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秋霸途-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页び谥喂媸歉瞿芪哪芪涞钠娌牛 

    三省六部制这套完整的封建制度可不是一拍脑门就能想出来的,乃是中国封建社会经过了上千年发展才逐渐成型,其组织严密性与完整性抛出来足以震惊世人。方离相信只要从自己的嘴里吐出来就能震撼到韩非与吴起,让他们刮目相看,所以说起来滔滔不绝,长篇累牍。

    “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为吏部、兵部、礼部、户部、刑部、工部,各部以尚书主事,下设侍郎、郎中若干。

    其中,吏部负责官员任免,人事升降,人才选拔,推贤荐能。兵部负责招募将士,锻造甲胄,训练马匹,筹备战事物资。礼部负责国家祭祀,典章法度,设立学校,科举招募,接待使者。

    户部负责国家赋税,人口户籍,天下土地,财政收支。刑部负责掌管刑狱,官司诉讼、制定刑法,惩恶扬善。工部负责国家工程,宫殿修建,城池选址,开山修路,水利屯田等等事宜。”

    如果说“三省制”保证了权力集中在国君的手中,那么六部更是这套制度的精华,真正做到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极大提高了朝廷效率,降低了大权独揽的可能性。

    群臣听到这里再也克制不住滔滔敬意,就连荀彧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自问凭自己的才能短时间之内绝对设计不出这种高效严密的官僚制度,纷纷作揖称颂;“主公雄才大略,谋划周密,臣等深感佩服!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韩非心中此刻有些矛盾,既佩服方离的政治才能,又为韩国深深感到忧虑。看来唐国的崛起绝非偶然,而是必然!

    这方伯辅不仅仅只是个精通兵法,善于用人的帅才,而是个足智多谋,胸怀韬略的全才,既能上马横槊又能下马治国,将来唐国的前途定然不可限量,超过韩国或许只是早晚的事情!

    “看来当初是我小瞧了这方伯辅啊,这家伙真是个奇才,唐国拥有这样的雄主,怕是崛起之日不久!”

    吴起夹杂在群臣之中感慨不已,隐隐有些后悔当初的决定,“唉当初我遇上方离之时他还只是个下将军,若那时我跟随了他,只怕此刻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吧?可惜啊可惜日后我当极力促使鲁唐搞好关系,为自己谋条后路!”

    等群臣称颂完毕,方离继续道:“如今我大唐建国伊始,人才紧缺,寡人本着宁缺毋滥的宗旨,只能先安排部分官员,其他职位暂时空缺。等将来人才济济之时,再择贤任能。”

    “主公所言极是!”群臣齐声附和。

    方离挺了挺腰,清了清嗓子,肃声道:“寡人决定任命荀文若为尚书令,统率六部,总揽朝政,当寡人出征之时替我决断国事,领衔群臣。”

    “多谢主公器重,彧定当庶竭驽钝,死而后已!”荀彧大步向前,表情凝重的谢恩接任,相比于荣耀更感受到了肩头的压力。

    方离目光扫向陈登:“陈元龙口齿伶俐,反应敏锐,寡人决定任命你为礼部尚书,负责我大唐的典礼、祭祀、外交等事宜。”

    “谢主公器重,登定然不辱使命!”陈登出列谢恩,但心里更想做吏部尚书或者户部尚书。

    “宫之奇为虞国效力二十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为人忠厚,寡人决定任命你为户部尚书,掌管大唐的钱粮与土地、人口。”方离目光落在宫之奇身上,高声宣布任命。

    宫之奇急忙捧着笏板出列谢恩:“多谢唐公器重,臣定当鞠躬尽瘁,不负所托!”

    方离目光挪向刘晔:“刘子扬匠心独具,善于发明,寡人决定任命你为工部尚书兼职兵部侍郎,除了要制造民用工具之外还得协助兵部研发各种作战器械,提升我大唐的军事实力。”

    “臣谨遵主公吩咐,定当尽心竭力,夙兴夜寐!”刘晔出列谢恩,一脸古井不波的模样。

    方离最后把目光落在审配身上:“审正南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寡人决定任命你为刑部尚书。但我大唐缺少人才,各地治安暂时由地方官吏掌管,所以审正南不必在荥阳履任。你还得去平陆坐镇,治理地方,招募兵卒,为池阳、绛关两道前线提供支援。”

    审配出列谢恩:“臣遵诏!”

    方离手下能够独当一面的文官就这些,任命完了尚书之后又册封了几个侍郎、郎中,让他们暂时到各部去任职,以保证朝廷机构的正常运转。

    接着又宣布将唐国暂时划分为三个郡,分别是荥阳郡、河内郡、平陆郡,荥阳郡太守由荀彧兼任,河内郡太守由本土的尤礼担任,平陆郡则由审配坐镇。

    安排完了文官,方离又抛出了汉朝的武将制度,宣布日后唐国的最高将衔为大将军,向下为三骑,分别是骠骑、车骑、骁骑三个职位。再向下依次为四征、四镇、四安、四平,最后是各种杂号将军,这些都属于唐国的高级武将。至于偏将、牙门将军、裨将这些跑龙套,打下手的这些属将就不用在朝堂上提出来了。

    “周公瑾胸怀韬略,算无遗策,率大唐军队屡破晋寇,寡人决定册封周瑜为将军,并兼任兵部尚书!”方离直了直身躯,宣布了对第一个武将的任命。

    方离知道用文官和武将不一样,文官必须一步到位,给他们执政的权力,才能放开手脚的施政。

    但对于武将必须循序渐进,让他们凭借功劳来换取将衔,正如有句话说得好“养士如饲鹰,饱则飏去,饥则噬主”。必须对武将进行恰到好处的封赏,不能让他们吃饱了也不能饿到,这才是聪明的御林将之道。

一百零七 远交近攻() 
除了周瑜之外,其他武将的功劳都要逊色许多,基本都是冲锋陷阵的战功,还没有独当一面的功绩,所以方离打算只授予杂他们杂号将军的封号。

    倒不是方离吝啬抠门,只是方离明白现在征程开始,唐国虽然看起来顺风顺水,轰轰烈烈,但充其量现在只能算是中游偏上的国家。

    如果放在三国群雄并立的时期,方离手中掌握的地盘也就和刘繇、袁术、张鲁差不多,比起刘表、陶谦、刘璋来差的还远,还远远未到大封天下,贡禹弹冠的时候。

    “寡人决定册封赵云为荡寇将军,张辽为破虏将军,颜良为横野将军,英布为鹰扬将军,麴义为虎威将军,祝融为巾帼将军。”

    除了英布、麴义不在场,赵云、张辽、颜良、祝融齐刷刷的出列谢恩,尤其是祝融以女人之身站在朝堂之上更是格外显眼。

    而马岱、廖化、纪灵、徐盛、曹性、典韦等人因为加入的时间尚短,战功也没有立下多少,自然不能享受赵云、张辽等人的待遇,除了徐盛、曹性与典韦被册封为牙门将军之外,其他人全都被拜为偏将。

    一时间皇恩浩荡,人人有赏,各个有功,丹凤殿内的气氛也从庄严肃穆转变成了愉悦欢快,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欢欣的笑容。

    方离最后的目光落在了吴起和韩非的身上,高声道:“两位使者原来辛苦,日后韩唐、韩鲁之间的联络还需要两位操劳,寡人决定册封吴起为龙骧将军,韩非为军师将军,我大唐按时发放俸禄。”

    这年头分担两国官职的大有人在,所以方离才效仿其他诸侯给吴起和韩非赏赐了两个虚名,以增进彼此的关系,笼络人心。

    俗话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方离相信只要吴起和韩非接受了官职,日后定然会设法维护唐国的利益,但凡两国有冲突之处,一定会尽力斡旋,化干戈为玉帛。

    吴起和韩非都有些意外,但反应却又不同,吴起第一时间欣然接受,作揖道:“既然唐公垂爱,吴起恭敬不如从命,日后定当竭力维护唐鲁之间的同盟关系!”

    在吴起看来,一身担任多国官职的大有人在,自己不是第一个,所以没必要顾虑什么。而且自己也不是鲁国人,倘若鲁国有人为此大做文章,那自己就跳槽唐国为方离效力。

    虽然在外人看来,现在的鲁国比唐国强大的多,吴起的仕途又顺风顺水,深得鲁公姬申(鲁僖公)器重,看起来风光无限。但那也只是局外人的看法而已,作为鲁国重要将领,吴起发现了鲁国越来越多的隐患。

    首先,就是鲁国有一个强大的敌人,而且是当世最强的诸侯。反正在当世天下人的眼里,东面的齐国比西面的秦国还要强大,还要可怕!

    齐国的现任国君是谁?

    姜小白,太公姜尚的后裔,玩的一手好权术,而且颇有识人之能,先后提拔了管仲、孙膑、田单等一大批人才,使得齐国政通人和,兵精粮足,大有称王称霸的势头。

    鲁国的首任国君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也是周武王姬发的侄子,血统不可谓不高贵,所以从一开始鲁国就是高高在上的公爵国。

    鲁国现在拥有两百八十万人口,算得上中游偏上,军队也有十五万,与燕国、韩国、吴国兵力相当,倘若换了一般的对手,就算是晋国也要掂量掂量鲁国的分量。

    但齐国可是天下最强的国家,领土囊括了整个东方半岛,以及黄河北岸的部分地区,土地肥沃,人口密集,煮盐垦田,富甲一方,人口数量多达一千万,为当世之最。

    在军事上,姜小白任命田单为上将军,田忌、孙膑、匡章为中将军,多年来招兵买马,冶炼兵器,锻造甲胄,蓄养马匹,使得齐国如今坐拥六十万大军,战马五万,为天下之冠。就连西方的霸主秦国也略逊一筹。

    天下诸侯几乎都奉行“远交近攻”的策略,与远方的国家结盟,摁住接壤的国家死操,所以这些年来齐鲁两国纷争不断,冲突迭起,大部分都是齐国稳占上风,将鲁国摁在地上摩擦。

    鲁国打不过齐国,只好另结强援,经过多年的外交努力,鲁国与齐国结成了同盟,楚国也多次派军队帮助鲁国抵御齐国的进攻。而正是因为唐国和楚国关系不错,再加上吴起的建议,所以鲁公姬申才派吴起出使荥阳,与唐国结为盟友。

    但在吴起看来,既然与齐国这个恶霸毗邻,鲁国无论如何都发展不起来了,所以这才在内心深处有了跳槽的想法,只是还没有找到契机罢了。既然此刻方离主动授予官职,吴起便坦然接受,不去考虑有什么负面影响,反正自己还有后路可走。

    相比于痛快接受的吴起,韩非则显得谨慎了许多,作揖施礼道:“多谢唐公厚爱,虽然现在一身担任多国官职的大有人在,但我们韩国还没有此例,非必须回去请示主公后才能决定是否接受。”

    “呵呵非公子过于谨慎了!”

    方离大笑着规劝韩非,“凡事都需要有人敢为天下先,我们唐国的公孙衍现在就在赵国为官,方便沟通两国的关系。我看这样吧,非公子先接受我们大唐的官职,若韩公实在不愿意,你再把印绶还给寡人。”

    韩非犹豫了片刻,最终颔首答应下来:“既然如此,非恭敬不如从命!”

    方离把最后一个官职给了远在赵国的公孙衍,不管他现在是否还记得当初的初衷,方离都不能忘了这个最初给自己指路的智囊,绝不能把他拱手让给赵国,一定要尽最大努力留住公孙衍的心,把他抢回来。

    “寡人决定册封公孙衍为尚书左仆射,由工部雕刻印绶,派人给公孙衍送到邯郸去!”

    册封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