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匡扶大明-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越陵摇头表示不知道。

    戚辽又道:“如此一来,他的货物便可由堆论数,而不是一箱一箱的数,只要没有超过三十堆,他便不用缴税。”

    “还可以这样啊?”孙越陵感到气愤,道,“这大明的官员也太会暗箱操作了吧?”

    戚辽冷笑一声,道:“我大明朝文官集团向来如此,朝廷上有政策,他们就下有对策,变着法来捞钱进自己的腰包。这只是一个方面而已,还有什么‘漂没’、‘火耗’之类,多不胜数,早就见怪不怪了。“

    孙越陵叹道:“如此腐败贪婪下去,大明迟早给这些蛀虫给耗死。”他想到了后来的满清入侵和西南天灾导致流寇暴动,朝廷到后来居然拿不出钱来平叛镇压和赈灾救济,不禁感叹不已。

    “倘若万历天子在位,就不会如此了。”戚辽也不禁叹了一声。

    “为何万历在就不会这样?”孙越陵继续问道。

    戚辽道:“万历在位之时,广派宫中太监到各地布政使司监督行政,并催收税款。所以这些文官们的权利被大大监视和约束起来,难以从中贪污受贿、巧取豪夺,而国库也得到了充盈,国力大盛,不仅打赢了三大征,更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大大发展了沿海各地的生计。”

    孙越陵讶道:“难道现在就没有了太监监督吗,这又是为何要取消?”

    戚辽突然变得脸色激愤起来,恨声道:“这就是东林党人的拥戴之功了。”

    “啊?”孙越陵大吃一惊,这怎么又和东林党人联系到一起了。

    戚辽见他惊讶,继续说了下去,道:“自从东林党人辅佐光宗即位以来,就把万历天子的施政之策完全遗弃和更改,不仅取消了派往各地的‘盐监’、‘矿监’,更是把大明朝赖以为支柱的‘茶监’、‘海监’等给取消掉了,导致国库日渐空虚,入不敷出,这样下去迟早亏空耗尽,动摇国本。”

    孙越陵听他说的似乎郁气在胸,不禁说道:“四哥似乎对东林党人很有成见?”

    戚辽鼻孔间重重哼了一声,道:“如若不是东林党,我大明每年可从茶盐布匹、海事贸易中抽取大量的税赋,抵得农税收入的几十倍,如今商税一去,朝廷重担赋税全部都落在了农夫身上,叫农夫如何劳作自生?东林党人此举,简直就是祸国殃明。”

    孙越陵万不料戚辽对后世中向来饱受推崇的东林党人成见如此之深,心中也是一阵迷茫,不由想到了马上就要进入京师了,如果有机会的话,倒真要见识见识这些东林党人,看看究竟是怎么一番模样。

    过了通州后,二人于午时时分抵押北京近郊。

    戚辽一指前方,大声说道:“我们终于到京师了。”

    孙越陵抬头看着前方,只见天际远处,一道连绵不绝的灰色城墙横卧在旷野之上,隐约朦胧,只能看得见城墙的模糊轮廓。纵然如此,但也能感受到这座巨大城池的宽广和壮阔,仿佛一条真龙一般,亘古以来就静卧在那里,恢弘大气,气吞山海。

    孙越陵千辛万苦,终于到了北京城,心中也涌上了万丈豪情。

    眼前就是大明帝国的最高决策中心了,而他所有的一切,都将从那里开始。

    他不由地想起了一句经典的台词,一拍胯下马腹,大声说道:“见识到了吧,这就是神都洛阳。”

    似乎感觉自己说错了,又更正一遍,说道:“见识到了吧,这就是大明帝都——北京城!”

第069章 大明帝都() 
北京,又名顺天府,取“顺乎天而应乎人”之意,大明永乐帝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后,从此北京城正式成为了大明帝国的京都所在。

    北京城东临辽碣,西依太行,北连朔漠,南控中原,向来便被认为极具风水之灵气,前朝元大都便是建于此地。自永乐靖难之后,开始逐渐修筑寿陵及北京宫城,并将南面城墙南移里许以建皇城,并于永乐十九年正式迁都北京。

    此后经过明英宗、世宗等皇帝多次修葺,整个城墙周长达七十余里,南北向约八里、东西向约三十里,呈“凸”字形,共分为外城、内城、皇城及宫城。其中外城和内城以永定门至北安门为轴心,分属宛平、大兴县治下,而皇城和宫城便是大明朝廷权利中枢所在,宫城更是号称紫禁城,为天子居住和务公之处。

    整个北京外城共有城门七座城门,内城共有九座城门,而皇城则有四座城门,故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

    北京城墙高达五丈,厚达七丈,顶宽四丈余,又设有角楼、箭楼、水门等各种战备设施,使得整个北京城成为了一座极为强大的军事堡垒,同时又是在历朝历代首都中,成为了仅次于唐长安、北魏洛阳以外的第三大城。

    此时,位于北京城外城的正阳门大街怡红院后院的厢房之内,有二人正在密谈之中。

    其中一人为身材高大,身穿深灰褙子的老者,另外一人年纪约在四十开外,内着白色儒服,紫色外袍,举止十分悠闲。

    那名儒士对着老者开口说道:“无名兄,东林党人愈加跋扈,你不可不防啊?”

    那老者叹道:“鸿儒所言,老夫岂会不知,只奈事已至此,东林权势滔天,更是扶持天子登基之功,你我再诸多争取,恐怕也是于事无补。”

    儒士给他斟了一盏茶,道:“所谓扶持天子,不过是先下手为强罢了。当时若不是汪文言唆使杨涟、王安宫中抢人,天子岂会落在东林之手?你我经营多年,却被区区汪文言一招钳制,至今未能翻身,想来就心中愤愤难平!”

    老者饮了一口茶,道:“不可小看汪文言,其人虽为一介布衣,但为人极其圆滑任侠,更有纵横善谋之能,背后更是有内阁首辅叶向高和关心堂等势力的支持,可谓是整个东林党人的智囊和命脉所在。”

    儒士淡淡一笑,道:“不知兄可知否,这个汪文言,居然被顺天府丞邵辅忠弹劾,如今已被下狱中,看来此人嚣张过头,有人看不顺眼,已经替我们出手惩戒于他了。”

    老者摇头道:“不会如此简单。汪文言被弹劾一事我岂会不知,后背主使之人虽然明白汪文言乃东林突破所在,但可惜的是,他不知道目前东林势力太大,此举根本就是毫无作用,只会暴露目标徒自惹人注意罢了。”

    儒士皱眉道:“如此说来,难道我们就眼睁睁看着东林党把持朝纲,而没有一点作为了吗?”

    老者道:“如今之计,唯有忍耐,唯有等待。所谓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东林党人如此嚣张跋扈、党同伐异,迟早惹起朝野公愤,到时候那些被汪文言离散之党才会真正和我们团结起来一起反击,那时,才是东林真正覆灭之时。”

    儒士气道:“等等等,刘公公,这句话你对我说了十几遍了。我可不想再等下去,他汪文言当年敢在宫中掳掠天子,难道我就不敢直言犯禁吗?你可别忘了,这些年我暗中经营,不论在京师还是在外省,都已经积聚了不小的势力,哼,只要我振臂一呼,恐怕那朱由校坐不稳皇位。”他直呼天子之名,似乎浑不把当今圣上放在眼中。

    老者闻言,气的手臂发抖,重重把茶杯掷回茶几上,道:“你就知道鲁莽行事,不知道隐忍后发。你以为这是什么地方,这可是天子脚下!万一事情败露,你可知道会给多少人带来覆灭之灾?”

    儒士冷哼一声,道:“既然你不支持,那么我单独行事便是,绝不会给你带来一丝牵连,我可不想如你般坐以待毙。”

    老者更是气的脸色发黑,道:“你可真是越来越出息了,连我都不放在眼里了。”

    儒士自顾看着手中茶杯,并没有搭腔。

    半晌过后,老者平复了胸中了怒气,道:“既然如此,那老夫对你忠言相告,事可为则为,不可为则罢,千万不要意气用事。”

    儒士点了点头,道:“你放心,我会有分寸的。但是,我不想再等下去了,我也没有耐心再等了,生死成败,在此一搏!”

    老者起身往门外走去,留给了他最后一句话,道:“你好自为之。”

    整个院落外面,寒风刮的越来越猛,似乎整个北京城也在这肆虐凄寒的北风之中,变得瑟瑟缩缩,禁不住就要阵阵晃动起来。

    老者走后不久,只见一名貌美如花、体态妖娆的少妇走了进来,对着儒士道:“怎么样,老家伙是不是打算反击?”

    儒士一把拉过这个妖娆的少妇,一只大手就拍到了她的臀部上,一边抚摸,一边笑道:“老头子年纪大了,胆子小了,事情,还是要靠我们去做。”

    那少妇格格一笑,娇媚无限,顺势就坐在了儒士腿上,道:“好啊,那就让我们把北京城给掀个底朝天吧!”

    儒士道:“甚好,此间事了,我们便可以去弄舟赏月,游曳江湖了!”

    少妇没好气道:“你还骗我,这话你说了无数次了,还当我是个不懂世事的小姑娘么?”

    儒士呵呵一笑,一双手已经探到了少妇胸前道:“印月入宫多久了?”

    少妇双眼一片迷蒙,喘着细微之气,道:“已经整整十六年了。”

    “十六年了?”儒士叹道,“日子过的好快……”

    少妇嗔道:“奴家也跟了你十六年,都快老了……”

    儒士一把搂住她,朝她胸口吻了下去,含糊不清地说道:“你……不老,风韵……唔……比当年更盛……”

    少妇呻吟一声,双手也抚摸着儒士的颈脖,吐气如兰,道:“你这个死鬼……哦……老娘没时间陪你玩了……给个痛快……嗯……”

    靡靡之音顿时传播开来,与屋外的一片冰凉相比,仿佛两个不同世界。

第070章 旧情难续() 
天启元年冬末时分,孙越陵和戚辽终于从宣武门进入了大明京师。

    二人告别之后,戚辽径自回北镇抚司述职,并转呈毛文龙的奏折。而孙越陵则直奔宣武门里街的“蜀锦老店”,并向掌柜的庭叔替上了白石山城的紫色令牌。

    庭叔得知孙越陵是山城小姐楚欣莹推荐来此,便将其安置在了店铺后的院落之内,并专门为他腾出了一间房间。

    孙越陵在北京城安置下来后,一边帮着庭叔张罗着店铺里的一些事情,一边打探起沐宛来京之后的下落。

    好在庭叔在北京经营多年,早就是个北京通,一听说他的疑问后,便告诉他说半年前正阳门大街的怡红院来了一名江南的名妓,国色天香,艳盖京华,不知道惹得多少朝堂江湖之内的人前去捧场,看来很可能就是他要找的人。

    孙越陵听完庭叔的话后,心中更是激动,这几日有事没事总是往怡红院那边去查探,他知道沐宛是被迫来京,闻香会对她肯定看守的十分严厉,所以也不敢太明目张胆闯到怡红院里去。

    终于是皇天不负有心人,结连几日的打探之下,居然被他发现了被南京天香院云娘赶到北京的武小德。这武小德整日在院堂之内上蹿下跳,身上穿的也不再是粗木麻衣,而是上好的棉纱了,看样子混的不错。

    孙越陵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趁着武小德在院子附近溜达的时候,跑上前一把拖着他往胡同里边拉过去。

    “是谁,干什么?”武小德显然大吃了一惊。等到他看清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