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匡扶大明-第2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越陵恍然大悟,点头不止道:“对对对,你说的在理,怎么绕了一个大圈,我反而把自己给弄糊涂了,这真是的……”

    武承德哈哈大笑,道:“如今选择谁当妻子,谁做小妾,想必你心中应该能够有所抉择了吧?”

    孙越陵亦是哈哈大笑,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德爷你果然了不起,一席话解开了我心中的困惑,我真该好好谢谢你才对!”

    武承德连连摆手,道:“客气客气,我可受不起你这恭维!”

    孙越陵提起茶壶,斟满两杯,将一杯推到武承德面前,道:“当年我离开京师之日,曾蒙你亲自相送。今日我就以茶代酒,祝你前程无限,名垂千古!”

    武承德嘿嘿一笑,举起茶杯,笑道:“既如此,我也祝你早日达成理想,成就非凡人生!”

    “客气客气!”孙越陵朗笑回应。

    二人举杯同饮,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

    一抹残阳从窗外打了进来,照射在两人愈显坚毅的脸庞,在他们脸上镀上了一层血红色的印记,让他们的容貌变得迷离虚幻起来,就像二人不曾在这世间存在过,所有的一切不过是血色残阳映射出来的投影一般,迟早要在这广袤的天地间消失无踪。

    永远的消失,

    ——永不复见!

第351章 辽东经略() 
天启七年五月,辽东宁远城。

    兵部右侍郎、辽东巡抚袁崇焕站在关楼之上,朝着北方极目远眺,心中一片焦愁。

    数日前接到探马来报,后金奴酋皇太极尽起八旗精锐度过辽河,再度进犯大明,一路狂推猛进,已经逼近了二百里外的锦州城。

    接到军报后,袁崇焕心中又惊又恨,万不料后金竟然在此时出兵,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目前锦州、塔山、大凌河三城只有锦州一城已经修缮完毕,其余二城还在修筑当中,如今堡垒未固,敌人已经兵临城下,杀了自己一个措施不及,这让他始料不及,大为震惊;恨的是奴酋皇太极竟然不依常法,竟在两国“款议”之时遽然出兵,置之前双方你来我往商议的诸般“约定”于不顾,将他从头彻尾地愚弄了一回。

    如今己方工事未固,敌人已经长驱直入,当时他心中就方寸大乱,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应对。但冷静下来之后,袁崇焕立即将此万分紧急之军情以快马火速上报京师,并迅速做出应对部署:山海关总兵满桂移驻前屯,三屯营总兵孙祖寿移驻山海关;锦州防务托付于巡察修筑三城的平辽总兵赵率教,以副将左辅、朱梅佐之;至于本部关宁军则驻守宁远,相机行事。

    一番部署之后,各路兵马已经进驻信地,只待他再次下令而动。就在昨夜,山关海总兵满桂按捺不住求战之心,带着麾下一万兵马直趋宁远城,竟当面向他要求率先出战,在他的劝诫之下暂时忍住了性子,将大军驻扎于西门外。

    袁崇焕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目光再次望向远处的茫茫山野,此时已至初夏时分,天气愈渐炎热,河道内河水弥涨,以往后金从来不在这个季节出兵,大多数都选在了河水结冰的冬季或栗麦成熟的秋季,如今皇太极竟然选在这个时节出兵,他就不相信后金军能够坚持得了多久。

    而且皇太极此次之所以仓促出兵,很大的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因为辽东饥荒,后金急缺粮食,所以才打算再次到辽左来抢掠一番,以解眼下燃眉之急。既如此的话,那么后金军更不可能长久作战,只不过是抱着和以往一样抢掠一番就撤的意图,迟早要退回到三岔河以东去。

    想到这里,袁崇焕心中稍稍笃定,脸上又慢慢恢复了平日里不动如山、沉稳坚毅的模样。

    “袁大人!”一声喊叫把他从思绪中拉回现实,他扭头一看,对他说话的正是监军内臣刘应坤。

    袁崇焕微微皱眉,道:“何事?”在他沉思之际是没人敢打扰他的,刘应坤在此时来见,必然有重要事情禀告。

    刘应坤小心翼翼道:“朝廷新近任命的辽东经略孙大人一行已经抵达宁远城外,大人您看是否出城迎接?”

    “孙越陵?”袁崇焕从鼻孔中轻轻哼了一声,道,“让兵备副使毕自肃代我前去就行,就说本部院军务繁忙,无瑕出迎。”

    刘应坤应命一声,转身去了。

    袁崇焕左掌提起,在墙垛上重重拍了一记,然后才慢慢转身,沿着城墙石阶而下。

    这个孙越陵他早就有所耳闻了,其人巡按西南、巡察东南的事迹在大明朝堂上传的沸沸扬扬,更有人将其以天子帝师孙承宗相提并论。天启六年的时候,听说此人号召江南士林发动民变对抗魏公公,后又入主京师暗中挑动魏党两派互相争斗并从中获取渔人之利,再次重回朝廷担任一部重臣,只是没想到这次竟然被任命为辽东经略,跑到他的地头上来了。

    袁崇焕带着一众亲信策马回衙,脑中不断思索着这一切事态的前因后果。

    本来在辽东一带朝廷派共出了三位重臣督理,其一便是辽东经略王之臣,第二人是蓟辽总督阎鸣泰,第三人就是他这个新提任的辽东巡抚。阎鸣泰常驻关内密云,只有王之臣和他同驻关外,虽说阎鸣泰和王之臣同属阉党,但在二人之间他还是和阎鸣泰走的更近。

    就因为阎鸣泰与他同声共气,一致排挤经略王之臣,好不容易才把王之臣赶回了朝廷,整个关外如今可说是他袁崇焕一抚独大,无人敢逆,朝廷也屡有罢经略不设之意,没想到却凭空冒出来一个孙越陵,这简直就是荒天下之大谬,让他忍无可忍。

    袁崇焕心中清楚,这一定是王之臣在背后搞鬼,故意如此来寒碜他,让他难堪,否则朝廷不会突然任命孙越陵为辽东经略,取代了原来的王之臣之位。不过这又如何,如今辽东各镇各道都是他的人,他坚信别说是区区孙越陵,就算是当今阁臣来了也一样要向他俯首问策,按他的规划来做。

    巡抚衙门在望,袁崇焕扬鞭催蹄,早在天启二年的时候他就与这个孙越陵有过数面之唔,如今倒要看看此人究竟有何能耐,竟敢在此非常时期来到辽东,与他一争高下。

    ……

    宁远西门永宁门外,都察院右都御史、辽东经略孙越陵的仪仗队伍在城门百丈外停了下来,等候着城中人马出城相迎。

    不多时,城门大开,一行人马策骑而出,一直来到仪仗队伍之前才勒马而定,当先一人翻身落马,直趋仪仗之前,高声说道:“巡抚袁大人军务繁忙,特命下官辽东兵备副使毕自肃前来迎接经略孙大人,大人远来辛苦,请随下官入城歇息。”

    一骑排众而前,马上之人对着毕自肃道:“军情紧迫,还请毕副使速速带本官前去面见巡抚袁大人,一同商议应对之法。”

    毕自肃应命一声,转身上马,引着一行人入城。

    “入城!”孙越陵大手一挥,带着队伍跟着毕自肃而去。

    虽说是摆开了经略仪仗,但其实他们全部都是乘马,只是在马背上插了一些旗帜来彰显身份,并没有故作高调,孙越陵甚至连大红官服都没有穿,只是在身上套了一件软甲而已。

    从京师至宁远,八百里策骑飞奔,让他们一行人脸上尽染风尘之色。

    自从去岁重回朝廷任职后,孙越陵便一直以吏部右侍郎之名署理吏部之事,天启六年剩下的几个月内,他除了进一步澄清吏治、消弭党争之外,还命人将楚欣莹从江南接到京师孙府,两人低调成婚,共结连理。

    但是他并没有急于纳沐宛为妾,他打算再等些时候,起码要等到明年才好促成此事,一来刚娶妻就纳妾未免太过招摇,二来也需要给楚欣莹一点时间,让她慢慢接受此事。好在楚欣莹对此并未反对,并且一直劝说他早日将沐宛迎进家门,对此孙越陵心中感动,长叹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本来前段时间他打算正式将沐宛接了过来,可是朝廷中突然要事纷纷,打乱了他的这个计划,使得他不能不将此事暂且推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朝中通晓兵事之人欠缺,天启大笔一挥让他同时署理兵部职方、武库二司,于是压在他肩头的担子就更沉重了,他不得不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忙于公务。

    直到朝廷召回辽东经略王之臣,并命其掌兵部事,他才稍微喘了一口气,从纷繁的政务中抽出身来。

    其实按照他心中的真正想法,他并不打算来辽东,而是想让首辅黄立极将他外放西北一带的,毕竟那里才是大明祸乱的根源所在,只要经营得好,就不怕将来流民作乱时朝廷一筹莫展。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兵部尚书王之臣一纸荐书,竟然在天启面前大力褒扬他曾历兵锋、通晓兵事,并推荐他前往辽东任职,接替自己这个召回经略。

    内阁一番商议之下,居然也同意了王之臣这个意见,在奏呈天启之后,于是他便被提擢为都察院右都御史、辽东经略,来到了这千里之外的辽东之地。

    孙越陵在朝中任职已久,岂会不清楚这里面的弯弯绕绕。

    王之臣本属阉党,可却在与阎鸣泰和袁崇焕的斗争中落了下风,堂堂一省经略却被辽东巡抚袁崇焕架空,一点实权都没有,并且还被袁崇焕赶回了朝廷。如今他肯举荐自己,分明就是挟私报复,将自己这个所谓的东林领袖派到辽东来,把水进一步搅浑,好恶心袁崇焕一回,毕竟袁崇焕是靠着东林起家的,在所谓的东林领袖面前,总该有所收敛,不敢随意乱为吧。

    至于内阁中的阉党份子施鳯来、张瑞图肯答应王之臣的这个“奇怪”想法,恐怕也是禀了魏忠贤的意思,将他“发配”到辽东之地来任职,因为现今整个蓟辽一带都被阉党所把持,在阎鸣泰和袁崇焕的眼皮子底下,就不怕他还能折腾出什么幺蛾子来,迟早要被袁崇焕和辽左军镇架空,步王之臣的后尘。

    孙越陵脑中思虑不断时,很快就来到了巡抚衙门外,众人下马后,毕自肃道:“孙大人,袁大人已命各路将领在堂中等候,请大人随我入内。”说罢,指示手下引着孙越陵带来的其余人自去歇息,亲自带着孙越陵等人往衙门大堂而去。

第352章 退敌四法() 
众人行至衙门外台阶处,袁崇焕已经率领各镇将领迎了出来,虽然袁崇焕一向跋扈,但这点表面功夫还是要的,毕竟孙越陵乃是堂堂一省经略,按照地位来说就比袁崇焕这个辽东巡抚略高一筹。

    军情紧迫,袁崇焕也没有过多客套,引着众将对孙越陵一番虚应参拜之后,便引着他们朝衙门大堂而去。

    孙越陵这次出任辽东经略,本来朝廷打算从京营中调拨一千人马作为他的护兵,但京营的战斗力他是了解的,所以并不打算从京营中调人,而是请求朝廷在禁军中调拨一批人同行。朝廷同意了他的意见,并由禁军统领张之奇亲自选调六百禁军精锐作为护兵随行,除此之外,他还在风华社中选调了四百武艺高强的人前来辽东,加上六百禁军总共有一千人。

    这一千人就是他目前能够全权调动的兵马,六百禁军由禁军统领张之奇亲自统帅,四百武艺精良之辈由方逸尘和燕南天二人率领。张之奇本来肩负皇城守卫重任是不能轻易离京的,但在孙越陵的强烈要求之下还是一同前来,因为张之奇早年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