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大唐帝国-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高句丽灭亡之后的两年里,李煜就派了数拨人马到辽东各地测绘地形绘制地图,因此他手里掌握着比大唐中央还要精确的辽东地图。

    不说辽东的每一座山每一条路,但辽东的每一座城池每一条大道及周边标志性的山川地理位置高度,两地相隔距离都祥细的绘制在李煜手里的辽东地形图上。

    此地图虽比不上现代地图那般精确,但比起这古代的地图那就先进了不知多少倍。

    燕王府的人在测绘地理座标时用上了经纬度,一下就把绘制地图的精度给提高了。

    经度因没有时钟,就以长安为0度经线,测量值准确性不是太高。纬度因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问题,测量结果自是没法和前世比,但用来绘制的地图比唐代地图算是强了不少,也满足使用了。

    这一切的功劳都得感谢那个贪财的罗马商人,他帮李煜弄来了古罗马著名学者托勒密的著作《地理学指南》。

    李煜利用《地理学指南》中提出的地圆学说与经纬度理论再加上自己前世所掌握的地理学知识说服了大唐著名天文学家李淳风及一帮精通天文地理的道教名士。

    《地理学指南》虽有很多缪误,但他的地圆学说与经纬度理论是正确的,正好可以用来启发大唐的天文地理学家。将其与华夏在天文地理制图方面的成果有机结合,如此华夏就能在天文地理制图方面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

    通过这帮天文地理学家所掌握的知识,再在李煜的引导下通过测量当地经纬度数值,再结和西晋裴秀提出的计里画方和制图六体原则成功创制出了一种新的地图绘制方法。

    这才有了今天呈现在众将领面前,许许如生的辽东地形沙盘。

    众将围到沙盘边,李煜拿着根教鞭指着乌骨城到安市的一条山路说道:“今早斥候回报,高新联军昨日夜晚在鞍山下扎营,距离安市已不足120里,也就两天的路程。其军一路上还有不少高丽遗民起兵前往投奔,现在敌军兵马都快逼近三万。”

    “三万又如何?安市一战我军只有三千还打的近三倍的高丽蛮全军覆灭呢。”王虎见殿下与薛讷等人对从乌骨来的敌军如此重视,颇为不服气道。

    只是王虎的话没有得到其他人响应,哪怕平时与他交好脾气相投的张世都没搭理他,让王虎暗生闷气。

    李煜警告性的看了王虎一眼,王虎知趣的闭上了嘴巴站在沙盘旁听着。

    李煜继续道:“考虑到我军多为新兵,高新联军大多打了多年仗的精兵。若是让其到安市城下再与之交战。对我军来说即使胜,伤亡也会很大。更为稳妥的办法是,吾想在鞍山到安市的这段山路上设伏。”

    高崇德细看了一遍沙盘上鞍山到安市这段山路问道:“不知殿下想在这段山路的哪里设伏?”

    “就在这里。”李煜教鞭一点,点在了沙盘上一座东西走向的大安山山谷。

    这条山谷宽不过90丈,长13里。北边为海拔二百一十丈的大安山,西段南面坡面较缓可藏数千兵马。南边为一百二十多丈的南黄岭,南黄岭分几座山头,山头之间又有小山谷,山坡又较平缓,可藏数万兵马。

    此时的长白山人烟稀少,大安山和南黄岭周围更是因数十年的战争早就人烟绝迹,山间林木茂盛,又因山谷狭长极利于埋伏。

    李煜对着地图思考了一晚才选择这里打伏击。

    薛讷、高崇德、陈宣、李尚旦等人仔细看过沙盘再将地图拿出来看后频频点头道:“此地到是个设伏的好地方。”

    “按照大军日行六十里推算,高丽新罗联军昨晚在鞍山扎营,那其军明日就会到大安山谷。”薛讷一算吃惊道:“殿下,我军当立即出城赶往大安山山谷,不然就来不及了。”

    李煜摆摆手道:“薛大郞放心,昨晚吾就派崔玄准备好大军所需的粮草,今日全军拔营就行,今晚就可以到达大安山山谷。”

    “如此方好。”吓了薛讷一跳,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要是今日才开始终备出兵的粮草,快也得要半天时间才能准备好,到时哪有足够的时间赶到大安山,即使赶到也累的够呛,哪还有力气打仗。幸好昨晚就开始准备了,怪不得昨晚城里吵吵闹闹的。

    “诸将听令。”

    李煜回到上位,面对厅内数十员将领道:“李尚旦、高崇德、王虎,你三人所领白虎卫、朱雀卫、玄武卫为前军先行出发,于诚志、李来亨你二人率麒麟卫守安市。其余诸将所领兵马随本王出发,全军进至大安山山谷设伏。”

    “诺。”

    清晨天刚亮,整座安市城内都动了起来,数万大军整装待发。

    李煜一声令下,除守安市的麒麟卫二千多兵马外,全军一万八千人浩浩荡荡出城向东而去。

    大军绵延数里,旌旗飘扬,一场数万人的血腥大战一触即发。

    是兵多将广的高丽、新罗联军胜,还是雄壮威武士气高昂的唐军胜,一切都是未知数。

    “再翻过三十里的山路就到安市了。”泉水经率领一百多手下快马加鞭赶来侦查安市唐军情况。

    一名亲兵有些担心的凑上来寻问道:“将军,十几日过去了安市万一有唐军增援,不再是三千人了怎么办?”

    “不是三千也得是三千人。”

    “这?”亲兵有些不解。

    泉水经遥望西边安市所在的方向,略带嘲讽味说道:“高延武现在不过是一名投靠了新罗的走狗罢了,一心想保存实力。安市只有三千唐军,这家伙自然乐意来捡便宜,诺有唐军增援后,高延武说不定立马缩回乌骨了。如此做派,高句丽何时才能光复?所以,为了逼高延武攻取安市,安市唐军只能是三千人。”

    “况且,辽东本就没多少唐军,若有援兵只能是来自唐国营州的兵马,可营州能有多少兵马前来增援安市?”

    “怎么算都是我军兵马多于唐军,且高延武麾下的兵马又不是少室佳康那无能之辈拉起来的一群乌合之众,更何况还有一万新罗精兵。”

    “嗖、嗖、嗖。。。。。。”

    “将军小心。。。。。。”

    从林中突然射出数十支箭,令泉水经一行百余人大惊失色,连忙拔刀挡箭。

    林中一道道敏锐的目光注视着泉水经等人,拉弓搭箭,箭矢不断的飞向前方人群,箭消失后传来一声声惨叫落马的砰砰声。

第14章 预设埋伏() 
十几天前下的大雪早以融化,大安山与南黄岭之间的山谷谷口原本干涸的小河河水有些上涨,在清晨的太阳照射下闪着波光。

    一头公梅花鹿在小河边饮水后,抬头看到山谷内有点点青色,打了个响鼻慢悠悠的踏进了山谷。

    林中悄悄的伸出一支上了箭的弩对准这头硕大的梅花鹿。

    “啪。”萧宏眼急手快将瞄准的弩箭一把手给按在了地上,回手就给拿弩箭的人脑袋一巴掌,轻叱道:“你小子不想活了,这时候了还想着打猎。”

    “呵呵呵。”被拍的小兵摸着挨打的头部有些尴尬的讪笑道:“校尉,以前俺是猎户,家乡就没见过这么大的梅花鹿,看到它俺心痒痒就想打了吃肉。”

    “噗。。。。。。”周围几个兵丁趴在地上强忍着笑意,低声抽搐不停。

    “哼,张凡,咱们是来打仗的不是来打猎的,你刚才那一箭要是射出去,埋伏在山谷周边的大军就全暴漏了,到时不等将军来砍你,某就当场把你砍了。”

    张凡一听,原本笑嘻嘻的脸夹一僵,乖乖的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心里想着俺并没想射出去,只是习惯的瞄准而以。

    看到张凡识相,萧宏转过脸,对着几名嗤笑的部下怒目而视,几个捂着嘴偷笑的士兵见此不自主的停下了发声的嘴巴。

    “都给某把嘴紧点,一点声音都不许发出,再有人发出声音,战后某就抽他狗娘养的五十鞭。”

    萧宏一番厉狠狠的警告,让周围一群士兵自觉的趴在地上一声不吭,连之前小声嘀咕的声音都没有了,这片从林里寂静的只剩下树枝偶而在风吹动下的吱吱声。

    萧宏经过安市一战,表现具佳,在李煜大扩军后,升任校尉,手下管着一营两百号人马。

    一群新兵蛋子,萧宏扫视了一遍自己的部下,总算满意了,料想经过今日一战,手下这帮新兵就能成老兵了,到时带起来冲锋陷阵也会比现在轻松些。

    走进山谷没几丈,刚啃了几颗抽出嫩芽的青草,梅花鹿似有所觉的朝着南黄岭看了又看,鼻子在干冷的空气中嗅了嗅。

    “殿下,那头鹿好像发现咱们了。”

    李煜放下手里的单筒望远镜,无所谓道:“上万大军藏在南黄岭里,这头畜生还发现不了那才怪了,可惜它又不可能去给高丽人通风报信。”

    “呃。”王虎有些眼热的看了眼殿下手中的千里镜,便没再说话。俺靠着好眼力才勉强看清山谷中那头鹿,殿下拿起千里镜瞧一眼就行了真是羡煞俺了,何时殿下能赏俺一个千里镜啊?

    撇了眼王虎那眼热羡慕的神情,李煜露着浅浅的笑容拿起望远镜继续观察山下的谷口。

    哎,吾也想给每个将领配个望远镜,奈何此镜几个月前才被工匠试制出来,成品就两个,另一个在埋伏在大安山坡上的李尚旦手中。

    就是不知王虎他们为什么喜欢管望远镜叫千里镜?就自个管它叫望远镜。

    如果有人在这头雄梅花鹿眼前的话,必会看到此鹿眼神突然睁的老大,混身肌肉绷紧,双眼充满警惕的盯着南黄岭。转眼噔噔的撒开四条腿向着谷外狂奔而去,不一会儿就消失在从林唐军的视线里。

    “这畜生还真警惕,某都打算在高丽人进谷我军冲杀时先射了它,战后好吃鹿肉。这会鹿肉是没得吃了,晚上又得啃干粮。”

    郑五郞蹲在一棵树下遗憾的嘀咕着,真是想念娘子做的饭菜。世事无常,怎么也没想到会当了兵还来了辽东,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到洛阳老家。

    拔出手中的横刀,这把刀还是五年前当游侠路过西平时特地在棠溪铸剑城找的名匠打造。

    刀身寒光闪闪,惹的周围同伴都的瞧上两眼。

    取出随身带的酒壶,郑五郞小心的用酒淋刀身,再抽出一块布擦拭。听那些刀剑师傅说,好刀得用好酒擦拭才能让刀保持锋利。

    “今天就靠你了,老伙计。”郑五郞小心的擦着刀身,整个人就如一头蛰伏的猛兽,随时准备暴起伤人。

    山谷两边近两万大军忍受着寒风趴在从林里挖出的壕沟里,默默的等待着敌军赶来山谷。

    “咚咚咚。。。。。。”

    一名士兵趴在地上,耳朵仔细的听着大地从远方传来的响动,一阵又一阵略有节凑感的响声传进耳朵里。

    做为在辽东征战了数年的老兵,通过伏地听音就能大至判断来了多少人,骑兵有多少。

    “将军来了。”

    听地声的士兵身边蹲着一名年不过三十,却生的粗旷的年轻将军,观其衣甲按李煜的军官装配来看,是一名郞将。

    这名郞将就是谢迁,曾经李煜身边的贴身侍卫。

    谢迁得手下禀报后,脸上一喜,对着身旁吩咐道:“去禀报殿下,高丽、新罗人到了。”

    “诺。”得令的卫兵快速穿过从林朝着南黄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