质疑,只是借着这一句话暗中提醒。

    另一边,听到赵俊臣话语中的暗示,周全微微一愣后,点头道:“小人明白了,回去后一定会转告我家首辅大人。”

    赵俊臣又是一声轻叹,见周全没有别的话要说,便挥手道:“庆彦,送客吧。”

    …………

    当许庆彦再次回到书房之后,已经打定主意要加快自己各种计划进度的赵俊臣,向许庆彦问道:“前些日子,我曾让你在‘悦容坊’的各家分店中,挑选一些忠心且精明能干的掌柜,这件事你办的如何了?”

    许庆彦微微一愣,不知道赵俊臣为何会突然转变话题,但还是答道:“回少爷,人选我都已经挑选好了,只是如今‘悦容坊’的分店已经开遍了长江以北,许多被我选中的分店掌柜还没有赶回京城,我原本打算等人到齐之后,再一起带来见你。”

    赵俊臣沉吟片刻,说道:“不必了,让那些已经到了京城的掌柜们明天就来见我!我有许多事情要吩咐他们去办,如今时间紧迫,需要提前开始,至于那些没赶来的那些掌柜,就让他们后续再加入好了。”

    “明白了,少爷。”许庆彦很干脆的答应道,没有似往常一般提出疑问。

    因为,许庆彦发现赵俊臣自从看到那份答卷之后,整个人都出现了一种紧迫感。

    “另外,府中账上目前有多少银子?”赵俊臣再次问道。

    赵俊臣虽然是个大贪官,但却从未关心过自己的身家,这还是他第一次询问自己手中的银子数量。

    不过,对于这件事情,一向都是财迷的许庆彦倒是十分清楚,事实上,这些银子一向都是由许庆彦负责,赵俊臣平时身上甚至都不带银票与银子的。

    果然,听到赵俊臣的询问后,许庆彦马上回答道:“少爷,咱们如今府中白银有三百七十一万八千余两,其中现银七十三万两,其余皆是存在银号里德银票,还有黄金二万三千三百余两,而府下诸般产业与商铺之中,也存着不少金银,但这些一向是方茹在负责,具体数目我并不清楚。此外,府中的古董、珠宝之类,还有……”

    回答之间,许庆彦神色满是兴奋,这是金银数目,总是会给他带来一种特有的满足感。

    “其他就不用说了。”赵俊臣挥手打断道:“你马上从这些金银之中取出一半数目来,恩,全都要银票,我明天见那些掌柜的时候要用。”

    “一半?”许庆彦惊叫道。

    赵俊臣皱眉道:“怎么?这些钱我不能动了?”

    见赵俊臣神色严肃,许庆彦不敢再质疑,连忙回答道:“我马上就去准备。”

    “还有,太子那边可有消息?他什么时候回京?”赵俊臣又问道。

    “根据消息,若是不出意外,应该在两日之内回京。”

    “我派去扬州的苏西卿和肖文轩,算算时间应该已经到了扬州了,目前可有回信?”

    “还没消息,若是有了回信,我会第一时间通知少爷的。”

    ……

    “密折制度”的实行,必然会极大的增强皇权的力量,目前虽然还只是一点点苗头,但依然是让赵俊臣急迫性大增。

    所以,赵俊臣开始加快自己各种计划的进度了。

    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虚的,唯有实力才是正道!

    …………

    PS:恩,第二更!今天共更新万字!(我的小说《摄政大明》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五章。扬州赵家。() 
………

    扬州,直属于南直隶,两淮盐业专卖和南北货贸易的中心之地,在这里,人口百万,经济繁华、物产丰饶、文化昌盛、风景如画!在这里,无时无刻,都有巨贾与才子们汇聚,古今中来,更有无数的名士们流连忘返。

    而德庆皇帝登基之后,数次来此“巡幸”,更是让这座城市名声大噪,经济也进一步的繁荣,到了如今,已是成为了长江以南数一数二的名城。

    曾有人说,只要金子还是金色的、银子还是银色的,那么扬州便永远都是扬州,其繁华昌盛将永不衰退。

    才子的佳篇偶成?巨贾的一掷千金?佳人的爱情传说?名士的来来往往?这些对其他城市而言绝对会是轰动一时的重大消息,但在扬州每天都有发生,丝毫不会令扬州百姓感到新奇,或许会在茶余饭后谈论几句,但过几天也就忘了。

    不过,近些日子以来,扬州又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事情即使对于见多识广的扬州百姓们而言,也绝对是轰动的,更是影响深远的,以至于到了今日,也还有不少人在议论纷纷。

    这件事情,便是扬州大族赵家突然向外界宣布,曾经的科举状元郎、当今庙堂中最炙手可热的权臣之一、德庆皇帝最为宠信的大臣、已是官拜户部尚书并还兼任着西厂厂督与内承运库总管的赵俊臣,竟然是赵家的子孙!而就在不久前,赵俊臣已经和赵家认了亲!

    除此之外,赵家还放出了消息,因为赵俊臣的认祖归宗,等到不久后德庆皇帝南巡到了扬州的时候,将亲自御临赵家府中做客,并会赏赐给赵家极大的恩典,不仅从赵家年轻子弟中挑选多人进入国子监,更还要从赵家适龄女子中挑选一位接入宫中册封为贵人!

    如此种种,诸般消息,对于扬州而言,不啻于一场地震!

    可以说,江南数省的势力与利益分配,都因此而彻底变动了,如此一来,扬州的百姓们自然是十分关心。

    事实上,赵家传出这个消息没多久,南直隶的各级官员,便无一缺席的纷纷拜访了赵家,并且在拜访期间皆是态度谦恭,丝毫不敢摆父母官的架子,这也侧面印证了赵家传出的这些消息的真实性。

    赵家,原本就是扬州数得着的大家族,不仅族人众多,并且拥有良田千倾、以及几十家漆器与玉器的作坊店铺,还与历任的当地父母官交情深厚,在扬州一地,少有人敢与之相争,如今又多了赵俊臣这样的大靠山,以及德庆皇帝的诸般恩典,今后别说是扬州一地了,怕是整个江南区域,都没人敢招惹了吧?

    所以,赵家的所有族人这些日子以来尽皆是一片喜气洋洋、扬眉吐气、志气高昂的模样。

    然而,并没有多少人知晓,此时赵家内部的气氛,却尽是剑拔弩张的样子!

    ……

    赵家是一个庞大家族,内部分支众多,仅是族中三十岁以下的嫡系男子,便有二十余名,而适龄未嫁的嫡系女子,也同样有十一二人,若是再把所有沾亲带故的那些适龄男女加在一起,数量怕是还要翻上一番。

    然而,德庆皇帝赐给赵家的恩典,却是名额有限,国子监的名额只有六七人,入宫的名额更是只有一个,如此一来,僧多粥少之下,赵家内部自然是竞争激烈。所有的分家皆有着自己的小算盘,明争暗斗之下,原本彼此间还算亲密的关系也顿时反目成仇,相互下绊子、说坏话、甚至是直接动手揍人,如今在赵家内部竟然已是成了常事。

    可以说,这些日子以来,既是赵家最威风最风光的时期,也是赵家内部最松散最内耗的时期,若不是因为任谁都知道赵家从今往后必然是前途远大、好处多多,恐怕已经有人分家自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