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直播相声闯大清-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爷别开玩笑了!”若樱匆匆地收拾了一包待用的物品,便催促着肃小六出门,“快走吧,晚了怕来不及了!”

    “好吧!”肃小六起身出门,走出屋子,这时看到一名太监端着一盘点心匆匆走了过来,不禁喜道,“哇,终于有吃的了,我得打包在路上吃!”

    肃小六正想回头叫若樱拿个手帕来包点头,却被疾步出门的若樱推搡着向前大步迈去。若樱的声音有点发颤:“快点吧,六爷,来不及吃了!”

    “我,”肃小六刚好路过那盘点心,便想伸手去抓,“我就拿一块吃!”

    “万万不可!”若樱慌忙将他的手拉回来,“嘴上若是沾了点心屑,一会儿就得挨福晋的处罚了!”

    “啊!”肃小六眼看着令人垂涎的点心从自己身边溜了过去,心痛之极地道,“我真是很饿呀!”

    郑亲王府的“居正殿”位于王府后院,是嫡福晋富察氏平日里处理王府家事、向各院管事的太监、嬷嬷、侍女发施令的地方。这天由于王府居丧,殿中不宜摆放的饰品陈设都被撤了去,并且按照丧仪的规矩将原来的帷幔全部换成了白色,和殿中漆黑的木质桌椅相衬,显得压抑之极。

    肃小六由若樱引着,来到了居正殿前,这时殿前的广场上已经站满了王府的下人,他们按照队列整整齐齐地站着,全都垂手低头,默然不语。肃小六再看他们的穿着脸色,见这些人大都是上了年纪的太监与嬷嬷,也有几名年纪稍大的侍女,他们都穿着居丧的素服,脸色灰败,毫无生气,看起来就像是僵尸一般。况且,几十人立在那里,连呼吸喘气的声音都感觉不到,安静得让人有些后背发凉。

    一看这场面,肃小六就有一种乌云压顶的沉闷和压抑,他迟疑地回头看了若樱一眼。若樱明白他这是在向自己求助,于是伸手偷偷指了指殿门,这是示意让肃小六独自进殿。

    肃小六长长地吸了口气,撩起下摆,硬着头皮踏上了那殿门前的石阶。由于心中有些慌乱,他眼神不定地左右乱转,待走上台阶之时,突然看到居正殿右侧围墙外的一个耳门里,闪过几名带刀的侍卫,他们步履匆匆,一闪而过,但还是被肃小六斜眼看到。

    “这些侍卫是埋伏在那的吗?”肃小六心中有些不安,本来他想再回头去向若樱求救,但闪念一想,若樱只不过是一个丫鬟,在这个时刻又岂能事事了解呢,于是心里给自己打了打气,昂然迈步踏过那居正殿高高的门槛,殿内。

    一踏入殿中,便觉得里面黑暗异常,由于没有点燃蜡烛和油灯,整个殿中没有一丝光亮,刚一进来人觉得如同黑夜一般,难辨左右。

    [网友]:哇,好黑!什么也看不到了!

    [网友]:这镜头也没有闪光灯,黑乎乎地什么也看不到。

    [网友]:镜头好像是在焦聚,不停地闪动。

    [网友]:真黑,像地狱一样。

    肃小六稍稍了视线,才看清殿中正前摆放了**张大师椅,居中的一张太师椅较为宽大,一看便知那是首座。在殿中两侧,端华和恩华立在左侧,他们身后站着自己的妻妾。肃小六仔细看他们的衣饰,都和之前都有较大的不同,尤其是那些妻妾们,都拆了发髻撂了单辫,衣服也换成了宽大的素袍,看起来弯身弓腰,气势全无。

    端华这时也看到了肃小六,他招手示意他站到自己这边来。肃小六忙走了过去,向端华和恩华行了礼。

    就在这时,后堂的屏风里传来了脚步声,不多时,嫡福晋富察氏为首,诸位侧福晋和庶福晋在后,从屏风一侧鱼贯而出。

    肃小六抬眼一看,见这八位福晋也都换上了黑色的旗袍,发饰上旗头也都摘了去,发型也从原来的“两把头”变成了左侧双辫。由于她们居丧都卸了妆,那阴沉的脸色和深邃的皱纹,配上身上那黑黢黢的衣服,看起来真的如同鬼魅一般。

    在她们之后,年纪较小的惠略和宽略也走了进来,他们两人看到端华立在一侧,也径自朝这边走来。

    待嫡福晋富察氏在中间的太师椅上先行坐下,其余的福晋们才纷纷落座。这时,后堂涌进几名侍女,将茶碗一一摆放到那些福晋手边的圆案上,然后低头退出。

    富察氏虽然穿着和众福晋一样的黑绸旗袍,但那份威严却依然力压众人,她抬头扫了一眼端华这边,那眼神如同刀子一般,一一从恩华和肃小六脸上略过,转而望向了殿门外。

    “传杖!”富察氏突然对殿外喝令了一声。

    屋外的太监随之高喊:“传福晋的令:将违制七人押到殿前,传杖!”

    这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拖行之声,接着就听到木棍敲击地面砖石的声音,待这些声音稍停,只听门外的太监向殿内恭敬地请示:“请福晋示下:如何处置?”

    “王府居丧,”富察氏有条不紊地缓缓说道,“作为王府的下人,应当处处谨慎、事事小心才是,可是呢?我一再让总管告诫各院管事的,劝诫你们一定要拿出你们的良心来,拿出你们的忠心来,拿出你们的孝心来,为王爷最后一件大事尽心尽力,好好儿地把王爷送走他老人家走得安心,有得放心一些。”

    说到这里,她顿了顿,然后突然语调转高,厉声说道:“可是,就是有一些不忠不孝、目无尊长的无耻之徒,在这大丧之时,穿红戴縁,不遵体制,言辞轻慢,毫无廉耻!这等无父无君、不忠不孝之辈,罔顾王爷平日里对你们的恩典,罔顾你们那些包衣族长对王府的拳拳忠孝之心,罔顾你们在旗的父母对你们光宗耀祖的殷殷期望,也罔顾你们这些年吃的王府粮米油盐!”

    “唉,”富察氏叹了一声,那神色仿佛是长辈对晚辈的无尽失望之情,又仿佛是自己的决定是不得以而为之似的,接着她朗声说道,“杖责八十!逐回原籍!”

    “福晋饶命啊!”殿外传来一名中年男子哀求的声音,“奴才为王府效力三十多年了,奴才有错福晋责罚奴才即可,万万不要将奴才遣回原籍啊!”

    接着,那几名受罚的下人也开始哀求。

    “你们都聋了吗?”富察氏对殿外行刑的太监大喝道,“传杖!”

    “喳!”殿外的太监响亮地答了一声,接着便传来一阵阵急促拖行之声。

    肃小六心中一凛,双手不禁有些发抖,他偷偷地抬眼看了富察氏一眼,只见她神色自若地端起茶碗,正在慢慢品啜。

    居正殿外,杖击之声、哀之声、报数之声此起彼伏,乱作一团,那声音让肃小六心乱如麻,不知所措。就在肃小六握紧拳头,极力掩饰自己的惊惧之情时,富察氏那凌厉的目光突然闪向了肃小六。

第三十二章 富察氏暴戾初显() 
“五十一!五十二!……”

    随着殿外的报数声此起彼伏地数去,那些受刑之人的叫喊声也从高亢变得低沉,这时,突然有一名太监跪在殿外向内禀报:

    “禀福晋:受刑的太监张德喜昏死过去了!”

    富察氏把茶碗放下,神色如常地缓缓说道:“既是知错受罚,就不要玩这些骗人的把戏!用凉水浇醒,再加二十,行刑!”

    “喳!”那太监响亮地答了一声,然后对外面高呼:“拿桶凉水来!”

    “我擦!”肃小六心中暗叫,“这老太太这么狠啊!这不是置人于死地的搞法吗?”

    [网友]:哇,这老太后好厉害!

    [网友]:都说了不是太后了,是福晋!

    [网友]:福晋打死人难道不犯法吗?

    [网友]:这样滥用私刑,在清朝真的是合法的吗?

    [网友]:是啊,也没有人打电话报警!

    [网友]:镜头没在大殿外面,也看不到打人的棍子有多粗,不知道打上一百棍,会成什么样子!

    [网友]:肯定皮开肉绽!

    [网友]:听声音小了许多,我看很多人都已经抗不住了!

    [网友]:八十棍诶!可不是开玩笑的!

    “杖责八十”的刑罚终于打完了,外面又传来太监为刚才那个昏倒的张德喜报数之声,奇怪的是,刚才被一桶水浇醒的张德喜并没有发出叫喊声,在殿中只能听到在报数声之外,那木棍打击皮肉的声音,那声音由于沾上了鲜血,回响声越来越大,一声一声地竟然让人听得如此清晰人殿内众人不寒而栗。

    一百棍打完了,殿外没了声响,过了一会儿,刚才在殿外禀报的太监又跪在殿门口说道:“禀福晋:张德喜没气儿了!”

    富察氏对于这名太监的死依旧没有动容,语气冷漠地说道:“去查查档,看他归哪管管他的人来收尸!”

    “喳!”那太监答了一声,便出去喝令众人,“都拖下去!”

    这时,富察氏站起身来,向前走了几步,她坐在大殿正中,刚好面对着殿门,她扫了一眼殿外台阶下的王府仆役,说道:“王爷生性淡泊,生前对待下人也过于宽容,这才使得你们平日里散漫惯了!可是,这毕竟是王府,是大清国世袭罔替的郑亲王府!如今王爷薨了,从皇上到王公贝勒,从京中大员到各省督抚,都要派人前来吊唁,你们若仍是这么懒散当差、不遵仪制,那么到时候丢的只是你们自己这张脸吗?那丢的可是大清朝传了二百年的郑亲王府的脸!丢的可是曾经住在这郑亲王府十几代郑亲王爷、简亲王爷的脸!”

    [网友]:这老太太肺活量真大,吼得人耳朵都疼!

    [网友]:不光肺活量大,语文学得也不错,很善于用排比句!

    [网友]:她说的简亲王是什么意思?这不是郑亲王府吗?怎么有简亲王的事?

    [网友]:我也想知道。

    [网友]:了一下,原因是第一代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儿子济度被封为简亲王,后来他们的后代在乾隆时又被改回“郑亲王”,所以其中有几代被封的是简亲王。

    [网友]:原来如此啊!

    “我在这里再说一次!”富察氏目光凌厉地对殿外众人道,“若在王府大丧期间,谁若是再违犯禁令、当差懈怠,张德喜便是他的下场!”

    “奴才等谨遵福晋训示!”一名总管太监首先跪下恭敬地说道。接着,殿外仆役都跪下行礼,重复了一句。

    富察氏转身回来,在太师椅上坐定,然后转向端华和恩华,问道:“王爷的身后之事,在朝廷那边是怎么安排的?”

    “回福晋的话,”端华首先向前迈了一步,垂首答道,“按照朝廷仪制,由宗人府堂官先行以阿玛‘出缺’上奏皇上,之后再由宗人府、礼部简派司官,以亲王之礼举行丧典。宗人府那边,绵四叔他们已经到衙门里拜折出奏了。”

    “绵四叔”指是正是宗人府右宗正绵偲,由于他比端华长一辈,并且在过继之前排行第四,所以端华称其为“四叔”。“出缺”是官员在任时因去职或死亡造成职位空缺之意,由于郑亲王乌尔恭阿在病故前仍在“宗人府左宗正”的任上,所以绵偲要以“出缺”来向朝廷奏报。

    “皇上现在京里,”富察氏蹙眉问道,“宗人府即便以‘六百里加急’报到关外行宫,待圣旨下来也得两三天时间,这期间难道王府就这么干等着?”

    “六百里加急”是指奏报在路上的日行速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