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大唐帝国-第1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提出将吐谷浑安置于灵州,将来对子孙后代的危害,建议将吐谷浑徙往庭州以西的黄草泊一带安置,借以御吐谷浑制天山以北的西突厥余众。

    当李煜的奏书送至李治案前时,看罢后的李治虽觉得书中谏言有可取之处,但通篇不过是四郞少年心性不成熟的言论,无国并无益处。

    须知安置好吐谷浑王诺曷钵部,就如千金买马骨一样,吸引更多不堪受吐蕃奴役的吐谷浑、党项诸羌来投,借以消弱吐蕃在吐谷浑故地可征用的人力、物力,减轻河西、陇右各边的压力。

    李煜的肺腑之言最终被李治视为杞人忧天之谈,弃之高阁。

第271章 恼羞的倭国君臣() 
年初在长安与唐国的燕王殿下签订《对马租赁协议》的河内鲸回到倭国后可谓月月劳心劳力,屡屡被大王和朝中同僚催去收协议中规定的唐安东都护府每年须向倭国交纳千金的租赁费。

    奈何前两次到对马岛金田城找唐军守将索要,其都回以都护府尚未将钱送来为由打发了河内鲸。

    第三次来,河内鲸是抱着再要不到钱就在金田城的驿馆中长住下了,直到唐安东都护府给钱为止,免得回倭国后被大王批,为同僚所嘲笑。

    到达金田城的河内鲸发现,驻守此地的唐军将士都换人了,一番打听才知道,原先的守军以经调去台湾岛,新调至此的是鸿鹄卫,守将名为阳伯极。

    探明唐军换防消息后,河内鲸怀着忐忑的内心带着一份薄礼去拜见新任守将阳伯极。

    对于倭国使臣河内鲸所谓何来,阳伯极心知肚明,不客气的收下河内鲸送的薄礼,兴致高昂的与其侃大山,从长安城外的胡姬酒肆一直聊到对马岛女人是如何令人倒胃口。

    闲扯了半天,河内鲸算是等不及了,迫切的寻问:“燕王殿下是否以将《对马租赁协议》中答应付给下国的千金租赁金运来?”

    《对马租赁协议》的内容先前只有安东都护府上层官员知晓,自阳伯极担任金田守将后,要处理与倭国的关系,自是知晓了其中内容。

    想起协议中殿下许诺的千金年租,倭国上下还如此大费周章的来索要,阳伯极就想哈哈大笑一通。

    千金对于大唐一户普通家庭来说,还算一笔不小的财产,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千金未免少的可怜了。在两京,一千金甚至不够一豪富人家的一顿饭钱,真不知倭国是穷到了何种地步,才如此热心于这千金租金。

    “运来了,运来了!”阳伯极强憋着笑意回复道,吩咐属下将钱抬来。

    河内鲸不明阳伯极脸色为何如此古怪,带着疑问望眼欲穿的盯着门口,自己盼了几个月的钱终于要到手了。

    只见四名士卒抬着两大麻袋,步履沉重的走进殿中,堆放在河内鲸面前。

    阳伯极笑意昂然的挥手请道:“倭使请过目,诺怀疑钱不足斤两,俺这还准备了一杆大秤。”

    “都尉说笑了,上国乃礼仪之邦,岂会干这种偷斤少量上不得台面的小手段。”

    河内鲸嘴上虽说着不在意,眼神却在大称与两左麻袋钱之间来回审视,大有唐人不在,就操起大秤赶紧称下足不足千斤。

    命随从去解开麻袋验验钱,但当随从将麻袋打开一瞧都傻了眼,回头苦拉着个脸看向大使河内鲸。

    河内鲸一瞧不对劲,如受惊的兔子从坐踏上跳起来,推开随从往麻袋里瞧,倒吸一口凉气。里面竟全都是黄色的铜钱,诺非圆形方孔的铜钱中间印着开元通宝四个大字,不辩金与黄铜的人就将铜钱当作黄金喜滋滋的拉走了。

    气血加交的河内鲸奋而将一麻袋的钱倒在地上,果然,全都是铜钱,没有一钱黄金。

    觉得被羞辱了的河内鲸气冲冲的质问阳伯极:“将军,这是何意?”

    “河内鲸大使,难道这千金有何差错?那可是特地为尔等准备了一杆大秤,验验是否足斤。”阿伯极一脸无辜的回复道。

    河内鲸恨恨的从怀中掏出与燕王签订的《对马租赁协议》,翻到租金一栏,指着上面的白字黑字震掷有声的说道:“当初燕王殿下许诺的可是千金,这上面可是有大唐皇帝陛下盖的玉玺,怎会是两麻袋铜钱?”

    “就两麻袋铜钱,不然你以为是何物?”河内鲸质问的语气引阳伯极心中不快,大声嚷嚷道:“你手中的《对马租赁协议》都拿出来了,上面白纸黑字的写着年租金千金。这两麻袋铜钱可是俺前来任职时,奉命从安东都护府府库中提取的。为保证足斤两,以防那帮小吏乘机贪墨一笔,俺可是弄了杆大秤称过。不信?你们几个再给河内鲸大使称下,到底有没有千斤。”

    “喏。”

    几个士兵手脚麻利的将散落在地的铜钱重新装入麻袋,一袋袋称过后,加起来还超过了千斤。

    河内鲸脸色阴晴不定,阳伯极认为河内鲸诬陷他贪墨都护府给倭国的租金而生了一肚子气,语气极为不友善的讽刺道:“看到了吧,这还都超过一斤多了,本将可没少你倭国的血汗钱。”

    血汗钱听在河内鲸耳朵里,气的差一点晕倒,颤抖着双手指着《对马租赁协议》上的千金两字,问道:“此千金难道不是一千斤黄金吗?”

    “啥?”阳伯极张大了嘴巴惊呼道:“连块可耕田地都没有的一座破岛你倭国还想要一千斤黄金的租金?他娘的就一千斤重的铜钱在俺看来,你倭国都占便宜了。”

    阳伯极不屑加鄙视的嘲讽道,河内鲸的内心扑通扑通直跳,双眼一黑晕倒了。

    “哎,可别死在俺这啊,死在俺殿中引起两国外交风波,叫俺咋向殿下交待?”

    ……

    带着期盼而来的倭国使团,人人满脸颓丧的抬着两大麻袋铜钱和昏迷不醒的正使河内鲸乘上船返回倭国。

    路途中海船的颠簸摇醒了河内鲸,托着身心俱疲的身躯坐了起来。

    服侍在侧的随从见正使醒了,高兴的朝船外叫喊起来,闻讯的副使等人快步进入船舱,苦着一张脸寻问回国后该如何向大王交待。

    当初,唐国燕王拿出《对马租赁协议》给他们过目,他们几个可都是仔细看过没问题才同意签的,没想到在唐国,千金与千斤黄金是两个概念。大王诺追纠起责任来,他们一干人等都跑不掉。

    望着就在身旁的两大麻袋铜钱,河内鲸狠狠的自抽了两嘴巴子,可着实吓坏了众人。

    “还能有什么交待?我等在唐国也待了数年,竟不知千金与千斤黄金的区别,实乃不学无术,纠由自取。”

    众人低下了头,一切都以不可挽回。

    回到倭国京都后,河内鲸一行带回两大麻袋铜钱的对马岛年租,在倭国朝廷内为人笑掉了大牙。不少人在背后讥讽河内鲸,这就是当初他带着《对马租赁协议》回国后,自誉用偏僻的对马岛为倭国每年换来两成的税赋?

    得到禀报的倭王中大兄皇子当众踢了书案,剥夺了河内鲸在内的全使团所有人的职位,发配佐渡岛为奴。

    鉴于《对马租赁协议》先前早以得到两国认可,唐国实力又不是小小倭国可以挑战的,中大兄皇子只得咽下这口气,加快国内的大化革新,早日实现富国强兵。

第272章 三大舰队() 
“夫君,四郞的请求你是答应了?”

    “也就几百艘朝廷用不上的船而以。”李治无所谓道:“自攻灭高句丽后,东、南无大战,几年前造的上千艘海船停在各水寨里也是浪费,既然四郞想要就予他得了。看看他一门心思放在海外上,到底能做出什么成绩来。”

    这个时代,海军的重要性还不为世人所知,唐军攻伐高句丽时,唐军水师大都只是承担运输任务,仅有白江口刘仁轨指挥唐水军击败倭军一场不大的战例。

    武后轻掩红唇轻笑道:“夫君如此痛快的应准了四郞的请求,估计四郞非得开心坏了,以前他可是一直念叨朝廷的这些海船。有了这批船,四郞麾下的蛟龙海航运力将提升三部不止。”

    “只是,朝中对于四郞招纳中原百姓前往海外屯垦的反对声最近越发高涨。夫君,是不是该对四郞的移民行动有所限制?”

    李治想了想摇摇头道:“暂时还不行,总章元年起,关中频繁爆发蝗旱霜冻灾害,致使关中粮食连连欠收饥民遍地,以经引起了几次流民潮,今年灾情又没有得到缓解。西北战事又频繁,关中、河南等地的常平仓丰年所储存的粮食先前大多调为军用,致使各仓无余粮可振灾民。转运河东、河北仓粟赈济关中的柏崖仓又尚未建好。四郞招纳灾民前往海外屯垦,对关中灾情的缓解,安顿衣食无着的灾民无疑起到了重大作用。此时诺限制四郞的移民政策,数以十万计的灾民赈济、安置将会压到尚没做好赈济准备朝廷身上来,于国不利。”

    武后想想夫君说的也对,自四郞组建安东开拓团在关中各受灾州县大规模招纳灾民伊始,往年各地凭凭奏报灾情严重、百姓流离失所引起地方不靖的奏报少了很多。

    地方传闻,各地灾民大多往渭河、黄河渡口聚集,除了能吃上安东开拓团的赈济粥外,就是等待移民船队的靠岸,去皇家周刊上宣传的海外富饶之地。

    想起四郞与大郞、二郞几个儿子合资办的皇家周刊,几乎快成了四郞的喉舌。再加上自皇家周刊开办以来,两京兴起了办报热,逐渐呈席卷天下之势。各家开办的报纸除了有利可图外,都在借此宣传自己的思想学说影响天下更多人。

    武后神情一晃,突然发现,自己每日待在深宫之中处理政务,在朝堂中除了个快入土的许敬宗就没什么亲信外,在朝堂外也没有自己的声音。

    不行,这种状况绝对不能继续下去。政事堂诸相明里暗里与自己不对付,在朝堂外,这几个老家伙也不干寂寞,合起伙来办起了报社发行他们自己撰写的报纸,影响民间舆论。

    不仅朝堂内要有我的声音,朝堂外,天下之中更要有我的喉舌。

    李煜连续利用掌握大唐最大的报社皇家周刊发表利于自己、吸纳百姓前往海外的文章,给了武后一个重大启迪,必须创办一家代自己发声的报社。

    三日后,在洛阳南市西侧的思顺坊开办了一家北门新闻社,紧接着长安东市西侧的平康坊也开设了北门新闻社分社。

    对朝廷有所了解的人一听这名字,就知晓此报社来头不小,比太子与朝中几位亲王合办的皇家周刊还令人震撼。

    北门新闻社发行的第一份报纸就着实吸引了朝内朝外众人的目光,其中刊登了一篇笔名为‘文娘’撰写的赋,标题为《古今才女疏》,以其华丽俊秀的文笔描述了汉代才女卓文君、蔡文姬、班昭,魏晋才女苏惠、卫夫人、左棻、谢道韫、鲍令晖、刘令娴、韩兰英。

    一时之间,因《古今才女疏》,北门新闻社的第一期报纸竟相为两京文士所传阅,一月便传遍大江南北,无数文人士子为此赋的作者文娘的文笔所倾倒,争相打探此女是何人?

    有人甚至贸然闯入北门新闻社寻访文娘,奈何只字片语没问出来,还被人给轰了出来。不过朝中大臣则私下猜测文娘其实就是当今皇后,对《古今才女疏》内中所表达的意思,宰相戴至德、张文灌、郝处俊无疑皱了眉头。

    上面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