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胡马-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晋鹏顿时明白怎么回事,大脑转得飞快。他没有参照物,不清楚自己该捐多少钱。多了,自己吃不消,少了,怕不配这个领头的位置,而这个位置似乎没办法推辞。

    他稍稍想一下,问:“中和伯伯,我真不懂这些。您觉得我捐多少好?”

    中和伯伯说:“晋鹏,这话别人不好说,你是我侄子,我直说。凤岭有个人在外面做县长,家里修谱,捐了两万块钱。你也是正县级,又在市委,要开个好头。”

    袁晋鹏心中连连叫苦,又不好挑明说自己不能跟县长比,突然想起父亲上次说到村里想修水渠的事,便说:“中和伯伯,你们放心,我一定尽我最大的努力。听说村里的水渠不好用?”

    “说到这水沟的事,窝火啊!县里有个农业开发办,负责机耕道硬化、水沟重修硬化、田塍硬化这些事,可旁边几个村子要么修了水沟,要么修了田塍,我们袁家坳好像是后娘养的,就是没人理。”中和伯伯越说越气愤,唾沫横飞。

    高个子接着说:“我们袁家坳人历来死脑筋,不会拍马屁送礼,镇里、县里的关系都不怎么好。现在这个社会,没点荤腥谁给你办事?晋鹏,你是市委老大的秘书,给我们出个面吧,省得受闲气。”

    袁晋鹏问:“我们想修的沟圳有多长?”

    中和伯伯说:“两段沟圳总共一千多米长。”

    袁晋鹏点点头:“小工程,我来找一找市农业开发办的主任,再和平安分管农业的县长打声招呼。镇政府和县开发办那边,你们让村里的书记、主任对接一下。到时候,我会打电话给你们。”

    几个人听了喜形于色,中和伯伯说:“晋鹏为我们村办了大事了!村里的街坊邻居都会感谢你哦!”

    “晋鹏,你是我们袁家坳这一带出的最大的官,要帮我们多争取一点国家支持。听说县发改委主任是凤岭哪个山旮旯的,人家不光把宽阔的大马路修进去了,还把村子里的泥巴路全给弄成了水泥路。村里人没有谁不说他好的。”高个子说。

    袁晋鹏看一眼手表,说:“我尽力办吧。走,我们去吃饭。”

    喻四海不在家,却没有几位领导敢使唤王克,王克多数时候黏着袁晋鹏。今天,一号车刚驶进“六号公馆”,老板便迎出来,见是袁晋鹏,上前握手寒暄。位于晴水河滨的“六号公馆”看起来是一幢高档别墅,其实是晴川最高档次的宴饮场所,每次只容三、四桌客人,却处处讲究,甚是奢华。见袁晋鹏领着客人走进包厢,车林林吩咐服务员上菜,问袁晋鹏喝什么酒。袁晋鹏问中和伯伯,我们中午喝点茅台吧?中和伯伯说,晋鹏,不怕你见笑,我们只听说过茅台,还真没喝过。袁晋鹏笑道,那就喝点茅台。

    偌大的桌子只坐六个人,显得有点空,人和人的距离也远。可中和伯伯就着大龙虾、野生甲鱼、鳗鱼这些好菜,抿着茅台酒,很快兴奋起来,高兴地聊起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袁晋鹏不清楚村里的事情,无非附和几声,却货真价实地喝了不少酒。老家来人,无论如何要热情点,免得哪天村里人说闲话。正在酒酣耳热之际,听见有人敲门,接着门被推开了,揭克西和冯仕达端着酒杯进来。听罢袁晋鹏的介绍,揭克西、冯仕达坐下来,轮番给中和伯伯三个人敬酒,接着又和袁晋鹏、车林林、王克几人喝礼节酒,折腾了二、三十分钟才回自己的包厢。他们在楼下请市国土局局长吃饭。过了几分钟,袁晋鹏的手机收到一条短信,冯仕达说有急事,在门口等他。袁晋鹏满腹狐疑走出来,被冯仕达领到对面的休息室。

    冯仕达递过一包东西:“揭总拿给你的,家里人修谱找上门来,总要给几万块钱吧?”

    袁晋鹏打开报纸,是五捆百元钞票:“怎么能让你们出这个钱?”

    冯仕达说:“借给你的,你好意思让村里人空手而归啊?”

    袁晋鹏略有犹疑:“谢谢你和揭总一番好意,我借两万吧。”

    回到办公室,他倒在沙发上睡了一觉。也不知过了多久,电话铃声急促地响起来。邓振华说,来了一伙人上访,说要见喻书记,告诉他们喻书记出差了,可他们死活不相信。袁晋鹏说,我过来。

    到了****局,只见邓振华被十多个人围在中间,正在争论什么。

    邓振华见袁晋鹏来了,大声说:“这是市委袁秘书长,他说的话你们总该信吧。”

    原来,来访者是市郊戴家村的村民,自称是唐朝著名诗人戴叔伦之后。戴叔伦晚年曾任晴川刺史,清廉能干,被誉为“开元第一清官”。死后,晴川百姓为他树碑立传。他们找喻四海就是要求为戴叔伦树碑纪念。

    袁晋鹏觉得这是大事,不敢贸然答应:“等喻书记回来,我一定把大家的意见转达到位。”

    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说:“袁秘书长,你不能敷衍我们。你评评理,该不该重修?”

    袁晋鹏诚恳地说:“戴叔伦是著名诗人、著名清官,对晴川做过很大贡献,重修纪念碑应该考虑。不过,市里财力有限,项目要申报立项,不是说建就能建,至少要开会研究吧。晴川历史名人众多,加上在我们晴川工作过的名人,不下于一百号。他们曾经造福晴川,甚至留下后代在晴川,我们当然要永远铭记。至于具体怎么建什么时候建要开会研究,不是我一个市委副秘书长能拍板吧?”

    中年人说:“这样说也有道理,那我们等着好消息”说罢带着大家走了。

    邓振华笑道:“药不过樟树不灵。你看,这些话非得要你大秘书长说才有用。我说,人家不听。话说回来,这种上访我也是第一次接触到。”

    袁晋鹏说:“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好了,手头有钱了,修建宗祠、牌坊,修谱这些事多起来。类似戴氏后人的诉求要重视。我们晴川人文荟萃,历史文化名人特别多。我记得平安县凤岭乡的邓氏竟然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八个儿子邓王李从镒的后人,因为逃避宋兵追杀,改姓邓。而前两天在黎西船屋,才知道当地黄氏是战国四公子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后代。也不知道地方志办公室有没有搜集到方方面面的信息。”

    “凤岭的邓氏要么是宣城郡,要么是南唐郡,由李姓改姓邓,在我们邓姓中占比不大。不过,我怀疑地方志办公室不一定有力量把晴川这么多姓氏的源流弄清楚。除非你秘书长发话,再叫财政局给些钱。”邓振华说。

    袁晋鹏自嘲:“我的话哪有这么灵?也就狐假虎威嘛。”

    邓振华连忙摆手:“不,不!你开口铁定行,身份就是说服力,就是领导力。”

    袁晋鹏笑道:“有时候身份是地位,有时候是累赘。”

    隔日更新,欢迎吐槽,求收藏求推荐票!谢谢!

第71章 优哉游哉,笑谈职业规划() 
叮咚一声,清脆而短促,有短信了。袁晋鹏拿起手机,是朱才良发来的短信:“袁秘书长,您方便接电话吗?有事向您汇报。凤岭乡小朱。”放下手机,他不禁哑然失笑。他记得朱才良比他大一两岁,怎么成“小朱”了?话说回来,官场似乎不跟你正儿八经比年龄。你官小,年龄再大也是小。你官大,年龄再小也是大。周秋水以前在平安做书记,出口就是“小王”、“小张”、“小李”。那些年龄比他大的人不仅不觉得受到轻慢,反而说书记随和亲切。这是官阶的力量。

    袁晋鹏用桌面电话拨过去:“才良啊,我在办公室,有事你说。”

    朱才良说:“秘书长,有个事请您帮忙。这次我在浙江招商引资,谈了一个旅游开发的大公司,叫恒达集团,来开发我们的哈珑瀑布群。后天他们集团老总来现场看,想请您千万过来给我们撑一撑门面。”

    袁晋鹏笑道:“我能帮什么忙啊?”

    朱才良说:“太重要了!您做过我们凤岭的书记,现在又是市委秘书长,有您站台,什么事都好办,浙江人精得很呢。听说喻书记到国外学习了,您千万抽空来帮帮我们。”

    袁晋鹏说:“好吧,你朱书记安排了,我肯定来。”

    朱才良到凤岭做党委书记后,每年春节必定来晴川向袁晋鹏拜年。平时来晴川开会、出差什么的,也捎上山里的香菇、木耳或野生甲鱼、石鸡上门。现在人家提这么点要求,又是有利于凤岭乡的大事,他无论多忙也要去捧个场。

    算起来,袁晋鹏有几个月没有去平安县。出晴川过东巴,小车迅速驶入平安县地界。平安县的地形北低南高,小车疾驰在宽阔的水泥公路上,经平原地带到丘陵地带,接着便是层峦叠嶂的山地,满目青翠。看着自己熟悉的山山水水,他不由得发出“物是人非”的感叹,以前的同事虽在平安县工作,但大多有所挪动。关键是,当年的感觉不复存在。今天他只是赶到凤岭乡陪客商吃饭,时间很宽裕,与历次陪着领导来去匆匆比,算是优哉游哉的轻松自由行。他想起了柳申,周自远不在平安,陪他去看望柳申的只能是丁向东。到了柳家,袁晋鹏从小车里翻出几包土特产,和丁向东一起进门。柳申矍铄依旧,正在葡萄架下逗孙子玩。见袁晋鹏、丁向东进门,热情地迎上来握手。

    袁晋鹏笑道:“柳部长日子过得悠闲,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啊。”

    柳申开怀大笑:“马上办退休手续,在家带一带外孙是正事哦。如果天天去办公室,身边围一圈人指点江山、谈论是非,恐怕领导不高兴。”

    丁向东说:“柳部长说到点子上了,我们院里以前还给退居二线的几个检察长配办公室、办公桌。后来办公室紧张,就把三楼的会议室改成老干部活动室,配上乒乓球桌、书报架,他们慢慢地来得少了。偶尔来也是打打球,看看报。”

    “哪里都差不多,巴不得老同志别来,免得捣乱。工资、福利不少你的,你不省得清闲?这也是双赢嘛。”柳申说罢呵呵一笑。

    接着问袁晋鹏:“你是不是回来参加什么庆典活动?”

    “不是,凤岭联系了一个开发瀑布的浙江客商,叫我过去陪吃饭。怎么说,我也做过几年凤岭的党委书记,不去怕老百姓骂啊。我看时间还早,来看看老领导,也请您点拨点拨我,给几句忠告。”袁晋鹏诚恳地说。

    柳申笑道:“闲聊而已,哪里谈得上什么忠告。”

    袁晋鹏说:“我的同学邱青松曾经写过一首短诗:你咳嗽一声,吐出一口痰,我赶忙用手接住——原来,是一块金子。柳部长,这几句诗用在您身上正合适。”

    柳申呵呵一笑:“过誉了。你几乎没有什么短板,目前只要记住两个字:低调。少年得志千万低调!否则惹人嫉妒。有人说,一个人最大的痛苦不是自己的失败,而是别人无端的成功。谁十年寒窗苦读考上北大,赢得掌声一片。但哪个人中了彩票大奖一千万,只能蒙着脸领奖。这个比方未必恰当,道理大致如此。”

    袁晋鹏、丁向东连连点头。

    柳申接着说:“你是正县级副秘书长,现在可以好好帮一帮丁副检。要抓住机遇,身在官场人易老!晋鹏啊,有一天你会发现,你能走多远,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有三点很关键,一是你的领导、老领导能走多远;二是你有多少真正的朋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