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承包王-第3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李宽迎娶苏媚儿过门,李世民本就不赞同,就连当初他正式下旨敕封了苏媚儿为楚王妃,那也是看在李宽那些年为大唐立下的汗马功劳上,看在苏媚儿给李宽生了两个儿子的份上。

    对于苏媚儿,李世民一直不喜欢。

    苏媚儿漂亮不假,作为楚王府妾室倒也不错,但苏媚儿却不够资格占据楚王王妃高位,苏家不过小小的商户之家,苏媚儿就是美若天仙也配不上他那如宛若天人一般的儿子。

    若当年李宽迎娶之人乃世家或勋贵之女,有强大的助力,何至于当初发展台湾时如此艰难,甚至必须亲自冒险出征海外。

    实际上,李宽出征海外与是否有外力支持并未有多大的关系,但李世民的就是这样的认为的,他有很合理的理由,就像李臻当年与冯家定下亲事之后,冯家就送了不少的人到台湾,台湾的发展有一份冯家的功劳,这就是娘家有权势有地位带来的好处。

    然而,追根究底,李宽在台湾自立说来还与他李世民脱不了干系,不过他是皇帝嘛!

    皇帝是从来不会认为自己有错的,他们总会找到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就算皇帝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大臣们也会帮着皇帝找到各种理由。

    以至于,李世民便有了这样的心思。

    见李世民目光幽幽,话语之中带着火气,安平依旧强调道:“那不一样······女儿和哲儿拿东西亦非不给钱,我们拿走的东西会从苏家每年给楚王府的分利上扣除,父皇就是不能白拿。”

    其实,安平本想以李世民并非李宽的父皇,嫁妆算不到李世民的头上来反驳,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理由,毕竟这件事她清楚就好,说出来肯定会让李世民难堪。

    “还有这么一回事?”李世民愣愣的开口,就是不知他在问谁。

    “陛下,确实如此,老爷当初也曾吩咐过不要钱,但楚王殿下不许,说规矩不能坏,孩子要东西可以,只能过节时才行,当作长辈对晚辈的礼物,但平日里带走的东西必须记在账上。”

    李世民正打算开口,只听见李哲吩咐道:“苏掌柜,陛下看中的东西记在楚王府的账上。”

    李哲有些烦了,就这么一件小事自己姑姑也能计较半天,他也是服了,颇为大气的让李世民再次吃了一回的白食。

    发现安平神色不愉,李哲讪笑道:“我们还是早点回府,准备准备,该回台北陪曾祖父曾祖母他们过除夕了。”

    白了李哲一眼,安平没反驳,毕竟李世民好歹也是她老爹,她一再开口已经很不给面子了,此时正好借坡下驴,而且她也想回台北了。

    wxi7

第486章 李世民来了() 
说起回台北,李世民既想走又不想走。

    他想去台北看看华国的情况,了解当年李宽的豪言壮语实现了多少,但他听怀恩和福伯说过,再有一日左右便是闽州一年一度的年底总结大会,闽州各县的官员会抵达闽县。

    这是李宽当年在闽州为官时定下的规矩,李世民不知道这个规矩是否还存在,便让连福去询问过闽县的县令,而他得到的答案是没变。

    他便想要留在闽县看过所谓的年底总结大会,听听各地县令的总结的情况之后,再去台北。

    带着一家人在闽县城中转了整整一天,直到傍晚才回到府邸,见到天边的夕阳,李世民突然好奇的问了一句,现在是什么时辰。

    听到连福回禀的时间,李世民越发觉得自己那个被过继了的儿子不凡,竟然真如李宽所言,冬季的南边日落要比北方来的晚一些。

    “日不落帝国啊,也不知那小子如今怎样了?”李世民喃喃自语。

    “是啊,陛下亦有四年未曾见到过楚王殿下了,四年未见楚王殿下,楚王殿下当年的豪言壮语仿佛昨日才听过一般,如今依旧回响在老奴耳畔,当真令老奴佩服不已。”连福学着李世民样子,看着地平线上的落日,接过了李世民的话头。

    主仆二人的话语,令平阳公主等人停下了脚步,一头雾水的看着李世民和连福。

    “父皇,什么是日不落帝国啊?”安平问道。

    “这日不落帝国······”李世民大抵能明白所谓的日不落帝国,但让他讲述出来,却不知如何讲述,看着安平组织语言,余光却发现了怀恩在笑,看着怀恩气恼道:“什么是日不落帝国,问怀恩。”

    李世民眼中的恼怒,怀恩清楚,所以他很委屈,他又不是在笑李世民一知半解,而是因为高兴发笑,高兴他自己跟了一个雄心万丈的好主子。

    听到李世民这么一说,众人的目光聚集到了怀恩身上。

    怀恩也不客气,不紧不慢的说起了李宽当年的打算,毕竟怀恩当年一直伺候在书房之中,从小便跟在了李宽身边,对于日不落帝国的理解可比李世民要清晰许多。

    听完怀恩的解释,李哲脸上满是骄傲之色,他父皇果然并非一般人,而其余之人明显还处于震惊之中,哪怕是听过一次的李世民再次听到,依旧感觉到震惊。

    天色渐渐昏暗,李世民一行人才进府邸,用过晚饭后,李世民便再次躲进了书房,至于在书房之中干了什么,无人得知,就连连福也只知道李世民出来的很迟,睡的很晚而已。

    本就睡的晚,再加上离开了长安,李世民身心放松,等他起身之时已是日上三竿,只见士卒在府中来来往,李哲和安平带着怀恩和福伯指挥着士卒搬运东西,明显是准备启程。

    “这是作何?”

    “回台北啊,最近两日风和日丽正是出海的好时机,再迟些恐怕来不及赶回台北过除夜了。”安平理所当然的回答着李世民。

    李世民想了想,吩咐道:“在等两日,明日或后日,闽州各县县令便会到闽县,待朕听过所谓的年底总结大会再走不迟,听说闽州到台北亦不过两日的时间,正好能赶上除夜。”

    李哲很不高兴,他不知道回台北只要两日的时间啊,他回台北还有事儿呢,若是今年只有哥哥和小芷姑姑外出摆摊,那得多无趣啊!

    “年底总结大会有什么好听的,陛下若不走,那我可不等陛下了。”

    所谓爱屋及乌,李世民对李宽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多年的愧疚和悔恨,再加上李宽为大唐立下的功劳,李世民如今对待李宽一家是宽厚仁爱的,李哲亦是李世民所喜爱的,毕竟这一个多月的时间,让李世民亦了解到李哲的情况。

    对于聪明而懂事的孙儿,长辈难免偏爱一些。

    见到李哲不耐烦,李世民并未发怒,反而静下心想了想,想到李哲这一路上都急着赶回台湾,认定了李哲是想父母了,毕竟从未长时间远离过父母的李哲,离开了一个多月,想父母亦是人之常情。

    孙儿有孝心,李世民很高兴。

    就在他准备开口之际,只听连福禀报道:“陛下,您若是想听闽州各县县令的年底总结会,老奴认为没有必要。”

    “为何?”

    “老奴认为,如今闽州的年底总结会恐怕会令陛下大失所望。”

    李世民点头。

    其实,他在问出“为何”两个字时便有些后悔了,如今的闽州早已并非当年的闽州,所谓的年底总结恐怕已变成了闽州各县县令的一场酒会,一场充斥着各种小人之举、污言秽语的酒会。

    不看也罢。

    “唉······既然如此,收拾好之后便动身吧!”

    听到李世民这句话,李哲当即便让士卒加快了速度,看得出他现在很高兴,但李世民却一脸愁苦之色,他突然觉得自己有些累了。

    心累。

    当皇帝不容易,终年有操不完的心,自从他登基以来,便没睡过一天的安稳觉,时常被噩梦惊醒,梦中时常出现百里无人烟、千里无鸡鸣的场景,要不然就是百姓哭嚎之声响彻天际的场景,根本容不得他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同样感觉到累的人,不仅是李世民,还有远在台北的李宽。

    按照惯例,台北在除夕之夜的前十日便进行年底总结大会,总结大会以军务为先,但军务上的事令李宽感到尤为郁闷。

    经历了四年的战争,华国的大军已经停不下出征的脚步,自从台湾各地的守备将领回台北开会之始,李宽便收到了无数请求来年出征的奏折。

    在李宽看来,这种情况很危险。

    华国的大军倒是不少,有十五万之多,比起当初出征三万楚王军而言增长了五倍之多,但实际上却只能算是五六万人而已,毕竟上过战场和没上过战场完全是两回事。

    五六万人的战力,攻打南洋群岛的各个小国倒也没问题,关键是现在的台湾需要消化掉之前四年的积蓄,如今的台湾百姓尚未融合,一旦再有其他地方的土著运到台湾,难免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而且,刚加入的十万新兵尚需训练,训练尚未完成便出征海外,无异于枉送性命,这种要求出征海外的意识要不得!

    没办法,只好强制吩咐不得提起出征海外之事。

    好不容易压下了这件事,台湾军校的任职人选又让李宽感觉到一阵头大。

    在李哲离去之后,李宽便开始着手创办军校一事,但军校已经开始修建了,却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本想等到年底总结大会时,让各个军中将领推选出几人,但结果不言而喻。

    “俺们都是些只是会打仗的厮杀汉,哪会教书育人啊!”

    这便是将领们给李宽的回答。

    李宽也能明白,华国大军之中的将领几乎全是凭借杀人立功而提拔上来的,军中真正懂学识的人没有,了解大规模作战的人并不多。

    大抵也就只有王翼和刘仁轨懂得一些,但王翼如今乃陆军的领兵大将,大军少不了他,而刘仁轨乃司法院的主官,不得参与到军队建设之中,毕竟军政分离一直便是李宽所强调的重点,他不能开这个口子。

    更何况,就算李宽将王翼和刘仁轨安排到了军校之中,但仅仅只有两人的军校,还能称之为一所学校吗?

    说到底,台湾的底子终究薄弱了一些,若是放在大唐,大可从无数的老将之中挑选一批人担任军校教员。

    想到了大唐,李宽便不由得想到了大唐的老将们。

    或许······可以将大唐的老将们诱惑来任职。

    但这样的想法只出现了一瞬间,便被李宽毫不留情的给掐灭了,暂且不说他能不能将大唐的老将诱来台湾,就是李世民恐怕也不会放人的。

    对于军校之事,李宽愁啊!

    有诗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但,喝酒并非李宽的意愿,因为他不得不喝,军中人好酒自古以来便是如此,虽说军务上的杂事让李宽心累,但到年底了,又正值华国立国第一年,他这个做皇帝的人总得陪着喝几顿庆贺之酒。

    临近除夕这几日的时间,李宽每天几乎是被人扛着回府的,好在他酒品不错,喝醉了倒头便睡,倒也没闹出什么笑话。

    在过年前的第三天,军中事务算是草草处置妥当,李宽便召开了政务上的总结大会,得到的结果倒是不错,除了台湾百姓之间融合这个一直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其他的各项情况让李宽很满意。

    既然满意了,总得犒劳一番官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