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承包王-第4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搬运财物之事,还用不着牛进达这样的将领,他一直便待在李宽所乘坐的楼船上,所以听到李宽这话,牛进达当即便道:“殿下,此次出征······”

    李宽打断道:“此次出征不用牛将军担忧了,朕自有把握。

    至于台北军校的问题,牛将军亦不用过于担忧,军校已经走上了正轨,而且在朕离去之前便吩咐过留在军校的教员们整理平日教导的知识,合力编写兵法等,所以你大可放心离去。”

    说完了,李宽自己都觉得自己有过河拆桥的嫌疑,有些不好意思的看了眼牛进达,仔细想了好一会儿,才继续开口道:“牛将军在华国所作出的功绩,朕会禀报二伯,想来二伯应当有所赏赐,朕亦会传令小泗儿让他送些钱财到牛府。”

    见牛进达打算开口,李宽语不停歇道:“别急着拒绝,牛将军在华国有功,朕不能封赏官职,所以只能用钱财以示感激之意,若是牛将军拒绝,那就是没将朕当自己人看了。”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牛进达只能无奈的点头应下,除了说些感谢的话,他真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好了。

    本来此次是存在报答李宽的恩情随军出征的,可如今到了现在,反倒是他又欠下了李宽的恩情,毕竟他想要返回的大唐的心思一直存在,李宽此举无疑于成全了他的心思。

    李宽也不理会其他人,自顾自的进了船舱,过了好一段时间,李宽才从船舱之中出来,将一封信递给了牛进达,在牛进达耳边低语了几句关于小心间人皇女的话题,才提高了音量问道:“倭奴国此行去大唐的所有人员有多少?”

    莫名其妙的一句问话,根本不知道是在问谁,但总是有人给李宽回答的。

    只听有人回答道:“启禀陛下,倭国之人共有两百余人。”

    “两百余人吗?”李宽喃喃自语,随即看着牛进达吩咐道:“朕抽调五百士卒随你回长安,让倭国抽出十艘战船给你等使用······间人皇女认为这十艘战船可否能腾出来?”

    说到最后,李宽看向了间人皇女,只见间人皇女无奈的点头应承下了此事。

    抽调士卒,安排士卒上船,挺不容易的,从中午一直忙碌到了傍晚时分,牛进达等人才全部上了倭国的战船,护送······看押着倭国使节前往长安。

    wxi7

第572章 战争开始() 
忙碌了一下午,在傍晚用饭之时,听到怀恩和李臻、李哲兄弟二人问如何处置阿昙比罗夫,李宽才想起那个副使还被士卒们扣押着。

    嘴上说着不着急,陪着两个儿子慢嚼细咽的用过一天的晚饭,李宽这才慢慢悠悠的带着两个儿子和怀恩一起走到了关押阿昙比罗夫的地方。

    刚进去,就听阿昙比罗夫叽里呱啦的说着鸟语,李宽听不懂,但也知道阿昙比罗夫是趁着仅有的时间在骂他,李宽不生气,和一个即将要死的人,没什么可生气。

    微笑着朝士卒吩咐了几句,只见士卒们犹如拖着死狗一样的将阿昙比罗夫给拖到了甲板上,朝着阿昙比罗夫就是两枪,在他失去意识的最后一刻,那死鱼一般的眼神之中仿佛还带着些受人欺骗的愤怒,谁特么说大唐人皆是宽厚的儒雅之人了?

    见着阿昙比罗夫被士卒扔下了楼船,李宽亦没在甲板上久留,带着儿子回了船舱,接下便是他教导儿子的时间了。

    “看见阿昙比罗夫被倭国的皇女所抛弃,你兄弟作何感想?”李宽问道。

    两兄弟其实没什么感想,不过李宽发问了,他们也不好不回答。

    只听李臻率先开口道:“儿臣认为倭国皇女是识时务的,不过作为带头人,理当为手下争取活命的机会,诚然父皇今日不会放过阿昙比罗夫,可倭国皇女一言不发的作为有些令人寒心了。”

    李宽点点头,看向了李哲。

    李哲倒是很简单,打着哈欠说道:“儿臣的看法与哥哥一样。”

    看着两个儿子哈欠连天,李宽只是开口说了“睡觉”两个字,便没有继续开口的意思,毕竟两个儿子的回答还是不错,而关于此前想要教导两个儿子的一些道理,李宽也放弃了。

    毕竟有时候自己亲身体会了,才会有更深的感悟。

    海上漂流日子,在与牛进达等人分开七日之后,结束了,因为他们达到了倭国的领土。

    对于倭国人,几乎所有人都有一种仇视的心理,毕竟谁还没有点爱国之心呢!

    当然,后世与大唐的情形是不可以比较的,其实现在的倭国人并未做出任何对汉人不利的事情,李宽自己也清楚,可是他控制不住自己心中那升起的想要泄愤的小火苗。

    在抵达倭国的初始,李宽便下令舰队朝不远处的倭国领土开炮,且言语之中带着森然的寒意。

    这样的李宽很不正常,在所有人眼中,这样的李宽都是不正常的。

    楚王是代表这宽厚的,哪怕是以往李宽在出征吕宋等地的时候,也从未像今日这般带着森然的寒意,那时候的李宽尽管下令吩咐所有士卒强抢百姓的粮食,但总归是会留下一些给百姓的。

    可是在倭国,李宽却二话不说便下令开炮,尽管不少将领认为李宽是为了减轻华国士卒的伤亡,但眼前的一切根本不足以给华国大军造成任何丧亡啊,而且一脸冷漠和显得不近人情的李宽亦让将领们感到陌生。

    在此前,遇见倭国使臣之时,就有不少人有些疑惑李宽为何仇视倭国人,毕竟李宽的一生他们都很清楚,与倭国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从来没有任何交集。

    现在又见火炮连射几轮之后,李宽依旧没有要停止的意思,不少人便开口劝说起了李宽,理由很恰当,他们此行并非是来杀人的,只是为了俘获人口和财宝回华国的。

    当然,也有人顺势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关于为何仇视倭国人,李宽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可是听到将士们的问话,李宽才发觉自己迷失了心智与初衷,吩咐火炮不停发射,与后来的倭国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攻打他国确实是强盗的行径,可是人总要有一点人性,否则那与畜生就没有任何区别了。

    “下令停止吧!”李宽看着远处炮火炸出的深坑,叹了口气:“吩咐所有士卒下船,咱们华国与倭国的战争开始了。”

    三万左右的华国大军,有条不紊的从楼船上登陆,却没有任何倭国将士前来阻拦,不得不说,突袭在任何时代都是减轻人员伤亡的最有效的办法。

    当然,这与李宽他们登陆的地方也有很大的关系,毕竟他们所登陆的地方是九州岛,这个时候的九州岛并非如同后世一般繁华。

    九州岛在倭国的地位,或许与崖州在大唐的地位是差不多的,它代表着落后与贫穷。

    不过到底有多落后,李宽不太清楚。

    等到他下了船之后,等到他见识到了零星散落在荒野之上的草棚之后,李宽后悔了,这样人烟稀少的地方,根本就俘获不了多少人,更别说收获财宝回华国了。

    “早知九州地区比起崖州还要落后,咱们就应该从其他地方登陆。”李宽喃喃自语着。

    “陛下,此时登船赶往其他地方亦不迟。”听到李宽的喃喃自语,怀恩建议道。

    “算了,就在九州地区展开吧,人虽说是少了些,不过将这些人集合在一起或许也足够咱们这次出征的本钱了。”李宽摇头否定了怀恩的建议。

    在李宽看来,或许落后的九州正是一个渐渐占领倭国的机会,一旦联合大唐向倭国输出大量的儒生,推行汉化教育,经过百年的发展,说不得可以从九州顺势占据整个倭国,到那时候就没有所谓的倭国了。

    一时间,李宽的思绪仿佛穿越了时间,他仿佛看到了倭国百姓都说着汉语,行事准则与汉人无疑的那个时代,他笑了。

    莫名的笑意一直在持续,不知过了多久,李宽再次听到了一个炮弹炸裂的声音,才从自己的臆想之中将思绪收了回来,到此时他才发现两个儿子竟然不在身边。

    失败,这是作为父亲的失败。

    连忙问怀恩,才知道两个儿子跟着胡庆一起走了。

    三万多士卒,对犹如渔村的城市进行攻打,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并不存在多大的危险,李宽倒是不担心两个孩子的安危,就是有些不满两个孩子不打一声招呼就随着胡庆等人前去战斗的做法。

    怒气冲冲的随着前行的大部队走到大概小半个时辰,李宽总算见到了跟着胡庆等护龙卫的李臻和李哲,只见哥俩垂头丧气,早已没有了快要到达倭国时那两日的兴奋。

    这种垂头丧气的情绪很好理解,无非是认为华国士卒与倭国人打的不够激烈罢了,轻而易举的便攻下了一座所谓的城池,让兄弟两意兴阑珊了。

    尽管理解,但李宽也没向兄弟俩解释战争初期都是平淡的,倒是狠狠的责骂了兄弟俩不打一声招呼就跑的作为,然后带着兄弟俩进驻了这片土地上作为豪华的地方——一间黄土房。

    自此,华国士卒正式开始在九州岛上立足,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对倭国作战。

    wxi7

第573章 对阵() 
立场在很多时候决定了一个人做出的事情是对是错,站在不同的立场,对同一件事给出的判定大抵便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

    不过总是有意外的,如同李宽出征倭国一般。

    按理说,华国大军攻伐倭国,倭国百姓对攻伐的大军应该是憎恨的,对李宽应该是憎恨的,看待李宽应该是像看待恶魔一般;可经过了半年的时间,三万大军几乎平定了整个九州岛,整个九州岛的百姓看待华国大军却犹如亲人,看待李宽犹如神灵。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李宽及时调节了自己的心态,对九州之民依旧是宽厚的,甚至留下不少的军中士卒教导九州之民如何发家致富。

    其实做这样的事情是挺危险的,毕竟滋长敌国百姓的财富,对本国而言并不是一件事好事,不过李宽带着大军在九州征战半年,熟知了九州岛居民的情况。

    九州岛太穷了,从大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便可平定整个九州,就说明九州根本无法组建大军进行抵抗,这就可以看出来九州根本没有钱财来组建军队,九州穷的只剩下了贫苦的百姓。

    贫穷很容易引发百姓对国家的漠视,这些被倭国所压榨的九州百姓对倭国的归属感并不强烈,就像当年的闽州,闽州当年的百姓对大唐的归属感其实也并不强烈,否则也不会有李宽将闽州百姓带到台湾了。

    而且九州百姓对倭国的归属感比起闽州百姓对大唐的归属感还要低,对于华国大军入侵倭国,他们不在意,反而因为华国士卒教导他们致富而兴奋,因为李宽所提出来的赋税感到兴奋。

    在李宽大军尚未平定九州之前,倭国给九州百姓定下的赋税几乎是李宽所定下的五倍,有此可见李宽给出的赋税标准,对九州的百姓而言代表着什么。

    本就对倭国的归属感不强,再加上李宽给出的有利条件,傻子也该知道如何选择。

    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其实并不正确,所谓的刁民只是太过于贫穷而有些势利的百姓罢了,或许说势利都不够准确,他们只是比寻常之地的平头老百姓更加看重家中的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