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秋霸途-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白起,厉害啊!”曹操抚须称赞,一脸仰慕之色。

    就连心高气傲的周瑜也为之折服:“楚国已经足够强大,但在秦国面前却显得不堪一击。十万大军啊,说没就没了,实在让人心痛!”

    十万可不是个小数目,方离利用外挂,在周瑜、曹操、赵云、荀彧、张辽等三国精英的辅佐下,苦苦打拼了这些时日,也不过才拥有了十一万军队。

    放眼整个天下,总兵力超过十万的不过齐、秦、楚、晋、赵、魏、韩、燕、吴、越、鲁、宋、郑、唐等十四家诸侯,白起相当于用一场战役便歼灭了一个准强国的兵力。

    这样的军事才能怎能不让人侧目,即便强如曹操、周瑜也是自叹弗如。

    更让方离忧心如焚的是二十万秦军压境,距离宛城不过四百里的路程,在魏晋联合进攻的情况下,只要秦军发起进攻,势必会席卷唐国,势如破竹。

    “若是白起率秦军向宛城和荥阳发起进攻,该如何是好?”

    方离站起身来在大堂中来回踱步,坐立难安,“凭秦军的兵力与战力,要破宛城和荥阳,想来不过半天的事情,该如何应付?”

    周瑜安抚道:“我看灌将军在书信中说了,已经派人把伊阙之战的噩耗向楚公禀报。我想凭楚国的实力,肯定咽不下这个耻辱,楚军肯定会向秦军发起进攻,想来白起绝不会贸然进攻我大唐。”

    “公瑾的分析言之有理,但还得尽早把魏军击退,派兵增援池阳、绛关,回军防御宛城、荥阳,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方离非常赞成周瑜的看法,但依旧为目前的局势感到担忧。

    楚国的援军已经烟消云散,即使熊侣再次出兵,肯定也不是为了援唐而来,能够扛住秦国的进攻就已经算是不错,想要击退晋魏,就别想再指望楚国了。

    更让方离感到担忧的是楚国虽然人口、兵力与秦国相当,但在文武的质量上实在无法和强秦相提并论,甚至比起魏、赵来也没有多少优势。

    秦国知名统帅一大把,除了白起之外,大名鼎鼎的还有王翦、王贲父子,还有蒙恬、蒙鹜、司马错、章邯、樗里疾、蒙毅、王龁、甘茂、李信、王离、内史腾等一大帮留名青史的武将。

    在文官方面,秦国也有商鞅、李斯、范睢、张仪等一帮全史顶级内政人才,而且还有嬴政这个boss级的储君,以及嬴稷、嬴驷这些公室宗亲。

    甚至在方离看来,毫不夸张的说,现在的秦国在人才储备上已经拥有了对抗任意三家诸侯联合的实力。忽略兵力和人口因素,即便齐、楚、赵三强联合,在人才方面也未必能够胜过强秦。

    反观楚国,如果不是项羽的存在,几乎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武将。

    文臣靠着孙叔敖领衔,被项羽从虞国拐去的百里奚竟然是数一数二的文官,武将方面除了项燕、项梁父子略有名气之外,方离觉得像斗伯比、斗廉、成得臣、昭阳之流,不见得比张辽、英布出色。

    “现在的楚国,完全靠着一个项羽支撑,要想战胜秦国,几无可能啊!”方离在心中叹息一声。

    甚至换个角度来说,把百里奚这个大才送给楚国对唐国也是大有裨益。

    百里奚的加入提升了秦国文臣的质量,提升了楚国的国力,帮助楚国拖住秦国,对于方离的称霸之路至关重要。

    若是没有一个强国扛住大秦,唐国想要崛起简直是痴人说梦,以秦国之强,岂会坐视卧榻之侧崛起一个强国,定然会不惜代价的猛攻唐国。

    可以说楚国的存在,替唐国吸引了秦国的火力,让唐国得到了发展的良机。楚国越强,对唐国越有好处。

    “我们大唐以后要想称霸天下,就必须依仗楚国这个铁杆盟友,居心叵测的韩赵是绝对不可靠的!”

    方离在大堂中来回踱步,对于未来局势的判断越来越明朗。

    “熊侣这次为了救援我们唐国,付出了十万大军的代价,我方离及唐国上下欠他一个情分,将来必然报答!”

    楚国拥有广袤的疆域,充足的人口,庞大的兵力,却没有优秀的统帅,这让方离遗憾不已。

    如果能够利用系统赠送给楚国几个人才,方离一定毫不犹豫,但可惜没有。

    而曹性的阵亡也让方离感到遗憾,这可是唐国牺牲的第一个召唤出来的武将。养由基的加入又让方离感到兴奋,用一个神射手取代曹性,这波还是不亏!

    “操有一计!”

    看到方离坐立不安,好似热锅上的蚂蚁般走来走去,曹操拱手喊了一声。

    方离忽然脑海中灵光一闪,猛地一拍大腿:“寡人也想到了一计!”

    周瑜莞尔一笑,诧异道:“这么巧?瑜竟然也想到了一计。”

    方离笑道:“既然如此,咱们君臣便写在手上,看看都是什么计策?”

    当下由方离最先提笔,在掌心写了一个字,周瑜次之,曹操最后。

    “咱们君臣同时把掌心摊开,看看写的什么?”

    方离话音落下,三人同时伸手摊掌,竟然都是写着一个“赵”字。

    方离苦笑:“楚国与韩国都已经出兵,我大唐如今能够求援,而且又希望出兵的也就只剩下赵国了。”

    “为何不向齐国求救试试?”一直沉默不语的赵云插了一句。

    方离摇头:“齐国与鲁国苦大仇深,而齐国的盟友吴国与楚国也是苦大仇深,我们大唐与楚、鲁皆是盟友,齐国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岂会出兵救援我大唐?”

    周瑜捏着下巴道:“赵国去年没有沾到光,觉得为我们大唐做了嫁衣,所以赵雍今年一直在作壁上观。这次晋魏联合进攻我大唐,赵雍也没有任何动作,反而狮子大开口!”

    原来前几天公孙衍刚刚与赵国的使者来了一趟雍城,向方离提出了出兵援唐的条件。

    那就是五十万石粮食,十万张白纸。

    白纸可以慢慢生产,分批送给赵国,但粮食必须马上拨付,否则赵军绝不发一兵一卒。

    方离让公孙衍先返回邯郸设法稳住赵雍,容自己再另外想想办法。

    “送给赵国五十万石粮食作为报酬也无可厚非,但就怕赵雍收了粮食依旧不肯出兵。等着咱们和魏晋拼个两败俱伤,他们赵国好坐收渔翁之利!”

    方离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最不利于唐国的局面,“所以我们必须设法让赵国出兵,还不能损失粮食。”

    “那就来个监守自盗吧!”曹操抚须诡笑。

    周瑜同样发出会心的一笑,“把粮车里面全部装上干柴,再放出风声给魏军,让魏军一把大火烧掉。如此咱们既不用付出粮食,又能激怒赵雍!”

    方离大笑:“哈哈还得在粮车上面覆盖些粟米,让赵国的使者亲眼所见,否则怕是瞒不过蔺相如、赵胜、李牧这些人精。”

    三人齐声大笑:“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只要计划成功,盛怒的赵雍肯定会出兵攻魏!”

周一了,求个票() 


一百四十八 脚踏两条船() 
方离的计划要想成功,还必须有赵国使者亲眼所见才行,否则只能是自说自话。

    方离思前想后,决定给刚刚返回邯郸的公孙衍修书一封,让他物色人选,促成此计。此人必须在赵国有一定的地位,还不能太细心精明。

    公孙衍在赵国待得久了,而且享受高官厚禄,方离拿不准他此刻到底更偏向唐国一些还是更偏向赵国一些。

    毕竟已经时过境迁,现在的唐国已经不是当初的虞国,现在的公孙衍也不是以前的公孙衍。在赵雍的拉拢重用之下,天知道公孙衍有没有乐不思唐?

    虽然公孙衍留在赵国的名义是方便协调唐赵之间的联合事宜,加强两国沟通,不辞而别会破坏联盟关系。可公孙衍如果铁了心归唐,不信就找不到逃离的机会?

    前几天公孙衍可是刚刚代表赵国来了雍城一趟,转达了赵雍出兵的条件。虽然方离又托公孙衍回去设法稳住赵雍,但如果公孙衍不想走,方离肯定会另外派遣使者前往邯郸,将公孙衍留在唐国,但公孙衍并没有露出愿意留下来的意思。

    一去不复返的例子在春秋战国比比皆是,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公孙衍真要是有意跳槽赵国,方离对此也表示理解。

    正好这次的计划是个契机,方离打算借机试探一下公孙衍的内心是否还忠于唐国?

    如果计划能够成功,则说明公孙衍依旧心系唐国,反之,公孙衍则已经属赵。

    “公孙犀首啊公孙犀首,就用这个计划来检阅下你我之间是否还有君臣之缘?”

    方离笔走龙蛇,很快给公孙衍修了一封书信,让他在赵国物色一个有分量但却又粗心大意之人前来唐国押解粮草,促成“假烧粮草”之计。

    曹操与周瑜方离此举极为反对,认为公孙衍在赵国时日已久,况且又被授予上大夫之职,其内心很可能早已倒向赵国,若把计划知晓于他,十有八九会泡汤。

    但方离却坚持己见,认为不付出代价,就猜不透公孙衍的心理。

    如果能用这个计划认清公孙衍现在的态度,就算泡汤了也值得,若公孙衍还心系唐国,那以后就继续重用,用人不疑。

    如果公孙衍倒向赵国,那就划清界限,再无瓜葛。

    听了方离的话,曹操与周瑜才不再规劝,只是有些惋惜,“用一个非常不错的计划来检验公孙衍的忠诚,有些可惜啊!”

    方离笑笑:“无妨,寡人适才又想到了一个计策,说不定能要庞涓的性命,重创魏军。”

    曹操与周瑜闻言俱都精神为之一振:“哦主公有何妙计?”

    方离露出神秘的笑容:“天机不可泄露,先把书信送到邯郸,看看公孙衍能否帮我们骗赵雍出兵攻赵?如果公孙衍已经完全倒向赵国,我们大唐只能靠自己了!”

    从唐国雍城到赵国邯郸不过五百多里路程,使者快马加鞭,用了一天半的时间便将书信送到公孙衍的手中。

    “方伯辅这是在试探我,让我纳上投名状啊!”

    公孙衍看完倒吸一口冷气,捏着第一次看到的白纸,内心波澜起伏,如坐针毡。

    “这玩意真好,柔软细腻,字迹清晰,方便携带,比竹简高级多了!”

    公孙衍不禁对书信的内容再三揣摩,而且对书信的材质也是叹为观止,赞不绝口。

    其实在公孙衍的内心还真有脚踏两条船的想法,赵雍待他不薄,赵国也是天下五大强国之一,公孙衍还真有留在赵国的意思。

    但想想头顶上还有蔺相如、平原君赵胜,以及左师触龙,公孙衍就有些犹豫。

    在公孙衍的内心是要做一国之相,这样才能施展他的抱负与理想,有蔺相如与赵胜在,公孙衍觉得赵相之位对自己有些遥不可及。

    这又让公孙衍有些思念唐国。

    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方离便把虢、虞、申三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建立了一个横跨黄河两岸,拥有两百五十万人口,带甲十一万的准强国,前途委实不可限量。

    而且方离推出的三省六部制也令人耳目一新,各国诸侯赞不绝口,许多国家都有效仿改革之意,这也让公孙衍看到了唐国的活力,让他对这个刚刚崛起的国家充满期待。

    只是唐国的地理位置不佳,被晋、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