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大唐帝国-第2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湃ǎ偌嘟谏罟小

    此刻,近两年被天后从岭南召回的两个侄儿武承嗣和武三思立在殿中,对于姑母为何看奏书发出冷笑,二人也是清楚的。

    “天后,朝中大臣奏立燕王为太子,实乃他们没安好心,欲以燕王手中的权势对您不利。依臣看,天后当禀明天皇陛下,为江山社稷稳固着想,当尊行嫡长子继承制,立嫡长而不立幼,以正纲常纶纪。当尽快立雍王为太子,以平朝野纷纷扰扰的异议之见。”

    武承嗣一脸严肃的奏请道。

    从岭南回来就担任右卫将军的武三思亦肯切的禀明道:“天后,燕王雄据安东数年,经营日久,拥精兵强将十数万,以成尾大不掉之势。现其不顾纲常纶纪、长幼有序,窥视神器,可见其早有不臣之心。天后当尽快禀明陛下,早做决断,逐消燕王权势,以免其未得太子之位而心生恨意,恐将来酿国朝之大祸。”

    武承嗣、武三思很清楚,他们两人做为天后的侄子,被天后从岭南召回以火箭般的速度担任朝中显赫职位,成为利益共同体的武氏外戚集团,是朝野反天后干政之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诺不想将来被人清算,二人自当以他们武氏外戚集团的利益出发,鼓动天后打击对他们如今权势有威胁的燕王。

    诺天后说动陛下削了燕王的权柄,一只没了牙和爪子的老虎,留着也无惧。

    看着两个侄子争先恐后奏请削四郞之权,天后心里有些不舒服。必竟是自己的爱子,十多年来一直深得母心。其一片孝心,从不做违逆她的事,一直未让她对权柄日重的四郞生有警觉,放任其在安东作为。直到弘儿暴卒,空缺出来的太子之位,随着朝臣争议立太子一事,让天后对燕王这个儿子生起了警惕。

    天后现在也很纠结,关于朝臣议立四郞为太子一事,四郞倒底有没有牵扯其中。是他想要太子之位,在背后指使朝臣上奏拥立他,还是朝臣看中了他的能力和现掌握的兵权,欲将燕王推上太子之位来个以子制母。

    天后自信,哪怕四郞被立为太子,也能施以手段,以朝廷之名消掉他的兵权,遣散、贬谪他在安东的那帮文臣武将。做到这些无非是多废些手脚罢了。

    但天后不愿冒险,所以她心底里是不能让四郞取得太子之位,不管是他想要还是被反对她的朝臣推动。

    按理说立三子李显对她更有利,可朝中谁都知道周王李显贪玩好乐才学浅薄非人君之选。不说有更好选择下朝中大臣不会答应,就是一向对她言听计从的李治也无论如何不会立李显为太子。

    历史上正是因李贤被以谋反罪所废,李治没得选择才把李显立为太子。可现在有两个才学兼优的儿子供选择,哪怕被风疾折腾的死去活来脑子不清醒的李治也不会立李显。

    “你们两个联络一批朝臣,于朝中坚决反对立燕王为太子,记住,反对理由必需有理有据,让他人无法反驳。”

    想清楚了该在这场议立太子之争中做何决策的天后向两个侄子嘱咐道。对于是否削掉四郞在安东的兵权,她还得去探探李治的口风。近两年她发现,李治对四郞的海外扩张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似乎不在乎四郞在安东的势力越发壮大可能引发的后果。

第443章 朝堂争论() 
    天后失望的离开李治休息的寝宫,回望着宫殿的大门喃喃自语:“放任四郞在安东发展势力,以成雄据辽东西俯中原之势,其中的危险信号你不是看不到。为何,到了现在你都没有要遏制四郞的意愿?你心里究竟是做何想的?”

    朝堂之中,武承嗣和武三思为首的支持立雍王为太子的大臣不断上书李治请早立雍王为太子以安天下民心,并与拥立燕王的朝臣当廷争辩。

    “燕王素来贪财好利,不惜与民争利每年从全国揽取巨额民脂民膏,拥有的财富富可敌国。这几年燕王主政安东,残暴嗜杀之名远扬,荼毒安东都护府管辖下的百姓,使百姓弃我大唐而奔夷狄。在边疆凭繁寻衅滋事,捏造罪名兴兵讨伐本对大唐忠心耿耿的各藩属国,举兵入各藩属国境内,纵容士卒肆意烧杀抢掠污我大唐仁义之名,致使四方胡夷日渐离心。从燕王种种所为来看,非仁君之相。立其为太子,将来必是又一个隋炀帝。”

    武承嗣言真意切的向李治禀明,武三思等人立马站出来进行声援。

    “燕王近年来重用西来的大秦商人提比利乌斯主掌经营西域商贸的万泉商行。每年从西域诸国购入数千匹优于大唐的良马运往安东私建的牧马监繁育,得以组建起燕云铁骑、北海铁骑、两仪二圣军,共计六支一万八千人的精锐骑兵。加上燕王组建的其他三十四支卫、军所拥有的骑兵,其手上可出动三万精骑。俨然雄踞辽东,俯视中原啊陛下。”

    “燕王手握重兵,其心难测,陛下万不可立其为太子,否则南朝刘宋文帝被弑一事恐将上演啊。”

    这话就说的很诛心了,满朝皆惊,全都愕然的看着禀奏的御史,也不知道这个御史是不是脑子发抽了,这种话也敢说。没见身为天后侄子的二武都只敢提燕王所拥有实力,抨击他的品性吗?以此来否决立燕王为太子的合理性,同时提醒天皇,燕王以成尾大不掉之势,为国之安稳,需削其职权。

    御史却突然拿刘宋文帝被其太子带着其东宫兵马弑杀一事来进谏李治,这不明罢着来挑拨当今陛下的父子关系吗?

    一向不温不火的李治当廷暴怒,对着殿外金甲将士大喝:“来人,给吾将这满嘴胡言乱语,蓄意挑拨污蔑的恶贼拖出去斩了。”

    “喏”

    御史当即吓软了双腿,渴求道:“陛下饶命”

    侍卫将御史拖出去后,原本两派争立谁为太子而有些吵闹的朝堂安静了下来,此刻没哪具大臣想撞上李治的怒火。

    垂帘后的天后咬着银牙,“也不知是谁找来这个没脑子的御史,原本朝堂中气势如宏的抨击四郞不可为储君的诸多缺陷,却被他一句话给破坏了。”

    武承嗣和武三思此刻心里是一万头草泥马跑过,这个蠢材之前怎么没看出来?诺破坏了姑母的大事,二人难辞其咎。

    李治脸上的怒意未消,扫视一遍满朝文武,说道:“散朝。”

    愤然回寝宫路上的李治将张朝叫身前,嘱咐其去召政事堂的几位相公前来。

    散朝后,大臣们三五成群就着今日朝堂上是立年长的雍王还是手握重兵的燕王为太子之争而议论纷纷。

    做为此次太子议立之争的主人公,雍王李贤愁着一张脸漠然的走在回去的路上。

    李贤没有想到,因为大哥的突然去逝,空出的太子之位竟让他与四弟处在了对立面。他从没有想过要去争这太子,大哥去逝后甚至主动闭门谢客,不结交朝臣。至于在兄弟四人之中,立谁为储君全凭父皇母后的决断。可他的低调却没有换来在立储之争中超脱出去,反而被动的卷进这个漩涡。

    想起刚才武承嗣、武三思为首的一班朝臣为了帮他争太子之位,蓄意攻歼四弟,李贤心里很是难受。

    至于武承嗣和武三思为什么要帮他争太子之位,李贤心里很清楚,这是母后的意思,是害怕拥有兵权的四弟成为太子后,挑战母后的权威。

    历朝历代权利欲极强的皇后太后,怎会希望能力出众,具备与之对抗的儿子继承帝位呢?

    “朝中近三分之一的大臣拥立四弟为太子,也不知是四弟的意思还是反对母后干政的朝臣想拉一个强援入朝对抗母后的私自行为。虽说,吾心中对太子之位也有念想,可眼前朝中局势,自己何必沦为他人为谋他之私利的工具呢?诺是四弟想要太子之位,吾让他又如何?难道要如前朝一样弄得兄弟反目?”

    李贤惨然一笑,堂堂的雍王也躲不过沦为他人手中的棋子,成为他人谋利的工具。

    是要兄弟情,还是为了将来的皇位兄弟反目?

    李贤自知论施政地方,领军征战不及四弟,朝中根基浅薄,手下能用之人除了府中官佐,可谓人才稀薄。怎么看,四弟都比他更适合当这个太子。

    武承嗣、武三思一干人看到李贤独自一人,神情落寞似有心事。

    武三思笑道:“雍王这是为太子之位悬而决忧心啊,诸位同僚,咱们可得为雍王早日争得太子之位努力才是。不然,何日才能见雍王殿下的开心颜?”

    “右卫将军所言极是,我等定当为雍王殿下争得太子之位而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我们前去拜见下雍王,必毕是咱们力廷的未来太子。”

    武承嗣笑着领众人快步追上李贤作楫拜道:“雍王殿下何须忧滤,臣等必然死谏陛下,早日立殿下为太子,还请殿下保重身心健康,不日登上太子之位才能为大唐万民谋福址。”

    “殿下自幼容貌俊秀、举止端庄、才思敏捷,深得二圣喜爱,是大唐未来仁君的不二人选。臣相信,陛下终会立殿下为太子以安天下。”

    李贤轻笑一声,对武承嗣、武三思等人的恭维不屑一顾,“诸位的好意吾心领了,不过吾无意太子之位,就不要强人所难了,告辞。”

    李贤甩袖而去,留下武承嗣、武三思等人一脸的错愕,“雍王真像他说的那样无意太子之位?”

    “无意又如何,我们还是要把你推上去。”

    武承嗣、武三思二人想道。

第444章 政事堂诸相() 
    

    “禀天后,陛下召政事堂诸相公张文瓘、刘仁轨、戴至德、张大安、李义琰、郝处俊、李敬玄和门下省副官黄门侍郎来恒于殿前议事。”

    李治召见政事堂诸相议事,立马就有小宦官赶到天后处禀报消息。

    天后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对于相处了几十年的夫君,此举无非是朝堂中没能解决的事,散朝后召见政事堂诸相商议,听取这帮老臣的意见再拿决定。

    只是当前的政事堂,自从许敬宗卒后她是手伸不进,水也泼不进。朝中诸相,三年多了,她硬是没插进去一人,政事堂现在俨然是一个朝臣反对她掌控朝政的大本营,时时刻刻都在提防着她。以至于她想通过政事堂影响夫君的决策都做不到。

    以政事堂诸相对她的态度,天后都不难想像,这帮老臣会在李治面前劝谏立四郞为太子。朝中那帮拥立四郞的朝臣中不知有多少人是他们几个老家伙的子孙、亲族、故旧、学生。

    天后从来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何况事情还没到无法挽回的地步。心中以有定计的她,下令摆驾回宫,她要在寝宫中等着与诸相商议完的李治回来,她要跟李治好好谈一谈,究竟是二郞合适还是四郞更优秀。

    历来皇子从来不是谁更优秀就能登上储君之位。

    ……

    “诸位爱卿都说说吧,立储一事,雍王与燕王,你们觉得谁更合适?”

    此刻李治心中也是挺矛盾的,两个儿子都很优秀,从未做出过让他失望的事。可立储事关大唐江山社稷的未来,他也不敢轻意下定决断。

    无非是两个儿虽优秀,却各有各的不足,这也是李治所担忧的,由其是四郞李煜,李治从他身上看到些隋炀帝杨广的影子。

    做为一个镇守边疆的藩王,李煜征四夷,战而胜之的优异表现令人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