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匡扶大明-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越陵长叹一声,忽然吟起了一首莫名其妙的歌,口中唱道:“鸳鸯双栖蝶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未完待续。)

第180章 改土归流() 
明军攻克永宁之后,以此为据点,对深藏在各处山寨的叛军采取了摧枯拉朽似的扫荡,没用多长时间就攻下了红崖、白崖、天台、楠木诸寨,生擒叛将周邦泰,降叛军两万。总兵卢世卿擒叛军御史汪泽远、参谋文道南;副将秦翼明俘叛军监军夏奇云、给事中孔闻过,奢崇明父子败走蔺州。

    蔺州是彝人的最后一个聚居地,同时也是彝人的大本营。奢崇明企图依托这个山城死守,但他显然低估了朱燮元的决心和意志,在明军的重重围困之下,蔺州二日之内便告城破,明军参将罗乾象攻入城后,奢崇明和奢寅不敢死拼,带着近千名心腹往水西龙场退去,彻底放弃了川南所有的一切。

    至此,为祸四川多年的奢崇明之乱终于被明军平定,奢崇明在川南所占的城池和土地尽皆被明军收复,奢崇明的主力部队也基本被明军剿灭,再也不能翻起什么波浪。

    但是,“奢安之乱”之所以被称为“奢安之乱”,是因为除了奢崇明这个彝人土司之外,世居贵州水西一带的当地大土司安氏也趁着奢崇明反明,发动了叛乱。如果说奢崇明让大明朝廷翻起了波浪的话,那么,水西安氏则足以让大明朝的这艘巨舰船毁人亡。

    水西安氏从蜀汉时便扎根水西,盘根在贵州西北千余年,在水西根基深厚,兼之四方联姻,故地域最大,兵力最强;以往西南平叛,明军无不依靠水西,就连二十多年的播州宣抚使杨应龙之乱,如果没有安氏的话,光凭庸碌的黔兵,贵阳早已陷落。

    所以,奢安之乱中最难以应付的反而是水西的大土司安邦彦,就连避入水西龙场的奢崇明也是投靠在他麾下,企图借着他的兵力再次反攻川南。这安邦彦本是贵州水西宣慰使同知,趁着他的侄儿水西宣慰使安位年幼,又勾结安位的母亲奢社辉,所以尽掌水西军政要事。

    天启二年,当奢崇明围攻成都的时候,安邦彦就率兵发动叛变,攻占贵州西北各处卫所,并将贵阳重重围困达两百日之久,后来在各路明军的援助之下,才解去了贵阳之围,将安邦彦逼回了水西。如今,贵州巡抚王三善正自调动全黔兵马,将安邦彦压制在鸭池河、陆广河以西,总兵鲁钦、张彦芳等将亦屯兵鸭池附近,随时准备直捣大方,对水西安氏发动致命一击。

    此时,在永宁城内养了数个月伤的孙越陵已经基本痊愈,内创外伤尽皆复原,更让他感到惊讶的是,他体内的真气也在急速增长,当他重新从紫微斗诀第一重心法开始练起时,明显能感到散落在各处经脉的丝丝劲气正在快速凝聚,而且,从各处经络、元窍之中,还不断生出新的气劲和以前的劲气融合到一起——他体内的劲气,在他重新练习之下,似乎还有所增长,比以前更为强大了。

    这一点让孙越陵十分振奋,看来他的武艺也在实战当中得到不断进步,他在武道上的修为经此一役之后,又上升了一个层次。但是,任他如何练习,也始终不能在紫微斗诀上取得突破进展,第六重心法“玄戈”的心法要领虽然知晓,但根本无法将之运行无碍。

    这“玄戈”的要领就是要心无挂碍,精神修为与满天星斗融合,不仅手中有枪,心中也要有枪,更为重要的是要人枪合一,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本来这一点他自信只要加以练习之下可以做到,可是这“玄戈”的运劲法门却是要杀伐凛冽、吞噬一切,残酷至极,这运劲法门和心法要领完全南辕北辙,让人摸不着头脑,无从入手。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毕竟紫微斗诀乃蕴含天地至理的无上绝技,就连厉若冰也是止步于七重之内,无法臻至第九重的最高境界,而且,厉若冰光是练成这第六重、第七重心法,就耗费了十数年的光阴。所以,他孙越陵不能在短时间内将第六重心法领悟融汇,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

    孙越陵也知道此事不可强求,欲速则不达,差一点走火入魔被自身功力反噬的事情他绝不会忘。所以,这几个月以来,他除了练习功法之外,就是帮助朱燮元做好收复永宁之后的事情。

    明朝收复永宁之后,废永宁宣抚司,设道府治理其地,并在此地设立永宁卫,驻军于此,正式将原属于奢崇明管辖的地区进行改土归流。

    这改土归流听起来简单,其实却是一项很复杂、很困难、很麻烦的事,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了,好在朱燮元对此事胸有成竹,孙越陵只要按照他部署去做就行了,正好借此机会学习一些为官理政的要务。

    改土归流进行的并不是很顺利,因为很多彝人的寨主、头目们并不情愿交出手中的权利,任由朝廷的官员来对他们的部落进行直接的管理,况且,汉人的很多风俗习惯、传统观念和他们并不相同,要让这些彝人按照汉人的规矩去做,很多彝人都感到不适应。

    这些情况,都在朱燮元的强力推行之下,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但是,随着各项规章制度地一一建立和落实,孙越陵愈发感到迷茫了。

    在明朝的各种制度里,根本就没有注重这些彝人的一些风俗和习惯,甚至也没有给予他们任何的权利,只是把他们当成了圈养的人,完全不考虑他们的地位和权利,呼来喝去视如奴仆,甚至有些官员和将领开始圈占彝人土地,垄断集市买卖。

    这一切,都让孙越陵感到郁愤,也不止一次向朱燮元反映此事,按照他的脾气,非得将这些人捉拿下狱不可,可是,朱燮元却对他的意见不置可否,认为他们既然打下了永宁,如今的做法也是无可厚非,不值得大惊小怪。

    孙越陵怒了,可朱燮元是一省巡抚,既然他如此袒护众人,自己总不能跟他对着杠,如今朱燮元威望中天,深得将官拥戴,和他对着干,倒霉的只会是自己。

    所以,孙越陵只能暂时忍了这口气。

    这一日在永宁县衙,孙越陵又忍不住对朱燮元说起军中将领私占土地之事,朱燮元却淡淡一笑,对着他说道:“孙大人,你是为平‘奢安之乱’而来,如今奢崇明已被扫平,逃亡到水西安邦彦处,贵州巡抚王三善请求四川出兵协助平乱,攻打大方,你看,何人是领兵出征的最佳人选?”(未完待续。)

第181章 司礼监() 
天启三年,七月。

    漫天大雨、泥泞满地当中,一支军队头顶大雨、脚踏泥浆,正朝着贵阳方向急速行军。

    这是一支由四川开赴贵州协助平乱的军队,整个队伍共有精兵六千,分别由二千白杆兵、二千叙泸军和二千镇雄兵组成。此刻,这支军队的指挥大人孙越陵正策马行驶在队伍的最前端,狂风疾雨已经浸透了他的衣甲,淋湿了他背负的长枪。

    不错,他正是此番出征的指挥者。

    当日在永宁县衙,朱燮元问起该派何人领军协助平乱之时,孙越陵思虑半晌,最终还是将这个任务给揽了下来。

    ——他是不得不如此为之。

    一来,他本就是朝廷委派到四川的巡按御史,督掌平乱事宜,这是他的职责;二来,他在叶向高面前也立下过重誓,不扫平西南叛乱绝不回京;三来,他知道天启三年是京察年,朝廷上的党派争斗将在这一年达到高潮,如果不能够尽早平乱回京的话,也许等到明年,朝廷上的列位大臣恐怕都换了模样。

    早在他出征之前,就从朝廷发布的邸报得知了顾秉谦、魏广微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成为内阁成员的消息。

    这个消息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一向由东林党把持的内阁已经开始逐步沦陷,再也不是由清一色的东林党人担任。顾秉谦和魏广微都是魏忠贤推荐入阁的,此二人也将会成为阉党中重要大臣,所以,他不得不开始担心他的未来。

    毕竟,他已经投入了东林门下,与东林党人同坐一条船。如果叶向高、赵南星等东林党人开始失势,那么他的前途也将堪忧。尤其是,他从史书上看过阉党对付东林党的手法,那是极为残酷血腥不人道,真要到了那个地步,他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能逃得过阉党的魔掌。

    大雨虽然仍旧在下,但雨势已经小了不少,整支军队翻过了一座山脉之后,眼前出现大片的原野,弯弯曲曲的驿路蜿蜒通向远方,消失在天际远处另一座山脉脚下。

    副将秦民屏打马而前,追至孙越陵身畔,道:“大人,前面就是乌江关了,只要过了此关,再沿着陆广河南下,一日之内便可抵达谷里驿。”

    孙越陵点了点头,道:“秦将军,命令全军加速前进,务必在明日午日时分抵达。”这一次他们的目的地是位于陆广河以东、鸭池河以北的谷里驿,那里将会是他们和贵州军队汇合的地点,抵达谷里驿后,他们便会在贵州巡抚王三善的指挥之下,沿着龙场八驿朝安邦彦的老巢大方城进发。

    这一次出征,朱燮元从各路军中分别抽调出了二千精兵共计六千人供他驱使,孙越陵凭着这六千精兵,有信心能与黔军一起将安邦彦的老巢大方攻陷,因为据他所知,数月以来,黔军已经将安邦彦彻底围困在鸭池河以东,双方交战十数场,黔军都是大获全胜,叛军缺兵少粮,已经退入到水西腹地,企图利用那里独特的山林之地来阻隔明军。

    尽管白石山城的楚镇南打算调人前往,但是朱燮元和孙越陵都否定了这个意见。白石山城的少城主楚镇南在遭受右护法涂平等人背叛后,被打成重伤,差一点便要死去;人虽然活了下来,但在重创之下,他的武功已经彻底丧失,再也不能施展出那技镇西南的坤月剑法,白石山城在叛乱之中也丧失了许多兄弟,实力大减,怎能让他们再次蒙受损失?

    当孙越陵带着川兵精锐赶到谷里驿时,贵州巡抚王三善早就等候多时了,见到孙越陵之后,哈哈大笑道:“此番有孙巡按领兵来助,想那安邦彦叛军指日可破。孙巡按,请到帐内说话。”

    孙越陵被请入了黔军营帐之内,与众位官员、将领见礼之后,在巡抚王三善的主持下,开始和众人商量进兵的方向和步骤,议定一些具体的协作配合事宜,这些事情看似简单,但真要一一部署到位,非要各路军马依命行事、彻底配合才行。

    所以,孙越陵为此很是费了一番口舌,才初步和黔军将领们达成了出兵协议。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此刻远在万里之外的京师,也在进行着一场对话,这场对话虽然在氛围上比不上他们这个言辞铿将的军事会议,但却也足够对大明朝未来的走向产生重大影响。

    ……

    京师,紫禁城内,司礼监。

    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居中而坐,左手边搁着一把精致的紫砂茶壶,右手边搁着一只鎏金的鸟笼,架起了二郎腿,一脸的悠然自得。

    在他下首两侧的席案之后坐着几名太监,都屏声敛息,一脸的凝重。

    今日,是魏忠贤针对当前情势进行人事任命的时刻,在场的太监们无不是心中忐忑,不知道接下来他们的命运将会被如何安排,是派去那繁华富贵之地享福呢,还是被派到苦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