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承包王-第2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人上不得台面,可是长安城一下出走这么多中产阶级的商户,对于长安的商税影响很大,没有税收就没有政绩,没有政绩怎么升官,奏折如雪花一样的飘上了李世民的龙案。

    初始,李世民也同官员一样担心,一想到闽州同样是大唐的治下,想到修建了水泥路之后,大唐军队开赴岭南更加便捷,李世民就不在过问此事,上书的奏折一律留中不发,上朝也一言不提李宽邀请富商承包修路之事。

    至于赋税,反正闽州的赋税还不是要上缴国库,最终获益的还是自己,李世民就像如来佛祖一样稳坐钓鱼台,李宽在他眼中像是孙猴子,甭管李宽在闽州怎样蹦跶,都逃不出他的掌心。

    事实上,真有李世民想的那般美好吗?当李宽正式展现自己实力的时候,李世民才知道,原来李宽早已超脱了他掌控。

    :。:

    wxi7

第364章 晚了() 
长安,现今的国际性大都市,却很少人有人认为中产阶级的商户离开会对长安城造成冲击,毕竟中产阶级的商户贩卖的商品价格不低,百姓们买不起,影响不了百姓的生活,只要不会影响百姓生活,中产阶级的商户离开又有什么关系,反正长安城乃大唐最繁荣的城市,不怕没有商户来长安进驻,离去一批总有其他地方的商户来补上。

    下班回府的魏征又看见了一批商户从长安出发,不用问也知道他们是去闽州的,毕竟外出做生意不会轻装简从,这让魏征不由感叹,李宽就没有一个省心的时候,时不时的总要闹出些幺蛾子。

    魏征谈不上了解李宽,他却知道李宽在经商方面的本事,当初李宽要求冯盎赔偿三十万贯的钱财,冯盎是不愿意的,三十万贯,放在谁身上也不会答应,但李宽只是提出几条商业合作冯盎就痛快的答应了,在商业上李宽总有独到的见解。

    如今闽州初建,正是需要商户的时候,以李宽眼光不会看不到,商户前往闽州,大力支持那是不用说的,想要商户们今后再次返回长安,难。

    前去闽州的商户不仅不会返回长安,甚至还会影响其他商户前去闽州,一旦大家都知道在闽州能挣钱,在长安却难挣钱,两相比较,傻子都能看得出来闽州比长安更适合发展,一旦出现大规模的商人前往闽州,长安城受到冲击还远吗?没有七八年的时间别想恢复过来。

    商人啊!从来都是趋利的。

    至于长安城赋税会减少的问题,还入不得魏征的眼,他如今的地位不需要赋税来增加那一点政绩,他只是在为今后的长安情况感到担忧。

    上奏起不到作用,看纷纷上奏的奏折被留中不发就知道李世民对此事是默许的,自从李世民打击了世家之后、封禅之后,愈发的强势,考虑的愈发深远,他只能希望李世民考虑到了自己想到的情况。

    看着商户离去的背影,魏征长叹了一口气,不紧不慢的回了自己的府邸。

    叹气的不只有魏征,还有孙行,作为长安县令,孙行知道此次离开长安的商户有多少,知道长安今年的赋税会减少多少,若是没有李宽闹的这么一出,这些可都是他的政绩啊,不能在让商户离开了。

    匆匆来到桃源村,找到了自己老爹,让孙道长去信劝说李宽收回承包修路之事,在他看来只要不修路,岭南依旧是偏僻之地,长安城的商户自然不会去岭南,就算离去的商户也会返回长安。

    权利是个美好的东西,尝过了权利的滋味后,很少有人能保持住本心,孙行抵挡不了权利的诱惑,只想到了自己是否有政绩,是否能升官,他却没想过修路的好处。

    孙道长并不知道修路有多大的好处,但好处必定是有的,这是他自己的切身体会,以前没有水泥路时候,他从桃源村到长安就是雨天一身泥,自从有了水泥路之后,现在不论下多大的雨,只要走水泥路,出门是什么样回来依旧是什么样,还能节省不少时间,修路有什么不好?

    骂了孙行一顿,才跟跟自家儿子说你小师弟既然召集众人修路,自然有所安排,你一个县令管那么多作甚,若是觉得不妥就向陛下上奏,以后官场上的事别来找为父。

    孙行带着希望而来,却满怀失望而归。

    商户的离去只是一时,不少的商户或许是受不了路途的奔波,也或许是想着人离乡贱,竟然有不少离去的商户再次回到长安城,一打听才知道商户们还是觉得路途太远,在道路尚未修建之时,去闽州不合算。

    孙行看着这段时间回来的商户,时常一个人咧嘴傻笑,政绩回来了。

    远在闽州的李宽也在咧嘴傻笑。

    第一批从长安城来的商户已经到了闽州,李道宗兄弟两很够意思,派来的管家送来了十五万贯的钱财,说是全听李宽安排,只要不让他们亏本就行。

    紧随其后,世家的公子们也到了,同样带来了一批钱财,不说足以支撑他从闽州修水泥路到长安也足以在闽州修路了。

    没有对世家人区别看待,在商业上一视同仁,李宽还是能做到的,召集了承包修路的各个代表,商议了承包修路的年限的过路费价格,闽州的水泥路算正式开工了。

    刚开工不久,闽州再次来了一批商户,这是李宽没想到的,修路一事竟然带动了不少关中的商户移民到闽州,虽说人数不多,但有了先例,将来的移民闽州的商户还会少吗?

    李宽没让中产阶级的商户们失望,颁发的商业政策比关中的政策不知好了多少倍,店铺想要开到什么时候就开到什么时候,只要有精力就是一天开满十二个时辰也没人管你。

    闽州商业赋税也比关中之地赋税低,闽州的官员对商户态度也比关中之地官员好,楚王依旧还是那个宽厚的楚王。

    没有足够钱财购买店铺?

    没关系。

    找楚王借贷。

    啥,借贷要利息,九出十三归的利息还不起?

    没关系,楚王府利息不用九出十三归,只有一分利而已。

    没钱购买闽州特产了?

    没关系,只要有商铺在闽州,可以用商铺抵押,等挣了钱财之后再还不迟。

    闽州的商业迎来了一个春天,尽管这个春天只是初春,已经让李宽很满意了。

    闽州当地的大户们很不满,看着日益开起来的店铺他们很不满,尽管他们不知道垄断说法,可是他们知道以往没有关中商户入驻闽州的时候,商品的价格是由他们定下的,可是自从关中的商户来了之后,定价就不是他们能说了算的,价格一日比一日低,家中的收益反而增加了一些,也正是因为增加了收益所以他们很不满,明明闽州所有的收益都是他们的,可是却被关中来的商户给抢走了一部分,不然他们的收益将会更多。

    不满的同时还有后悔和疑惑,早知道李宽会让关中之地的商户入驻闽州,当初他们就该支持李宽修路,也不至于看着自己的钱财流到别人的口袋里。

    疑惑关中的大富商们和长安城的勋贵老爷们是不是傻了,明明修水泥路是稳赔不赚的买卖,还纷纷前往闽州承包;更疑惑关中的商户们为什么要跟着大富商和世家勋贵们犯傻,闽州又不是什么好地方,难道还能比在关中更挣钱?

    向关中来的商户们打听,收到了不少羡慕的目光,才知道原来人家不是犯傻,人家是看到了其中的利益,人家是冲着楚王这块金字招牌来的。

    了解了李宽在关中的产业情况,了解了李宽对商户们的态度,闽州本地大户愈发后悔,悔不当初,不少人组队来了县衙求见李宽。

    闽州本地大户们的不满,李宽多多少少了解一些,他并不在意,只觉得闽州的大户们有这样想法很傻,要知道正是因为来了一批商户降低了价格才导致百姓能买得起,薄利多销自然增加收益,否则家中收益哪会增加。

    至于大户们前来拜见,李宽没见,大户们为何前来,他能猜到,无非是像他诉诉苦,然后提出想要承包水泥路的修建。

    现在想要承包水泥路的修建,晚了。

    :。:

    wxi7

第365章 怀恩带回来的好消息() 
竞争有利有弊,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更别说良性的竞争,以往的闽州商业都是当地的大户们说了算,闽州的商业就像一潭死水,掀不起一点波澜,如今关中的商户们进驻闽州,像是一阵清风,总算让死水一般的闽州商业掀起了阵阵涟漪,虽说不能引发质变,但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质变是迟早的问题。

    有竞争,势必有破产,李宽这段时间接到了不少县令送了的奏折,说的几乎都是同一件事,破产的本地商户状告关中商户欺压自己。

    这个问题说严重也严重,说不严重也不严重,严重是因为李宽担心干出这种欺压之事的是关中的勋贵和世家公子们,如果不是世家之人和勋贵府上的管事,所谓的欺压就不成立,也谈不上严重。

    到底还是要查一查,护龙卫被李宽派了出去,结果让李宽很不满,欺压之事确实存在,不仅闽州本地的商户受到欺压,连关中前来的商户也受到了欺压。

    良性的竞争,李宽乐意见到,可是恶性竞争,就不是李宽愿意看到的了,李宽这边在收集证据,世家、勋贵们依旧犯案不止,世家公子们和勋贵老爷们依旧狗改不了吃屎的习性,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在他们看来僚人就是蛮夷,蛮夷就是大唐的奴仆,欺压僚人不算欺压,顶多就是找找乐子而已。

    当然,僚人状告他们的情况,他们也知道,可是他们会在意吗?

    不会,反而越发的狠厉,看看关中的商户们,受了欺压不说话默默承受才是正途,你还敢上告,反了天了。至于担心李宽的处置,不存在的,这次他们可是来帮李宽修路的,李宽会处置他们吗?

    会。

    闽州,李宽的地盘,收集证据很容易,看着护龙卫收集到的情况,李宽双眼布满血丝,他当初之所以一拖再拖,除了替闽州本地的大户们考虑之外,就是担心关中的大富商们在闽州胡作非为,毕竟僚人在世家和勋贵眼中算不得人。

    担忧变成了事实,一份又一份的奏折中满是血泪,这些都是他治下的百姓啊!

    “杀,凡是触犯闽州商业法的人一律给本王处决了。”李宽横眉怒目,杀气腾腾,一拍案几,怒道:“特别是陇西李氏的那小子,竟敢女干**女,给本王将他凌迟。”

    周县令劝说道:“殿下,咱们大唐律法规定,凡是处决的之人必须呈报陛下,由陛下决定,不是您说杀就能杀的,更何况犯法之人不少,皆是世家勋贵府上之人,您这一杀可把朝中的勋贵们给得罪了。”

    “闽州本王说了算,本王说杀就杀,得罪朝中勋贵又如何,本王当年得罪的还少吗?”不在理会周县令,看向了一旁的胡庆,吩咐道:“胡庆,你立即召集护龙卫将犯法之人就地处决,至于李氏的那小子,三日后在闽县城门外凌迟。”

    担心自己人手不够,胡庆还去军中找王翼和老柳借了不少人,守住了城门,就算想跑也没有机会,带着护龙卫从午时杀到了第二天的午时,其中叫嚣着自己身份的人不少,可惜身份并不能挡住士卒的横刀,人头滚滚,血流满地,让僚人们再次认识到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