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胡马-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那个人约摸四十岁,中等个子,上唇留了一圈浓密的胡须。他小跑上来,熟练地拉开后排右侧的车门。后面那个人瘦高个子,架一副宽边金丝眼镜,不紧不慢地走过来。刘金钟介绍,高个子是乡党委书记邝平和,中等个子是乡长汪立德。乡政府办公楼是一栋陈旧的楼房,底部用山石块垒,上面用青砖结墙,二楼是杉木楼面,房间与房间之间也是用木头隔断。刘贞吉心里嘀咕,果然是贫困乡啊。

    奠基仪式比较简单。学校用木头、木板搭建一个占地二十几方米的台子,竖起的背景墙上面是“凤岭乡希望小学奠基仪式”几个字,木板上铺了粗陋的红地毯。仪式由邝平和主持,刘贞吉、刘金钟和学校校长分别致辞、讲话。最后,几位领导为教学大楼培土奠基。

    吃罢午饭,刘贞吉抓紧时间往回赶。回晴川之前,务必和周秋水见面。刘金钟上车后打瞌睡,脑袋随着车体的摇晃东倒西歪。刘贞吉也犯困,上眼皮挨着下眼皮,却睡不着。凤岭之行,邝平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邝平和能说会道、精明干练,又是正儿八经的大学本科毕业,怎么会蜷缩在最偏远的凤岭乡呢?邝平和待人真诚随和、不卑不亢,几乎无可挑剔,问题出在哪里呢?

    越野车颠簸了一个多小时,眼看要进县城了,刘金钟睁开双眼:“贞吉,让你见笑了,几杯酒下肚就挺不住,真的老了。人啊,一过四十岁,体力一年不如一年。”

    刘贞吉说:“金钟书记,你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不过,凤岭乡邝书记是一个厉害角色,劝酒一套一套,我被他弄醉了。刚才我还在想,像邝书记这样要学历有学历、要能力有能力、要口才有口才的领导,在基层不多吧?”

    刘金钟微微一笑:“刘书记好眼力!邝平和在科级领导中算出类拔萃。”

    稍微停顿一下,又补充说:“当然,我说的出类拔萃是指那些硬件,包括组织协调能力。话说回来,学历高、能力强的人往往有一个通病,恃才傲物,个性张扬,甚至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我认为,这些人可以培养,但其他领导未必这样看。”

    刘贞吉听出刘金钟话中有话,不便刨根问底,只好沉默以对。

    周秋水正在打电话,见刘贞吉、刘金钟、黎春红进来,压低声音,扬起左手示意他们坐下。黎春红主动给刘贞吉、刘金钟泡了茶,又把周秋水的钢化杯加满水。

    放下电话,周秋水离座过来和刘贞吉握手,坐到刘贞吉对面:“不好意思啊,贞吉,杂七杂八的事。”

    刘贞吉说:“周书记,你是我的老领导,还这么客气?”

    周秋水扭头对刘金钟说:“向阳镇那些家伙动身去省里上访了,我准备让公、检、法和向阳镇的干部晚上赶到隆兴去,务必把他们全部弄回来,不能让一个人明天上午出现在省政府大院和来信来访接待中心。”

    “他们去了多少人?”刘金钟问。

    周秋水说:“据说有一百多号人,我们马上研究这个事,办公室正在下通知。”

    刘贞吉觉得自己来得不是时候:“周书记,开会啊,那我不打扰了。”

    周秋水笑道:“贞吉,你难得来,我们好好聊一下,还有一会儿。”

    刘金钟、黎春红听周秋水这么说,知趣地走开了。刘贞吉在师院团委工作时,周秋水担任团地委书记,是老熟人。周秋水离开团地委后,对共青团工作经历更加看重,觉得这是一笔可贵的社会关系资源。

    周秋水笑道:“你主持工作这么久,我还没有恭贺你呢。”

    “有什么值得恭贺,要坐稳这个位子难啊,请老领导指点迷津!”刘贞吉开门见山。

    周秋水站起身,习惯性地踱了几步,停下说:“我听说不少人盯着团地委这个位子,在加紧活动。有人去省委、省政府找关系,也有人去北京找关系。其实,这不重要。以韦书记的个性,不要说一般领导,就是副省长、省委常委说话,他也未必买账。当然,你有你的问题。”

    刘贞吉一惊,脱口而出:“我有什么问题?”

    周秋水笑而不答。

    “你是说蒲派?”刘贞吉反应过来。

    周秋水说:“在政界混饭吃,最重要的是站队,最难的也是站队。很多时候,站不站队由不得你。说句实话,你要坐实这个位子有难度。韦书记的个性,你应该有所耳闻。”

    “如果有关键人物出面呢?”刘贞吉有点不甘心。他没有想到,周秋水的判断如此直接和肯定。

    周秋水说;“贞吉,韦书记的社会关系摆在桌面上,你会找,别人也会找。你说北京的老首长吧,谁都知道,老首长的话一言九鼎。可是,有几个人有那么大的能耐,让老首长发话。前几天,有人请老首长以前的熟人引见,结果怎么样,吃喝没问题,见面不行。老首长让秘书带了一句话出来,绝不干预地方事务,还交代子女不许干预晴川的事情。”

    刘贞吉心里“哐当”一下,像玻璃杯在水泥地上跌碎,好大一会儿才说:“周书记,那你觉得我该怎么办?”

    周秋水不假思索地说:“扶不了正,就到县里去,进常委应该没问题。常委里,以前宣传部长这个位子虚一点,现在管到了中小学校长任免。能做常务副县长就更理想,直接提县长的机会多。再说,就是做到团地委书记,还不得熬几年才能做县长?你趁着年轻,在县里好好干几年。何况,你一直在学校、在机关。从发展眼光看,有必要到基层干几年。”

    周秋水摆开来一说,刘贞吉觉得有道理,心里五味杂陈:“谢谢你,周书记。我一定认真考虑。”

    刘贞吉本来打算顺路见一见袁晋鹏,听说向阳镇闹出越级上访的麻烦事,估计袁晋鹏忙得不可开交,便直接回晴川。

第16章 群访事件,唯有快刀斩乱麻() 
这段时间,袁晋鹏坐卧不宁,如同头悬达摩克利斯之剑。谭阳春却淡然一笑,天塌不下来。现在,事态防不胜防地扩大了。闹这么久,难免出现群体越级上访。问题是,时间过于敏感。香港回归在即,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即,各级组织再三强调维护稳定,杜绝越级上访。几天前,县委政法委派了几个干部坐镇坪上村,可仍然无法避免矛盾的激化和升级。

    向阳镇老农贸市场在镇政府旁边,狭小局促,每逢“当街”挤得水泄不通,甚至摊子连绵不断摆到马路上,妨碍车辆通行。去年,镇政府在省道一侧建设新的大型农贸市场。老市场位于坪上村地界,新市场建在坪下村地界。以前,坪上村村民临街而居,打开家门就是店铺。现在,想开店做生意,要去新市场买店铺。去年年底,新市场建成,坪上村村民拒不搬迁,在各个路口上设卡,强行阻拦其他村的村民去新市场“当街”。为了营造声势,今年元旦,镇政府在新市场搞了一个热热闹闹的开张仪式,周秋水亲自莅临讲话。可没过几天,来这边“当街”的人又变得稀稀拉拉,多数人还是挤在老市场。一些在新市场买了店铺的商户,眼看春节临近仍是门庭冷落,纷纷找到镇政府,要求退回买店铺的钱,搅得谭阳春、袁晋鹏焦头烂额。春节后,镇政府开始整合两个农贸市场。召开全镇党员干部动员会、宣传车巡回宣传、镇村干部加强引导、工商所着力扶持……。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新市场渐渐有了人气。坪上村的村民眼看老市场日渐衰败,门庭冷落,开始上访,三番两次围堵县委、县政府。这次,他们干脆去省城。

    会议的气氛没有袁晋鹏想象的那么紧张,周秋水神色平静地给大家递烟。袁晋鹏本来不抽烟,也接了烟点上火。这个时候,他实在没有底气拒绝,哪怕是一支烟。会上,谭阳春介绍了这次群访事件的来龙去脉。

    邓龙生家族是坪上村的大家族,枝繁叶茂,人丁兴旺。邓龙生有兄弟八人,龙生、凤生、呈生、祥生、文生、武生、双生、全生,名字取“龙凤呈祥”和“文武双全”之意。他的父亲又有五兄弟,这样,他三辈以内的血亲达五、六十人。俗话说“猪多拱墙,人多称王”,邓龙生一家先是强占好地基做房子、开店铺。接着几兄弟陆陆续续做生意,卖布匹、服装、鞋子,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这次农贸市场搬迁,邓家损失最大,邓龙生、邓凤生几次三番牵头上访。昨天晚上,坪上村几十个人再次聚在邓龙生家里,商量怎么上访、闹事。他们商定,趁香港即将回归的时机,直接去省政府上访,争取引起省长的关注和干预。除老市场有店铺的人,坪上村没有店铺的人每家也要派一个人参加上访。这些人坐车、吃饭、住店的花销由几十家家商铺分摊,另外给每个人发三十元钱工钱。今天中午,一百多人分乘三辆大客车去省城。得知消息后,谭阳春、袁晋鹏和支朝阳立即带人驱车追赶,在东巴县拦下两辆车,但因人手不够,只带回四十多人,仍有二十多人走脱了。也就是说,明天上午可能有五十多人去省政府上访。

    听完谭阳春介绍,周秋水问:“晋鹏,你有什么补充吗?尤其是应对措施。”

    袁晋鹏摊开笔记本:“刚才,谭书记介绍得很全面,我补充几个细节。一是邓龙生这个时候去省城上访,显然有人指点,性质恶劣,有必要严肃处理。二是从上访人数看,邓龙生家族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影响力。坪上村总共一百六十七户,其中在农贸市场和附近有店铺的三十五户。因利益攸关,这些人是上访的主心骨。坪上村没有店铺的一百三十二户人中,五十八户参加上访,这些人是抹不开情面跟着去。我们上路做工作后,他们大多顺水推舟回来了。三是建议采取分化瓦解和强制并举的办法把这五十多个人弄回来。先劝没有店铺的人,再劝和邓龙生家族关系不太密切的人,或交叉进行,逐步展开。最后剩下邓龙生几兄弟,如果做不通工作,就采取强制措施。”

    周秋水听罢,点头表示认可:“嗯,大家再议一议……,金钟、建国,你们一个是挂点领导,一个是分管政法工作的领导,谈谈你们的意见。”

    刘金钟点点头:“向阳镇这个问题拖了很久,现在要下决心解决。我觉得,阳春、晋鹏的工作做得很细,思路清晰。当然,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建议在动用政法力量的同时,请一些在向阳镇工作过的有威望的老同志和坪上村在县直机关工作的同志参加,处理这种事情软硬兼施可能效果更好。至于哪些老同志说话有用,哪些县直机关同志参加合适,可能大忠书记更了解情况。”刘金钟说罢,扭过头看着杨大忠。

    “说话管用的的老同志有两位,一位是曾经担任县计委主任的邓求宗,他是坪上村人,在家族里威望很高,但他住在苏州的女儿家里,一时半会来不了。还有一位是曾经担任向阳公社社长的赵四生,他做过坪上大队书记,群众基础非常好,能帮上忙。坪上村在县直单位工作的人不多,有两个副科级领导,另外县委宣传部、县纪委、县财政局还有几个一般干部,他们参加多少能帮点忙。”杨大忠做农村工作多年,也想到这个办法,具体人员在脑袋里筛了一遍。

    周秋水说:“这件事就请大忠负责落实,老同志能找到一个算一个,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