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时空之门1640-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传庭与李自成打了那么久,双方已经没有和解的可能性,所以李自成也在派人不断的追击他,发誓要将其斩杀。

    只是一直追着追着人就不见了,这让李自成有些担忧,要是孙传庭逃走了,对于他来说会非常麻烦,毕竟老孙是他最大对手,万一逃走他在到别的地方训练出一只可战之兵出来,那就完蛋了。

    所以他必须将这个家伙抓住,杀了这才会安心,只是派出去的人回来报告的都是没有找到。

    这人究竟到哪去了,就这样平白无故的消失他觉得有点儿不可能。

    一方面李自成在找他,崇祯也在怀疑孙传庭故意诈败逃跑,所以双方的人员都在找他,但就是没有人注意到澳洲人的身上,他们并没有认为这是澳洲人所为。

    要是知道这事还和澳洲人有关系的话,一定会更加好奇,优尤其是生性多疑的崇祯,势必会以为老孙和澳洲人之间有什么密谋,从历史上来看,他对于孙传庭的死并没有表达出多大悲泣,到是后来的清廷追谥“忠靖。”

    从这一点上来看不得不叫人寒心啊,崇祯的不会用人直接加速了大明的灭亡,可以说大明的灭亡和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澳洲也没有打算救这个皇帝,崇祯要是救下来了,那对于澳洲来说不是什么好事,还是让他随着历史事件发展吧,不然他要是活着,那澳洲要完成的很多目标都不可能达成。

    孙传庭自打被澳洲人救下之中就昏迷着,他这次兵败,要是回去肯定会受到不小的责罚,虽然早知道会这样但他还是决定回去的。

    只要在给他一点儿时间他有信心重整秦军,为大明卖命。

    只是老天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他居然受了伤直接昏迷了,这让他很是忧伤,期间醒来过几次,但很快又重新昏迷。

    这一路付和林不做歇息直接往回赶路,对手底下的队员下了死命令,要是谁敢于拦路,那就直接将他们杀了,反正手里的家伙还没用呢,只要不是碰到几千人的围攻,他们有把握能够成功突围出去。

    一路南下,到是遇到了几股小的土匪,不过都被他们成功击退了,这一路走来,也让那两个孙传庭的亲信有些意外,这伙澳洲人真的只是商人那么简单吗。

    好像并不是吧,有商人用这么强悍的武器吗,这火器也太厉害了,要是这东西对付那些闯贼,恐怕只要一两万人左右就能成功消灭对方了吧。

    他们仔细看过澳洲人用的武器,非常犀利,这些火枪打到人身上就是一个血洞,根本止不住血,还有那种小型的手雷,也是非常犀利,一个扔出去,直接就把人炸飞了。

    这让他们非常意外,这东西与那么犀利,可不简单啊,日后秦军要重建,要是能装备上这种武器那就好了。

    虽然想法是好的,不过付和林他们用的东西大多数都是现代21世纪产的,这还是为了特别救援行动才从仓库里拿出来的,要是其他时候想看到都难,就更别说出口了。

    当然澳洲自己造出来的武器也不错,西班牙人就靠着这东西成功打败了荷兰人,夺下了大员岛一半的控制权,要不是依靠澳洲的武器,是绝对做不到的。

    经过近一周的日夜赶路,付和林等人终于过了长江进入到了江西境内,进入到江西境内他们就不怕了,这里在澳洲势力的辐射圈内,周边有什么动静一般都会知道。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付和林经过商量决定暂时在这里歇息下来,让香港方面派出人手过来进行救治,毕竟一路不停的赶路,对老孙的恢复也不好,只是这个时候李自成与崇祯都在找孙传庭。

    所以他绝对不能让一些大明官场的人员看到,要是看到了说不定会引起什么不必要的麻烦。

    澳洲可不想这个时候引起什么不必要的麻烦,毕竟像沈犹龙这样的官员肯定是认识孙传庭的,都是朝中大员,没有理由不认识对方,最好的方法就是到时把老孙转移到本土去进行修养一段时间,等到他该出场的时候在出来。这才符合澳洲目前的权益,否则一切安排都必须重新安排和规划。心(未完待续。)

第271章 应对局势变化() 
自打孙传庭的秦军一败,李自成势如破竹,先后攻下多坐城池,崇祯帝虽然先后征调了几路大军进行抵挡,但都被对方成功击败,并且俘虏了大量明军士兵。

    越来越多的大明官员投诚,让整个大明北方陷入到了一场恐慌之中,虽然相比较于李自成距离南方还有些距离,但从不停的套过来难民里传来的不好消息,还是让各地的官府陷入到了一片恐慌之中,毕竟这个时候谁都不知道会发生。

    李自成入城之后杀人这个事情已经传了开来,这家伙杀官员士绅,让那些人非常害怕,不敢在家乡待了,所以一个个都往南方跑。

    这个时候其实京城并不是安全,京城的兵力没有多少了,而且还要防御北面的满清进攻,可以说崇祯这是两面受敌,要想摆脱目前这种困境很难。

    除非拥有一支部队能够抵挡住李自成的进攻,成功阻挡住他的进攻,或者说满清的攻势放缓了。

    但很明显,这个时候满清没有想着放缓,知道李自成在攻城的时候,他们也想着是不是来捞上一杯羹,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能够入关捞上一笔就非常不错了。

    从很多历史书籍上的记载来看,其实一开始,满清并没有打算入主中原,只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加上李自成在山海关大败最后他们才决定入主中原。

    不过在这里面汉人投降官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正是因为如此,满清才能迅速的坐稳了江山,并且举兵灭了南明。

    要说满清入关坐稳中原,和李自成的关系也非常大,要不是他杀了吴三桂的一家老小,吴三桂也就不会投降满清,开关放他们进来,所以要说这个家伙也是********。

    由于李自成的部队人员成分复杂,加上又没有士绅阶级的支持,所以他很快进入到败亡收场之中,当然现在他还是一路高歌凯进,谁都看不出他会败,认为他将是新朝廷的皇帝,就连大明内部的一些官员也这么想着,可想而知,其他一些低级官员会是什么想法。

    其实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就是大明朝堂上的大部分官员,都已经等着李自成入京,然后在新朝廷谋一个官职,也做一回改朝换代的主,可实际上呢,他们根本没有这个能力。

    李自成入京之后就将这些官员抓了起来抄家,只有极少个别的没有被抄家,最后在李自成败退的时候,这些官员又转投降了一次满清,不过投降满清要比李自成好多了,因为需要他们来稳定社会,所以给予了他们待遇还是非常不错的。

    此时李自成还没入京,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他的目标是京城,他将带领着大军入京,这个是可以得到肯定的,只是时间问题,从各地收集来的消息也表明起义军非常顺利。

    所以最近香港关口外面又多了不少难民,这些难民来自于哪儿,全都是来自于北方,还有不少士绅阶级,也不知道他们是听谁说的香港比较安全,所以一个个都等在这里,准备进入。

    香港的移民安置已经进行严格限制,现在想要获得一个名额非常难,普通人就更难了,到是前往澳洲本土和其他海外领非常多。

    有些难民没办法之下,只好选择进入澳洲本土和其他海外领,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别的选择,毕竟这个时候可不是他们说了算,完全取决于澳洲人。

    澳洲人说他们可以移民进入,就可以,说不能就不能,不过对于士绅阶级的移民香港有特别的优待,只要他们缴纳一笔不菲的移民经费就可以成的移民。

    不过这也只有一些有钱人才有这个能力,普通人根本想都不用想,为了保命自然的他们就是多出一点钱也愿意。

    香港海外领目前留守了三艘战舰再次驻防,一旦有变首先会将上面的人员和设备运走,这是可以肯定的,当然香港的防御措施也是做得非常顽固的,一般想要进攻这里没有那么容易。

    在说满清要南下也没那么快,现在主要应对的接受那些逃过来的难民,这些难民还是大家主要的讨论的对象。

    马六甲和吕宋两个股地方都需要大量的移民来开垦荒地修筑工事,同时本土也需要大量的人力,普通的移民只是其次,另外就是针对这些有钱人也有了一个讨论。

    吸引部分的资金参与到地方建设之中来,同时让他们认同澳洲这个国家,这才是关键。

    对商人给予一定的政治权利,这在大明是没有的,不过香港首先却是在实施,但相对的来说,权利不是非常大,只是有了一定的建议权,毕竟执委会担心一旦放权过大,可能会造成一定不好的影响。

    别的不说,那些士绅阶级在大明可是统治底层基础,朝廷的行文能不能推广下去都要依靠他们的宣传,自然的澳洲不希望在本土出现这种事情。

    所以士绅和商人阶级移民,一定不能让他们和普通的移民,还有同一个地方的分到一起,必须进行混编,防止他们因为乡党的原因,结成利益联盟。

    穿越众自己可以结成利益联盟,但绝对不允许其他人也能,这对穿越众的自身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所以必须将他们分流,尤其是一个地方的士绅级别的人,留在城市最好,毕竟城市里人多,想要拥有一定的影响力还是非常难的。

    执委会要求除了应对大明的变数之外,还要做好接收这些士绅分配工作,尽量将这些家伙分到各地。

    除此之外还要主力移民那些拥有技术的难民,这些人才绝对不能放过,相比于普通的人,有技术的移民更受到澳洲政府欢迎。不管是你有什么技术,但你总要有一样,拿的出手的。

    为了做好接下来大明局势的变化,执委会首次做出了像香港增加兵力的决定。

    这个决定作出的时候非常不容易,毕竟本土的兵力也非常有限,在调集兵力到香港,势必会造成本土防御空虚。(未完待续。)

第272章 大明的扩张() 
这几年来随着和澳洲人明里暗里的私底下往来,让两广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得不说这在大明是一个奇迹,以当前大明的局势,两广能够保持安稳,百姓有衣穿,有饭吃,的确不容易。

    这其中有很大的功劳其实要归咎于沈犹龙,如果没有他的支持,这些贸易往来肯定不能很好的实施和推广,比如澳洲人与当地的大户签订粮食种植协议,在比如联合开办的作坊。

    作坊和粮食的收成都让地主商人们挣到了很多钱,所以对于澳洲人他们是比较友好和欢迎的,但随着难民涌入两广各县越来越多,这让他们看到了危机。

    一种来自于大难即将来临的感觉,这种感觉可是一点儿也不小,随着难民的涌入,发生的盗窃事件也越来越多,其他各类犯罪事件也在加大,这让他们对于难民并不是那么欢迎。

    别说普通老百姓不欢迎,就是官府也不欢迎,即便是将这些人送到澳洲人那里能够拿到一笔移民经费,但关键在于很多人并不是很想离开,这无形之中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这么多人,要想一下子给他们解决问题,肯定是非常难的,尤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