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承包王-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孙的话没有说话,李宽打断道:“微臣记得皇后娘娘有气疾,现在是没事,不过······微臣还是建议皇后娘娘别在生孩子了,这算是微臣对皇后娘娘照顾安平三年来的一点报答吧!”

    “你这话是何意?”因为李宽救治杜如晦,李世民的看法刚有一点好转,听到李宽话又怒了。

    “听不听随你,反正我给出了建议。”李宽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陛下,宽儿之言并非无的放矢,确实是为皇后娘娘着想,世间万物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妇人生育子女便是吸取妇人身上的生气,按皇后娘娘的现状确实不宜再生孩子。”

    孙道长说完,不顾众人脸上的疑惑,拉着李宽便进了雅间,临了还没忘记把杜小叶手里的药方和注意事项拿走。一进门,孙道长便开始询问了,毕竟李宽有许多的奇异理论是不适合在外说的,有些话可是大逆不道之言。

    知道自己师父的性格,李宽只好一字一句的详细解释,肾衰竭这样的医学问题,不是几句话能说的清的,就是李宽自己也是一知半解而已,所以李宽只好把自己知道的一股脑的告诉了孙道长,然后附上了一句——师父,您别问徒儿这些缘由,徒儿也不知道。

    :。:

    wxi7

第304章 冯盎进京() 
翌日一早,李宽尚在学舍上课,怀恩便带着段纶找来了。这几个月,段纶的日子并不好过,水泥的质量达不到李世民的要求,多次被李世民训斥,找到户部,户部又不肯拨银子给工部研发,反而还得受户部的气,段纶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段纶的想法很好,若是户部再不拨银子,老子还不伺候了;现在冰店的生意正是需要人管理的时候,在冰店乐得逍遥自在,何必为了一个工部尚书虚职两头受气。好在,昨日李宽献上了水泥制造法和炼铁的法子,免去了他受气之苦,所以一早便来了。

    方法,昨日回府的时候就写好了,段纶看都没看便拿着两种方法走了。一进皇宫便将三个信封交个了李世民,其中两个信封中装着的是两种方法,另一个信封中装的就是辞官奏折。

    不过,李世民最终还是没有同意段纶辞官,毕竟大唐才刚刚稳定,急需人才,而段纶确实是一个有本事的人,李世民又怎可放他离开。

    就是杜如晦,李世民也不愿意让他辞官,要不是昨日派去的御医给杜如晦诊治后的说法与李宽一模一样,李世民还真不会答应杜如晦辞官的请求。

    自从得到了两份炼制方法,李世民很高兴,兴奋异常,而长孙无忌和李宽两人却是失落异常,长孙无忌失落那是因为李世民并没有将炼铁的法子赐个他,而李宽则是因为没想到好的办法能让李世民将他发配去岭南。

    他这个王爷当的,也真是一朵奇葩,别的王爷都想着能留在长安城不去封地,他倒好,一心想着去鸟不拉屎的岭南。

    “殿下,这张信送来的飞鸽传书。”怀恩拿着一张纸条递到了李宽的面前。

    展开一看,原来是冯智戴在长安城中宴请宾客。

    等等,冯智戴宴请宾客,不就是说冯盎要进京了吗?

    “怀恩,去请皇祖父到酒楼喝酒。”李宽吩咐道。

    酒楼三楼,今日李宽没在三楼的窗边而是特意找了一间雅间,等了没多久李渊进来了。

    “你小子当初的计划功亏一篑了吧!你小子也是傻,若是不献上两种炼制方法,说不得还有一丝机会,献上两种炼制方法,那一丝机会也没有了。”

    “孙儿当时也没想到陛下和皇后娘娘会如此简单的重拿轻放啊!”李宽叹了一口气,“况且孙儿走后,安平还在宫里啊!”

    “唉,算了!对了,你小子今日找祖父来是不是有其他办法了?”

    “冯盎要来长安了,您说·······”

    “你小子怎么知道冯盎要来长安,难道你在宫里有人?”李渊一惊,打断了李宽的话。

    “孙儿在宫里有没有人,您还不清楚吗?只是孙儿知道冯智戴最近在长安城大宴宾客的消息,孙儿所料不错,冯智戴应该是在为冯盎的这次来长安提前造势,恐怕最终目的为了让冯盎能够安然的回岭南。您说咱们是不是可以从冯盎身上下手?”

    听到前半段,李渊很满意,听到后半段,他皱起了眉头,“你小子别在冯盎身上打主意,此次冯盎来长安若是出现了问题,到时候祖父都保不住你,况且你真以为冯盎没有一点安排啊,能割据一方的诸侯哪一个不是老谋深算的家伙。”

    李宽:“······”

    你知道冯盎老谋深算,你还要我去岭南。

    “朝廷上有不少的武将,在这次北征大胜之后彻底干掉冯盎,让大唐的力量彻底掌控这块地盘的意思。当然,世民恐怕也是有这个心思的,他也怕冯盎这个家伙真的有二心的话,以冯盎在岭南的人望,若是真要二心,这恐怕是一场不小的灾难。只是······”

    “只是什么啊?您老能别说话说一半吗?”

    “你小子也不想想,这次北征大胜,武将们得到的利益太多了,而文官呢?大唐现在有没有足够的粮草支撑征战岭南暂且不论,以现在的情况,你认为文官们答应武将带着大军出征岭南吗?你小子记住,为帝王者首要的是平衡。此次,世民召冯盎进京其目的恐怕就是平衡朝堂文武之争,当然也有试探冯盎的意味在其中,若是你小子在冯盎身上下手,真逼得冯盎造反,后果如何,还用祖父细说?”

    经过李渊这番提醒,李宽大体上明白了。

    冯盎这次进京相当于两国元首之间会晤,当然冯盎还算不得一国之君,但是大家都明白,冯盎其实就是岭南的土皇帝,在岭南甚至可以说是百姓只知冯盎而不知李世民。

    这样的情况,李世民当然不乐意,但是经过北征大胜,武将集团已经吃的满嘴流油不说,还想在岭南吃上一口,而文官集团却连口汤都没喝上,所以两方闹矛盾了,作为皇帝的李世民首先想到的就是维系朝堂平和,毕竟朝堂不和还谈什么治理天下。

    于是,李世民就召冯盎进京了。

    一来嘛,给文官集团表个态,表示他也知道知道武将们吃的太多,这次他就站在文官集团这边,当然也是个武将提个醒,现在还不是征战岭南的时候,毕竟北征大胜所耗钱粮不少,让李世民立即打一场国战那是力有不逮。

    二来嘛,就是确认冯盎是否真的有反意,一旦确认,李世民自然有合理的理由派兵征伐岭南。要知道光冯盎手底下的死忠士卒就不止五万之数,若是再拉拢岭南的僚人部落,这绝对是一股足以列土封疆的力量了。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若说李世民没有征伐岭南之心,谁信啊?只是现在的时机不对而已。

    李世民的心思,冯盎显然也是猜到了的,所以他让儿子冯智戴在长安城宴请宾客造势,以确保自身的安全,毕竟他只要露出一点马脚,很有可能被李世民留在长安城。

    其实,早在贞观元年李世民召冯盎进京那次,就能看出冯盎不是简单的人物,他手里握着岭南之地,想要与大唐拼一拼的想法不是没有,只是他没想到大唐的发展超出了他的预料。

    仅仅才三年的时间便扫平了东突厥,大唐现在军威之胜,可谓空前,他现在是不得不入京。

    至于历史上记载冯盎是贞观五年进京,现在却提起到了贞观四年,李宽猜测,恐怕是因为自己的原因,毕竟按照历史发展可没有他这个楚王,蝗灾和大旱带来的灾害不会像现在一样轻松解决。

    当然,这些都只是李宽自己的猜测,事情的真相恐怕只有李世民和冯盎两人才清楚。

    不过,一想到不能从冯盎身上下手,李宽便没有和李渊商议下去的兴趣了,毕竟冯盎进京这个消息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大作用。

    :。:

    wxi7

第305章 酒宴() 
贞观四年九月初,李世民下旨整个长安城洒水净街,就连这些日子已经初见成效的水泥窑也停工,理由还很充分,灰尘太大,就是李世民自己出行也没这么大的排场,如今却大行其事还是他亲自下令,长安城中张灯结彩,连夜晚的宵禁时间也比往日晚了一两个时辰。

    这样情况自然惹得长安城中的百戏议论纷纷,谁啊,特么比皇帝的架子还要大。

    好在,百姓们没等两天,宫里便传出了消息,上柱国、高州总管、耿国公冯盎进京面见陛下,陛下率领百官明德门亲迎。这消息一传出,可是在长安城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尤其是当初被冯智戴邀请的一些勋贵后悔不跌,毕竟李世民的欢迎冯盎的规格太高了,要说李世民的用意不是捧杀,他们自己都不相信。

    这次冯盎进京,李宽没有为母守孝的借口了,只好按时来了长安城,跟着文武百官一起站在明德门外等候,环视一周,李宽不禁为文臣中的老人而感到担忧。

    九月天,烈日炎炎,可别中暑了。

    好在等候的时间不长,冯盎出现在了文武百官的面前。

    本以为能看见一场君臣勾心斗角的好戏,没想到李世民和冯盎相处的极为融洽,从明德门经过朱雀大街一直谈笑风生,进了承天门之后更是携手而进太极宫,两个大男人拉着手哈哈大笑,那画面李宽简直不忍直视,心里忍不住腹议了一句也不嫌热得慌。

    太极宫比殿外自然是要凉爽许多的,因为四周放着无数的冰盆,不用说也知道出自李宽之手。

    当然,冯盎是不知道的,所以他吃惊的看向李世民。

    冯盎想要表达的意思都写在脸上了,李世民又那里不知道冯盎的意思,这一看,李世民脸色也起了一点变化,因为这些冰是他出资购买的,全天下都是他的,他吩咐献上来的东西谁敢让他出钱购买,只有李宽,而且借口还找的很好,难道陛下要罔顾法令,抢强百姓家财?

    好在李宽免费赠送今日御宴的厨子,倒是让李世民心里平衡了不少。

    要说厨艺,还是李宽府上的厨子手艺最好,一顿午饭吃的众人兴高采烈。

    午饭结束之后,李世民便开始了他和冯盎交锋。一听李世民宣记录奏对的官员,李宽兴奋了,还以为能看见一场好戏,结果他却被李世民赶出了太极殿。

    “反正老子不感兴趣,看两人算计还不如去陪妹妹玩儿。”李宽刚走出太极殿便喃喃自语着,只是嘴里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

    找了个无人地方,趴在墙上侧耳倾听。

    “你大胆,竟敢偷听父皇和耿国公谈话?”不知从哪里钻出来的李承乾怒道。

    有李承乾在,偷听是不行了,李宽不屑的撇了李承乾一眼,然后扭着身子去了皇后的立政殿。

    一场奏对从午饭之后,持续到了傍晚时分,这对向来是快刀斩乱麻的李世民的来说,已经算是非常难得了。

    再次被邀请去太极殿用饭,只见不知何时出现在大殿之上的李渊正和冯盎说笑,身边穿过一群群宫女端着玉蝶银盘,把盘子一一摆放整齐,然后截开盖子,饭菜浓郁的香味顿时蔓延开来,李宽甚至看见了冯盎滚动的喉结。

    夜间的膳食李宽只吃了两口便放下了手中筷子,天气实在太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