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大唐帝国-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遍查历史就会发现,汉唐时期迁入日本的华人大多入了日本的贵族行列,一些家族甚至世代把持古代日本的某些高级官位,至今不衰)

第136章 发现金矿() 
鉴于倭国佐渡国官员招待甚周,新春又来临,船队的船员们都希望在岛上停留休整数日过个好年再起航。

    胡安君与陆元庆也觉得自都里镇出发以来,不是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航行就是探索途中遇到的岛屿、海岸,船员们身心都显疲惫,又是新年之际确实该好好休整下。

    便下令船队在佐渡国休整到人日后再起航,三百号人一阵欢心鼓舞下船跑上岸去,看看当地有什么好东西可买。

    倭国人也学大唐过新年,乐浪海探险队虽在遥远的倭国偏僻的佐渡国。这里的倭国官员几辈子都难见到一回外国人,更别说大唐这样的上国了。

    当地的倭国官吏们提着当地用稻米酿的清酒,刚杀的生猪肉和从渔民那征来的新鲜海鱼,跑到码头登上他们从没见过的高大海船与胡安君和陆元庆等一众船队高层,在土包子倭人眼里奢华的船长舱室中把酒言欢。

    幸好船队的任务要探索倭国,所以配了两个懂倭语的翻译,不然鸡同鸭讲还真欢不了。

    对倭国官吏来说,请一众上国贵人们登临寒舍还是算了,别看他们都是佐渡国的一级地方官,住的可还是茅草棚,也就比那帮贱民强一点。与其请贵人们上寒舍没面子,还不如带足够的酒食上上国的船享受一把上国官员的待遇。

    毕竟佐渡国在倭国地方行政机构中属于远离京畿等国中繁华地域的偏远流放地,能来这里的都是朝中政治斗争的失败者,地位相当于大唐岭南地区的蛮荒州县。

    佐渡国东北的本州岛北部现在还是一群茹毛饮血的毛人天下,跟倭人屁的关系都没有。

    几百年后日本幕府时代的大将军,它的全称就是征夷大将军。日本周边有哪个民族能被倭人炫耀一番文明人的自豪感鄙称为夷的?除了跟他们住同一岛北面的毛人也没谁了,征夷大将军也就这么登上历史舞台了。

    佐渡岛西北…东南是大佐渡山脉和小佐渡山脉,海拔还不低,北面的大佐渡山脉最高海拔有1172米,小佐渡山脉最高也有855。2米。

    两山中间夹了一块平原,岛民就在这块狭小的平原里种稻过活,聚居成一个全是茅草房子的村落,要多穷有多穷。

    鉴于佐渡国属于倭国流放地,又是孤悬海外的海岛,东北的毛人连出个海都困难重重也就没啥敌人。

    所以佐渡国上别说城墙,连个倭国城池普遍的木栅栏当城墙都没有立。

    几百号兴奋下船的船员们跑到倭人村里好奇的瞧这些倭人新年是怎么过的,看看有啥当地特产买点带船上。

    结过进村一瞧,船员们全傻眼了。

    其中就有人哀嚎道:“吾老家在温州的山沟沟里,也算在当地穷出名了,可和这一比,吾以前简直过着富裕生活。”

    一帮同伴们芒点头赞同。

    只见这些倭人的家就靠一个木架子支起来,外面全扎铺上茅草遮风挡雨,连个瓦片都没有。这在一帮船员老家,牛棚都比这好。

    倭人们见一帮高大强壮,长相俊美的唐人进了村,一家一户的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围拢船员们看,一帮子长相不乍得的小娘更是毫无娇羞之意,凭凭向船员们抛媚眼。

    自船队出发日起,虽路途经过倭国繁华的西部地区,但探索日程紧,遇到城镇并没多停留。

    这一个多月来几乎人人都没碰过女色,现在哪怕是头母猪在饥渴的船员们眼里也是貂蝉。

    加上跑来看热闹的倭人们表示要好生招待他们这些上国客人,当下船员们也顾不得倭人寒酸的茅草棚和那一个个谷壳都去不干净的米饭团了。

    所谓郞有情妾有意,二百多号船员们纷纷往家有女初长成的倭人家里窜。

    船员们几口咽下难吃的饭团,双眼直勾勾的盯着倭人家里给他抛媚眼的年轻女人猛看。

    倭人一家见此,会心一笑,将家里最好的房间腾了出来。家里的年轻女人比男人还急,待家人收拾好房间就猛的将正处于憧憬中的船员们拉进房里嘿咻嘿咻起来。

    倭人家里有女儿的献女儿给上国客人享用,没女儿的拿儿媳、老婆顶上。

    除夕至人日八夜,船员们日日夜宿倭人家中笙歌不息,忙着造人运动。

    倭国男人们则欢天喜地的坐在家中盘算着家里老婆、儿媳、女儿过多久能生下高大健美的上国血统出来继承家业光耀门庭。

    日上三竿,胡安君腰酸背痛的打开自己舱室的房门,回头瞧了一眼床上两具白花花的酮体。

    “这倭女虽长的不怎么样,但耐在胸部够大,腰细,身子骨还硬,承受的住本总管的鞭挞。”

    胡安君意犹未满的猛看了几眼才出门。

    胡安君夜夜双飞的两倭女是当地主官的一对女儿,在佐渡国也算是一对姐妹花,还是那个倭官亲自送来的,名为犒劳上国贵客一路操劳,实为渡种。

    除了胡安君外,船队上层都被这些倭国官吏借着新春佳节的理由各送了一名妙龄倭女陪伴左右。

    船队上至总管下至普通船员夜夜趴在倭女身上挥洒汗水时,倭国官吏们凑在一块嘿嘿一笑,盘算着佐渡国明年能生下多少高贵的上国血统,二十年后成为倭国人才斐济之地。

    上甲板看风景的胡安君瞧陆元庆挂着大大的黑眼圈走上来,颇为玩味的笑道:“陆兄身子骨不行啊,还有几日功夫这可不行,干脆吾帮你向当地倭人问问有啥补气血壮阳之物可好?”

    被胡安君说不行,陆元庆佯怒道:“胡兄还是想想自个吧,两个倭女快把你榨干了吧,就别在为兄面前强装镇定了。”

    “咳咳……”胡安君干咳几声,那俩倭女端是厉害,夜夜纵欲着实让身体有点虚。

    陆元庆送给胡安君一个大大的鄙视,遥望起对面的大山。

    “总管大喜啊……”

    几个船员兴冲冲的跑上甲板对两总管喊道。

    “这几天,天天都是喜事哦!”胡安君咕隆道,对领头年长船员问道:“余队正又有啥好事?”

    “总管你看。”胡子啦擦年过四十的老余将手伸到胡安君眼前展开,手中拽着的东西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金光。

    “金子。”胡安君惊道,一旁的陆元庆听到也是一惊,凑上来看。

    余队正手中起码有五两金子。

    “这是在哪来的?”陆元庆急切的问道。

    余队正与几个船员们七嘴八舌的说道:“在岛北面,倭人称大佐渡山脉里发现的,就是翻过左面这座山离海岸不过两里的树林小河中。”

    余队正指着船队停靠的海完左手边的大山兴奋的说道,“俱属下打听,当地的倭人并不知道山中有金。某还在发现黄金的小河附近探察,发现一种褐色的石头很普遍,某可是学有一手家父探矿的手艺,可以确定那就是伴金石,见伴金石,即可见金。”

    “你所说可属实?”

    “属下可担保!”

    余队正拍着胸脯正色道。

    “好好好!”胡安君极为高兴,竟发现金矿,重要的是当地倭人竟还不知。

    “传令下去,金矿的事好生保密,你们几个不可对其他人说,以免泄露!”胡安君又嘱咐道。

    “属下谨记总管令!”余队正几人抱拳道。

    陆元庆也很高兴,无意中派人探该岛竟发现金矿,且余队正是矿工出身,一定错不了,寻问胡安君道:“这金矿咱们该怎么办?”

    “这里是倭国,发现金矿的消息若传出去倭国必会派人来开采,哪还有咱们什么事。暂且在地图上标记了,回去待殿下定夺。”

    陆元庆一听,也觉的眼下只有此方法可行。

    人日后乐浪海探险队在一众倭女们满含泪光不舍的注视下起航离开,胡安君特意将船队行至发现金矿的位置,在新绘制的佐渡国地图上清晰的标记下上地。

    与此同时,东南海探险队停靠大琉球一处有一座形似鸡头的岛屿海湾内休整过新年(台湾岛基隆湾),上岸的船员无意中在离海湾六里处的河流里发现金砂,其量还不小,震惊了整支船队。

第137章 长芦晒盐坊() 
“咚咚……”

    一支由数十辆马车和数百骑马队组成的队伍沿着沧州与幽州交界的漳水向东行驶。

    正月,正值河北百姓播种时节。

    河岸边的田野里农夫们在田野里赶着耕牛犁着一块块平整的方形田地,年长的小孩和家中妇女也在田地里帮工。

    当这支衣着不凡的队伍经过时,着实吸引了田野里没怎么见过世面的平民百姓,一个个撑起劳累的腰身注视从眼前经过的车马,对着那一辆辆装饰不凡的大马车滋滋称奇。

    “娘,那些马车怎么四个轮子啊?”从未见过四轮马车的孩童寻问着自家娘亲。

    可他们的娘亲活了几十年也同样没见过,也没从长辈或远方的相邻那听说过,只得含笑对着自家孩子糊弄道:“可能是那些贵人们嫌两轮马车不好看,就装了四个轮的。”

    乡人们好奇的打量这只穿着不凡的车马队伍,心想着这是城里哪家的豪门家眷到乡下来游玩了。

    李煜也甚为好奇的打量着田野里忙作的乡民们,观他们的衣着,不论男女老幼都打着补丁,小孩的脸也是蜡黄色,能一眼找到瘦高个却找不到一个微胖的汉子。

    无奈中一声叹息,这里毕竟不是一千三百多年后的环渤海经济圈,又不像东南沿海物产丰富拥有大量优质海港可以发展海外贸易。

    北方的沿海就代表着穷乡僻壤,此地方圆上百里无一县治只有乡村就可见一般。

    要知道,这里可是后世的天津啊!

    后世的京津门户天津市现在只能找到一片沿河而居的乡村,流经天津的海河现在叫漳水。

    没有繁华的天津港口,只在入海口处矗立着一座近三年新建的燕王府幽州造船坊。

    杨诗雁坐在马车上呼呼大睡,自从四轮马车造出来后她就喜欢上了这种马车。跑起来一点都不像那些两轮马车那么颠簸,简直就是出门在外安享路途的必备神器。

    为了自个往后在路上能有个安稳的日子,杨诗雁找上李煜死缠烂打硬生生不花一文钱定做了一辆做为自己的车驾。这大冬天的,坐在舒适的马车里,舒舒服服的睡一觉醒来说不定就到目的地了。再也没有了以前路途上那种让人欲罢不能的煎熬。

    “诗雁姐醒醒啦!”

    李采灵晃着杨诗雁的胳膊道。

    出于对遥远的安东好奇之心,不想在家中受到太多拘束的李采灵说服闺蜜杨诗雁,在离开长安时俏俏的将她带上了马车混在了李煜返回安东的车队里。直到登上渭河船只入黄河了李煜才发现队伍里多出了这么一号小娘。

    最终在李采灵楚楚可怜的眼神攻势下,杨诗雁一旁说好话,李煜只得答应带上她。

    “何事?”杨诗雁揉着睡眼松松的媚眼道。

    “四郞不是先返回幽州中待数日再经辽西去安东吗?怎么沿着漳水向东行驶了啊?这向东可是去大海了啊!”李采灵疑惑的问道。

    杨诗雁拉开窗帘看下,窗外还真是一条大河,颇为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