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秋霸途-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月的时间,这投石车与连弩怕是无法完善。”

    望着公输般兴奋的表情,方离心中暗自窃喜。

    留住一个嗜酒之人的最好诱饵无疑是美酒,等公输般制造出连弩之后再让他造木牛流马,造完木牛流马再让他造楼船,造完楼船再让他造床弩,反正要把公输般的智慧榨干才算完!

    “有了新的创意小人便如坐针毡,寝食难安,请恕村夫无礼,便不在这里陪唐公喝茶了!”

    公输般起身向方离弯腰一礼,竟然自顾自的出了房门,到院子里拿起图纸忙碌了起来。

    方离起身大笑,吩咐刘晔道:“哈哈公输先生如此醉心于发明,你们工部一定要有求必应。只要能留住公输先生三年五载,我大唐的军工定然远远甩开各路诸侯!”

    想象一下,三五年之后,唐军将会装备大量的投石车、木牛流马、诸葛连弩,以及斗舰、楼船、马镫、马蹄铁等先进的军事装备,到那时还怕什么白起、王翦、廉颇、乐毅?还怕什么齐秦晋赵?

    不服就是干!

    方离兴奋的走出工部衙门,忽然从路旁闪出一个身高接近八尺的汉子纳头就拜:“小人蜀国王平,拜见唐公!”

    典韦、马皮等侍卫正想上前将这汉子推开,方离急忙阻止:“且慢,既然这豪杰远道而来,便听他道明来意。”

    待典韦、马皮退下之后,王平这才跪在地上道明来意;“小人蜀国荡渠人,姓王名平字子均。因为目睹秦军攻我城池,杀我百姓,而我蜀国朝廷昏庸,无奈之下遂来荥阳投奔唐公。”

    方离弯腰扶起王平:“你从巴蜀远道而来,足见诚意。看你生的魁梧雄壮,想来定有武艺傍身,我大唐正值用人之际,寡人便任命你为校尉,待会儿让兵部的人送你去大营报道。将来立下战功,必然论功行赏!”

    “多谢唐公器重,平愿为大唐效犬马之劳。”

    王平大喜过望,再次跪地叩首,然后跟着赵高前往兵部衙门去了。

    两日之后,夏侯惇与邓芝分别从绛关与宛城赶到荥阳,一起来到太极宫参拜方离。

    只见这夏侯惇生的身高八尺,虎背熊腰,相貌粗犷,搭眼一瞧便知道是骁勇善战的猛将。

    而且现在的夏侯惇双目完好无损,并非召唤出来时屏幕上的“独眼龙”形象,也算解开了方离心中的谜团。

    “小臣夏侯惇,表字元让,谯县人士,曹孟德的表弟。因得到表兄修书召唤,遂来唐国效力,不知道唐公修书召小人来荥阳有何吩咐?”

    夏侯惇并不像他的外貌那样粗犷鲁莽,说起话来有礼有节,并非鲁莽之徒。

    方离之所以把夏侯惇、曹仁、曹真相继从曹操身边调走,缘于内心对曹操的戒备,担心曹操及他的宗族抱团,对自己的统治地位形成威胁。

    历史上的曹操毕竟是个“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枭雄,方离现在还不能完全打消对他的戒备。能够让曹操独掌一军就已经拿出了足够的信任,现在绝不会再让曹操跟他的宗族抱团,以免留下隐患。

    方离笑道:“寡人听闻元让骁勇善战,孟德麾下已经有了张辽、英布、马忠三人,而南面的公瑾麾下只有赵云、曹真二人,所以召元让前往公瑾军中助阵。”

    夏侯惇拱手允诺:“臣既然已经加入大唐麾下,便任凭唐公差遣。”

    夏侯惇在荥阳无亲无故,出了太极宫后翻身上马,自荥阳南门出了城直奔宛城方向投奔周瑜而去。

    “小臣邓芝,表字伯苗,邓国新野人,拜见唐公!”

    夏侯惇走后,邓芝才迈步上前施礼,长揖到地。

    只见邓芝年约三十,生的朴实忠厚,一双眸子里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方离命他暂时到礼部担任主薄,等将来再行提拔。

    邓芝拱手谢恩:“多谢唐公提携,芝愿为大唐庶竭驽钝,效犬马之劳!”

    两日之后,方离又按照纳妾之礼把虞姬从驿馆迎娶进了太极宫,并给了荆兮一个姬妾的名分,忙碌了许久的后宫事宜总算暂时告一段落。

一百七十九 将帅失和() 


一百八十 孤军深入() 
“鹿鸣谷狭窄险要,梁军守住两侧,我军很难通过。”

    曹操把酒壶推到一旁,展开了兵部最新制作的纸质地图,这是在半月之前送到他手中的,比以前的竹简地图清晰详细,携带方便。

    这么大面积的地图,若是刻在竹简上的话,至少需要上百斤的重量。而画在白纸上折叠起来,用两根手指便能夹住。

    对于方离发明的白纸,曹操打心底佩服,看来人家在短时间内能够建立唐国,绝非仅仅只是靠了运气。

    张辽点头:“鹿鸣谷位于王屋山西部,山谷最窄之处仅有十丈左右,梁军提前占据山谷,的确很难通过。”

    曹操继续道:“故此操建议兵分两路,一路正面佯攻,由操率领。另外一支由英布率领,自池阳出关绕道晋国,从梁国北方入境直扑王屋山西麓,堵住鹿鸣谷的出口,将两万梁军困死在谷中。”

    “孟德的计划固然不错,但辽却有着英布将军一样的疑惑。”

    张辽毫不客气的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晋国岂会让我们借道?虽然进攻赵国的晋军尚未撤回,但晋国境内至少还有十几万兵马。让英布将军率领一万多将士借道晋国,万一晋军来攻,岂不是自投罗?”

    曹操微微一笑,端起酒杯抿了一口:“表面上看似如此,但若是仔细分析,就知道晋军巴不得我们把梁国灭了。”

    张辽精神为之一振:“愿闻其详。”

    曹操清了清嗓子,侃侃而谈:“晋国东面有赵国这个强敌,北面是苦寒的草原,只能向南发展。此前在晋国的西南有梁国,正南方有虞国,为何晋国一直不攻梁,却要强攻有险关的虞国?”

    “自然是因为梁国背后站着强秦。”

    曹操双手一摊:“这不就对了嘛,因为梁国背后站着秦国,所以晋国一直不敢对梁国用兵。如果我们大唐把梁国灭了,晋军是不是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进攻原先属于梁国的土地,扩充地盘,继而从西面进攻我们大唐。”

    张辽闻言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还是孟德看的清楚啊,照你这么一分析,我军完全可以绕道晋国攻梁。从西面堵死鹿鸣谷,将两万梁军一打尽!”

    “可英布却认为去晋国纯属送死,打算从鹿鸣谷正面突破梁军的防御。”

    曹操一脸惋惜和无奈,“你说我这个主将指挥不动自己的属下,岂不是太窝囊了?”

    张辽半是安抚半是建议道:“英布此人的确太倨傲,不好相处。既然他不愿意从晋国绕道,为何孟德不亲自率一支兵马出池阳进入梁国?”

    此话幸亏是从与曹操交好的张辽口中说出,若是换了别人,就带着讽刺意味。既然你说从晋国走没有危险,那你就亲自走一趟啊?

    “不是操胆小怕死,而是操没有英布的骁勇,正面冲锋还得依靠英布这样的猛将。”曹操为自己的决定做了辩解,同时也肯定了英布的优点。

    张辽拱手道:“辽的武艺虽然不及英布,但却愿意陪孟德走一趟,刀山火海,虽死不惧!”

    曹操闻言双目中闪烁着感激的光芒,拍了拍张辽的肩膀:“有文远这番话,操就算死在梁国也值了!”

    次日清晨,曹操宣布亲自与张辽率一万五千兵马北上池阳,借道晋国攻打梁国北方的河津、汾阴等地,一鼓作气绕到鹿鸣谷西侧,将两万梁军堵死在谷中。

    “呦……曹将军这是准备亲自去送……冒险啊?”

    英布脸上挂着讽刺之色,“为了和我这个粗人怄气,拿着三军将士的性命去赌,有些太任意妄为了吧?”

    “英布!”

    张辽站出来呵斥道:“曹将军乃是三军主将,你说话注意态度。辽认为借道晋国攻梁虽然有风险,但却是一条妙计,成功了便能轻易灭了梁国。若是强攻鹿鸣谷,我军定然会付出巨大的伤亡。”

    “呵!”

    英布发出一串冷笑,“那我就拭目以待,他的计划要是能够成功,我英布以后惟他之命是从。”

    曹操不再搭理英布,吩咐马忠道:“你与英布率领剩下的一万五千将士正面吸引鹿鸣谷中梁军的注意力,等候投石车与粮食送到军中,操与文远率其他将士北出池阳,绕道攻梁。”

    “喏!”

    马忠拱手领命。

    随着曹操一声令下,唐军兵分两路,英布、马忠率一万五千将士继续原地等待,曹操则与张辽率一万五千人马北上池阳。

    有张辽带路,不消两天的功夫便抵达了池阳。

    麴义正因为刚刚升任主将而窃喜,听说张辽又率部回来了,登时愁眉苦脸,只能无奈的与高顺一起出关迎接。

    当得知曹操和张辽的来意后,麴义连声附和:“孟德此计端的是一条妙计,晋国君臣肯定想借刀杀人,巴不得利用我们唐国灭了梁国。英布他懂个屁,粗人一个,还骄傲的要死,我马上打开关门放你们出关。”

    为了表示自己的支持,麴义又对高顺道:“晋国刚刚退了兵,一时半会肯定不会再来进犯,我看高将军你带两千人助孟德一臂之力好了。”

    “行。”

    高顺答应的十分痛快。

    张辽又道:“关上还有去年缴获的一些晋军甲胄,可以让将士们更换了,迷惑梁军。”

    麴义立刻命人从仓库里搬出了三千副晋军的甲胄,以及数十面旗帜,全部交给曹操,并亲自送出关外,这才放下心来。

    “还以为我这主将屁股还没坐热就得让出去呢!”

    麴义站在城墙上目送这支唐军渐行渐远,总算长舒了一口气,“我麴义的能力不在张辽之下,凭什么让我做个千年老二?”

    曹操命张辽在前开路,自己与高顺居中,小心翼翼的穿梭在晋国境内,昼夜疾行,全力赶路。

    要想从北面进入梁国,至少要在晋国境内走上四百多里路程,这无疑冒着巨大的风险,若晋国君臣能像曹操分析的这样自然最好,否则这支唐军很可能会迎来灭顶之灾。

一百八十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一万七千将士就像在刀刃上行走,曹操不敢有丝毫的大意,一边催军疾行,一边派出大量的斥候刺探晋军的动向。

    大量的唐军深入晋国境内,虽然一直在贴着王屋山北麓的边缘进军,但却也瞒不过晋国边军的眼睛,以最快的速度禀报到曲沃。

    半月前韩将暴鸢惨败在魏无忌手下,韩国狼狈退兵,大梁之围遂解。

    赵国方面,廉颇在邺县附近遭到晋鄙、乐羊的顽强阻击,苦战难胜,倒是赵奢、赵括父子攻陷了兵力空虚的清河、馆陶等七座县城,一路捷报频传。

    见赵军大举攻魏,难以突破绛关、池阳两座关卡的晋军挥师向东,穿越太行山向赵国发起了进攻。

    赵雍见势不妙,急忙命廉颇与赵奢退兵。

    反正这次攻魏也拿下了两百多里土地,七座县城,获得了近三十万百姓,收获颇丰,是时候见好就收了。

    见赵军撤退,晋军没有再继续进攻,先轸、魏丑、毕万等人只好陆续收兵,自井陉、滏口径陆续撤退,但主力大军尚在太行以东,尚未完全退回国内。

    魏国经此惨败,元气大损。

    在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