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承包王-第4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吗?”李宽摸着自己的鼻头,见儿子点头,笑道:“我给你们说一个故事吧!”

    “湘西之地,有养蛊的说法,所谓养蛊呢,就是将一群毒虫放到一个罐子里饲养,让毒虫们互相厮杀,最终会有一只毒虫会杀死其余的毒虫,成为蛊王。

    二伯的做法其实与养蛊没什么区别,而你李承乾其实就是二伯所看好的蛊王,李泰便算是其余的毒虫,可惜的是,你没能明白其中的深意,自己将自己的前途断送了。

    若是你能明白李泰只是二伯为锻炼你成材说设下的障碍,你或许就不至于落到这个下场。

    至于李泰到最后,是否能成为蛊王,那就得看养蛊人——二伯的意思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二伯的真意肯定不会让兄弟相残的。”

    李哲佯装生气道:“父王,您是不是也将我和哥哥当成虫子养,让我和哥哥互相厮杀,我一定要告诉母后,让母后不让你进房门。”

    “臭小子,老爹何时将你们兄弟二人当虫子养了,老爹和你祖父又不一样,你哥哥有的东西你有没有,你有的东西,你哥哥少了?你们兄弟二人,老爹区别对待了?“

    “父王,您老人家越来越开不起玩笑了,真小气。”

    “开玩笑是吧,父王小气是吧,要不要通知你母妃减少你每月的零用钱?”

    “别啊,父王孩儿错了,您接着说,接着说。”

    “那就接着说,二伯的做法虽不错,可是不可取,所以我才说导致如今这样的局面都有错。我也为人父多年,对于父亲这个身份还是有几分见解的。

    人并非毒虫,人是有感情的,人会被自己的感情所驱使,所以才有感情用事一说嘛!

    固然,李承乾就算能如二伯的愿,成为最强大的蛊王,可是二伯又有没有想过,就算李承乾最终顺利继位了,若是没有想明白其中关键,他会明白您的苦心吗?

    他还是会恨您的,甚至被您当成锻炼李承乾的李泰也会心生怨恨,因为人一旦到了一定高度,就不愿意再过那平凡的日子。

    他们不会放弃手中的权利,他们会了权利而铤而走险,这点,相信二伯比我更加了解。

    所以二伯此举,实乃错了。

    说句不客气的话,在我看来,就连祖父当年也错了。”

    “哟,还有祖父的事呢?”李渊端起酒杯道。

    “曾祖父,您别学父王的腔调了,学的一点都不像。”李哲又来刷存在感了。

    刷了一波还不满意,连忙抢过李渊手中的酒杯,笑道:“曾祖父,差不多行了,您趁着父王说话的时候,都喝多少杯了。”

    “喝吧,今日不禁你曾祖父的酒。”

    李宽发了狠心,借着这个机会,他打算将大唐皇室病态的发展给理顺了。

    “大家都知晓二伯的皇位是如何来的,二伯您敢说大伯在治理一道上弱于您吗?”

    或许经历了亲儿子谋逆,李世民的看淡了许多;也或许是想听听二儿子具体要说什么,李世民也不避讳,叹息道:“这么多年过去,还只有你小子敢在为父面前提起大哥,说起来当年大哥其实和我差不多吧!”

    “对吧,可大伯当年是太子,二伯之所以能成功登基,无非是手中有兵权罢了,所以说兵权很重要,儿子你要记住,兵权不能交给任何人,以后去军校进学时好好听。”

    “父皇,您放心吧,儿臣明白军权的重要性。”

    李宽点头,歉意一笑:“楼歪了,说回正题,二伯当初为何能掌握天下兵马大权,还是祖父闹出来的,除去当年情势所迫之外,无非还是存在二伯那种养蛊的思想。”

    “你小子倒是看的透彻。”李渊笑道。

    “祖父,您老别插嘴。”李宽不客气的教训了一句,继续道:“当年若是祖父能将兵权教给大伯,也就没有后来的事了,所以当年祖父和二伯都有错。”

    “宽儿,当年的事祖父在这些年早已看清楚了,是祖父错了。”李渊叹息道。

    李宽朝李渊竖起了大拇指:“祖父曾教导我,皇帝是不会有错的,这句话不假,但确不适合用在家人身上,哪怕是帝王给家人认错也没什么可耻的。

    二伯错就错在不知道认错,或许二伯常常反省,自己对待儿子已经如此之好了,为何儿子却不知道体会父亲的苦楚。”

    李世民赞同的点头。

    “可是二伯,你忘记了一件事,你所认为的好并非就能让儿子们感觉到好,就说您请遍大儒教导李承乾吧,您又怎知李承乾需要的是大儒教导呢?

    或许他只是需要您平时的一句夸赞,只需要您一句——儿子做的不错,父皇为你感到骄傲。”

    李世民不由的看向了李承乾,却见李承乾赞同的点着头。

    “宽儿,你继续说。”

    “其次便是教育问题,大儒教导固然能让人懂得不少学识,可那也得看大儒是否适合教导孩子。

    据我所知,二伯当年请来教导李承乾的大儒们,没有与李承乾开诚布公相谈之人,一旦李承乾有一点小错,他们就向您上奏,您不管其他,对着李承乾就是一顿骂?

    岂知,这样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的。

    再来就是皇宫中的环境,皇室子弟生下来便衣食无忧,又哪能体会到百姓苦楚?

    从古至今,不论哪朝哪代,开国初期,国家必定是强盛的,到了中期之后便会渐渐衰弱,很少出现中兴之主,这是为何?

    无非国君不知百姓之苦罢了,虽说典籍之上写满了百姓疾苦,为君者当为百姓着想的名言,可那些都是死的,没有真正体会过,又如何能感受深切呢?

    总归一句话,导致如今的局面,全是二伯您和李承乾两人所导致的,现在若是再去区分谁对谁错,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局面已经产生了,现在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解决。”

    “说了这么多,总算是说到点子上了,既然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解决,那你小子之前说那么多有什么意义,还不快想法子。”李渊不满的叫嚣道。

    “当然有意义,孙儿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教导哲儿嘛!”

    “哲儿,你能听明白你父皇的意思吗?”李世民有些疑惑的看向了啃着鸡翅膀的李哲。

    “明白啊,父王的意思就是因材施教,亲自去经历,切身体会了才知道感恩,才知道关爱百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为了权利而迷失了本心,人之所以为人,就因为人有感情,若是为了权利而罔顾亲情之人,便称不上人。”

    十几岁孩子都明白的意思,他却一知半解,李世民难得有些不好意思。

    “别废话,说说解决这件事的法子。”李渊急切道。

    李宽仿佛没不明白李渊的急切一般,一本正经道:“李承乾,听了我这么一大段话,就没点想说的。”

    “二弟之才,愚兄不及;对于谋逆一事,愚兄真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了,愚兄不会在求死了,愚兄犯下的过错,愚兄今生必定补偿。”李承乾朝李宽行了一礼,真心实意的朝李世民弯下了腰:“父皇,儿臣知错了,望父皇恕罪。”

    “恕罪······罢了,此事也不能全怪你,父皇也有错。”李世民叹道。

    见父子二人化干戈为玉帛,李渊仿佛看穿一切一般,笑道:“满意了,满意了就说法子吧!”

    “祖父,您老人家和二伯早已有办法,何必一定要孙儿说出来呢,孙儿近两日就设宴邀请朝臣和皇室子弟,行了吧!”

    “还算你小子有心。”

    “祖父、二伯,您们别急着高兴,我还有两个要求。。”

    “看你小子和承乾的样子,显然是化干戈为玉帛了,为了兄长你还好意思提要求?”

    李渊赏了李宽一个白眼,而李世民就比李渊大气了,直接问什么要求。

    李宽向来是利益最大化的,其实就算李世民不答应他的要求,该做的他也会做,只不过趁机提出来了罢了。

    “其一,我要一个大理寺少卿的位置;其二,两年前王家被灭门一案需重审。”

    “因为你那表弟?”李世民问道。

    李宽点头。

    “大理寺少卿之位不行,当年他亦不过万年县县令罢了,不足担任大理寺少卿一职,不过······朕可以答应你一个寺丞之位。”

    大理寺所属职位,李宽也清楚,大理寺设寺丞六人,从六品上,掌分判寺事,正刑之轻重;徒以上囚,则呼与家属告罪,问其服否。

    从六品比起当年万年县县令一职低了半阶,不过想到张道言自己坚持辞官的行为,李宽点点了头:“成交。”

    wxi7

第604章 法理不外乎人情() 
吃饱喝足,李承乾和李世民之间的矛盾也解决了,周公便找来了,李宽哈欠连连的问着还没有其他事,没事他便打算带着儿子回寝殿休息了。

    “滚、滚、滚······”李渊挥手,仿佛不乐意见到他父子二人一般。

    李宽带着儿子行了一礼,走了没几步又停了下来,转头道:“二伯,在那场叛乱之中,死伤的将士和百姓朝堂应该知道吧,将死伤者的名单统计出来,交给李承乾。”

    “给承乾作何?”

    “登门赔罪啊!”李哲替自己父皇回答了。

    大唐的皇帝们都是些死脑筋,李宽瞧了精神奕奕的儿子,便将儿子给留了下来,让儿子给李渊他们解释,他独自了去住处。

    李宽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实用,让李承乾争取到这些死伤之人家属的谅解,从而减轻朝堂带来的压力。

    李承乾的这次谋逆,从本质上来说,确实如此;可是行动上来说,算不上谋逆,因为他只是带着人攻打了魏王府罢了,所以这就得看李世民怎么对待这件事了。

    若是李世民以第一种情况来判定李承乾的罪责,李宽最多也就能保证李承乾一家安稳富足的过完一生;若李世民以第二种情况来论处,李宽有把握让李承乾得到一个爵位,至于是否还是王爵,那就得看在朝堂上时,有多大的压力了。

    当然,以第二种情况来论罪需要一个前提,前提是被关押在大理寺监牢中侯君集、赵杰等人一口咬定他们没谋反,只是为了想杀李泰,需要李世民大度的放过除儿子以外的谋逆之人。

    在甘露殿中听完了李哲的解释,李渊一脸的自豪,孙儿和曾孙真是给他长脸,连这样的难题都能轻而易举的解决;李承乾一脸的惊讶,自己还是小看了二弟啊,服了;李世民则陷入了沉默,没说话,只是挥了挥手,示意李哲自行去休息。

    看李世民神情恍惚,李哲很担忧李世民将自己表叔的事给忘了,所以在临走之前便提醒了李世民一句——祖父,您可别将我父王的条件忘了。

    再次提及李宽提出的条件,李渊便将疑惑问了出来。

    他确实挺疑惑的,他回大唐也有一年了,他见过张道言,就是酒楼的一个厨子,所以对于李宽提出的要求其实有些反对的,一个厨子哪够资格担任大理寺寺丞,不过孙子和曾孙子都提及此事,明显不是他想的那般简单。

    李世民还在想李宽提出的两种方案,没给李渊解惑,不过张道言和杨师道都不是简单人物,作为太子的李承乾也知晓这件事,便由他给李渊做出了解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