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品奇才-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可能弄到更多的生产线,冯宇甚至打算在鲁东和长安也开设分厂,这样就能辐射全国,甚至还可以出口。

    “陆少,冰城机械公司你听过吗,我家是大股东,现在市面上非常火的松江牌摩托车,就是这家公司的。我们正准备上马汽车项目,引入的是苏联生产线,而且有先进的设计理念,摩托车项目也正准备扩大产能,目标全球第一。可冰城市政~府也是公司股东,如果陆少能帮我说动冰城市政~府,允许我继续注资开设分厂,他们不进行行政阻挠的话,我可以给陆少价值一千万的股份!”(。)

第二百九十一章 汽车梦想() 
价值一千万的股份!

    陆少被冯宇的大手笔惊呆了!

    他虽然见惯了大钱,几百万也不太看在眼里,但还从来没有人让他帮个忙,就白给一千万呢。

    而且这一千万还不是钱,是股份,冯宇投资的公司,可没有不赚大钱的,这就相当于给了他一个长期的稳定投资,而且是回报丰厚的那种。

    陆少看了冯宇一眼,低头沉思。冯宇既然能给出如此大的回报,那么这件事儿就绝对不容易办。

    一个生意人,白给你钱,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肯定是你给他带来的回报,要高于他的付出,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生意人。

    以他打听出冯宇的情况,冯宇不能说是一个合格的生意人,应该说是一个成功的生意人。

    “冯总,到底需要我怎么做,不如你详细说说?”

    “这个机械公司,原本是冰城的市属企业,后来改制的时候,我以技术入股,获得了一定的股权,然后我又以设备,从另外一个股东手里,换来了一部分股权,后来我又以设备跟资金技术入股,继续扩大的我的股权。现在呢,我是机械公司的大股东,持股超过了百分之五十,这引起了冰城政~府的不满。可现在公司要扩大,要进行市场布局,这肯定要进行大笔的注资。冰城政~府是拿不出来这么多钱的,他们如果非要阻挠,我虽然是大股东,也不太好操作,毕竟厂子里大部分都是冰城人,还都是原先机械厂的老班底……”

    冯宇详细的说了一下自己的麻烦,行政干预,是企业发展极大的阻力。冯宇承诺过,不再无故稀释冰城市政~府的股份,但现在他要想进行产业布局,就一定要开设分厂。才能以雷霆万钧之势,占领华夏的汽车市场和摩托车市场,不给岛国车、德国车彻底霸占华夏市场机会!

    现在只需要上面下一条政策,那就是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禁止政~府干预企业发展,就能解决冯宇这个困境。

    到时候冯宇再去市里,给市里画一张大饼,相信市里会同意开设分厂的。而市里绝对拿不出相应的资金来投入,股权必定会被稀释。

    冯宇要做的是控股大股东。最少要持股超过百分之六十七才行!现在虽然还有付家支持他,但冯宇对付家的信任已经没有那么高了,还是自己持股最为稳妥。

    他现在手里的钱,还掉工行的贷款,也还有十个亿左右,一个新厂,从地皮到厂房,再到工人和材料采购,冯宇估计以现在的经济水平,一个亿足够了。只是不知道还能否从基里连科那里买到一批生产线。

    入股基里连科的矿业公司,基里连科答应给冯宇的设备和技术都弄来了,冯宇也没少赚钱。但最贵的一些,军工方面的东西,比如飞机发动机,飞机制造技术等等,全部给冰飞厂了。还有一些发电方面的相关技术,也给了电机厂,交换回了加湿器干股,汽车的相关技术。电池的相关技术研发等等。

    这么一看,冯宇好像有些吃亏,但也正因为有侯海涛他们帮忙,才让冯宇免掉了许多麻烦。而且未来。冯宇绝对不会亏,技术是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环。

    再加上前期可能还要预留一些资金,还要投入一笔庞大的研发费用,技术革新费用,如果真的要开五个汽车分厂,并且摩托车分厂也一样布局。那么冯宇这十个亿的资金,基本上全部要投入进去,还未必够用呢!

    汽车行业未来有多么大的利润,看看岛国的丰田就知道了。世界五百强前十,品牌榜百强,世界第一大汽车企业,而他利润最高的市场,就是华夏市场。

    华夏市场还是大众、奔驰、宝马等多家企业竞争的大型市场,而且华夏市场的销售额,占据了这些公司销售额越来越大的比重。

    既然以岛国那么大的地方,都能称霸世界,那华夏这么多人,有这么多好的工程师,还有冯宇能从苏联挖来一批工程师,再加上冯宇“过来人”的眼光,怎么就不能让华夏的汽车,占领华夏的市场?

    就像南韩的汽车企业,就是号召本国人买本国的产品,慢慢提升技术,不一样轻松领先华夏了?

    后世直到杭城那个老板出手,华夏才算有了一个自主的知名品牌。杭城那个老板还有一句名言,也是冯宇说给张瑞强他们听的:汽车不就是一个发动机,四个轮子么,这些我们都能造,怎么就造不了汽车?

    冯宇现在要的就是计委的一个政策,或者说给冰城市政~府打个招呼也行。这样冯宇就能继续用资金和设备,稀释市里的股份,完成产业布局。

    三五年之后,冯宇保证这松江牌汽车,会享誉华夏,甚至冲出国门!

    尤其在94年提出《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后,内地的老牌汽车制造厂,经营愈发困难,有的也走上了合资之路,有的转型了,有的干脆被并购了!

    陆少沉思了半天,抬头看着冯宇问道:“下文件肯定是不行,我找人打个招呼试试吧。你尽量做大,开一个分厂确实不太好弄,如果你能开三个分厂,或许还会得到上面的重点关注!”

    陆少的暗示冯宇听懂了,就是让冯宇往大整。当你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那就不是一个冰城市政~府压得住了。

    这正符合冯宇的心意,他就是想做大做强啊。

    “陆少,如果我汽车分厂和摩托车分厂同时建造三个以上,保证每个分厂的摩托车年产量不低于十万台,每个汽车厂的年产量不低于五万台,不知道这样够不够上面重点关注?”

    三个汽车分厂,那加上冰城的厂子,年产汽车二十万台,这绝对够上面关注了,如果还不行,那就多建两个,冯宇不差钱。现在华夏一年才能生产多少台汽车啊,尤其冯宇说引入的不但有轿车,还有重卡的生产线,那么国家绝对欢迎啊。

    就连外资合资都允许了,怎么可能不允许机械公司这种改制后的企业发展汽车行业?

    这个冯宇,比他想象的还要大手笔啊。如果他将来能下到地方,冯宇要给他所在的地区投资一点钱建厂刷政绩,岂不是轻而易举?

    冯宇这个朋友,他交定了!(。)

第二百九十二章 华夏汽车现状() 
基里连科接到冯宇电话,冯宇又要订购一大批的摩托车生产线跟汽车生产线,其中汽车要包括轿车和卡车,基里连科差点傻眼了。

    冯宇这是要干什么,要把苏联的工业搬空的节奏吗?虽然此时设备不值钱了,但也不是白送啊,你华夏一年才能卖出去多少汽车,你要买这么多生产线,钱多烧的吧?

    但冯宇用华夏的商品交换,这个条件让基里连科无法拒绝。现在矿业公司按照冯宇说的,暂时减少开采量,等苏联解体之后,再恢复正常的开采量,所以矿业公司基本上是入不敷出。

    要不是冯宇投资的现金很多,基里连科根本撑不住。基里连科也把能动用的钱全部投入到了矿业公司中,这也导致了他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冯宇跟他订购生产线,这是给他赚钱的机会,他怎么可能错过?

    基里连科又找到了新的目标,开始联系那些摩托车厂和汽车制造厂,能拆下来的生产线,都开始疯狂拆卸。而他现在也学精了,不在俄罗斯境内弄,选择苏联的其他盟国。

    苏联解体已经是必然趋势,这点他父亲塞申科也从叶李钦的口中得到了确认,而且果然如同冯宇预想的一样,就是在今年。

    冯宇曾经跟他说,最快十∽,。。月份,最慢十二月份,苏联必然完全解体。虽然这点基里连科的父亲没有确认,但基里连科却相信了。

    既然苏联要解体,那么他父亲肯定是紧跟着叶李钦,他继续在俄罗斯境内倒腾工业设备,对父亲影响不好,还是选择其他盟国最合适,哪怕价格稍微高一些也没问题。

    这时候他才想到,冯宇找他贷款的时候。让他尽量选择其他盟国,而舍弃了莫斯科这个基里连科的大本营,这么看来,冯宇还是非常厚道的。

    既然如此,那么这次的设备,基里连科打算少赚一点,算是对冯宇的回报。

    设备订完了,基里连科保证能弄到,冯宇开始公关冰城市政~府。

    ……

    “张市~长,我这个规划。能影响我们国家未来多少年的发展,能让我们不再被岛国、欧美等工业强国压制,可谓是利国利民,您怎么就不同意呢?”

    “你这是典型的好高骛远!原本你上马轿车项目,我就不太看好。现在你又要连续开五个汽车分厂,这不是疯了是什么?”

    “这些分厂又不用市里投资一分钱,全部我拉来的投资,从地方谈判,购买地皮、设备。建造厂房,工人培训,都不用市里操心,您有什么可担心的?”

    “那么你从哪儿来的这么多钱?”张瑞强反问道。

    “我自己挣得啊。每一笔钱,都经得起调查,我需要走什么歪门邪路吗?”冯宇感觉张瑞强的问题十分荒谬。

    “自己挣得,说得好。你挣得每一分钱。都是跟工人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你做过市场调查吗,上马这么大的项目,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那就是浪费!浪费你赚来的钱,也浪费每一个工人的辛勤汗水!到时候工厂破产,是要出大乱子的!”张瑞强拍着桌子,厉声说道。

    冯宇看着张瑞强,眨巴眨巴眼睛:“您觉得汽车生产必定会失败?工厂会破产?会拖垮地方经济?是严重浪费?”

    “不对吗?现在全国一年才生产多少量汽车?你知道咱们国家总共才有多少量汽车?其中民用的有多少?”

    冯宇正色道:“现在全国拥有汽车约三百三十万辆,其中卡车约两百一十万辆,轿车约一百二十万辆,这些我都做过市场调查的。”

    他也不是盲目的上马这些项目,也做过详细的调查,而且他还知道一些更能说明情况的数据,报纸上不报道的那种。

    “轿车总共才一百二十万量,你却要上马年产量二十万台的轿车厂,你这不是好高骛远是什么?”张瑞强一听冯宇的话,更生气了,你调查过,还这么干,你是不是傻?

    冯宇笑了笑,继续说道:“我刚才说的这些,只是上了牌照的,其中没有上牌照的,还有百分之十以上,比如我们龙江,就有许多走~私的拉达。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从84年到87年,我们国家总共进口了约六十四万辆轿车,说明我们轿车的需求量,正处在井喷状。然后上汽、一汽、广汽等为了自给自足,都走上了合资之路,合资之后,最赚钱的不是我们,而是那些技术入股的外资方。而我是要做我们华夏的自主品牌,抵抗外资的剥~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