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大唐帝国-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前世到现在,李煜对唐太宗对夷狄胡虏开创的那一套怀柔之术不感冒,甚至心中大加鄙视。视为唐太宗人生一大败笔,耀眼的光辉中给大唐留下了一道黑芒。

    自高宗灭高句丽之后,大唐就开始了四夷叛乱…唐军平叛的反复之中,导致大唐国力白白浪费在那些本就实力不强的如契丹、奚人身上。

第78章 老将统兵() 
平壤城中的庆功宴结束不久,新罗使臣便到了,向李煜传达了新罗谢罪请和的意向,表示去长安向大唐皇帝陛下请罪,请求宽恕下国无礼之举,并请李煜能派人护送使臣一行前往长安。

    李煜看着眼前身高仅比自己这个半大孩子高一点,长着一张大饼脸平凡到扔进人群就发现不了的新罗使臣连连冷笑,大手一挥道:“本王身后通往长安的路随时为你们打开,但本王麾下兵马军务很重,实在抽不出人来护送你们。吾大唐不是尔等东夷蛮国境内匪盗成群,贵使放心的走就是了。”

    新罗使臣脸色通红,不知是被李煜气的还是羞愧,神情纠结的离开了这座曾经的高句丽王宫。

    “殿下,新罗使臣请和,那咱们还打不打?”刘仕江寻问道。

    “打,当然要打,新罗请和又不是高句丽叛军请和。”张世涨红着脸昂仰道:“况且哪有还没请和成就不打的道理。殿下,只需给某六千兵马,某张世十日内拿下汉城。”

    “殿下老臣有个请求,不知殿下答应不答应?”

    李煜看李谨行站了出来,“不知李右领将军有何请求?”

    李谨行微微一笑:“殿下手下一帮子精兵强将,个个都是年轻力壮精力充沛的郞子,这几个月来在辽东立下了不少功勋。可某和高侃两个老将身负皇命,带着手下四万将士千里迢迢赶来安东,怎么也得让咱们捞点军功回去吧!眼下高句丽叛军主力以大部被殿下亲率兵马歼灭,新罗军都被消灭了两万,可谓立下了安东平叛的第一功。剩下的那些小鱼小虾就交给臣和高将军如何?”

    李谨行与高侃两个四五十岁的老家伙神情肯切的注视着李煜,生怕他不同意。

    “哈哈哈!”李煜笑道:“两位老将军为国平叛的报国之心,吾这小王哪能寒了二位将军的心呢。”

    两位老将一听,心下大喜,带兵征战了大半生,这次风风火火杀来安东怎能不好好打几仗立把功勋回家呢?由其是李谨行,人还不到五十,虽不再年轻可还精气十足,怎么也得打下赫赫威名才行。

    自石门战事结束后,在与小小年纪的燕王及其手下部将的接触中,高侃与李谨行发现李煜有意在用战争刻意培养他手下那几十号将领。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年轻,年领最大的也不过四十几,听说还是燕王府以前的典军。其他将领普遍在二十几岁,仗着年轻力壮,大多出自开国将帅、当朝名将之后,从小在父辈的教导下武艺精湛,唯一缺乏的就是临战指挥能力。

    石门之战,高侃与李谨行了解实情后自认为,他们两任何一个人来指挥都不会打的如此伤亡惨重之下还与新罗军僵持不下。

    原先担心李煜会拿他们两个老将给他手下那些小将当副手用,去锻炼一帮子年轻后生,现在看来燕王虽小还不是那种不明事理的人。

    石门之战,这帮子小将打成这幅鬼样,再让他们领兵南攻高句丽军,随时会再次遭遇身经百战的新罗大股援军,到时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可就不好看了。

    薛讷、李尚旦一干人等急切的望着李煜,若是由这两战功赫赫的朝中老将领兵,那他们哪还有多少功勋可捞。个个都想着单独统军去征讨以不足为患的高句丽残军,捞足军功,待战事结束后受陛下封赏,那可就光耀门楣了。

    一场战争的胜利,往往是指挥的主帅军功最大,听令的战将再大的战功也没法和主帅比。谁叫人家指挥得当才能打胜仗呢?

    李煜自是看出了李尚旦他们眼中的渴求,可石门之战各将表现和李尚旦指挥的国内城之战都令其大皱眉头。高句丽军大部被歼,可余下的人马也不在少数,新罗定会再次出兵相助,统兵将领定不会是无能之辈。眼下薛讷他们行军作战经验还不足,部下经两场大仗伤亡又不小,可不能再让他们这么白白损失了。

    正好高侃与李谨行这两员沙场宿将在,让二人指挥南下总比自己和薛讷他们强多了,可少死些将士,还可派李尚旦他们跟在两位老将身边多耳观眼模学学人家名将是怎么指挥打仗的。

    李煜毫不犹豫的下令,由李谨行为主、高侃为副担任南下清剿高句丽军主帅。

    除了张世的燕云铁骑右卫军,伤亡颇大的混沌卫与原守平壤及附近地区的镇东、飞虎、平夷三军外,其余兵马全部由李谨行、高侃二人指挥南下,连青龙卫都直接派了出去。

    李煜则决定这次留在平壤等待大军凯旋,带着安东都护府属官安排平定高句丽后对安东地方的治理。

    新罗水帅摧毁了李煜的运粮槽船,幸亏高侃与李谨行率四万大军赶来平壤时可是带了足够的粮草,分一批出来全完够七万余大军吃三个月的。

    有了三个月的时间,李煜也就能从容从储放在清泥浦、安市的粮仓中调粮,还能派蛟龙海航再从江南运一批粮来。

    唐军足足在平壤里中休整了半个月,李谨行、高侃便统帅近六万大军从平壤出发,直奔汉城而去。

    一路上高句丽各大小城池守军不是降就是弃城而逃,兵不血刃就拿下二十多座城,还缴获了上千石粮。

    汉城中的安舜一听唐军直奔汉城而来,吓的六神无主,殿中文武诸将竟无一人有可退敌之策,汉城中不论百姓还是守城士兵惶惶不可终日。

    汉城位于浿水下游支流载宁江的上游,地处浿水下游流域平原地带,右依水三面环山,地势极佳。可要命的是汉城北面是一片开阔的平原地带直通平壤,面对唐军从北面而来无险可守。

    安舜最终在臣下的提议下二话不说,再次卷铺盖跑了。不过跑之前,这家伙比上次从平壤出逃时光棍多了。将城中年轻男女一股脑的全搜罗走,带不走的粮食也是一把火全烧了,本想把汉城也给烧了,不给唐军留下一栋可住的房子。

    但汉城在几十年的高句丽与唐、新罗战争中并未遭遇战火,城中官员守军保存比较完整。在他们的强烈反对下,安舜不得不息了这心思乖乖的率领几万人向东奔往牛岑并派使再次向新罗求援。

第79章 瓠泸河之战1() 
安舜率领数万军民不战而逃往牛岑,李谨行与高侃率军赶至汉城后得知安舜逃往方向。

    李谨行道:安舜军苍慌而逃,兵将无战心,若率骑兵追上可一战而定高句丽。便决定亲率三万骑兵追击安舜,由高侃率以步兵为主的二万余兵马跟进,并沿途清剿各城高句丽残部。

    安舜刚率部逃至牛岑城两天后,派往新罗的使臣正好带着喜讯回来,向安舜道:新罗王金法敏愿再次派兵相助我国,正派三万兵马在瓠泸河东集结。

    “好好好!”安舜听后几乎喜极而泣,天无绝人之路,若新罗不再派援兵,只靠手下一万余兵马根本挡不住虎狼之狮的唐军。

    由其听闻此次率军南下的是前年率军剿灭各路高句丽反唐义军的李谨行,安舜更是吓的面无人色。

    新罗不顾石门战败损兵折将之危,再派三万兵马来援,安舜激动的差点朝着新罗国都金城方向下跪。

    可还没高兴两个时辰,哨骑来报:唐军以距牛岑九十里。

    正在宫中大宴群臣庆祝新罗派遣援兵的安舜惊呆于王座,手中的酒杯咚的一声掉落在地上,大殿中落针可闻。

    “还愣着干什么,传令全军,速撤往瓠泸河与新罗会师。”安舜跳脚大叫,踢掉身前乘满美食碍事的案几,快步就往宫外跑,边跑边朝呼着宫中守卫护驾。群臣更是紧随安舜身后,跑出宫就就赶紧回家招呼着自家妻女收拾东西准备再次跑路。

    牛岑城中就如前几日的汉城再前几日的平壤闹哄哄一团乱像,城中军民争先恐后往城外挤。

    先行率军出城的安舜也顾不得城中还未出城的官员士兵百姓了,率领一万早以出城的兵马及部分百姓赶往瓠泸河。

    李谨行率部日夜兼程行至牛岑西北四十里的多谷城,城内高句丽顽固分子企图具城以守。结果唐军一个冲锋,绳索往城上一套,数百名精悍士卒爬墙如履平地几下就上了城,将兵不过一千的多谷城不到一个时辰内就拿下。

    李谨行正准备下令全军入城休整,这时哨骑却快马来报:“将军,牛岑城中的高句丽军昨日以东逃,具抓来的活口所说,新罗派遣数万大军在瓠泸河接应高句丽军。”

    李谨行握着马鞭沉思,新罗人并没因石门之战战败而放弃不该有的野心,之前所谓的谢罪请和看来也不过是缓兵之记。呵呵,看来殿下早有料到,把新罗使臣打发去长安向陛下谢罪请和,对高句丽的进攻则一刻不停。

    出征前李煜对李谨行嘱咐道:当乘勇追穷寇,至于新罗请和之事不要理他,此次南征安舜,新罗必派兵救援,将军将其击败后可乘势攻新罗北境,迫使新罗从百济撤军。

    “哼!”李谨行暗笑,看来此次南征还有一场大仗啊!

    “传令全军休整一个时辰后立即向东前往瓠泸河。”

    “将军咱们不取牛岑呢?”秦景倩有些不解的询问道。

    “我军的任务就是追击安舜,安舜都跑了咱们还去牛岑干嘛?”

    “哦,将军说的是。”秦景倩摸着脑勺尴尬的笑道。

    一个时辰后唐军再次上马直接从牛岑数十里的北面通过,直奔东面的瓠泸河。

    当消息传到才跑出牛岑不远被安舜远远的丢在后面的高句丽军民时,人人庆幸不已。

    看来唐军是追着安舜去的,跟咱们没啥关系。怀着一颗忐忑心的这部分军民想明白后立即回头回到牛岑闭门自守起来,至于不过几个月的大王安舜的死活,他们才懒得管呢。

    唐军呆在高句丽军屁股后面追的甚急,安舜原以为可以将唐军远远的甩在后面,没想与唐军之际的距离不旦没有拉大反而不断的拉近。

    具哨骑回报,唐军全部都是骑兵,一人双马昼日不停的追在他们身后。

    安舜都快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他们与唐军之间的距离只剩下五十多里就要撞上了。看着眼前自己的部下都快累成狗了,安舜唉声叹气不停,一脸的苦瓜相。

    跟着安舜的一万兵马还是从平壤城中带出来的,里面的精兵不过三四千,骑兵更是只有一千多,再加上一万军队的家属四五万人,行军速度缓慢至极。

    若不是怕丢下士兵家属引发兵变或直接导致军队溃散,安舜这会干脆带着一千多骑兵跑了。

    安丰的族叔焦急的跑来说道:“大王,我军行军速度太慢了,在这么下去恐怕到不了瓠泸河就被唐军给追上了。”

    “我知道。”安舜不耐烦的挥手打断安丰。

    “大王有舍才有得!”从安市一路逃过来的泉水经面色严肃的劝道。

    面色憔悴的安舜看了眼泉水经,冷淡的回道:“本王心中有数。”

    对于大王对自己的冷意,泉水经除了心中痛骂其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