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匡扶大明-第2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一鹭叹了口长气,道:“你说的这些话我会不明白?可他是魏公公身边的红人,又是代表圣上而来,我……我们又怎能违拗得了他的意思?事情至此,我等只好小心而为了,但愿不会惹出什么差池来……”

    听他说的如此没自信,王启泰闷哼一声道:“苏州百姓素来团结,那些读书人又十分固执,依我看来,此事处置起来十分困难……”

    毛一鹭瞪了他一眼,怒道:“老王,这件事是你们臬司衙门首要负责的事,不管如何,你要给我好好处置好了,一定不能出什么乱子,否则的话,我第一个不会放过你。”

    王启泰一脸憋屈,辩解道:“这……毛中丞,如此大事,单凭区区一个臬司衙门怎么应付得了,我看还是三司衙门联合执法吧?”

    毛一鹭没有理睬他,说道:“你自己看着办吧!”说罢拂袖而去,将愣愣发呆的王启泰留在了原地。

    ……

    虎丘山下,说文大会举办正酣。

    孙越陵眼见着艾南英上台之后,竟然大声辱骂起当朝得势太监魏忠贤来,不由惊出了一身冷汗。要知道魏忠贤此时乃是司礼监秉笔、东厂督公,权柄如日中天,艾南英这么一个士林宿儒如此公然对他进行辱骂,还当着台下这么多官员的面,这叫他们的脸往哪里放?

    如此行径,可算是诋毁朝廷要员,公然发泄私愤,就算是将其下到大狱也不为过,更何况台下的许多官员原本就是依附阉党的,正愁着没办法博取阉党宠信,艾南英如此作为,正好可以为这些人的进阶之路铺下了垫脚石。

    随着孙越陵示意,韩弱水连忙登台,明确告诉艾南英不可妄议朝廷是非,而要就此次大会的主旨进行辩言。也算是孙越陵阻止得宜,又或是那些阉党官员一时间忌惮着风华社的名头,终究是没有人当场对着艾南英发难,让他逞了这一时的口舌之快。

    艾南英待得台下观众激愤的神情平复下来后,对着立在一侧的陈子龙一拱手,笑道:“黄口小儿,乳臭未干,竟敢立此耸言之论,也不怕真正的儒林学士笑话么?”

    如此话语,可谓是狠辣之极,丝毫不把陈子龙这个士林后起之秀放在眼里,顿时惹得台下惊呼连连,嘘声频起。

    就连坐在台下一侧的孙越陵也感到有些匪夷所思,江湖传闻艾南英为人犀利偏狭,没想到竟然自负到了如此地步,简直就是有失长者的气度。不过转念一想,也许这是艾南英故意为之,以此来刺激陈子龙,企图赢得此番辩论的先手,从气势上压倒对手。

    台上的陈子龙果然被气得满脸涨红,指着艾南英道:“久闻你艾千子乃儒林宿老,学识渊博,见地过人,今日一见,始知江湖传言并不可信,你也不过是一庸俗浅薄之辈尔,口出浪言,比之市井屑小之徒也不多让……”

    艾南英好整以暇,朗声一笑,道:“圣人云,‘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又云,‘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今日本人观你之言论,无非就是在逞口舌之利,籍着你云间复古经义之学契合当世科举,就在此大放厥词,颠倒黑白,蒙蔽试听,使天下莘莘学子沦为你云间蚁附之徒,而不知独立思考、潜心治学。由此观之,你云间派罪莫大焉,乃真正祸国殃民之伪学歪论。”

    这一番言论,不仅是斥责云间学子们妄附经义,以此来规束当世时文章法,还指责他们结社聚党,煽动天下学子跟风摹仿,完全缺乏自己的认知,更是批驳他们乃是一群自私自利的人,将他们与圣人口中的小人相比,可谓是毫不留情毒辣至极,三言两语之间,就给云间派定了性,盖了棺。

第268章 文人相轻() 
陈子龙被他这一阵劈头乱盖,显然有些懵了,指着他的手兀自颤抖不止,道:“你……你……胡说八道……”气极恼怒之下,竟然想不到合适的话语来反击。

    艾南英见他气得难以遏制,淡然一笑,继续说道:“据我所知,你们云间学子们深以为傲的,无非就是说什么‘欧曾文章不足法’,而推重那些秦汉之文如《过秦论》、《谏逐客书》等,殊不知,这就是你等目光浅短之所在,秦汉文章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你等所习秦汉古文而作之时文,‘名物’、‘器数’、‘地理’皆是套化而来,不知变通,不懂创新,只是‘独窃秦汉之字句’,如此行文,岂能辅世而长久乎?”

    顿了一顿,续道,“窃以为,行文不能舍本求末,尤其是不能单单饶过唐宋大家之文而独学秦汉之文。秦汉司马、左氏之文可谓文泉源头是也,但若要觅其根源所在,决不能仅仅是在词句章法之间摹仿古文,而要学古文之神韵内在方能得其精髓,如此方可不流于诟俗。唐宋之文,如韩、欧诸大家之行文,文从字顺、道深理明,可谓得秦汉文之真谛也。所以我认为,唐宋韩欧诸家之文,可比之行船舟楫,我等行文造句,则可从唐宋文起,溯源渐进,以达深谙秦汉文之根由。若夫舍此舟楫而泅渡,非但不能学通古文,势必湮没无闻矣!”

    这一番话可谓是点中了云间派的要害所在,指出了他们这些云间学子们在学文一途上的偏执之处,只是独独推崇那些秦汉文章,而对唐宋文章不屑一顾,有失偏颇和公允。此话落下之后,登时惹得台下观众激辩不休,莫衷一是。

    孙越陵见此情形也有些吃惊,这个艾南英果然是有些独到见解,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击中了云间学派的短板,让陈子龙在语拙之下竟然不能发声反击。可见艾南英果然是深谙辩论之道,不仅在气势上完全压制住了陈子龙,更是在言语间咄咄相逼,让他拙于应付。以此观之,艾南英一开始的故作高傲分明是故意为之,就是为了激怒陈子龙,让他失去理智方寸。

    此刻,在艾南英的步步紧逼之下,陈子龙已经气得脸色由红转白,浑身颤抖不止,可就是不知该如何措词进行反击。整个台下也变得嚷嚷一片,双方的支持者们反而开始了针锋相对地辩论,互不相让。

    陈子龙默然半晌之后,终于忍受不住,冲着艾南英喝道:“艾千子你这是巧言令色,横加罪过于我等云间学子,我们纵然有所偏颇,但也绝非是你所说的那般不堪,我等所推崇时文之‘昭明选体’,学起六朝之骈俪风格,难道不是循序渐进之典范么?又岂是如你所说那般缘木求鱼,不知递进?”

    艾南英哈哈大笑,道:“你之前不是说时文贵在‘导扬盛美、刺讥当涂’么,怎么如今反而又推崇起那些情义与辞彩并扬的文章起来,岂不是自相矛盾,不知所云吗?再说了,昭明体在古时得其时宜,方能大方异彩,如今在你等笔下,只能是‘如蛆含粪、以为香美尔’犹浑然不觉,哈哈哈……”

    陈子龙气炸胸膛,暴喝道:“千子匹夫,你休要抓住我话中的语病而大加攻讦,我所说的‘褒刺’之说,乃是争对正统时文而作,那些抒发感想、反应世俗的性情文章,当然要讲究真情实性,文采华丽,这与正统之文完全是两回事情,你休要混作一谈,胡说八道;殊不知文坛大家也有尘俗归真的一面,否则班固就写不出《两都赋》,曹操就写不出《短歌行》,若是时文全都是那些说理谈经之文,那我等干嘛还要习文讲道,直接把四书五经搬出来不就完结了?”

    艾南英嗤笑道:“卧子仍是这等愚顽不堪,简直不可救药。非是经义之文万能,也不是经义之文不可学,而要看学之何用,学之何益,因时而学,顺时而用,方能得其精髓,非是如你等这般妄引摹拟可成。这些个深奥的道理,你这等浅薄痴傻之人是领会不了的……”

    陈子龙终于忍受不住,狂怒喝道:“艾千子你欺人太甚也!”话犹未了,已经拔腿上前,挥起拳头,一拳就往艾南英额头上打去。

    “呼”的一声,艾南英额头中拳,跌跌撞撞地往后倒退。

    “轰”的一声,台下瞬间炸开了锅,谁都没有想到陈子龙辩驳失利之下,竟然大动肝火,拔出老拳来应对。

    孙越陵见到此状也是大吃一惊,想不到台上的二人辩论竟然演变成了动手动脚,这可是他最为忧心的事情。这些个文人平日里以读书人自诩,岂料动起手来一点都不含糊,当真是文人相轻。如果因此而引发了两个文派之间的集体大乱斗,那更是不得了的事情,这次说文大会从此将会沦为士林笑柄谈资。

    不待他指示,韩弱水已经飞奔上台,阻止了两人间的厮打——与其说是厮打,不如说是陈子龙追着艾南英一路狂扁,概因陈子龙年轻力强,艾南英岂会是他这个初生牛犊般年轻人的对手。

    孙越陵无语叹息,在后世的所谓史书当中就曾看到过明末各种文学流派之间聚会讲学,常因观念不同而大打出手,如今总算当面是见识到了。由此观之,就算是传统文学范畴内也不是铁板一块,里面也存在着许多矛盾分歧。

    由于阻止得力,这个小风波很快就给平息下去,本来接下来是由风华书院派出代表与获胜一方进行辩论,但是由于艾南英和陈子龙互相厮打,二人皆是脸面告伤,不能再次登台演说,所以无奈之下,风华书院派出的代表只能如之前一般独自演说,而不是与人辩论。

    就在此时,准备登台演说的那个年轻仕子来到孙越陵面前,深深一恭之后,说道:“世叔,我这就准备上台了。”

    孙越陵点了点头,对着他说道:“太冲,风华书院这一次就靠你了,既然无人与你辩驳,你无须紧张,只要将之前所准备的话语坦然说出即可。”

    这人答应一声,道:“世叔放心,我已经准备充足,此番定将胸中所学阐述清楚,让天下学子们知晓我们风华社的治文观念和处世方法,不辜负先生对我们的一番教导。”

    孙越陵起身道:“太冲言重了,我一介罢黜失意之人,能得你等不弃相助,心中已是感激万分。你去吧,相信你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

    此人对着孙越陵再次一揖,转身大踏步朝着高台而去。

    孙越陵看着他的背影,思潮起伏。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东林党智囊黄尊素的长子黄宗羲,此子素有才名,早在他来到苏州之前就加入了风华社,如今算是风华书院的后起中坚。只是,在原本的历史上,黄宗羲最终是受了应社影响而加入了小东林,如今在他的影响之下反而成为了风华社的一份子。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改变历史,孙越陵摇头一叹,心中也不知是喜是愁。

    随着黄宗羲的上台,人群中爆发出了阵阵喝彩之声,可见风华书院在民间也是甚得人心,已得到许多读书仕子的拥护和赞同。

    孙越陵看着黄宗羲大步登台的身影,不禁有些感慨起来。当初在京师之时,就曾想过要在江南开设书院,扭转时风,甚或改变整个东林党的习气。如今虽然还没有达到转变士林观念的地步,但总算是踏出了这一步,一切都在朝着预期的方向前进。

    风华社籍着书院的影响,已经在江南彻底站住了脚跟,他们所宣传的处世理念和行事方针也得到了一部分读书人的认同,如黄宗羲、顾炎武等年轻人就已深受他们的影响,一切都以“实用辅国”为中心,抛弃了那些腐朽陈旧的条条框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